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没有杨玄感兵变,隋朝就不会短命而亡?学者:这是迟早的事

没有杨玄感兵变,隋朝就不会短命而亡?学者:这是迟早的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口说名人堂 访问量:1730 更新时间:2024/2/12 23:40:1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兵变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次数不少。

且每次兵变的原因多样,从篡位夺权到为民请愿。

抛开正邪黑白不言,历来能够举得动反抗大旗的必是勇猛之辈。

然而,历史向来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正所谓,成王败寇。

兵变所带来的历史发展改变,往往是循序发展中的一记重锤。

杨玄感兵变,作为我国朝代更迭中为数不多被记载下来的兵变,在隋朝灭亡的进程中拥有十分浓墨重彩的一段历史。

追根溯源,解为人

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决定,几乎都溯源其小时候塑造的性格、所处的环境。

也正因此,杨玄感的成长之路或许可以解惑其为何走上兵变的道路。

杨素——杨玄感的父亲,便是这条兵变路的开路人。

出生于关中氏族的杨素算得上隋朝的开国将军。

他参加了灭北齐一役,后随王轨救援彭城,俘南陈主,再随杨坚平乱。

隋建国后,其又主讨汉王杨凉叛乱。

作为隋朝建基瓦匠中的核心成员,他必然深知“叛”的分量。

杨素一路看着这个王朝的夺宗、登基、平叛历程。

而不可避免的是,功劳越大,权力越大,对王的威胁也就越大。

久而久之,学会掩盖锋芒成为杨素的必修课。

因为其稍有不慎,引来的是杀身之祸甚至灭门之灾。

历史证明,他的顾虑没有错。

在杨素晚年,炀帝表面功夫做得漂亮,恩宠不断,该是奖赏的一厘不少。

大业二年,杨素“寝疾之日”,炀帝更是表足了君臣情谊。

“每令名医,赐以上药”。

然而,君君臣臣的背后,是每天“密问医人,恒恐不死”。

杨素就是在这种猜疑演变的忌恨中,度过了他的垂暮。

自然,这样的氛围,必然会影响杨玄感。

皇帝本就是一种生性多疑的物种,炀帝尤甚。

“猜忌日盛”的乌压下,让杨玄感自然“内自不安”。

最终,“与诸弟谋作乱”的想法种子很快在其心中生根发芽。

兵变已始,不回头

兵变所需要的不仅是一莽气,时机对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终于,机会来了。

公元609年,炀帝新征吐谷浑,还军大斗拔谷,乘军之不备突袭。

此举是良策,也是通策。

杨玄感同样也看见这一处空隙。

他们火速出击,“欲袭击行宫”,劫持炀帝。

但谁料,一行人被其叔叔杨慎截下。

这一次的兵变也就不了了之。

事实上,就算没有这个插曲,杨玄感同样很难成功。

毕竟一个时机是否恰当,需要合适且精确长远的眼光评判。

当时的隋朝尚是强盛时期。

正所谓,“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

炀帝的进取心还没有熄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更何况,整个隋王朝处于开疆扩土的上升期,因而有一批精锐之士。

最终,杨玄感也开始思考这些点。

为了实现他的宏图大业,他开始锐养精兵,窥探时机,并暗下扩大权势。

或许是俗话说的,虎父无犬子。

杨玄感继承了杨氏一家始终都有的聪明和勇猛。

甚至炀帝对于他表现出来的雄心,不吝啬嘉奖。

“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故不虚也。”

而后,炀帝不但没对他设防,还让其“颇预朝政”。

也正因此,杨玄感有了第二次更好的时机。

公元613年,炀帝出征讨辽东。

当时,百姓苦于徭役,对赋税怨声道哉,天下之势盛反乱之际明显。

杨玄感明白,这便是多年蓄势等待的良机。

于是,他立马联合王仲伯、赵怀义等人谨慎密谋,最终打算从军队后备军中下手。

为了使前线“军众饥馁”,“度辽诸将乏力食”,他们故意扰乱运粮路线。

这种方法必定是不道德的。

其直接后果便是置当时奔波前线的士兵于死地。

辽东战役的形势也因这个插曲变得异常险峻。

但这也意味着,杨玄感已经撕破脸皮,开始公然反抗。

面对炀帝催运粮草,杨玄感的对抗态度足以动摇军心。

同年六月,杨玄感率兵在黎阳起兵。

当时i,他以“来护儿反”的名义,发起讨伐,声称是“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

一时,有不少人响应这个号召加入反抗队伍。

最终,军队规模达到十万人。

杨玄感当时采取的是“袭取东都”策略。

即,率领众将士围攻洛阳,达到“号令四方”的场面。

他将当时李密建议的“下策”作为“上策”来使,奇兵易制胜。

与此同时,刘元在江南响应。

最终,朝廷重臣、众将之子四十余人均降。

杨玄感对于这些名臣名将之子丝毫不吝啬地放权,统统委以重任。

如此一来,大得民心。

而与此同时,炀帝作为长期在战场上厮杀的帝王,面对劲敌,巧打智攻。

奈何,杨玄感的叛乱打了炀帝一个措手不及。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炀帝的矛立刻指向杨玄感的十万大军。

