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楼梦:晴雯的死,袭人脱不了关系

红楼梦:晴雯的死,袭人脱不了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玉公子 访问量:536 更新时间:2024/1/16 10:22:27

宝玉的丫头之中,晴雯的容貌最好。她娇俏妩媚,女红也做得好,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贾母也看好她,打算将来留给宝玉作姨娘。晴雯自己也是这样的打算,觉得自己横竖是要跟宝玉一处的。可惜天不从人愿,风流灵巧的她却遭人诽谤,在青春正好的年华中黯然而逝。

晴雯平时口直心快,有什么话都是直接说出来,难免会得罪一些人,她的早逝也有原因,而袭人的绝对是造成晴雯有这个悲惨结果的最主要原因。为什么这样说,这事其实就是袭人的告密引起的。

书中第三十二回中,描写了宝玉向黛玉诉肺腑的情节。当时黛玉因金麒麟的事情又生宝玉的气,宝玉千言万语无从说起,他把心底所有的话化为了一句“你放心”。他说黛玉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黛玉听了,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而宝玉心中也是有万句言语,一时不知从哪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便如此怔了半天,所有的深情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黛玉此刻明白了宝玉的心,她也不需要宝玉再多说什么,她流了几滴泪便回去了。可宝玉还呆呆的留在原地,直到袭人他也没有发现,只当面前之人还是黛玉。他便在袭人面前说了一句:“好妹妹,我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袭人听了惊得魂飞魄散,她和宝玉虽有肌肤之亲,但她觉得那是应该的,可是对于爱情她其实是不懂的,她只是以一个丫头的身份服侍他。什么情和爱,她不懂也觉得不需要这些。不过宝玉走后,她也慢慢惊醒了,惊醒之后才回过神来刚才宝玉的话肯定是因黛玉而发。她由此想到将来难免会有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她想到此间,也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要如何处治,方能免此丑祸。

不才之事是什么,自然是指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袭人不需要爱情,但宝玉对黛玉的特殊之处,袭人还是能看出来的。而且她自己和宝玉有肉体上的关系,以她之心相度,她担心宝玉和黛玉之间也会发生这样的事。但是她的身份这样做可以,可是若宝玉和黛玉之间做出这样的事来,那就是丑事祸事了。她也许不担心黛玉的名声,但是宝玉的名声她不能不担心,若真出了这样的祸事,那宝玉的一生名声品行也毁了。若宝玉毁了,她一生的依靠也没有了。想到这些,袭人便也不由得滴下泪来。

不过袭人和宝钗一样,处理事情都是理智的。她要想法子尽量避免发生将来的事,挽救宝玉,也成全自己。后来刚好又发生了宝玉挨打的事情,袭人便趁此机会在王夫人跟前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一开始袭人也不明说,只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大吃一惊,忙问:“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这才说,“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大家子的体统。”

袭人口中虽然是说林姑娘、宝姑娘,但她真正要说的其实是林姑娘,因为袭人知道王夫人会明白。毕竟谁都知道宝钗为人庄重矜持,她跟宝玉也没那么亲。把两个人放在一齐说,只是为了含糊其辞,反正王夫人听得懂话里的意思。袭人要说的就是,宝玉和林姑娘在一起,他们的所作所为“叫人悬心”,让人提心吊胆。

王夫人一听便知道袭人说的是黛玉,回想宝玉挨打,不正是因为宝玉结交戏子,调戏母婢吗?袭人的话说到了王夫人的心坎上,也触动了她心底的担心,因此她对黛玉的厌恶又增加了几分。而晴雯可巧眉眼之间长得像林妹妹,且又口齿伶俐,活脱脱就是黛玉的模样。碍于贾母的面,王夫人明面上不敢对黛玉怎样,但是对一个丫头她却可以随便处置,她把对黛玉的不喜尽数发泄到了晴雯身上。

后来抄检大观园,生病的晴雯来不及整理衣冠,被拉到王夫人面前,王夫人更是认准了她就是狐狸精,她头上垂下来的一缕头发都是勾引宝玉的证据。晴雯无法辩白,生病的她就这样被赶了出去,最后凄惨的病死在家中。其实就算晴雯不生病,被撵出去的她也没有了活路,前面的金钏儿就是例子。人言可畏,一个清清白白的姑娘被担上了不正经的名声只能枉死。

晴雯的死是因袭人告密而起。袭人对晴雯或多或少也有怨气,因为晴雯说话直快,没有顾忌的说出过袭人和宝玉之间的事,经常犯袭人的忌,彼此之间拌嘴闹不快也是常有的事。袭人向王夫人告密一事,她的本意虽不是针对晴雯,但晴雯却作了黛玉的替身,替黛玉而死。归根到底,这还是袭人的过错。

标签: 晴雯宝玉黛玉袭人宝钗二爷林妹妹红楼梦

更多文章

  • 人人都怪晴雯懒,人家一勤快,袭人就慌了,宝玉还亲自下场撕人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晴雯,袭人,闺阁,贾宝玉,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人人都怪晴雯懒,人家一勤快,袭人就慌了,宝玉还亲自下场撕人!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

