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煜写下一首词,虽不如其他诗作般赫赫有名,但却流芳后世

李煜写下一首词,虽不如其他诗作般赫赫有名,但却流芳后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三炮讲故事 访问量:1308 更新时间:2023/12/7 8:20:01

导语:众所周知,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一位明君,但确实一位才华横溢、天下无双的诗人。公元975年,金陵沦陷,宋军大举进入金陵皇宫,李煜被宋太祖赵匡胤俘虏,自此,南唐彻底灭亡。

李煜被俘虏后,被押解至大宋朝的都城汴京,软禁于此。太祖赵匡胤还变相侮辱性地册封李煜为“违命侯”。从此以后,李煜的南唐王朝将不复存在,他的皇帝生涯也将彻底结束。李煜顶着“违命侯”的封号,这带着耻辱色彩的头衔,也将伴随着他屈辱的一生。在这期间,他写下了一首《乌夜啼》,虽不如他其他的诗作般赫赫有名,但却也是流芳后世、为后世人所津津乐道。

《乌夜啼》是李煜在汴京软禁期间,在秋意渐浓的夜晚,怀着戚戚然的心情创下了这首词赋。这首词与李煜以往的词风不同,李煜是南唐后主时,所做之词都是辞藻华丽,与其南唐的金雕玉砌般的宫殿一样繁华似锦。现如今,看他这首词,却已是完全与他悲戚落寞的心境与处境出奇的相似。昨天夜晚,雨夜,风伴随着大雨哗哗直下。窗台边,那帐子被风雨刮得啪啪作响。桌台上的蜡烛已经快要燃尽,炭炉上的壶被火烧得滋滋响,水已然快要烧干。一次又一次想着要赶紧入睡,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一次次斜靠着枕头,却又一次次起身坐起,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滚滚红尘如同江水滔滔,一直向东流逝一去不复返。想起自己此生,如梦如泡影,只有一醉方能解千愁,无其他办法可行。这词的意思不难看出,李煜此时心中的愤恨及忧愁。他恨,恨自己南唐被灭,成了亡国之君;他愁,愁自己从此将被困于此地,成为俘虏,前景茫茫。

开头两句词“昨夜风兼雨,帘露飒飒秋声”,完全无任何词藻描绘,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描绘出秋天的风雨夜。从此词的表面看来,单纯地描写着秋天的夜晚,风雨交加,风声雨响,很是嘈杂。但其实除了那“飒飒秋声”之外,却并无其它别的声响,更是衬托出了秋夜的寂静,会令拜读者觉得意境冷清,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其实此种意境的词句,更是李煜这位南唐后主的本色演绎。

而“烛残漏断频绮枕,起坐不能平”这两句词,却是反映出了李煜抒发情怀的手法。他这两句词,让拜读者有一种写词人过分清醒的感觉,说明了他彻夜不眠,让他一直无眠到了“烛残”,无眠到了“漏断”。如此清醒状态的描述,却恰恰反映出词人当时感慨万千的心情。另一层意思便是反映出词人当时心绪烦乱,“频欹枕”里面的“频”字,反映出李煜整夜无眠,辗转反侧,频繁起身、躺下、再起身。就这样持续大半夜后,他干脆起身坐起,但却内心无法平复,燥热难安,表现为“起坐不能平”。

此词中最为经典的便是“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就这两句词,成为后世佳句,特别引起世人共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同李煜的梦幻人生般,以前的种种荣华富贵化作尘埃,一去不返。这是属于很多世人都会感慨的人生感悟,但对于不同人来说,体会出来的感悟,却是人间百态、无一相似。词句中的“漫”,更能凸显出一种梦幻、空虚、迷茫的感慨。

最末两句“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表现了词人李煜那种想要醉生梦死但却又清醒无比的矛盾感觉,让其痛苦不堪,往事不堪回首,也无前路可行,只求一醉方休,却又执着般清醒万分的痛苦。李煜这首后期词作,它所体现的特色是与前期作品截然不同,它是朴素、真实、原始、清新,这首词将李煜的痛苦、忧郁、烦恼表现得淋漓尽致,毫不掩饰。虽然是一首知名度不高的词赋,但却有着浓厚的化艺术价值。

古诗词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常读诗词,在潜移默化中就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小编了解到现在很多的孩子国语成绩不太理想,甚至不及格,这就是日常积累的太少。这个时候诗词就帮上大忙了,家长每天让孩子读一读,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不知不觉中成绩就提高了。而且还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小编了解到,高考提高诗词分数的占比,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从小给孩子打牢基础,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就是这套合集,6本书加在一起89元包邮到家,89元做不了什么,却能够给孩子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抓紧下单抢购吧~