他下令引军撤退。

而高丽在隋退兵两日后,派兵追赶,对落于大部队后方的老弱病残军大肆杀虐。

隋炀帝赶赴黎阳,并部署宇文述屈突通远赴东都,来护儿回京师救援。

杨玄感之弟玄挺在流矢中身亡,队伍在多次对战中亦死伤大半,军队锐气大伤。

加上炀帝追兵而至,樊子盖于东都出城绕后突袭,卫文昇抗西,屈突通战东。

杨玄感三面受敌,大势已去,只能退往关中,实行“拒险守”的“中策”。

但事实上,翻身的机会已然不再。

叛军的下场就是难逃一死。

杨玄感在积善的一剑下挥手西去。

“黎阳兵变”终。

隔山打牛,断龙脉

这次的兵变无疑对当时的隋朝黎民、前线战士来说,是一场分裂统一的、不顾民族安危的叛乱。

炀帝对杨素的态度、对杨玄感的态度在兵变中的影响是直接的又是间接的。

人的复杂性于帝王这个身份上会无限放大。

杨家既无法摆脱帝王的忌惮,又无法放弃求取功名的进取心和可以实现这项事业的家族能力。

这与农民感“民生多艰”遂而举旗反在本质上截然相反。

无论怎么解释,权力的争夺战争在性质上本就是不正当的。

辽东之战对于隋朝来说,成为这场叛乱的超重代价。

杨玄感的兵变除了直接导致炀帝二伐高丽失败。

在当时的社会,更是带来了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

彼时,炀帝下令对于叛军“不尽加诛,无以惩后”。

为彻底消灭叛的种子,其下令杀了三万余人,枉死者大半,株连甚重。

就连接受杨玄感发放大米的百姓也全部坑杀。

如此一来,民心乱,矛盾激化。

历史的海浪是连续奔涌的,这一次“叛”让辽东战役的失败,让隋失去民心,隔山打到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牛。

高丽未平,致使隋朝频频受扰,隋朝在农民起义下迅速灭亡。

仅仅五年,让隋朝结束了38年的路。

结语

虽然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是胜利者书写的,但正义的便是正义的,性质无法涂改。

历史书仅仅记载,作评判的终是百姓。

是活在当下的百姓,亦是受历史影响的百姓。

史书可以润色,史实无法渲染。

回顾隋朝这场蓄谋已久、进展迅速、给了致命一击的“黎阳之乱”。

杨玄感的莽智、隋炀帝疑兵以及闪现,都曾是历史上发生的事。

一言不足以盖之,这也是历史的迷人之处。

因为它厚重且鲜活,所以它值得。

参考文献

《旧唐书》

《隋书·杨素传》

《隋书·杨玄感传》

《资治通鉴·隋纪六》

《全隋文·炀帝》

更多文章

  • 杨玄感趁杨广征高句丽时造反,李密献上三策,李密有何隐藏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史阅苍穹标签:李渊,杨坚,杨广,唐朝,元帅,军衔,杨玄感,隋炀帝,高句丽,李密(隋朝)

    公元613年,隋朝大业9年,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楚国公杨玄感趁隋炀帝杨广二征高句丽之机,率众举旗造反,这是隋朝贵族首次公开站出来要推翻杨家的统治。杨玄感起事后将目标对准了中都洛阳,但久攻不克,后隋朝关中派出的援兵和从高句丽前线派出的援兵双双赶到,杨玄感兵败被杀。在杨玄感起事之初,也曾犹豫起兵之后的作

  • 隋唐第一女将,杀罗士信,生擒程咬金,却在新婚之夜死于丈夫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马甲娱骑士标签:隋唐,唐朝,隋朝,罗士信,程咬金,王伯当,新文礼,隋炀帝,程知节,五虎上将

    自古就有英雄,隋唐末年,隋炀帝昏庸无道,战乱四起,民无家园,无数英雄豪杰揭竿而起,誓死推翻隋暴政,其中也出现了许多女中豪杰。新月娥,单杀罗士信,生擒程咬金的巾帼英雄,被称为“隋唐第一女将”。广告连续反弹,你怎么选择逆袭股票? 3月10日免费领取逆回购股票名单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非常传奇。 但不幸的是

  • 连嫁父子四人的义成公主,为恢复大隋呕心沥血33年,终被李靖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靖,突厥,可汗,隋炀帝,颉利,义成公主,隋朝,唐朝,国防部门

    连嫁突厥可汗父子四人的义成公主,再也无力拯救大隋。贞观四年,李靖乘突厥人不备夜袭恶阳岭,俘虏了颉利可汗,东突厥灭国。义成公主被俘后,被李靖当场斩杀,这位为大隋帝国奉献了33年的女人,魂散草原。义成公主是隋炀帝的堂妹,开皇十七年,隋朝第一位和亲公主安义公主病逝,启民可汗向隋文帝请求再迎娶一名公主,于是

  • 李靖一刀砍下义成公主的头,转头问杨广的妻子萧皇后:你降不降?

