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玉演完妙玉后,闪婚生女,谁料竟又爱上一个男人,执意离婚。为这个男人堕胎三次仍被辜负,姬玉心灰意冷,皈依佛门。
1984年,17岁的姬培杰,是一名北京皮鞋厂女工。与其他天真烂漫的女孩一样,从未想过好运有天会突然降临身上。
那时,《红楼梦》剧组全国选角,导演助理潘欣欣偶然见到了姬培杰,不由得眼前一亮:这个有着一双忧郁的眼睛,气质孤傲的女孩,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妙玉吗?
于是,他提出要带她进剧组培训,并积极向导演王扶林推荐这个女孩。可他的一番好心,姬培杰并不领情。
此时的她,并没有深读《红楼梦》,只是觉得妙玉的戏份太少,她提出:“我要演晴雯,或者平儿也行。”
王扶林笑笑:“你先看看原著和剧本,说不定你就会喜欢上这个角色。”
姬培杰毕竟年少,不敢再坚持,先进了组,接受了红学专家们对于作品的解读,学习古代礼仪习俗,熏陶文化素养。
慢慢地,她才发现,原来“妙玉”是一个多么特立独行,多么高洁美丽的一个女子。于是,她慢慢地代入人物身世遭遇、情感态度,竟真的喜欢起这个角色来。
以至于在后来的试戏阶段,姬培杰已经慢慢进入了妙玉的角色,不过,对于这个角色她还是有点没信心,毕竟没有经过科班训练。
但王扶林导演却时常给她打气:“你不要认为你在演戏,只要把自己当成妙玉即可。”
于是,我们在《红楼梦》中,看到了姬培杰塑造的这个带发修行的落魄官宦家女子,入住贾府大观园中的栊翠庵,与宝、黛、钗、岫烟以及其他姐妹结下深厚的友谊。
她将这个心性高洁、品味高雅、才华馥郁、不卑不亢的女子演出了深厚的韵味。
尤其是栊翠庵品茶、中秋夜联诗、贾母出殡这些戏份,冰清玉洁、难容于世之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但妙玉后来被贼人迷香迷晕掳走,遭遇悲惨,令人叹惋。
妙玉虽入佛门,然而尘缘未了,暗恋宝玉的小情愫通常会通过一些不经意的表情和动作流露出来,而姬培杰虽然没有恋爱经历,但竟能将小女儿家的羞赧丝丝呈现。
可以说,姬培杰塑造的妙玉,高傲孤洁,与世格格不入,但又带有叛逆之美,令人爱怜。
电视剧上映后,姬培杰凭此角色火了,她也由衷喜欢这个角色,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姬玉”,寓意“机遇”。
姬玉后来到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专业班进修,于1990年毕业,饰演过《关公》里的貂蝉、《戏说慈禧》饰恭王福晋等角色,可惜一直不温不火,不能超越妙玉这一角色高峰。
但是,演完《红楼梦》后的姬玉,却在20岁那年,出人意料地与一个圈外人闪婚,并于次年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然而婚姻生活趋于平淡,两人沟通越来越少,依然追求浪漫的姬玉终究抵御不住诱惑,喜欢上另一个男人。
自以为找到真命天子的她,不顾一切与丈夫离婚,牺牲自己的事业,飞蛾扑火地去追求自己的真爱。岂料,在为对方堕胎三次后,仍然被无情抛弃,而此时,她还不到26岁。
她追求爱情,但这爱情却让她成为了笑话!
于是,看淡一切后,姬玉重拾在拍《红楼梦》期间研究的佛理,诵经抄经,忘记生活带来的伤害。1997年,姬玉在东宁寺皈依佛门,日常茹素念经。
同时,她投入演艺事业上,潜心锤炼自己的演技,成为“金陵十二钗”中为数不多仍然活跃在演戏圈子里的女孩。
《红楼梦》拍摄期间,姬玉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陈晓旭,并与之成为一辈子的好姐妹。
两人同住一间宿舍,年龄相近,爱好相似。一起学习,一起拍戏,还曾一起“偷”过老乡家的玉米,留下一段快乐的时光。
后来,陈晓旭转战商场,丈夫出差时,就经常约姬玉过来小住,找回当初一起读诗的那份闲情。
但噩运降临陈晓旭身上,她于2006年确诊了乳腺癌晚期,姬玉听到这个消息后,心如刀割。她放下手里的工作,来到了深圳陪伴陈晓旭,细心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陈晓旭早就在姬玉的影响之下,皈依佛教。尽管病魔缠身,依旧平淡如水。但姬玉看着好友日渐消瘦,总是心疼劝她多吃东西。
2007年,陪伴了好久一段时间之后,姬玉回京处理一些要紧事情,临走前,她对陈晓旭说南方太潮湿了,要接她去北京养病。
但她才回到北京几天,陈晓旭竟突然病逝,她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哭到崩溃的姬玉从此再也不踏步深圳,因为这是她的伤心地。
“黛玉”走后,“妙玉”失去了知音,她一边修习佛法,一边做着公益。
姬玉虽身在红尘,但心在佛界。冥冥之中,演绎《红楼梦》里女孩们,似乎都在印证着那些判词,陷入与书中人物相似的命运。
多年以后,想起那个“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妙玉,依然令人心疼不已。
有人说,妙玉是出家后的黛玉,是她的另一个分身,两者的缘分延续到现实,就是一段让人动容的友情。
“黛玉”已逝,愿“妙玉”安好!
作者:红袂弄影
编辑: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