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湛可是宫里的老人了,几十年服侍在老大身边。别看他整天打着马虎眼,说着含糊的话,但他心里门清着呢,眼神过于犀利,可谓明察秋毫,心细如发。在毫无胜算时,高公公就肯出手相帮靖王母子,笑到最后。
01琅琊榜首,京城高湛《琅琊榜》里面就鲜有逻辑掉线的人。梅长苏的牛气在于,多么不可能的事情,都能硬生生给你办到。高公公的过人之处在于,太知道该说什么了。高湛是偷换概念的高手,把“如果当初靖王知道苏哲就是林殊的话,绝不会让夏江把他抓进悬镜司”若是简化成“如果苏哲就是林殊的话...”,这高明语术,让前提完全不同的两种假设,都能成立并达到相同结果。在皇帝面前从不说敞亮话,也不参与纷争,但却暗地里偷偷给静妃传话,帮苏先生指明酒杯,和梁帝明确说苏哲不是林殊等等。
我觉得高湛才情有可能在梅长苏之上,甚至可能比对方更聪明些,只是看起来是只不惹事的老狐狸而已,其实门清。当有人提出先把高公公变成自己人,梅长苏果断拒绝,他对这个人没把握,这点至少表明高湛水平不在他之下。
02《琅琊榜》里角色的智商,都颇具个人特色高湛,梅长苏,静妃,还有璇玑公主,在我心里是妥妥的智商第一梯队。苏兄:想算计谁就算计谁。高湛:我该干啥时就干啥。静妃:我想药谁就药谁,国服第一女巫。璇玑公主:我帮谁谁就赢。蔺晨:想欺负谁欺负谁。夏江:皇上猜忌谁我就找谁别扭。纪王:怎么能安稳我就做什么。言候:我坚持什么就做什么。谢玉:什么有好处我做什么。霓凰:哥哥说的都对。般若:师傅说的都对。宫羽:宗主说的都对。穆青:姐姐说的都对。卓鼎风:亲家说的都对。豫津:敏锐度高,高高兴兴就好。景睿:心思透彻,问心无愧就好。靖王:一条路走到黑,就是要翻赤焰案。誉王:楼上的怎么和皇兄说话呢,我要当皇上。太子:楼上的怎么和皇兄说话呢,我才是太子。蒙挚:你们在说什么啊?飞流:不好玩儿。
03宅心仁厚,是皇上的解语花,且愿结善缘高湛是皇宫里的局外人中,第一个察觉靖王已经参与夺嫡。靖王提到蔡荃时,从靖王和梁帝看似无意中说起蔡荃查侵地案,巧妙地举荐了蔡荃。高湛微妙抬头,看了一眼靖王,看破不说破。他是看着靖王长大的,深知其秉性,相比其余亲王,高湛还是想把宝压在靖王身上。如果说高湛提前给靖王卖人情,还不如说高湛希望靖王是下一任明君,还朝堂一个蓬勃气象。
04在这泥沼中,他始终头脑清醒,有着自己的取舍判断聪明如高湛,历经三朝,年老后却能安度晚年。他早已练成了看形势,洞察人心的本领。对于庭生在宫内的身份,梅高二人都表达出了顾虑。而最后一集,高湛有心试探庭生,他看到庭生不在乎太子身份时,便笑着说:“在这宫墙内,这风从来就没停过。”他看得更透些,如此隐晦的心思,在他的角度来讲,这次已经算是比较直白地表达了。诚然,宫里的风从来没有停过,但这风却也从来没有伤着他。
54集古装剧《琅琊榜》诠释出不乏家国情怀,这样追随内心至善良知的一群人。每个人都在坚持与放弃,但内心却又泾渭分明,这样做出来的事情,多少都带着权衡利弊、审时度势后的取舍。世间本有多少好友,他们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原以为会一辈子莫逆相交。可谁曾料到,从此以后,彼此间却只能天涯路远。我们各自的执念是什么?那些寻找许久,那些自幼就憧憬的梦想,还在坚持吗?还要坚持吗?浮华万千,无法否认,有些人性终会迷失在时间的洪流里,既然没有净土,索性静心,唯有初心不改,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