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将领贺若敦因为得罪了宇文护而被逼自杀,在临死的时候,找来锥子,将儿子贺若弼的舌头刺出了血,希望用这种肉体的疼痛让贺若弼记住多说话的危害。这种方式有用吗?自然是有的,它曾经延长了贺若弼的寿命,但最终贺若弼还是死在了舌头上。
贺若弼骁勇善战又有勇有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在北周为官,武帝宇文邕虽然是一个明主,但是对于太子的教育却是很失败的,他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骄子,但是宇文赟偏偏不是这样的太子,他只在宇文邕面前伪装自己,实际上私下里却完全不是贤明做派。当时的上柱国乌丸轨就对贺若弼说太子并非帝王人选,贺若弼认同这种观点,并劝乌丸轨把这种看法告诉宇文邕,好让宇文邕早作安排。
结果等乌丸轨告诉了宇文邕,宇文邕又找贺若弼谈话的时候,贺若弼想起来自己父亲的叮嘱,然后就撒谎了,说太子完全没有过失。乌丸轨气得说贺若弼出卖自己,而贺若弼则表示自己也是为了保命。就这样,等宇文赟登基之后,乌丸轨就被处死了,而贺若弼好好的活着。
贺若弼躲过了一劫,又在杨坚篡周的时候站在杨家这一边,成功的等到了隋朝灭陈的战争。隋朝建立后,高颎举荐贺若弼做了吴州总管,开始为灭陈做准备,这正是贺若敦的梦想。
在这场战争中,贺若弼和韩擒虎的功绩不相上下,但最先擒住陈后主的是韩擒虎,班师回朝后,这两个人还在隋文帝面前争功。不过因为灭陈是大功,隋文帝并没有对他们的过失进行处罚。
贺若弼因功被封为上柱国,封了宋国公的爵位,各种赏赐无数,隋文帝还将陈后主的妹妹赐给贺若弼做了妾室。之后的贺若弼节节攀升,成为右武侯大将军,贺若弼的两个兄弟也有了郡公的爵位,总之贺若家就这样成为当时的显贵,而渐渐的,贺若弼已经忘记了舌头上的疼痛,不记得父亲的叮嘱了。
[图片5]
他认为自己是隋朝的第一大将,自己的功绩完全可以做宰相,但是偏偏宰相不是他,而高颎和杨素都做了宰相,这让他很是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就表现在了脸上,甚至口出怨言。隋文帝自然不想看到这样的贺若弼,索性免了他的官职,这让贺若弼更怨恨了,以至于后来隋文帝直接让贺若弼下了狱。
杨广继位后,贺若弼的存在感就更低了,杨广建立了自己信任的小团体,对隋文帝时期的老臣并不怎么信任,甚至是忌惮的,但是贺若弼显然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处境,或者说他改不了多说话的毛病。
杨广按照自己的计划大兴土木,重修东都洛阳、修筑水渠、修建长城等,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无数,老臣们的议论之声此起彼伏,但是杨广并不在乎,还是坚持做自己。这个时候高颎、宇文弼和贺若弼这些曾经的老臣对此多有意见,不免在私下里就抱怨杨广的奢侈以及朝纲的紊乱,还有就是对待启民可汗的宽厚等等。自然这些话很快就传进了杨广的耳中,三人就都被杨广下令处死了。贺若弼最终还是走了父亲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