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歌妓小林宝珠
小林宝珠是上海有名的歌妓,在1900年曾获“庚子曲榜状元”。据民国徐珂创作的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清稗类钞》记载:小林宝珠,沪妓也。貌不甚扬,以歌胜,客趋之若鹜。1902年上海霍乱流行,小林宝珠也不幸染疾,同年不治身亡。
官吏和他的后代
据当时拍摄的摄影师记载,这位官吏非常守旧,他严格按照传统礼教安排家事,当得知摄影师要来家中,提前就让家中女眷们在各自屋里待着,不得外出走动。所以,照片中都是家中的男丁。
富家公子哥下围棋
两名公子哥在认真的下围棋,裁判和观众在周围观看棋局。该照片其实是在照相馆摆拍的,清末这种在照相馆里摆拍的老照片有很多,虽然是摆拍,但是多少也能看出来当时上流社会和有钱人的生活水平和状态。
四名轿夫在巷子里抬轿
这是一个官轿,图中隐约能看到轿中坐着一名官员。在清代,官员需要自己承担购置轿子和雇佣轿夫的费用,这笔费用不是个小数,所以能坐轿子的官员在经济上必定也是有一定实力的。
被战争摧毁的老龙头火车站火车
老龙头火车站,现名天津站,始建于1888年,是全国最老的车站之一。
1900年6月中旬,直隶提督聂士成率领清军联合义和团在老龙头火车站与八国联军展开激战,图为激战后被摧毁的火车。
华勇营士兵正在训练
华勇营是英国租借威海卫后,招募威海本地人,组建雇佣军,担负威海卫的防务。仅3年时间,华勇营队伍就达到12个连,共计1200人。1906年华勇营正式解散,一些回归故乡,一些前往南非或是香港充当警察,还有一部分投靠了北洋政府。
水车旁的老百姓
一群人站在一个运水的水车旁,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同一个地方,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看来是发生了什么令人开心的事情。
两个穿着旗装的满族贵妇
两位满族妇女头上饰物叫旗头,也叫“大拉翅”,满语直译为“答拉赤”这种头饰全世界为满族妇女所独有,从而成为典型的民族服饰特征,十分引人注目。
北京前门箭楼遭遇火灾
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纵火焚烧大栅栏,由于东南风突起,火势迅速蔓延,最终前门箭楼被引燃。图为燃烧中的前门箭楼。
另一个视角看起火的前门箭楼
前门箭楼起火后,附近的水会(消防队)纷纷前来救火,但是由于火势实在是太严重,救援也只是杯水车薪,最终前门箭楼被大火彻底焚毁。
戴着护指套的满族贵妇
这名贵妇头戴满族传统头饰“旗头”,穿着旗装,手上套着护指套。护指套是保护指甲用的。清代地位很高的男人、女人都留起长长的指甲,显示他们无须劳动、身份尊贵。
四川灌县县衙的缉勇们
照片拍摄于1909年,灌县是今天的都江堰市。几人衣服胸前写着“灌县正堂缉勇”,那是职业身份标注。正堂的意思是官府治事的大堂,也就是县衙代称;缉勇所代表的含义是担负治安和缉拿案犯的执法者。
一户人家的全家福
这是农村一户家境一般的家庭,一家三代人在窗前合影留念。传道士到其家中传教时给他们拍了这张全家福。这一家人明显很少或者从没有拍过照,面对镜头,他们的表情都很拘谨。
天平天国戴王黄呈忠
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太平天国时期的照片被清廷特意的销毁了,这就导致涉及到太平天国的照片弥足珍贵。该照片拍摄于浙江宁波一名英国商人的家中,中坐者就是黄呈忠。
黄呈忠,清末广西人,太平天国将领。1862年因功被封为戴王。
囚犯被押送菜市口问斩
几名官差在押送一名囚犯去菜市口问斩,沿途有大量民众围观。菜市口在明代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在清代这里被设为囚犯执行死刑的刑场。菜市口被选为行刑地点是因为这里人来人往,在这里行刑可以对围观群众起到警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