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国忠有多奢靡?吃饭用肉台盘,取暖有肉屏风,堪称第一奸相

杨国忠有多奢靡?吃饭用肉台盘,取暖有肉屏风,堪称第一奸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 访问量:4224 更新时间:2024/1/24 19:52:50

众所周知,在唐朝的唐玄宗后期,宫廷后妃中有位十分显赫的人物,她就是著名的杨贵妃。杨贵妃的

堂兄

杨国忠凭借着她的裙带关系得以进入宫廷,逐步取得了总领朝政的大权,并形成了权势显赫的杨氏外戚集团,

掌控了国家诸多大事的决策权。

如果说白居易《长恨歌》中那句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是杨贵妃最为人们熟知的标签,那么,将“第一奸相”、奇葩而奢侈的享乐方式的“发明者”等标签贴在杨国忠身上,则可以说是再妥贴不过了。

奢靡生活一窥

多年来,杨国忠作为一朝宰相的所作所为不仅在专权骄横、祸国殃民等方面为世人所不耻,为历史所记忆,而且以他为代表的杨氏外戚集团所过的生活,其奢侈腐化程度也曾激发了当时朝野上下的公愤,也被一些史料所观察记录。

杨国忠的生活到底有多奢靡呢?

有两种奢侈享乐的方式,一个叫“肉屏风”,一个叫“肉台盘”,都是杨国忠的首创,借着对这两种早已进入历史垃圾堆的玩意儿的“品鉴”,我们能够以窥见豹地感受一下杨国忠当时的奢靡腐化。

身为现代人,我们在大冬天里怎么取暖?你会说,这还不容易吗?电暖炉、空调、地暖、政府集中供暖等等,方法和设施太多了。

那么,在身为唐朝宰相的杨国忠府第里呢?是怎么取暖的?杨国忠的方法是:以众多丰胰肥美的年轻美女为“原材料”,构建了独特的人肉式取暖“设施”。

长安城的冬天,寒风呼呼地吹,即使紧闭门窗,也冷得让人受不了,但是杨国忠却可以舒服地倚靠在客厅华贵的软榻上,

浑身上下暖融融的。

他的身边,密密麻麻围绕了一圈美女,美女们用自己年轻的身体为杨国忠抵挡风寒,用其呼吸之间所散发出的灼热气息为其提供“纯天然暖气”,

而围裹其中的杨国忠,则畅然地享受美女们“人肉之功”所带来的温暖。

此即所谓“肉屏风”,也叫“肉阵”——好一个奢侈独特的“技术创新”!真想穿越到那个时代问问杨国忠,就算美人们一个个香气迷人、口吐莲花,

但难道就不怕二氧化碳中毒吗?

至于为啥独独选择肥美女子为“肉屏风”之原材料,盖因唐代独特的以胖为美的女性审美潮流,再加上是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引领了这股潮流,所以,贵为宰相的杨国忠,

当然要挑选最美丽的“原材料”了。

至于“肉台盘”,则是杨国忠创造的餐桌“时尚设施”,一个“肉”字告诉我们,这玩意儿也与美女脱不了干系。

贵为宰相的杨国忠,经常会在家里大宴宾客,为了解决宾客可以方便取用菜肴的问题,他让美人们手里捧着珍馐美味,

一个个身姿曼妙地缓缓轮转到客人和自己面前

,这样一来,这些贵人们就可以一边自如地取用自己喜欢的佳肴,一边还可以尽情欣赏美女们的姿色。

佳肴配佳人,何其会享受;

美女们的一双双玉手成了盛放食物的移动的器皿

,何其会“创新”!

