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春秋》是一部“寓褒贬,别善恶”的著作,《红楼梦》作者何尝不是以诗传史,以史笔写下了一部明末清初时期的《春秋》呢?且看石兄自己怎么说?
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借聋哑老僧之口,分明告诉世人,一切都是翻过来的,既然这部书是“真传”,自然有朝代年纪可考,自然有大贤大忠之辨,其中异样女子,不过是作者皆美人写圣主贤臣罢了!不信且看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文章!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何也?此书表里皆有喻也,有补天、济世、保生之功,切莫瞧正面,以假为真。
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看官听说,书中男子,若称大爷,必是作者所恶者;若称三爷,必是作者所鄙者;若称二爷,必是忠义所禀者。那么,书中的女子又当如何呢?且看评书人如何评价王熙凤、平儿、李纨、探春、黛玉、宝钗等诸女子!
蒙回前总批:文有双管齐下法,此文是也。事在宁府,却把凤姐之尖酸刻薄、平儿之任侠直鲠、李纨之号“菩萨”、探春之号“玫瑰”、林姑娘之“怕倒”、薛姑娘之“怕化”一时齐现,是何等妙文!
《红楼梦》故事里,贾琏有了尤二姐,便把王熙凤抛到脑后,梯己财物只给尤二姐保管,真心话只跟尤二姐说,这二姐着实是抢了凤姐的男人,那么,尤二姐是不是破坏王熙凤婚姻的小三呢?为啥尤二姐比王熙凤更惹人喜爱呢?
那贾琏越看越爱,越瞧越喜,不知怎生奉承这二姐,乃命鲍二等人不许提三说二的,直以奶奶称之,自己也称奶奶,竟将凤姐一笔勾倒。这贾琏又说:“谁人无错,知过必改就好。”故不提已往,只取现今之善,便如胶授漆,似水如鱼,一心一计,誓同生死,哪里还有凤平二人在意了?
《红楼梦》故事里,贾二舍偷娶尤二姨,非礼也,为啥人人都说“二姐温柔和顺高凤姐十倍,言语行事胜凤姐五分”呢?为啥脂批竟然说“凤姐不念宗祠血食,为贾宅第一罪人”呢?尤二姐啥都不会,连她自己都说自己无品行,怎么作者和评书人却说尤二姐“堪为贾琏二房”呢?
贾琏搂他笑道:“人人都说我们那夜叉婆齐整,如今我看来,给你拾鞋也不要。”尤二姐道:“我虽标致,却无品行。看来到底是不标致的好。”
原来,尤二姐是古今传统女人的典范,她不但长得标致,性格还温柔和顺,从来不敢恃才自专,言谈行事,特别给男人面子,可谓是小家碧玉。
最重要的是,尤二姐本性善良、天真烂漫,从来没有害人之心,见下人说知王熙凤狠毒,她以为自己以礼相待就能幸免,便是王熙凤的手下人欺负她,她也一味忍耐,对坑了她的平儿更是感恩戴德,从无怨言,尤三姐托梦劝她报仇,她也不肯。
尤二姐泣道:“妹妹,我一生品行既亏,今日之报既系当然,何必又生杀戮之冤。随我去忍耐。若天见怜,使我好了,岂不两全。既不得安生,亦是理之当然,奴亦无怨。”
《红楼梦》故事里,尤二姐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从来不肯辜负任何人,便是受了欺负,都不敢反抗,总归是个可怜人。嫁给贾琏,也不过是她顺从的一生的一个缩影罢了,在当时那个时代,她给贾琏当二房,并无不妥,也谈不上对不住王熙凤,只是时间节点出了点问题罢了。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