标签: 李煜后主诗作宋太祖诗词

更多文章

  • 李煜最自在的词,悠闲快活,极富画面感,结尾点睛之笔意境全出

    历史解密编辑:达浩然说奇闻标签:李煜,桃花,诗人,诗篇,宋朝,题画诗,古典乐,五代十国

    诗人笔下的老渔父,令人羡慕的自由职业《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五代:李煜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大江之上的千里浪花不断的翻滚着,仿佛白雪一样,岸上一排又一排的桃花也是竞相开放,此时春意正浓。身边还有一壶美酒,手中握着一根鱼竿,世界上像我这样快乐了人还能有几个?根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冷门之作,开篇化用唐诗名句,读后却令人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李煜,子夜歌,名句,化用,声色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千古词帝李煜传世的词作并不多,仅仅三十余首。而这三十余首词也泾渭分明地分为两种题材风格:亡国前词风绮丽柔靡,多描写宫廷享乐、男女言情;亡国后的词则说尽亡国之痛,词风也转为哀婉凄凉,意境随之深远。咱们所熟知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剪不

  • 李煜最口语化的一首词,通篇浅白易懂,琅琅上口,却仍然惊艳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煜,李清照,李白,口语化,词作

    一、李煜的千古名篇李煜被誉"千古词帝",确是实至名归。在中国浩瀚的词史上,他的词帝地位无可撼动。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多描写帝王宫廷生活,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柔靡;后期的词,多倾泻失国之痛,抒发去国之愁,语言伤感、沉郁哀婉、感人至深。前期词作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花明月

  • 用真实数据吐槽周杰伦与方文山的“还在流浪”!纳兰、李煜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绿洲娱乐汇标签:李煜,方文山,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周杰伦

    用真实数据吐槽周杰伦与方文山的“还在流浪”!跨界最成功的的7言句是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超越李煜的所有7言句,李煜七言名句排行榜,李煜名句版本研究还在流浪歌手:刘季庭发行日期:2018-04-27早在2018年,刘季庭就演唱过“还在流浪”。2022年,江郎才尽的方文山,歌名都懒得想,直接借用

  • 李煜40句经典诗词,体会千古词帝的风情与哀愁

    历史解密编辑:阿云标签:李煜,宋朝,诗人,虞美人,相见欢,子夜歌,谢新恩,浣溪沙,菩萨蛮,古典乐,经典诗词,五代十国

    他是千古词帝,前半生旖旎无限;他是亡国之君,后半生屈辱难当。他叫李煜,他写的词意境优美,感情纯真,语言精炼自然。亡国之后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他将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 李煜最经典的一首词,开口便惊艳了世间,俘获万千粉丝,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煜,皇帝,诗词,声乐,宋朝,宋太祖,虞美人,小周后,艺术家,古典乐

    导言:李煜最经典的一首词,开口便惊艳了世间,俘获万千粉丝,流传千年。人生的确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好事我们称之为“惊喜”,坏事我们称之为“意外”。古人也说过,“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李煜的人生经历确实也在向我们阐述这个道理。李煜在诗词歌赋方面继承了老爹的优良传统,他本没有机会当皇帝的,因此李

  • 词帝李煜又一首泣血之作,开头一句人人感慨,结尾一句人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下阕,子夜歌,李煜,故国

    一代词帝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词作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字字泣血,感人至深,使得词体的表现力和意境都为之一扩,成为抒怀言情的重要体裁。李煜的词以南唐亡国为界限,分为两种泾渭分明的题材:亡国前多奢靡之音,亡国后则是泣血之悲。而尤以其亡国后的词作成就更高,我们所熟悉的《虞美人》、《相见欢

  • 李煜的一首亡国哀痛之词,却因苏东坡一句话而被后人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李煜,苏轼,后主,唐朝,破阵子,古装片,散文家,苏东坡(2012年电视剧)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说起“千古词帝”李煜,想必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一个窝囊的皇帝,一个绝世的词人!确实如此,李煜虽称不上昏君暴君,但至少也是一庸君!而他所精擅的诗词书画,也成为人们指责其昏庸亡国的口实。实际上,李煜亡国并非因其爱好诗词之道。早在中主时期,南唐就有国势衰败之象,李煜从登基为帝开始,

  • 李煜《长相思》无人可及,七百年后纳兰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煜,纳兰,长相思,纳兰容若,一首,康熙

    叶嘉莹先生认为他是天纵英才。他的一身才华,并非努力追求的结果,而是出于他的纯真自然的本性。他纯真的本性,是他的词作中“最不可及的过人之处”。自南唐以后,许多词人都喜欢模仿李煜填词。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也是其中一员。他生平最得意的代表作《长相思·山一程》,就是模仿李煜创作出来的。李煜的《长相思·一重

  • 李煜最冷门的一首悼亡诗,仅仅20个字,却如泣血之声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李煜,诗作,大周后,王国维

    “千古词帝”李煜的词名满天下,几乎人人都能背上几首名作,脱口就能道出几个名句。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等等。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因而李煜的词才能如此深入人心引起所有读者的情感共鸣。不过,众人皆知李煜擅词,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