杨国忠以美女为“原材料”,“创新性”地享受奢华与炫富,其实说来也并不新鲜,也未必是他的首创,因为,自古以来,

富贵阶层的一些人,就喜欢用美女来炫富。

例如,比唐朝更古远的

西晋时期,有个叫石崇的著名富人,他家里养了众多的各色美女,

这可是当时富贵人家的标配。

但石崇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但养很多美女,还经常在请客喝酒时让这些美女劝酒,不但要美女劝酒,而且,若美女劝酒不成,客人没有爽快地干杯,那么,负责劝酒的这个美女就会被他当场杀掉。

这就是明晃晃地向世人宣告:我很有钱,很奢侈,我家的美女多如牛毛,每次为请客喝酒而杀掉几个美人不足为惜。说起“人肉设施”,

还可以信手拈来一个更近的例子。

民国时期,富霸一方的成都大邑县地主刘文彩的一个姨太太,就因为嫌人力轿车的座椅太硬而专门雇佣肥胖的佣人来充当“人肉沙发”。看来,从古至今,会玩“人肉设施”

以满足奢侈享乐的富人们玩得真是嗨呀!

至于“肉台盘”,西方的富贵人家也在玩。例如,著名英剧《唐顿庄园》里,当伯爵一家及其客人们排排围坐着大餐桌用餐时,有好几个侍者手托盛满精致菜肴的托盘,依次将菜品一一

“人肉”移转到每一位贵人身旁,贵人们则只负责享受边吃边谈的乐趣。

只不过,中国古典美女换成了身穿精致燕尾服的男仆而已。看来,从古至今,由西向东,富贵或权贵阶层,为了享受奢靡的生活,一直不乏“创新”的动力啊。

说回杨国忠,“

肉屏风”与“

肉台盘”仅仅是

他及其家人奢侈生活的两个比较吸引眼球的例子而已,

若要细数其奢侈生活的更多细节,真是不胜枚举。

但其实,也无需枚举。

因为,作为普通人,我们除了要适当满足一下猎奇之心,对杨国忠的骄奢生活津津乐道一番外,其实更应该进一步思考:

杨国忠凭什么可以这么富有?

过着奢靡的生活并大肆炫富的他,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

极盛权力何由来?

肉屏风与肉台盘,都是以

杨国忠为代表的杨氏外戚集团奢靡生活的写照

而如此程度的奢侈生活是要建立在极大的权力基础上的

,因为,对于家庭出身并非富贵显赫的杨国忠来说,只有先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才能够肆意敛财,也才具备肆意挥霍金钱的物质基础。

那么,杨国忠所拥有地位及一朝宰相的权力,是从何而来的呢?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杨贵妃从不参与政治”,但近来也有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

无论如何,作为后宫宠妃,杨贵妃手里拥有唐玄宗赋予的“专宠资源”,她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帮助杨国忠攫取朝廷大权,

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杨国忠攀爬权力阶梯的几个关键阶段,杨贵妃都助力颇多。

首先,

是杨贵妃把杨国忠引入唐朝政坛的。杨国忠的本名叫杨钊,而杨贵妃的本名叫杨玉环,此两人是从祖兄妹的关系,也就是拥有共同祖先的、关系不近不远的堂兄妹。

他俩属于隋朝名门望族弘农杨氏的后代,但到了他俩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了,杨玉环自幼父母双亡,其叔父就把她带到河南洛阳照料抚养,而杨国忠呢,那时候他还是剑南(今四川成都)的一介小官。

如果没有杨玉环的得宠,也许,杨国忠这辈子也就一直籍籍无名下去了。但是,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中由王妃变成皇帝的宠妃后,

杨国忠难得的机遇降临了。

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后不久,一时之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她的三个姐姐也被封为国夫人。消息传到剑南,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打算派一个得力的手下,带着大批贵重蜀货礼物去京城长安与新得宠的杨贵妃家结交,

杨国忠被选中成为被派往的人员。

到了长安,杨国忠与杨贵妃及其姐妹们接上头后,杨氏姐妹就开始在玄宗面前大力赞誉引荐杨国忠。

于是,在皇帝与后宫贵妇们玩樗蒲游戏时,玄宗就让杨国忠进宫,由精于此道的他专门负责计数以定胜负,由于他“钩校精密”,获得了玄宗“好度支郎”的夸奖,杨氏姐妹也趁热打铁,

