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平儿镯子丢了,王熙凤为何不让找?她知道什么,还是想隐瞒什么?

平儿镯子丢了,王熙凤为何不让找?她知道什么,还是想隐瞒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蔚蓝史族 访问量:4247 更新时间:2024/1/9 19:39:45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另一段话:

“若被众人觉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这叫作‘胳膊折在袖内’。如今惟有趁着赌钱的因由革了许多的人这空儿,把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在园里,以查赌为由。再如今他们的丫头也太多了……如今若无故裁革,不但姑娘们委屈烦恼,就连太太和我也过不去。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

这是在大观园出了赌博案、又发现绣春囊之后,王熙凤王夫人建议的处理方案。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1.不要声张。如果被人知道了,可以贾母也会知道。而在荣国府之中,只有王夫人与王熙凤这对有血缘的姑侄,才是最可靠的政治联盟。和她们相比,贾母也得算是外人。

2.不声张不是不处理,而是要“暗暗访察”,而且王熙凤已经考虑好了访察的可靠人选,“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既忠诚又可靠。

3.趁此机会,裁汰冗员,减少开支,并且杜绝后患。

王熙凤的这个方案,是一举多得的。可惜王夫人没有采纳。如果采纳了,当然不会有“抄检大观园”之事,后果会如何?我们反观平儿虾须镯失窃事件,可以得到结论。

平儿的虾须镯丢了,王熙凤也是不让找。不是真的不让找,而是当着众人,尤其还有宝琴李婶岫烟等亲戚的面,不让声张。

第二步,“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也就是“暗暗访察”。以王熙凤多年管家的经验,她确实有把握,能够找到这个镯子。

和今天的情况不同,古代深闺生活,是内外隔绝的。《金瓶梅》里也有“侍女偷金”的情节,很快被发现。因为丫鬟仆妇不能轻易出入,偷到了东西也没有销赃的途径。除非是狠心“断舍离”,扔到湖里顺水“漂的漂了,沉的沉了”,否则迟早是会被发现的。

第三步,找到罪犯之后,“变个法子打发出去”,不声张而杜绝后患。

虾须镯事件后,大观园里还发生过盗案,但是怡红院再没有类似案件。因为坠儿的被逐,大家心知肚明,“宋嬷嬷听了,心下便知镯子事发”,已经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不难想象,如果绣春囊事件,王夫人按照王熙凤的方案去处理,就不会引发后面那么多激烈的矛盾冲突了。

也许你会觉得,两种方案,都能解决问题,区别只在于是否声张。王熙凤管家,声张起来会让别人知道她的管理疏漏,主张“暗暗访察”是为了维护她的面子。

这个说法当然没错。不过万事万物都是联系的。王熙凤在管家,那么王熙凤的面子,难道不是荣国府的面子?让李婶母女、邢岫烟知道大观园里有盗窃案,不管扒手具体是哪屋里的,丢的都是整个荣国府的人。

同样的道理。抄捡大观园之后,宝钗第一个搬走,就是因为大观园的丑恶曝光,已经不适合未婚少女们居住了。这不是贾母知道不知道的问题,而是一定会传到外面,整个贾家的声誉,甚至姑娘们的婚事都可能受到影响——“贾国公家的姑娘吗?嘿,她们住的园子里,有丫鬟和小厮偷情相会,传递绣春囊。她家的姑娘能好到哪里去?”

王熙凤是一个利己主义者,这一点无可否认,她的“不许声张”肯定有维护自己名声的考虑。但是像王夫人,大动干戈,把家中的隐私丑闻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你觉得她是大公无私、心地坦荡呢,还是愚昧无知、不分轻重呢?

标签: 平儿镯子宝钗贾母大观园王熙凤

更多文章

  • 坠儿根本就没有偷虾须镯, 平儿撒谎无意间说中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李紫谈资讯标签:平儿,罗玉凤,镯子,史湘云,坠儿,晴雯

    “坠儿盗镯”似乎是一件铁板钉钉的案子:有人证宋妈;有物证,被“缴获”的虾须镯;宋妈亲眼看到坠儿藏镯子,而且坠儿之前帮小红传递过一张手帕,也要赏钱,似乎很贪小便宜,镯子是她偷的,完全说得过去。不过这个铁案却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审案问案要审罪犯,这些人给坠儿定了罪,却没有一个人问过坠儿,给她一个解释分辨

  • 坠儿根本就没有偷虾须镯,平儿撒谎无意间说中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快乐的小路亚人标签:平儿,罗玉凤,镯子,手镯,坠儿,晴雯

    “吊坠盗窃手镯”好像是铁钉事件。 有人证明了宋母; 有物证、“查获”的虾胡子手镯; 宋先生亲眼看到自己戴着吊坠手镯。 而且在吊坠前给过红先生手帕。 你可以拿钱。 你好像想要钱。 手镯是她偷的,我完全能接受。但是,这个铁事件缺少了重要的一环。 案件的审理必须审判罪犯,他们给坠落儿童定了罪,但没有一个人

