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这段历史,最让人惋惜的人物之一,莫过于窦建德:因为窦建德出身草根,但却凭借自己的才干,在隋末乱世中,成为割据一方的豪杰,甚至在唐朝初年,窦建德一度可以和李渊、王世充这些人物分庭抗礼。
而且,窦建德在自己的地盘上坡得人心,颇有当年汉高祖刘邦的既视感。但是,和刘邦的不同的是:窦建德在和唐朝交战过程中,被唐军俘虏,最终被唐朝当时的皇帝李渊处决。这便是:本该成为王者的窦建德,最终还是功亏一篑,成为李世民的垫脚石。
1、草根子弟窦建德
北齐武平四年,西元573年,北齐的漳南县境内出生了一个新生儿。那时候的天下,处于北齐、北周、南陈三方鼎力的状态。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新生儿会在几十年后,成为赫赫有名的人物。而这个人,就是窦建德。
窦建德生于南北乱世后期,在窦建德成长的过程中,窦建德见证了太多的变故:从北齐被北周吞并,到隋朝取代北周,再到隋朝吞并南陈,统一天下。就这样,窦建德的身份也随之变化。在四岁之前,窦建德是北齐的老百姓,四岁之后,则成了北周的百姓。又过了几年,自己又成了隋朝的老百姓。
当然这些对窦建德来说没有区别。因为不论是北齐还是北周,或者隋朝,他们家都得依靠劳动来为生。
虽然出身平常,但是窦建德却善于经营自己,因此在草根子弟中,窦建德赢得了好名声。或许,从少年时候,窦建德就渴望做一个有成就的人吧!而窦建德的经营,也让他有人回报:隋炀帝在位期间,隋朝频繁发动对外战争,因此,隋炀帝的朝廷不断征兵,窦建德也为此被征发当兵。因为在草根子弟中有威望,所以,窦建德被官府委任为二百夫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连长(当然,我也不确定这么对比是否正确)。
虽然这个职务也是草根职务,但不可否认,这也是有点能力的人才能做到。
2、高光到衰败
隋炀帝在位后期,明眼人都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隋文帝时代留下来的财富都被隋炀帝消耗殆尽,而隋炀帝还没意识到危机。隋朝的崩溃只在旦夕之间。因此,当了二百夫长的窦建德决定不能继续和隋朝朝廷胡折腾,于是窦建德带着自己的击败兵士,上山起义,和隋朝军队开始打起了游击战。同时,窦建德也寻找能接纳自己的起义军,把反隋起义,视为自己的事业。
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终于,在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西元617年),窦建德在河北地区自封自己为长乐王,并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窦建德的行为,引来了隋朝军队的讨伐。而窦建德依靠自己的才干,顶住了隋朝的讨伐军,并且还在之后不断进攻隋朝的州县。就在窦建德扩张的时候,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崩溃了。隋朝的各地官府也随之瓦解。
隋朝灭亡后,各地豪杰或者称帝(比如李渊),或者称王。窦建德此时也是一番强悍的势力,因此,窦建德也宣布称王,定国号为夏。这便是隋末唐初的夏王窦建德。
不过,成为夏王以后的窦建德,不足之处也显露出来:比如在团队管理方面,窦建德出现过若干次失误,并且因为失误的缘故,杀死了夏国的骨干人才。这位窦建德后来的败亡埋下了伏笔。同时,在决策方面,窦建德也因为能力局限,处处失误。
终于,随着唐朝对王世充等人发动讨伐,窦建德的夏国和唐朝发生冲突,虎牢关一战,窦建德之前的错误积累也同时出现爆发,窦建德被李世民俘虏,并被李渊处决。
不过,夏国故地的百姓还是十分怀念窦建德的。所以窦建德被杀以后,夏国故地还是爆发了反对唐朝的起义。这也让唐朝统治者感到头疼。
3、结语
窦建德本也是一方豪杰,但终究因为出身的局限性,限制了自己的发展:见识的不足、能力的有限以及性格缺陷,导致了窦建德事业的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