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随末农民起义:李密起兵早实力大,只因死磕洛阳失去战略先机

随末农民起义:李密起兵早实力大,只因死磕洛阳失去战略先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洪都烟客 访问量:4292 更新时间:2023/12/22 19:49:45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离开洛阳,驾临江都。

这宣告着心比天高的杨广应对各地叛乱和内部贵族离心的失败,并彻底放弃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挣扎。

杨广跑了,有志者就该崛起了。

于是,在他跑掉的第二年,即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雌伏在太原的李渊起兵了,雌伏在瓦岗寨的李密也雄起了。

当时的天下反王有许多,为何只提他们两位?

因为,以当时各路诸侯们的军事实力、对外的声望、影响力而言,只有李渊和李密是最有可能笑到最后的。

在隋末,关陇八柱国直系后裔的号召力就是最强的。

至于实力也不差的洛阳王世充及河北窦建德,因出身的天然瑕疵,绝对做不到让天下人心服口服的地步,只能一时强。

在大业十三年时,李渊和李密也都有了取代隋朝的心思。

从崛起的过程来看,李密比李渊要早一些出头。

李渊是在大业十三年七月正式起兵,誓师反隋,到十一月才占领长安。

而李密,在当年的六月前,就架空了前瓦岗寨首领翟让,并率领瓦岗大军所向披靡,在中原地区无人可挡。

最重要的是,隋朝的六大粮仓,李密拿下了其中三个,分别是兴洛仓、回洛仓、黎阳仓。

此时的李密,有兵、有粮、有声望、有战绩,如日中天。

也就在这个时候,李密身边的谋士柴孝和劝说他应该抢先进兵关中,拿下长安,《旧唐书·李密列传》中记载:

柴孝和说密曰:“秦地阻山带河,西楚背之而亡,汉高都之而霸。如愚意者,令仁基守回洛,翟让守洛口,明公亲简精锐,西袭长安,百姓孰不郊迎,必当有征无战。既克京邑,业固兵强,方更长驱崤函,扫荡东洛,传檄指捴,天下可定。但今英雄竞起,实恐他人我先,一朝失之,噬脐何及!”

这似乎是正确的战略,李密是关陇贵族出身,当时天下的中心也在关中,拿下关中,就有了最深厚的根基,在天下之争中占据先手。

而且,如果李密能先进长安,也顺带阻隔了最大对手李渊的崛起。

没有了关中的李渊,还能不能建立唐朝?很难说。

李渊不崛起,李密就或许能成功。

但李密却拒绝了柴孝和的建议,坚持要先拿下洛阳。

早在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玄感起兵反隋时,李密给杨玄感提出的三条战略中,打洛阳就是最下策(上策是直接去河北堵杨广的后路,中策是兵进关中)。

可大业十三年时的李密为何也要先打洛阳?为何不去关中?

原因是,瓦岗军队及其主要将领的成分拖了李密的后腿,他不得不拒绝柴孝和的建议,《旧唐书·李密列传》中记载:

密曰:“君(柴孝和)之所图,仆亦思之久矣,诚乃上策。但昏主(杨广)尚存,从兵犹众,我之所部,并是山东人,既见未下洛阳,何肯相随西入?诸将出于群盗,留之各竞雄雌。若然者,殆将败矣!”

瓦岗群雄绝大部分是山东人(非单指今山东省,隋时所称的山东还包括今河北、长江以南的江苏、河南等省所辖的部分州郡)。

他们或许不愿意离开中原、山东地区,去经略不熟悉的关中。

而且,李密带着一大帮子山东好汉去攻占关中,原关中的土豪们,特别是关陇贵族,还未必愿意,遇到的阻力未必就比去强攻洛阳小。

后来李渊能顺利拿下关中,是早就跟关中的大族协商好了,利益也分配完毕后,才获得许可。

李渊起兵时的部下中,就有好多关中豪门子弟,关中土豪们只会允许自己当关中的家。

李密因为在杨玄感兵败后,一直是逃犯身份,大业十三年前,他也不是瓦岗势力的头头。

崛起前,李密没有底气去跟出身一致的关陇贵族们勾结,和关中势力一直处于割裂状态。

所以,李密只能在洛阳跟王世充死磕,选择以洛阳为根基,试图在拿下洛阳后,再凭借大势或武力向关中施压、谈判。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几次率军攻打洛阳,都没能从军事上攻占洛阳,最后拿下洛阳时,都还不是打进去的。

