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年,贺若敦得罪权臣宇文护,被逼自杀。临终前,贺若敦对儿子贺若弼说:“为父有重要事情嘱咐你,你把舌头伸出来。”贺若弼含泪伸出舌头,没想到,贺若敦竟拿起锥子,狠狠地扎了下去。
贺若弼捂着嘴,一脸错愕地看向父亲。贺若敦说:“为父之祸,全因乱嚼舌根而起。我扎你舌头,就是要你记住,要在官场上保身立命,切记以我为戒!”闻言,贺若弼重重地点了点头。
贺若敦原是北周将领,曾立下赫赫战功。可他眼见同辈都做了大将军,唯独自己不是,还在湘州之战被除名,便心怀怨怼。刚好有朝使前来,贺若敦随口抱怨了几句。宇文护大怒,找了个由头将贺若敦逼自杀了。
父亲的死给贺若弼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很长一段时间里,贺若弼都谨言慎行。
当时,周武王宇文邕当政,对太子要求很严。太子品行不端,却善于伪装自己。因此,周武王虽让宫官记录太子言行,却看不出什么大错。
大臣乌丸轨性格直爽,看不惯太子的作为,私下与贺若弼抱怨:“太子实在难当大任!”贺若弼深表认同,劝乌丸轨找机会告诉周武王。
于是,乌丸轨便趁着在周武王身边侍奉时劝他另觅人选,还说自己曾与贺若弼讨论过此事。
闻言,周武王忙召贺若弼询问此事。贺若弼一听,顿觉头皮发麻,舌头生痛,赶忙回道:“臣看不出太子有什么缺点。”周武王听后沉默了。
乌丸轨十分生气,认为贺若弼出卖了他。贺若弼解释道:“我是劝你暗暗告诉周武王,没想到你当众说了出来。做臣子的如果不慎言,怕是身家性命都不保。”
果然,太子一继位便杀了乌丸轨,贺若弼则逃过一劫。
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登基,计划吞并江南,急需可用之才。尚书左仆射高颎推荐说:“贺若弼的才干无人能及。”杨坚很认可,于是拜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派他平陈之事。贺若弼不负圣望,献上取陈十策,杨坚很满意,赐了他一把宝刀。
筹措7年,灭陈计划正式启动。隋军兵分八路,贺若弼作为行军总管,主攻广陵一带。他善用障眼法,将陈军打了个猝不及防,俘敌六千余人。没想到,西路军总管韩擒虎率先入城,俘获了陈后主陈叔宝。
贺若弼愤恨极了,与韩擒虎争功相骂,拔刀相向,甚至还想让前吏部尚书蔡徵写降书,令陈叔宝坐骡车再投降一次,此时的贺若弼已渐渐疯魔。
不过,杨坚依然很赏识贺若弼,不仅给他加官进爵,还把陈叔宝的妹妹赐给他做妾,弟兄也一同沾光,封公拜将。贺若弼家中赏赐的珍玩无数,婢妾都穿金戴银。
可贺若弼还是不满意,他认为自己功劳最高,理应当宰相,却只是个将军,越想心里越不平衡,咒骂宰相高颎和杨素是酒囊饭袋。这相当于变相打杨坚的脸,指责他不会用人。杨坚一气之下,把贺若弼罢官下狱。
公卿奏请处死贺若弼,可杨坚念他往日之功,只将他除名为民,几年后又恢复爵位,只是不再委以重任。
杨坚对贺若弼可谓极度宽容。每次宴请赏赐,都给他很高的待遇。一次,贺若弼在宴会上作五言诗泄愤,杨坚也只是一笑置之。
杨坚是真的很赏识贺若弼。一次,杨坚让来朝拜的突厥使者射箭,使者一发即中,杨坚认为只有贺若弼能保存皇家脸面,于是命他引弓射箭。贺若弼果然一发即中,杨坚高兴极了,连声道:“此人是上天赐我的!”
只可惜,一朝天子一朝臣,隋炀帝杨广继位后,贺若弼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杨广与贺若弼有旧仇,杨广还是尚书令时,主管灭陈之事,本想借机表现一番,却被贺若弼搅黄了。
当初,杨广计划八师会战,夹击灭陈,由他亲自受降陈叔宝。没想到,贺若弼见陈军列阵,便把杨广的嘱咐抛之脑后,率先开战。韩擒虎见贺若弼不按套路出牌,赶紧领五百精锐攻城,活抓了陈叔宝。因此,摘桃的虽是韩擒虎,杨广最讨厌的还是贺若弼。
战事一停,杨广便以先期决战,违抗军令为由,将贺若弼抓了起来。虽然隋炀帝保住了贺若弼,可杨广却一直怀恨在心。
杨广还是太子时,曾经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谁是良将?”贺若弼说都不是,只有他贺若弼能称大将。贺若弼的自命不凡,杨广厌恶至极,可他却不自知,还往死里作。
607年,杨广建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用来接待突厥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认为过于奢侈,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不曾想,谈话内容被有心人传到了杨广耳中。
杨广正愁没机会处置贺若弼,这下他算自己往刀口上送了。杨广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贺若弼等人一起诛杀,妻儿贬为奴婢。
兜兜转转,贺若弼还是走回了父亲的老路,因乱嚼舌根丧了命。
贺若弼是有能力,但比他有能力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酒囊饭袋”杨素。凡有杨素,从无败绩,可他在灭陈战役中就懂得韬光养晦,让杨广领功。所以,历经两朝,杨素都极受器重。
其实官场和职场一样,有能力的员工往往看不起身居要职的领导,认为老板没眼光,却不知能力只是其中一个衡量标准。
管住嘴巴,小声说话,大声做事,运气好遇上好老板,自然得到赏识,即便运气差些,也不至于丢了饭碗。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