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续书后四十回,有一个非常严重的败笔,那就是将妙玉和惜春设置成好友!
续书中的这些写法,不符合前八十回的人物性格逻辑。妙玉性格孤傲,眼光极高,而贾惜春,冷心冷面,是所谓孤介,妙玉和贾惜春,这样两个人,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续书只从两个人都是尼姑的表面现象出发,胡乱牵合,不足为训。
笔者笑曰:诸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曹雪芹给妙玉的人设乃是“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说得大白话一些,妙玉这个人狂得无边无际,清人凃瀛在《红楼梦论赞》中评价“妙玉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之慨”,可谓鞭辟入里。
如此人设的妙玉,是不可能跟惜春成为好友的。
妙玉的狂傲到了何种地步?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即便是老祖宗贾母来做客,妙玉接待完毕,贾母前脚出门,妙玉后脚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丝毫没有因为来者是贾母,就露出谄媚之态。
从世俗角度来看,妙玉这样的人是极其讨厌的。
这也就解释了《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李纨为何当着众人面,公然称“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
又有读者说:以妙玉的个性,日常生活中可能跟李纨发生过冲突,所以李纨才这么贬低妙玉。
其实这些推测都想歪了,李纨这个大菩萨,之所以敢当众表达对妙玉的不喜,是因为整个大观园里的所有人,都不喜欢这个倨傲嚣张的妙玉,这几乎成了贾府诸人的共识。
同样,这些人见妙玉一副高傲的姿态,也耻于她的嚣张态度,不屑跟妙玉这种不通人情世故,总是“爱装”的怪人交际,两边都是这种不屑的心理,二者日常生活中就不会有任何交集,更谈不上得罪,李纨的那句“可厌妙玉为人”,完全不担心这话会得罪谁,因为在场的人都是一样的心理,只不过被李纨说出来了而已。
妙玉这样的人孤僻、怪诞、高傲,心理上居高临下的她,绝对不会向任何人示好,也不会主动和谁交朋友。
再有第一百十一回“狗彘奴欺天招伙盗”,妙玉再次跟着婆子一起来找惜春,结果被看门的甄家仆人包勇拦住,硬是不给开门,气得妙玉不言语,返身就要走。
也正因为这次经历,妙玉被强盗看到了容颜,勾起了淫意,造就了最终“活冤孽妙尼遭大劫”的悲剧。
另一方面,续书之所以强行要让妙玉、惜春成为好朋友,是因为情节推进的需要。否则妙玉一直待在栊翠庵,连贾府内部人都不常见,更别提所谓的强盗了,为了让妙玉被强盗劫走,才安排了妙玉时不时去惜春住处串门的情节,以便让强盗发现妙玉,为最终妙玉的悲剧埋伏笔。
由此亦可看出,续书人物刻画,堕入下等境界,逊色前八十回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