  • 王熙凤身边三大丫头,只有丰儿贴身伺候,平儿小红每天都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平儿,贾琏,贾宝玉,丰儿,罗玉凤

    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又成了贾琏的通房丫头。按说凤姐日常出行,一定是平儿跟着。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平儿很多时候并不跟着王熙凤。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周瑞家的带她进来找王熙凤,就是先见了在家的平儿。刘姥姥还一度误认是凤姐。此时王熙凤在伺候贾母吃早饭,平儿则在家中张罗日常事务,等候王熙凤回来吃早饭。同样,

  • 贾琏被打,薛姨妈有棒疮药,平儿为何来薛宝钗这里讨药?

    历史解密编辑:有料史艾米标签:贾琏,平儿,香菱,薛蟠,薛宝钗,薛姨妈,中国古文献

    薛蟠避羞出门,香菱得到机会入住大观园,宝钗安排她先去拜拜街坊。正巧平儿走来,开玩笑地对香菱说:“你既来了,也不拜一拜街坊去?”支开香菱之后,平儿就向宝钗讨一丸棒疮药。如果不仔细,这个情节很容易被平儿讲述的贾雨村、石呆子案遮掩过去。如果再把石呆子与“有点呆”的神瑛侍者贾宝玉联系起来,更不会注意平儿找宝

  • 《红楼梦》平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完美无瑕?还是……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平儿,探春,贾琏,金凤,罗玉凤,王熙凤,尤二姐,红楼梦

    平儿其实没那么完美。她是在明哲保身的基础上,做一些善事。就像古代官府的师爷和衙役,一边“公人见了钱,如蝇子见血”,一边又“公门之中好修行”。我知道这个比喻,一定会引起部分读者的不适。因为在某些人天真简单的头脑中,平儿是完美无瑕的。而一个人一旦被定性为好人,对她的任何批评与意见,就都成了歹毒的污蔑。别

  • 《红楼梦》|晴雯撵走坠儿,辜负了平儿的好意,坏了宝玉的名声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平儿,宝玉,晴雯,袭人,坠儿

    很多读者以为,晴雯撵走坠儿,是因为坠儿该撵,晴雯更是站在维护宝玉名声的角度清理门户,所以认为晴雯没错。实际上,晴雯不但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一方面辜负了虑事周全的平儿的好意,另一方面不但没能维护宝玉的名声,恰恰坏了宝玉的名声。主要原因,在于她撵坠儿的时机不对。虑事周全的平儿,刻意交代麝月要注意时机。

  • 《红楼梦》中,王熙凤死后,平儿可能扶正吗?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平儿,王熙凤,贾琏,红楼梦,妾室,皇后

    放在其他朝代不太可能,但在明清时期,倒是有这个可能。关于贾琏与平儿的结局,曹雪芹版本的《红楼梦》并没有明确的交待,而在续写版本当中平儿与巧姐一起逃了出来,并且也被贾琏从通房扶正了。若是在明清以前,平儿这样的通房断然没这种机会,但清朝却可以。周王朝是古代各种礼法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周朝有着非常严格的

  • 《红楼梦》|平儿即瓶儿,是王熙凤用来装点门面的花瓶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平儿,贾琏,罗玉凤,王熙凤,贾府

    无意中看到一种观点,说平儿即“瓶儿”的谐音,顿时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意识到这应该才是作者的本意。关于平儿之“平”,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平和、平衡,指她性情平和,善于在贾琏和王熙凤二人中间寻找平衡;也有人说是平安、平稳,即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一生。或许这些含义都兼而有之,但都是建立在“花瓶”

  • 《红楼梦》|坠儿偷镯疑案:平儿和晴雯都冤枉了她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平儿,晴雯,罗玉凤,林红玉,镯子

    坠儿是怡红院的小丫头,因为偷镯,被晴雯以极其粗暴的方式撵出去了,从此再无音信。关于坠儿偷镯,书中并没有实证,作者也没有从上帝视角给予定论。如果我们深入文本,把相关信息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坠儿极有可能是被冤枉的,平儿和晴雯都冤枉了她。从滴翠亭坠儿与小红的对话可知,坠儿是个懵懂无心机的小女孩。坠儿,脂

  • 薛宝钗贬低王熙凤、讥讽平儿,不曾想却被平儿当众抖出她的丑事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薛宝钗,平儿,贾宝玉,林黛玉,莺儿

    唐诗、宋词、元曲,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中华文明才显得格外灿烂,而在诸多的艺术形式之中,小说作为一种最为自由的形式,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所熟悉的四大名著也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流传广泛,但又以《红楼梦》的地位更高,民间还存在所谓的“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