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多梦,遗梦甚多,仁者探究梦源,智者梦中钻研,红楼梦因梦而幻,因幻而梦,几百年红学,如梦似幻,掀起百花争鸣的派别之论和学术钻研,到头来不解其中味,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这本书中的晴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要说起这个女子,就要和林黛玉作对比,最鲜明的一点就要从甘露说起。
曹雪芹说林黛玉当年是西方灵河畔三生石旁一颗不起眼的草,被贾宝玉锁定后,变成了一种发泄的工具,每当寂寞无聊的时候,就去玩弄这个长不大的小草,还不断施肥,也就是书中的甘露滋润,久而久之,降株草营养丰富,茁壮成长,并吸日月精华进行光合作用,慢慢幻化成女体,就是后来的林妹妹,虽然有些神话,但是也道出了一种规则,就是人和自然花草的和谐与共荣。
以上是林黛玉的甘露,是一种生前的滋润。
先不说晴雯的生源,就说晴雯的死因,王夫人认为晴雯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水蛇腰和削肩膀酷似妲己,有夺魂劫色之嫌,加上那葱管一样的指甲,妖气咄咄逼人,好不正经,贾宝玉岂能招架,在经历了抄检大观园后,在米水未进之时被王夫人逐出贾府,从此一病不起,直到贾宝玉感到,给了她最后的甘露,才得以安死,这里的甘露就是一杯不像样的苦茶,曹雪芹写成了甘露,寓意着贾宝玉的甘露可以生出美女,也可以送走美女,成也甘露,死也甘露。
以上是晴雯的甘露,是一种死前的滋润。
晴雯这个女子的身世,作者没有着笔,是赖大购买的,自然就是贾府的三代丫环,也就是微卑至极,难怪作者说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偏偏这样一个女子,在太虚幻境的时候,判词出现在第一个,难道第一个不应该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吗?
这时候就要明白晴雯的身世,这个女子其实不简单,是明朝皇亲血脉,是堂堂末世公主的女儿,清朝入关后,流落民间,后来被好心人收养,养父母年迈后,迫于生计卖身,这才有了红楼故事,曹雪芹说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他得罪袭人后,袭人的一句话就要了晴雯的命。
袭人上位后,王夫人给增加工资,并且一口一个我的儿,这是对准姨娘的肯定,后来袭人在王夫人面前说,贾宝玉渐渐长大,应该有所收敛,不然会被一些女子所......王夫人立马明白,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晴雯,殊不知袭人早就近水楼台先得月,正是这句话,王夫人下定决心不再收容晴雯,纵然是一个好裁缝,也不能留,因为贾府不知道晴雯是前朝公主的女儿,只知道晴雯地位低下,是奴才家里的奴才,如果成为准姨娘,那懒大等如何管理?很多原因导致晴雯的悲剧早已注定。
晴雯本是丫环,没有多少积蓄,可死的时候作者说有三百金身价,这又是怎么回事,这其实是一种盖棺定论的说法,因为晴雯的资产和林黛玉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暗示林黛玉从江南带来的钱数,晴雯死后贾宝玉去看了晴雯一次,后来写下了祭文,而林黛玉在死去的时候,贾宝玉不知详情,这明显不符合小说的逻辑,显然后来的四十回将爱情淡化了,也许当时的续写着不知道如何描述这段生死离别,故而一笔带过,可晴雯死的时候,曹雪芹描述的很详细,甚至将晴雯的心里话也透露了出来,和贾宝玉互换内衣,以表安慰。
红楼梦悬念很多,红楼文化博大精深,未来红学的研究重视于创作,也就是从梦中生梦,让红楼一梦梦千秋,从这部小说中生出更多的小说,还需要更多的红学研究者挥笔秋毫,谱写伟大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