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旧闻有新说武则天,中国历史有记录以来第一位正统女皇帝。在封建王朝,在男权至上的时代,一个女性冲破重重阻碍,最终成为九五之尊,可见武则天的与众不同,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怎一个“传奇”了得。夺了李唐江山,武则天自然要想方设法守住它。自古以来,帝王们马上打天下,下马治国家,武则天虽为一介女流,但她却有着高超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虽然不必骑马打天下,但治理国家,她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而在古代,严刑峻法作为管理国家的一项重要措施,必不可少。武则天也不例外。
试想,一个女人创立的刑罚会有多可怕呢,是不是都是怀柔的那种呢,其实不然。有别于凌迟、五马分尸、剥皮、腰斩等酷刑的叫法,武则天发明的刑罚,听上去很好听,但看上去就不一定很“享受”了。如“凤凰晒翅”、“仙人献果”、“旱鸭凫水”三种刑罚,听上去挺“文艺”,但这几种刑罚可都是实打实的酷刑。在法制体系不健全的封建王朝,上至朝中大臣下至宫婢太监,酷刑都会起到很好的惩戒和震慑作用。
除了以上三种惩罚措施,武则天还发明了第四种刑罚,虽说这种刑罚不是索命的酷刑,甚至说是不疼不痒,但是让人备受屈辱。武则天手下的军师上官婉儿就曾因为犯错而遭受了这种刑罚。但聪明的上官婉儿在受刑之后,经过一番修饰,却增添了几分女人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要解开这个谜团,还得从武则天说起。巾帼宰相与一代女皇先聊聊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最终能坐上龙椅,实属不易,武则天一路走来所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她是怎么突出重围、脱颖而出的呢?总的来说,是她的智慧、胆识和手段。武则天是初唐大将武士彟的次女,武士彟死后,李世民感念其功绩,于是将年仅14岁的武则天带进宫。武则天一开始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高宗时期,与唐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
公元683年,高宗驾崩。武则天先后把两个儿子立为皇帝——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只是这两个皇帝都不中她的意。于是武则天直接把中宗废了,把睿宗软禁起来,自己以太后名义临朝执政。但她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对。在接连镇压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人发动的兵变之后,再没有人敢反对武则天了。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女皇,她究竟靠的什么,是美貌、野心、运气还有智谋,当然她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说到人和,她手下就有一个心腹女臣——上官婉儿。上官婉儿14岁的时候,已出落成了一个美貌如花、才华出众的才女。许是命运跟自己极其相似,所以心心相惜,武则天第一次看到上官婉儿时,便喜欢上了这个小丫头。这一年,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召见,让她试作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辞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除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巾帼宰相传绯闻就来说说这个才女上官婉儿。众所周知,上官婉儿和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与其他三位相比,上官婉儿是她们之中最有争议的一位。上官婉儿她出身名门,虽经历家道败落,却又凭借自己的满腹经纶坐上女官,为父正名,最后甚至成为皇妃。
上官婉儿又名上官昭容,复姓上官,小字婉儿。上官仪的孙女,有"巾帼宰相"之称。这位才女的身上,还藏有一个典故。相传婉儿快要出生时,她的母亲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说:"持此称量天下士。"她母亲想着自己怀的肯定是一个男孩,将来才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道生下来以后,却发现是一个女儿,她的母亲非常的不高兴。但是婉儿却生得丽质,而且从小就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母亲抱婉儿在怀中逗她:"你能称量天下士吗?"婉儿虽然还是个宝宝,却好像对母亲的话有所回应。最后婉儿掌控内政,为当时的朝廷鉴定天下文人的文章,应了梦里的那句"称量天下士"。如上文所述,婉儿十四岁时得武则天召见,当庭校试,她的文笔流畅,一气呵成,文采斐然,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之后她便一直陪伴女皇左右。