    历史解密编辑:悦览书影标签:李靖,杨坚,杨广,唐朝,隋朝,隋炀帝,萧皇后,独孤皇后,义成公主,女皇武则天

    630年,李靖攻打突厥,一刀砍下了义成公主的头颅。随后,李靖提着血淋淋的刀,问杨广的妻子萧皇后:“你降不降?不降就跟她一样!”萧皇后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按着孙子杨政道叩头:“我降,全家都降!”萧皇后是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却也是他眼中的不祥人。按照江南的风俗,二月出生的子女会给家人带来灾祸,萧岿为了避

  • 李世民功劳赏无可赏,李渊用太子制衡,突厥出兵刘黑闼卷土重来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世民,李渊,刘黑闼,突厥,可汗,古突厥,黄易小说人物,唐朝

    李世民回长安在洺水之战后,李世民在唐廷的威望愈发高涨,隐隐之间对太子李建成形成了压倒性优势。面对此种情况,老谋深算的李渊也深感不安,太子是国之储君,如果在军功上压不住秦王,那么以后老李家必然会爆发萧墙之乱。眼下当务之急就是给太子李建成刷军功涨威望,如此才可平衡朝局保护好自己。所以在李世民想要继续进攻

  • 李秀宁娘子军,一锅米汤智退强敌刘黑闼,巾帼不让须眉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大军,李唐,关中,唐朝,刘黑闼,李秀宁,娘子军,军事制度,黄易小说人物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群雄逐鹿!太原李家在并州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趁着杨广远在江都无法北归之际,出兵奇袭长安,李秀宁的娘子军更是出兵长安的先锋军,负责为后续大军开路。李秀宁统帅的娘子军,虽然人数不多,而且都是女流之辈,但是她们的战力不容忽视,看似弱不禁风,却跟着李秀宁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

  • 魏征建议李建成东征刘黑闼,不只和李世民争功,目标直指山东豪杰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魏征,刘黑闼,李世民,李建成,唐太宗,山东省,女皇武则天

    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败亡,李建成麾下的大臣和将领要么获罪被杀,要么投入李世民麾下。而这之中名气最大的便是太子洗马魏征,也就是后来贞观年间的唐朝宰相,敢在朝堂上怼得李世民哑口无言的存在。当时李世民责备魏征挑拨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反怼"太子若听臣言,岂有今日之祸?"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不但没有追究魏征的罪责

  • 刘黑闼两次造反, 对唐朝到底有多大影响! 为何说彻底改变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艾姐小厨标签:李渊,唐军,突厥,唐朝,刘黑闼,李世民,窦建德,女皇武则天

    公元621年六月,随着李世民在洛阳一战当中,同时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自此之后,唐朝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无法阻挡。整个北方,已经完全被唐朝统一。南方半数的地盘,也都已经归附唐朝的统治之下。而李世民本人,返回长安的时候,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当李世民回到长安的时候,整个长安为之欢呼。李世民身

  • 刘黑闼仅率百余人举兵,因何可以令李唐大乱?李渊做事操之过急

    历史解密编辑:羞羞的谈标签:李渊,刘黑闼,李唐,窦建德,王世充,李世民

    唐朝统一战争中,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绝对是李氏父子要面对的一个硬茬,因为在李世民一战降服窦建德王世充之后,李唐已经大致掌控中原以及河北之地。当时窦建德败亡后,窦建德旧部见大势已去,就像李唐投降了,而刘黑闼作为窦建德手下的悍将,也是直接隐秘起来,闭门不出。可就是在窦建德被斩杀于长安的后不久,刘黑闼举兵反

  • 刘黑闼反唐一呼百应,唐军失利河北形势危机,李世民再度出山征讨

    历史解密编辑:独立寒秋舞芳香标签:刘黑闼,李世民,唐军,窦建德,李神通,李渊

    唐军饶阳初战失败武德四年九月,就在徐元朗称鲁王不久,唐军方面,淮安王李神通率领关中精兵赶到了冀州(今河北冀县)与李艺(罗艺)会师、紧接着唐廷又征发邢、洺、相、魏、恒、赵各地府兵共计五万余人,开始大举进讨刘黑闼。唐军兵锋直指刘黑闼主力集结地饶阳!刘黑闼这边虽然收拢了不少窦建德旧部,但是从兵力上来说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