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煜的《虞美人》抒写亡国之痛,含意深沉,令人回肠荡气

李煜的《虞美人》抒写亡国之痛,含意深沉,令人回肠荡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粒圈主 访问量:2133 更新时间:2023/12/6 20:49:32

李煜,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人),字重光,号钟山隐士、莲峰居士,唐元宗六皇子,五代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史称“李后主”。文学艺术造诣颇高,素有“词中之帝”的美誉。

他擅书法、通音律,工绘画,精于诗词歌赋,尤其在词上成就最大,是历史上作词最好的皇帝。他词风生动明快、情真意切,风格鲜明;亡国后所作的词,更是含意深沉,令人回肠荡气。一首《美人》痛彻心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愁煞千古!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句反问中除了对往日好时光的追忆怀念,也饱含悲伤愤慨,或许还有些许悔恨之意吧。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强烈对比!亡国之君的李煜受尽屈辱却无力反抗,一腔愁绪无处释怀,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凉。

李煜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登基和亡国成了他人生中的两大转折点。第一阶段是登基前,李煜相貌异于常人,据说他出生时长有双瞳,很是奇特。古时流传一种说法,有双瞳的人乃是天降圣人,是有大成就的人。

比如上古时期的圣人仓颉发明了文字,禅位于大禹的贤帝虞舜,后来的楚霸王项羽等等,都是目带双瞳的异人。出生时目生双瞳,此乃“帝王之相”,这对无皇位继承权的他来说并非什么好事,一不小心就会带来杀身之祸。

作为六皇子的李煜为了避嫌,继位前从不过问政事,整日里游山玩水、纵情声乐。他还写下“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以明心志,以他的才情做一个吟诗作曲的闲散王爷再好不过。然而造化弄人,哥哥们相继离世,叔父也因太子的忌惮而被杀掉。几个月后,胜券在握的皇太子竟突发心疾去世,25岁的李煜顺利登基。

第二阶段是25岁登基后,或许是应了天意,本无心朝政的他竟被扶上了皇位,掌管一国之命运。登上帝位的李煜,接手的国家并非兵强马壮、国富民安,而是连年征战后带来的国力空虚、内忧外患。他纵有满腹诗书,然治国能力平平,难以力挽狂澜。

淡泊朝政的他“性宽恕,威令不素著”,说白了就是没有纵横天下的魄力——对外患无抗衡之力,对内忧无良策应对,他只想做个安安稳稳的皇帝。若在太平盛世,这样的国君或许会有所建树。比如他会编书著作,推动文学艺术向着巅峰发展。然而生逢乱世,以仁治国、谦卑退让就成了致命的弱点。

第三个阶段是亡国后,此时的李煜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他写到“自出胶庠,心疏利禄。” 他想俯首称臣换得几年太平,却终究难逃命运的归宿,最终受尽屈辱、丢掉命。从成长经历来看,他虽贵为皇子却过得小心翼翼,必须时常表现出与世无争才得以苟活,因此养成了这种步步退让、苟且偷生的软弱性格。

“成者王侯败者寇”,对于末代皇帝人们多有诟病,认为国家亡于他们之手,这样的亡国之君多被冠以昏庸无能、不务正业。然而,一个王朝的兴衰灭亡,又岂是毁于一人之手?李煜接过的江山,在父辈们的连年征战下早已存贫积弱、国力孱潺。在军事上,北有宋朝虎狼之师,东有吴越之兵,作为一国之君,他想必也是忧心忡忡吧。

他肯定也想国泰民安、长治久安,于是鼓励农桑,操练水军,休养生息。所以并非像一些资料记载的那样李后主夜夜笙歌,不理朝政。奈何山河日下,他努力维持的江山终是内忧外患、摇摇欲坠。十年的皇帝生涯,对外是强大北宋的施压让他低声下气、委曲求全;对内面对大臣的质疑,每日曲意迎合。

他常常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心中悲凉与愁苦更是无处诉说。故而大摆筵席、借酒浇愁,靠着歌舞声乐,短暂地自我逃避着。李煜,一位被皇位耽误了的诗人。他本无心朝政、只想做文人雅士,但命运使然当了皇帝,风雨飘摇中担起了家国天下的重担。自登基起,他也尽可能为这个国家努力过,可终究没能够力挽狂澜。

国破山河在,痛乎哀哉!《虞美人》是一首生命的哀歌,更是一首家国天下的哀歌。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愁煞千年!这一首词亡了国,却活了一个“千年词帝”,世代传颂!

