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在陕西西安发现了上官婉儿墓,墓志铭上写着: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上官婉儿先被封为婕妤,后来又被封为昭容,代唐中宗掌诏命。
实际上,婕妤和昭容都是嫔妃,在后宫妃子等级中,顶多算是三品。
但不论从政治地位上还是皇帝的宠爱度上,上官婉儿却是占有极度的优势。
公元664年,上官婉儿诞生于上官家族,但是她出生不久,家里就被满门抄斩。
她的祖父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因为宇文化及之乱死于非命,所以上官仪小时候颠沛流离,最后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得到洛州都督的赏识,推荐到了朝廷,这才开始了上官家族飞黄腾达的一生。
因为上官仪的才华,他得到了唐高宗的重用,常常在一起探讨政治大事,那段时间武则天已经在朝堂上指指点点,大臣们都看不惯,自古都是后宫不能涉政,所以有病在身的唐高宗也很反感,就问上官仪怎么办。
上官仪可能已经看出了唐高宗的意思,便试探性地说:“要不,就把皇后废了吧!”《资治通鉴》中上官仪是这么说的:“海内所不与,请废之。”
上官仪代替大臣率先说了这个想法,唐高宗特别高兴,所以就让上官仪去拟定一个诏书。
但是这件事很快就被武则天的密探知道了,武则天马上去找唐高宗,这件事被武则天抓个正着。
可是,唐高宗是个极其怕老婆的人,他赶紧说:“我没有任何这样的想法,都是上官仪教我的。”《资治通鉴》中言:“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上官仪一听,完犊子了,大祸临头。
果不其然,不久后,武则天借用“李忠谋反”一事,说上官家族也谋反,马上满门抄斩,只有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和她母亲郑氏入宫当了官奴。
婉儿因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从小就苦读诗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做的一首好诗,13岁的时候在所有的官奴中就小有名气。
向来爱才惜才的武则天看上了婉儿,便把婉儿留在自己的身边,也就是从此刻开始,后几十年的岁月里,她的人生和权利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和武则天绑在了一起。
可以说,和武则天在一起共事的时候,上官婉儿的政治地位一度攀越到了顶峰。根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军国谋略,杀生大权,大多取决于上官婉儿。由此可见,婉儿的权力和地位已经达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
但武则天个人并没有影响到婉儿的后来的发展,尤其是武则天死后,从“神龙革命”到李显驾崩的五年间,也是上官婉儿较为风光的一段时期。
但遗憾的是,她虽然跟随武则天在朝廷混的风生水起,在他46岁那年,李旦之子李隆基的军队冲进了皇宫,韦后逃入飞骑营后反被斩首,安乐公主被杀死在梳妆台前。
婉儿此时并没有慌乱,她带着几个宫女,手里拿着自己草拟的中宗诏书告诉李隆基,自己和政治上基本没啥关系,更不是韦氏的死党。
聪明的上官婉儿心里估计暗想:“幸亏我留了一手。”但她没有想到,李隆基对她的自证清白,没有丝毫的兴趣,马上下令把婉儿斩在马下。
李隆基为什么对婉儿痛下杀手,现在有很多种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李隆基的新时代里,不再有任何以为女性涉及到政坛了。
或者说,上官婉儿的死,才是真正意味着武则天的时代正式结束了,在中国历史上再无出现女权的局面。
究其婉儿一生,她确实是一位才子,这毋庸置疑,她的那首《彩书怨》足以流传千古,可悲哀的是,婉儿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如果当初武则天没有重用婉儿,或许她只是个简简单单的唐朝诗人而已。
因此,婉儿和武则天之间有了太多的谜团等待后人去发现,作为满门抄斩的仇人,她们之间的关系更是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