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
(梦归秋辰:第519期)
公元941年,耶律贤出生在契丹王室之家,他的父亲耶律阮是辽国的第三代帝王。耶律贤在这样显赫身世的加持下本该吃香的喝辣的,但自己的父亲耶律阮在火神淀被杀后,让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这时候耶律贤的身世就成为了他的累赘,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他以缩小的身影躲在柴火堆里不敢出声。
耶律阮
虽然耶律贤大难不死,但却因为自己长时间躲在柴火堆对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再加上年幼造成的心理伤害,因此耶律贤落下了病根。后来耶律贤的堂叔耶律璟继位后,耶律贤才结束了这种东躲西藏的日子。但没享几年福,辽穆宗耶律璟就因残暴不仁被下属刺杀了,然后耶律贤就成为了大辽的皇帝。
耶律贤上台之后对反对他的人采取宽松的策略,比如对这些人以前的罪行既往不咎,而且耶律贤还能根据他们的功绩给予他们相应的名分。这既极大限度消除了那些人的敌意,也避免了自己像父亲一样被契丹贵族杀死。而且耶律贤也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比如耶律屋质、高勋等一大批忠良之士都受到了耶律贤的重用。
登闻鼓院
而且耶律贤还对内减轻刑罚,同时鼓励生产和发展农牧、畜牧业等,在耶律贤的治理下,辽国结束了长期的混乱局面。同时耶律贤还设置登闻鼓院,民间有不满的人可以去这里申冤,这就避免了百姓因申冤无门而引发戾气和不满,同时也能对地方衙门起到一个警钟的作用。
当时耶律贤也非常热爱打猎,于是臣子郭袭就劝谏耶律贤,然后说道:“现在还是辽国的复苏时期您更应该克己自律啊。”虽然耶律贤没有听从郭袭的建议,但对他还是进行了重用郭袭。其实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游牧狩猎比大兴土木好太多了,但从臣子的角度来说,郭袭尽臣子本分也没有错。
进谏成风
因此这也能看出耶律贤是一个聪慧明达的人,他不管认同不认同对方的意见,但起码尊重和聆听对方的建议。在那个时期,他能做到不因郭袭是汉人而指责,不因他干预自己的私事而责罚,这点就颇有汉文帝和唐太宗的风范。起码臣子不会因惧怕他而不敢进谏,在一个王朝,臣子不因顾忌而敢于直言,这就是君主的胸怀。
一个王朝,如果臣子能进谏成风,那么说明这个君主是一个胸怀宽广之人。如果臣子唯唯诺诺、敢怒而不敢言,那么说明这个君主是一个庸弱残暴之人。如果朝野上下阿谀奉承之言遍地,溜须拍马之臣盛行,那么这个君主一定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而在历史上,哪一个盛世不是由第一种君主缔造的呢?
在耶律贤的治理下,辽国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时宋太宗出兵攻打幽云十六州,辽军首战不利,耶律贤任命耶律休哥前去救援。然后耶律休哥派遣五千人佯装主力引诱宋军决战,然后自己率领三万人绕到宋军后面。等到宋军和五千辽军交战之时,后面的三万辽军杀出,宋军在前后夹击之下大败。
最终,耶律休哥虽然负伤但却顽强追击,辽军受到耶律休哥的鼓舞战力大涨,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后来辽军虽然在两次满城之战大败,但却在瓦桥关大败宋军。虽然从表面看辽宋之战是旗鼓相当,但辽国的战败损失不大,而宋军大败则是全军覆没。比如宋军名将杨业和张师都是战死在这个时期,因此实际上整个战局对辽国更加有利。
瓦桥关之战
公元982年,耶律贤由于小时候惊吓过度而导致了体弱多病,因此整个朝政都由自己的皇后萧燕燕主持。后来耶律贤在云州狩猎时,病死在行宫中,年仅三十五岁。从耶律德光时期以后,辽国的君主都非常短命,他们不是死于谋杀,就是因病而英年早逝了。
而耶律贤的人生说明了当皇帝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没有私心不拉帮结派,然后懂得任用人才。那么当人尽其用的时候整个朝政就不会出现奢靡堕落之风,整个王朝才会慢慢走向富裕。如果一个王朝尽是贪婪奢靡的臣子,那么你的国力再好也会被坐吃山空。当你拿着这些人变法时,再好的举措也会被他们玩得民不聊生,最终整个王朝会被他们活活耗死,不是吗?
辽景宗耶律贤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