作为一名古典诗词爱好者,你的书柜怎能少了这套《浪漫诗词系列》呢?想要了解更多的诗词作品,请看这套《浪漫诗词丛书》 ,共包含了六本(如图所示)。书中详尽介绍了这六位著名词人的生活与经历,我们在品读诗词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他们的人生故事。有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标签: 李煜虞美人皇位项羽

更多文章

  • 五代·李煜——庸驽无能的皇帝,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李煜,皇帝,后主,宋太宗,虞美人,宋徽宗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有两位艺术造诣极高,才华横溢的皇帝,一个是北宋的宋徽宗赵佶,另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是南唐中主第六子,前面有五个哥哥,还有一个皇叔。大哥李弘冀果断刚毅,权利欲极强,在把有威胁的皇叔叔毒杀后,没几个月自己也跟着去了。其余四个哥哥都早夭,至高无上的皇位就这样摆

  • 当代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李煜

    历史解密编辑:潮汕小桀标签:李煜,皇帝,风月,后主,天明,诗人,宋朝,古典乐,五代十国,千古名句

    李煜(937年-978年),也称南唐后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他是南唐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南唐国陷入了政治动荡和外部压力,最终被北宋所灭。李煜不仅是一位皇帝,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富有感情和意境,被誉为“南唐诗派”的代表之一。以下是李煜的一些著名诗句:《虞美人·听雨》:“

  • 魂断虞美人:南唐后主李煜志在山水,为何宋太宗却容不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李煜,宋太宗,虞美人,后主,宋徽宗

    公元978年,宋太宗派南唐旧臣徐铉去看望李煜。一名老卒守在李煜居所门口,得知徐铉是奉命前来方才放他进去,不一会儿,李煜身穿道服走了出来,当他看见堂下站着的徐铉,往事不免涌上心头,走过去与徐铉抱头哭作一团,然而两人坐下后,李煜却沉默了,良久才叹息说:后悔当初错杀了潘佑、李平。徐铉听到这番话,自觉无趣,

  • 他勇猛异常,连赵匡胤都怕,可惜却被李煜杀死,最终导致南唐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李煜,后主,淮南,宋朝,林仁肇,南唐灭亡,五代十国,宋太祖赵匡胤

    倘若说起李煜,世人都会想到《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并为词中的愁绪所感染,正所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原本是一国之君,后来却因为亡国成为了阶下囚,过着被人侮辱的生活,他的痛楚是显而

  • 李煜的《蝶恋花》乃传世经典,苏轼也挑战了一首,同样是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煜,苏轼,蝶恋花,一首,蝶恋花·春景,弦乐器,王安石

    南唐后主李煜,江湖人称“词帝”;北宋大文豪苏轼,江湖人称“坡仙”。“词帝”和“坡仙”遥隔六十年光阴,各以伤春惜时为题,写下了一首《蝶恋花》,词中同时提及一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神秘秋千佳人。面对伤春时景,两位佳人同样笑得没心没肺。“词帝”之作,场景渲染极其到位,“数点雨声风约住”为神来之笔。“坡

  • 李煜的一首冷门悼亡词,可惜首残缺一字,你能把它补全吗?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李煜,娥皇,大周后,亡词,相思

    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说起李煜,有说不完的话题:一个亡国之君、一个绝世词人、也是一个风流的才子。李煜的情史想必大家都知道,早年娶大周后为妻,后来竟与大周后的妹妹幽会私通,大周后病逝后,又娶将其美册立为后,也就是小周后。李煜娶大周后之初二人相当恩爱,他曾有一首词写到“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

  • 李煜最惆怅的一首词,短短36字,便诞生了一经典名句,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煜,李白,后唐,相见欢,故国

    李煜可以说是皇帝里面最会写词的,也是词坛中皇帝做的最好的一个。他如果不是皇帝,他可能在于文坛的成就更加斐然,他如果不是词人,专心的当他的皇帝,他可能会将后唐治理的更好。李煜是不幸的,他的才华挥洒在这样一个乱世,留给后人无尽的悲伤。话又说回来,如果李煜不是皇帝,没有经历过山河破碎与生离死别,他能写出那

  • 李煜这8首词,说尽了一生,美到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散文诗歌诗词悦读标签:李煜,故国,江山,宫娥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编辑整理:盛唐辉煌南唐后主李煜,实在是一位传奇人物!三十八岁之前,他当皇帝,混后宫,风花雪月,纨绔浪荡,几乎没干过什么有价值的事,除了写写词。而在三十八岁之后,他除了写写词,什么都不能干,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留下近三十首空前

  • 寿命仅次于乾隆,才华不输李煜的和尚皇帝,下场竟如此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很好者3标签:李煜,皇帝,梁武帝,萧衍,侯景,乾隆

    古代能善终的皇帝少之又少,奇葩的死法更是穷出不穷。而我接下来要讲的这位皇帝却是活活被饿死的。 和尚与皇帝,原本是两个牛马不相及的两个身份,在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身上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富有才华,也曾爱民如子,可后来看破红尘,一心向佛,也落得个被叛军活活饿

  • “千古词帝”李煜笔下50句金句,总有一句惊艳过你

    历史解密编辑:邂逅古诗词标签:李煜,谢新恩,子夜歌,临江仙,感怀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帝王和文人双重身份的不多。但偏偏,有人就是个传奇。在帝王里,他是文学才情最高的,在文人里,他是政治地位最高的。他就是词中之帝——南唐后主李煜。“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他的一生悲欢都在词里。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