催请玄宗任命杨国忠为度支事务主管手下的“判官”。

从此,杨国忠开了通往朝廷政治的方便之门。后来,杨国忠能够做到丞相这一高级官位,也得益于杨贵妃的暗中帮助。当时,杨国忠已经当上了剑南节度使,但平时却居住在长安,由于南诏多次侵扰西南边境,

时任宰相李林甫就打算派杨国忠去剑南就任镇抚。

从当时权贵们派系斗争的角度看,李林甫其实是想借此机会把杨国忠挤出长安。杨国忠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请杨贵妃亲自向玄宗求情。

贵妃的求情果然有效:

杨国忠刚到蜀,玄宗的使者也已赶到,诏他即刻回京,回京后,又恰逢李林甫病死,

于是杨国忠得以顺利接任右丞相,开始主持朝政。

从此以后,杨国忠总领朝政的大权多年,并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权势显赫的杨氏外戚集团,控制了朝廷官员的选拔调动、行政、财政和部分军权。在一次危及杨氏外戚集团重大利益的关键决策时刻,

杨贵妃再次助力杨国忠“幸免于难”。

当时,唐玄宗、杨氏外戚集团与太子李亨之间所形成的三角政治关系相互角力,相互之间早有猜忌和防范之心。

所以虽然唐玄宗当时已七十多岁,却一直没有移交权力给太子的表态,但安史之乱开始后,唐玄宗一度想亲自出征平定叛乱,所以有了想要让太子监国的打算,这对太子来说,可是盼望已久的好事啊。

从国家的角度看,在谋逆事件导致极大动乱的形势下,把部分权力移交太子,让其应付危局,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杨国忠眼里,这个决策可是比安禄山反叛更加可怕的事情:

他一直与太子有矛盾,如果太子掌握监国大权,那么他权倾朝野的地位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杨氏外戚集团的利益也会受到直接威胁。一己私利处于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怎么办?

好办,找杨贵妃即可搞定!

《旧唐书·贵妃传》中有“贵妃衔土陈请,帝遂不行内禅”的记载,也就是说,杨国忠让贵妃衔土请命,以死相胁,迫使玄宗在已下达了正式的诏令的情况下,又取消了权力移交太子的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当时民谣所唱:

“生男勿喜女勿悲,今君看女作门楣”,

就是对杨氏外戚集团权力由来的生动诠释。

马嵬之变:奸相之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杨国忠之死,有其历史必然性,但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必然性,来自于很多人都有杀死他的想法。

首先,

安禄山就恨不得杀死杨国忠而后快。杨国忠得势后,曾经与安禄山在争夺皇帝的信任等方面发生过激烈的斗争,所以安禄山所发动的祸国殃民的安史之乱,就是以诛杀杨国忠为名义的。

这样一来,

杨国忠招乱已是天下人的共识了,

再加上他当政以后,的确没有做任何一件好事,所以早就惹得官怒民怨了:太子李亨对他恨之入骨,巴不得杀了他,因为是他一手夺走了太子监国的机会;

老百姓及一般的士大夫也恨他,诗人杜甫当时所写的《兵车行》、《丽人行》等诗篇,正是百姓们不满情绪地反映;

就连唐玄宗也声称:“我早就想杀他了,只是还没找到机会,现在你们杀了他,正好”——虽然这是马嵬之变时,

玄宗对着愤怒的将士们发出的马后炮般软弱无力的辩解……

杨国忠之死,与一个驿站和一个人也勾连起了偶然性的联系:这个驿站就是著名的马嵬之变所在地,而陈玄礼则是马嵬之变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四日中午时分,一群修整歇息于

马嵬驿

(今陕西兴平)

的禁军将士们情绪失控了:

就在头一天的清晨,玄宗在杨国忠的建议下,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等一群人,在几千禁军的护卫之下逃离了长安,打算逃到蜀地去避一避安史之乱的暴风骤雨,经过一天的饥疲劳累,

第二天到达了马嵬驿。

头一天的长途跋涉,已经让禁军将士们疲惫不堪了,

这个时候他们积压的负面情绪爆发了:

跟着皇帝仓皇逃亡,让他们不得不扔下长安城里的亲人,去面临绝望渺茫的前途与归期,他们憋屈啊,一肚子火都快要燃烧了。

当时的禁军首领陈玄礼是一个颇有政治经验的老臣,他敏锐地从将士们不满的情绪中捕捉到了也许会导致军队哗变的危险信号,危机时刻,

他想到了杨国忠!

陈玄礼认为,将士们激愤的情绪必须及时疏导,而此时若能够让将士们杀掉一个他们最痛恨的人以解气泄愤,

岂不是可以化解危机?

而陈玄礼心目中的这个倒霉蛋,就是杨国忠。

是啊,不仅将士们痛恨杨国忠,陈玄礼也恨他,若能怂恿将士们杀掉杨国忠,岂非一举两得的好事——既疏导了将士的不满情绪,又为国除了害。

就这样,陈玄礼在取得了太子李亨的默许之后,又对将士们进行了诛杀杨国忠的战斗动员……

结语

于是,有了泄愤目标的将士们,在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这天,瞅准了杨国忠刚刚从驿站外面巡视回来的机会,就在一瞬间,他们手起刀落,将杨国忠的首级拿了下来。

当然,

这场“

马嵬之变

”中,

丧命的不止是“祸首”杨国忠,将士们心目中的“

祸本

”杨贵妃,也被唐玄宗赐死在驿站附近的佛堂中。

参考文献:

张思恩,杨贵妃参与国政的史实与影响<期刊>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蒙曼,杨贵妃之死的千古之谜

<期刊>北京农业

[3]

苏毅等,安史之乱复杂诱因再探<期刊>西部学刊

更多文章

  • 杨国忠有多奢靡?吃饭用肉台盘,取暖有肉屏风,难怪会被骂奸相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杨国忠,宰相,唐玄宗,杨玉环,李林甫

    唐朝被称为封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其文化包容,是世界上一等一的强国。并且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兴起,国家的文化实力也发展迅速,诞生了诸如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然而在唐朝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宰相,他腰缠万贯权势滔天。终日里过着无比奢靡的生活,甚至吃饭肉台盘,取暖的时候用肉屏风,此人便是第一奸相杨国忠。

  • 马嵬坡兵变有多惨烈,马屁宰相杨国忠被砍成肉酱,胖美人香消玉殒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杨国忠,唐玄宗,宰相,杨玉环,高力士,隋炀帝

    随着潼关的陷落,长安已经无险可守,叛军可能随时抵达城下。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放了一个烟幕弹,表面上说是御驾亲征,又是交代后事,又是选兵点将,搞得煞有其事,实际上,趁着凌晨夜色的掩护,李隆基已经溜之大吉,一路向西逃去。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这种情况适合普通人,也适合皇帝。别看李隆基平日里

  • 杨国忠离家1年,回家发现妻子怀有身孕,妻子4字:“感孕而生”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杨国忠,唐玄宗,杨玉环,安禄山,宰相,安史之乱

    中国24个朝代,如果要穿越到古代,很多人都会选择唐朝,因为这个朝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政治清明,国力强盛,长安城还是世界中心,如果能穿越到这个朝代都不想回来了。唐朝尽管发达,但只持续了289年,在所有朝代中不算太长寿,导致唐朝早衰的幕后推手有很多人,奸相杨国忠就是其中一个。杨国忠是个没有文化的人,却因

  • 杨国忠:依靠妹妹上位的宰相,亲手造就了自己的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杨国忠,安禄山,李林甫,宰相,哥舒翰,唐玄宗