王世充能以一城之力硬抗巅峰时期的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好几年,可见其韧性有多强。

李密要死磕洛阳,如果不能尽快拿下,在战略形势上,对比李渊,就落了下风。

在李渊拿下长安,稳定了根基时,李密还在分别跟想回师关中的宇文化及、以及也想跟李密死磕的王世充鏖战(回洛仓都在李密手上,洛阳无粮,王世充只能拼命)。

战胜宇文化及后,耗得精疲力尽的李密被王世充以逸待劳击败,一战打垮了李密的心气。

当觉得无法东山再起的李密流露出想投靠李渊的意思时,其部下还在帮他找投靠李渊的理由,《旧唐书·李密列传》中记载:

其府掾柳奭对曰:“昔盆子归汉,尚食均输。明公与唐公同族,兼有畴昔之遇,虽不陪从起义,然而阻东都,断隋归路,使唐公不战而据京师,此亦公之功也。”

柳奭认为,李密帮李渊耗住了洛阳王世充,又干掉了辖下十来万大军全是关中精锐的宇文化及,应该获得优待。

李密后来当然没有获得优待,投唐后,虽然李渊把表妹许配给了他,但只封了他个管皇宫御膳的官职。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也就是李密投降李渊的当年,他不满李渊的薄待,想反水,然后被唐将盛彦师干掉,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从李密崛起后的经历来看,他不愿意先去占领关中,或许有一定道理。

以李密当时的部下将领及军队士兵的成分构成,冒然去关中,或许还真会遭到关中豪门的全力抵制和抵抗。

攻占关中的难度未必就比拿下洛阳小。

但当李渊起兵,并迅速的拿下关中后,李密再全力跟王世充、宇文化及死磕,就有些不智了。

特别是王世充,李密跟他交手多次,其实应该意识到,短时间是别想占领洛阳的。

既然拿不下,不如留着给李渊找些麻烦。

或许,李密应该更舍得一些,比如把回洛仓还给王世充,让王世充有实力死守洛阳,成为李密跟李渊势力的缓冲地。

然后,还有两大粮仓在手的李密,可以给无粮的宇文化及麾下大军提供足够走回关中的粮食,放任掌握十多万关中精锐的宇文化及去跟李渊死磕。

最后,李密有充足的时间去说服瓦岗群雄,带着他们先巩固中原、山东已有的地盘、再经略比较容易拿下的江南或巴蜀。

如此,李密起码能活得更长久一些,还保留了继续争夺天下的资本和实力。

相对应的,李渊就会无比头疼了,天下属谁,还未可知。

柳奭说的李密给李渊立的功劳,阻拦王世充,耗掉宇文化及的十多万大军,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只不过,李密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好处,谁让他失败了?全给李渊做了嫁衣。

更多文章

  • 细说邙山之战:李密拥兵十余万、猛将如云,却被王世充两万人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李密,王世充,宇文化及,王伯当,单雄信,杨侗

    大业十四年(618年)初,历经两年多的努力,此时的李密不仅拥兵三十余万,麾下更是拥有着裴仁基、罗士信、程咬金、秦叔宝、王伯当、徐世绩、魏征等猛将谋士,而且占领了隋朝最大的粮仓洛口仓,连败隋朝各路兵马的他,夺取东都洛阳亦是指日可待。作为隋末枭雄,此时的李密可谓风光无限,兵多粮广、猛将如云的他,可以说是

  • 梁师都和梁师泰都是一类人,看不清形势注定没有好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良家说说标签:梁师都,梁师泰,梁师,突厥,唐军,李元霸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逐鹿中原,涌现出非常多的英雄人物,可谓是天下风云出我辈。在这个改朝换代的过程中,曾发生过许多精彩的故事,并在民间流传开始,于是有人灵机一动将其改编,最终编撰成《隋唐演义》一书。因此,虽然书中有大量历史人物,但都带有一定的艺术成分。比如书中的李元霸,他是李渊的第四子,但正史中

  • 战北平枪挑北番猛将的罗家将,拜师学姜维枪法大败韩擒虎勇斗杨林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韩擒虎,杨林,姜维,罗家将,赵子龙,罗成