随着年龄渐长,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可是这却让上官婉儿陷入绯闻风波。剧照:上官婉儿、张昌宗这里引入一个词:“面首”。《辞源》解释“面首”为:“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谓美男子。引申为男妾、男宠。”武帝有一个男宠张昌宗,长相好看、玉树临风。武帝因为宠信婉儿,有时候跟张昌宗约会都带着婉儿。有一次,武帝看见婉儿与张昌宗打闹嬉戏十分生气,一怒之下拔出金刀,怒目相向。千钧一发之际,婉儿这次能逃过一劫吗?女军师遭受辱刑,反增几分妩媚再说说武则天这一剑,到底有没有见红?婉儿从十四岁便身处宫闱,她的一生更是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革,侍奉两代君主。除了参与政治,她还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绮错婉媚"的诗风逐渐影响了宫廷诗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创作方向,"上官体"也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而武则天是天生的政治家,可不是一个杀人魔头,她的识人善任也是她稳坐龙椅的重要前提。武则天对婉儿拔出的这一剑,不偏不倚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事实上,武则天本意并不想杀了她,所以这一剑压根不会刺向要害部位。然而挑战皇权,就是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为了惩罚上官婉儿,武则天对婉儿实行另外一种刑罚——墨刑。剧照:上官婉儿被施以墨刑这种《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这是大孝和对父母的挚爱。婉儿脸上自此留了一个疤。古代容貌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重要,尤其是女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事情放在谁身上都不好受。还记得《水浒传》里的宋江吗,他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刺文双颊”,这种刑罚是有的,学名叫作“黥面”。此刑罚正式命名是在宋朝,发明这种刑罚的鼻祖当是武则天。剧照:宋江额头被刺字墨刑是古代刑罚里最轻的一种,它将伴随受刑者的余生。墨刑后来成为奴隶刑罚中的一种,相对于其他刑罚而言,这种刑罚很轻,对身体状况不构成太大伤害,只是对人的自尊有很浓烈的侮辱意味。而这种墨刑,用今天的眼光再去看,就相当于现代的纹身,今天有人视文身为潮流,可在古代一般有人看到脸上刻着印记的女子,都会远离她们,甚至这些女子嫁人也成了一种困难。可见墨刑对人的伤害很巨大。作为一个女人,而且还是女皇的“内舍人”,如果整天额头上顶着一块墨刑伤疤实在不雅,好在这婉儿善于修饰,画眉贴翠,她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加以遮掩,谁知这一“改造”,婉儿更显得娇媚好看了,有些宫女看到了也争相模仿。唐朝流行的“梅花妆” 没想到一朵梅花印记,不仅遮住的疤痕,婉儿的脸还因为这朵梅花变得更加妩媚动人,更具女人味了,就连武则天看后也十分感叹上官婉儿的大胆和才能。广为流传的“梅花妆”自此传开。后来,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婉儿跟了武则天二十多年,但她并没有因此获罪。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又下令让上官婉儿掌管起草诏令。婉儿在宫中是出了名的,婉儿既聪慧又善于搔首弄姿,此前便得李显喜爱,甚至与之暗通款曲。中宗大权在握后,跟是直接把婉儿召幸,合成一个鸾凤交,册为婕妤,封婉儿母郑氏,为沛国夫人,令婉儿专掌起草诏令不在话下。剧照:李显与上官婉儿反观上官婉儿的一生,从14岁入宫开始,上官婉儿便开始了她政治斡旋的人生,而且立30年不倒实为罕见。上官婉儿和韦皇后、安乐公主多有往来,并且屡次劝说韦皇后实行武则天当时采用的制度,并给了韦皇后很多种政治上的建议,于是韦皇后向皇上请求,规定全国士民百姓一律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又请求规定天下百姓二十三岁时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年就免除劳役,改易制度,用来收取人心民望,李显都准许了。上官婉儿一生遭遇坎坷,历经四段感情,最后却在46岁时死于唐隆之变,一代美人香消玉殒,只是巾帼宰相的大名,仍在坊间流传一直到今天。上官婉儿墓志铭局部 (跟武则天一样,上官婉儿14岁进入后宫,由于才貌俱佳,最后脱颖而出,被武则天赏识,开始了她长达30年的政治斡旋生涯。由于在宫中深陷绯闻风波,被武则天施以墨刑,未曾想,这一刑罚被婉儿一经改造,却引领了一个时代潮流。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点评关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