    封侯列土是中国古代文人武将的最高追求,也是帝王对于自己臣子功勋的表彰。但在唐朝杨贵妃的家族,依靠着杨贵妃使得““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全家人都跟着平步青云,而其中作为杨玉环族兄的杨国忠更是一度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者。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靠着妹妹上位的唐朝宰相。早年经历杨国忠

  • 杨国忠出差一年,妻子在“梦”中怀孕,他不怒反喜:把孩子生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体元的文史沙龙标签:杨国忠,刘表,汉献帝,杨玉环,孙权,怀孕

    说《智囊》,谈《智囊》,用《智囊》。今天陶陶为大家讲解《智囊》的故事。杨国忠,是唐代著名奸相,被普遍认为是酿成安史之乱祸首。从家世来说,杨国忠出身不可谓不高贵。他出身于前隋皇族——弘农杨氏,而他的舅舅正是武则天著名的男宠——张易之。杨国忠年轻时放荡无行,嗜酒好赌,因此受到亲族的鄙视。而杨国忠的浪荡生

  • 混混出身的大唐朝宰相杨国忠靠什么发迹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杨国忠,李林甫,宰相,杨妃,御史中丞,玄宗

    历史行进至玄宗朝廷的中后期,几乎成了小人当道、忠臣沮折的乱政时代。谗佞奸臣们相互倾轧,肆意揽权,挥霍著大唐盛世的最后一点福祉。自李林甫为相“养成天下之乱”,后来居上的杨国忠更把盛唐推向一蹶不振的地步。玄宗初即位时,宰相姚崇提出“十事要说”,阐明君主的治国理念。其中为政“先仁恕”,外戚“不任台省”,皇

  • 李白吹梦到长安:使力士脱靴,让杨国忠出丑,预言杨贵妃是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唐朝,杨国忠,杨玉环,唐玄宗,高力士,杨贵妃,李白吹梦到

    李白第一次入长安,是独自闯荡,想凭本事自荐求仕,结果四处碰壁,生活困顿,实在混不下去了,才无奈离开;第二次入长安,是受唐玄宗诏令,被封为“待诏翰林”,境遇与第一次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连他自己也不禁感慨:“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然而因不甘当“文学弄臣”,不愿低眉事权贵,第二次入长安不过两

  • 聊聊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的发迹史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杨玉环,杨国忠,李林甫,唐玄宗,宰相

    作者:陈二虎一、奇货可居说起唐玄宗时期的杨国忠,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奸臣之一,专权误国,引起安史之乱。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随唐玄宗、杨贵妃西逃入蜀,中途在马嵬驿被愤怒的随驾士卒乱刀砍死。那么,杨国忠是如何发迹的呢?杨国忠原名杨钊,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的同宗兄长,这杨国忠的母亲是当年武则天女皇

  • 李白真像传说中那么傲娇吗?他真让杨国忠磨墨、让高力士捧靴了?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李白,杨国忠,高力士,唐玄宗,松窗杂录,魏忠贤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大诗人李白在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的结束语,言辞愤慨,掷地有声,很有性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则是李白另一名作《南陵别儿童入京》的结束语,得意忘形,铿锵有力,充满自信。把这两句诗结合在一起,充斥着无限才情和豪气。不错,那个落笔摇五岳、啸傲凌

  • 马嵬坡兵变有多惨烈?马屁宰相杨国忠被砍成肉酱,胖美人香消玉殒

    历史解密编辑:便民军事指南标签:杨国忠,宰相,唐玄宗,杨玉环,高力士,隋炀帝

    随着潼关的陷落,长安已经无险可守,叛军可能随时抵达城下。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放了一个烟幕弹,表面上说是御驾亲征,又是交代后事,又是选兵点将,搞得煞有其事,实际上,趁着凌晨夜色的掩护,李隆基已经溜之大吉,一路向西逃去。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这种情况适合普通人,也适合皇帝。别看李隆基平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