    罗家枪开启了一个英雄家族的勇武时代,演义中的杨家枪与岳家枪都融入了这套枪法的精华,而这套枪法的创立之人,就是罗家第一代英雄的罗艺,根据三国姜维传下来的枪法改创而成的。凭着这套精奇的枪法挑杀了北番五员猛将,罗艺从此成为了名扬天下的北平王,潼关一战中他更是战败了隋军八员战将,罗家枪在罗艺的手中也成为了天

  • 浅论:上柱国韩擒虎的生平以及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海的倒影标签:杨坚,黄巢,李渊,隋朝,韩擒虎,吐谷浑,隋炀帝,上柱国,南北朝

    文案|名锤青史名锤青史前言韩擒虎(579-637年),唐朝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化学者和战略军事家,也是隋朝的高级官员。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人才之一,对中华文明和历史进程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韩擒虎出生及早期经历韩擒虎的故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董店乡。他的祖父曾在北齐时期做过南朝梁朝

  • 韩擒虎:极富于传奇色彩,少年擒虎,长大擒王,死后成了“阎王”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韩擒虎,杨素,杨坚,邓艾,隋炀帝,陈叔宝

    隋朝只有短短三十七年国祚。但隋朝的牛人、猛人却层出不穷。单以名将论,就有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等等。但贺若弼对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是不屑一顾的。他曾私下里对晋王杨广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贺若弼说这话,是有背景原因的。公元588年,隋文帝遣兵

  • 妄言隋唐(番外三)隋唐好汉都是天神下凡,唯有韩擒虎死后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韩擒虎,伍云召,好汉,李靖,杨素,封神

    韩擒虎是隋文帝杨坚的心腹大将,也是隋朝灭陈一统天下的关键人物,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在很多以隋唐故事为背景的小说、戏剧和评书中,韩擒虎与贺若弼、杨素、杨林、伍建璋等人并称为开隋九老,其地位在故事中非常崇高。韩擒虎在历史上也是横跨南北朝和隋朝的名将,一生征战罕有败绩,被隋文帝杨坚封为上柱国大将军。他本名叫

  • 正史隋唐十大名将排名: 薛仁贵排第7,韩擒虎排第4,前3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曼陀罗讲电影标签:李渊,秦琼,正史,隋朝,唐朝,薛仁贵,韩擒虎,李世民,侯君集,南北朝,隋唐十大名将

    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隋唐史上,若是没有一些英雄,那么便少了几分豪气。说起隋唐时期的名将,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隋末18好汉:李元霸、秦琼、尉迟恭、宇文成都、裴元庆,熊阔海……等人。这些名将个个如天神下凡,我拥有绝世神力,能拉开地狱之门,或者武功绝顶,举世无双。但是这十八好汉的排名,是从《隋唐演

  • 隋朝赫赫有名的大将韩擒虎,死后为何成为阎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韩擒虎,杨坚,陈后主,大将,杨素

    韩擒虎在古代历史上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是隋朝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这是不容置疑的,而特殊的点就在于,在韩擒虎死后甚至还没有死的时候,他已经被神化,成为人们心中的阎罗王,甚至这个说法还被魏征的《隋书》所收录。要知道这样明显带有鬼神色彩的传说一般是不会被二十四史收录的,但韩擒虎却是一个例外,由此也可以看出

  • 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李靖的舅舅,人生导师:隋朝大将韩擒虎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李靖,韩擒虎,上柱国,杨坚,李渊,隋炀帝

    在中国几千年的朝代更换之际,往往都出现一些杰出的军事家,就像唐朝的开国功臣李靖,他跟随李渊起兵南征北战,为大唐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最后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这是历代功臣很少能享受到的荣耀,那么他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他的军事才能是不是真的是天生的呢?李靖于571年出生

  • 隋朝第一大将韩擒虎,死后为何成为阎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撕心裂肺的疼标签:杨坚,皇帝,大将,陈军,隋朝,韩擒虎,阎罗王,陈叔宝,阎王爷,南北朝

    阎罗王是赫赫有名的冥界之主,生死轮回,地狱审判都在他的职权范围内。人人都关心自己死后的处境,自然对阎罗王心存敬畏。韩擒虎生前武功赫赫,死后据说又成了阎罗王,真正达到了“上为英雄,死为英雄”的境界。.韩擒虎原名韩勤宝。相传他13岁时打过一只老虎,因此改名韩擒虎。韩擒虎的父亲韩雄也是一位善战的猛将。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