  • 谁将晴雯赶出了贾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研究标签:晴雯,贾府,贾宝玉,林黛玉,袭人,宝玉

    公众号ID:hlmyj001投稿:hlmyj001@163.com作者简介:张黎明,长期致力于《红楼梦》研究,已在《书屋》《文学自由谈》《九江学院学报》《红楼》等报刊以及微信公众号上发出有关《红楼梦》的论文、随笔与杂谈数十篇。作者张黎明谁将晴雯赶出了贾府?大多数读者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是王夫人。王夫人

  • 宝玉真的看重晴雯吗?晴雯四五天不吃不喝的时候,他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宝玉,晴雯,贾母,黛玉,贾政

    晴雯被撵,宝玉很伤心,“心下恨不能一死”,并“将一切人稳住”,独自一人偷偷地去看望晴雯;晴雯夭折,宝玉很难过,“一心凄楚”,并郑重其事地为晴雯写下《芙蓉女儿诔》。于是,有读者得出结论:宝玉极为看重晴雯。红楼的妙处就在于,“假作真时真亦假”,作者总是把假象写得相当明显,让读者误以为真,却把真相隐藏在容

  • 最“干净”的晴雯,死在了肮脏的土炕上,那里曾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晴雯,贾宝玉,袭人,贾母,怡红院

    晴雯,《红楼梦》里最洁身自好的女子。她虽然出身卑微,只是侍奉贾宝玉的丫鬟,但是她自尊自爱,恪守着做为人的尊严。晴雯性格泼辣,为人直爽,看到贾宝玉和婢女袭人偷欢,忍不住嘲讽袭人为了攀高枝,竟然连女子的贞洁都抛诸脑后。贾宝玉喜爱并且尊重晴雯,导致晴雯忘了自己的身份,仗着贾宝玉给她撑腰,在怡红院对其他仆人

  • 红楼梦:晴雯拆穿了袭人的姨娘梦,谁又看透了晴雯的小心思呢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袭人,晴雯,贾宝玉,平儿,宝玉

    题:晴雯拆穿了袭人的姨娘梦,谁又看透了晴雯的小心思呢?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源

  • 《红楼梦》里有缺点的好姑娘——最真挚又最任性的丫环晴雯

    历史解密编辑:先生柳眉标签:晴雯,宝玉,香菱,丫环,贾府,罗玉凤,红楼梦

    《红楼梦》里的晴雯,当然是一个可怜,可爱,可亲、可敬的姑娘。她生的模样标致,性格爽利、坚贞纯洁,嫉恶如仇,死得含冤负屈,凄凉痛楚,孤寂悲愤,历来为人们所同情赞叹。晴雯在大观园中是不是一个受苦最深重,品德最可贵、形象最为“高大”,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典型呢?我看并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雪芹笔下

  • 《红楼梦》中晴雯死得到底值吗?

    历史解密编辑:帝王霸朱标签:晴雯,镯子,贾府,贾宝玉,林黛玉,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著名经典长篇小说,这里的女性角色居多,每个人的最终结局也都是各不相同的。而让人感到叹息的是晴雯的死有些冤枉,那么她死得到底值不值呢?晴雯到底是什么样人物?晴雯其实就是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与其他丫鬟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晴雯具有反抗精神,可以说在她的身上有着林黛玉的风范。不仅长得心灵

  • 为什么说,晴雯死去才是最好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晴雯,贾宝玉,宝玉,丫环,贾府

    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是怡红院,乃至整个贾府数一数二的丫环。她的漂亮爽利是贾母盖章认证过的,在贾母看来,也只有晴雯将来可以给宝玉做妾,袭人远远不够格。晴雯的条件之优越,无人能及。包括晴雯自己都认为,总是会和宝玉一处,

  • 晴雯是出头鸟,袭人又何尝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袭人,晴雯,贾宝玉,宝玉,丫环

    怡红院是贾府最吃香的部门,多少人挤破了头也进不去,能在这里工作,事情少活儿轻,福利待遇又好,羡煞旁人。怡红院的丫环们,尤其是大丫环们,过得简直比小姐还要好。当然,能在怡红院混到数一数二的位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么,个人条件非常突出,站在那里就能让人眼前一亮,有惊艳之感,这是外在之美。要么,能力强

  • 《红楼梦》|骄横狂妄,晴雯的现世报来得太快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晴雯,李纨,芳官,袭人,宝玉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是曹雪芹先生赋予《红楼梦》的一大主旨,他通过三个层面来体现这个主旨:一是隔世报,以冯渊为典型,直接指出冯渊遇到薛蟠是“逢冤”,与前世的冤家相逢,一命呜呼;二是隔代报,以李纨为典型,指出李纨因不积阴骘导致儿子贾兰“昏惨惨黄泉路近”;第三则是现世报,以晴雯为典型,而且报应来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