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执意处斩单雄信,徐懋功拿一块肉替他送行,为大唐埋下祸根

李世民执意处斩单雄信,徐懋功拿一块肉替他送行,为大唐埋下祸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荒野兄弟 访问量:1807 更新时间:2024/1/13 2:39:49

导语:首先咱们先解释一下李世勣,他原名叫原名徐世

,字懋功,所以也称为徐懋功。后来因为功劳得到封赏,又被赐姓李,因避讳李世民,所以最终被称为

李勣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当中全部以徐懋功做其称谓。

《资治通鉴》:初,李世

单雄信友善,誓同生死。及洛阳平,世勣言雄信骁健绝伦,请尽输己之官爵以赎之,世民不许。世

固请不能得,涕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办事!」世勣曰:「吾不惜余生,与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许国,事无两遂。且吾死之后,谁复视兄之妻子乎?」乃割股肉以啖雄信,曰:「使此肉随兄为土,庶几犹不负昔誓也!

上文引用乃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主要记载的是单雄信与好兄弟徐懋功之间,人生最后接触的事迹。

早些年,徐懋功与单雄信是一对拜把子兄弟,发誓一生互帮互助,同生共死。所以,李世民将洛阳攻下来之后,徐懋功赶紧对李世民说自己的这位兄弟好话,说他骁勇善战,并且承诺愿意用自己的官爵富贵换单雄信一条命,但是李世民没同意。

徐懋功见李世民不同意,知道他兄弟单雄信这一次难逃一死,于是痛哭着离开了。

此刻单雄信已经是李世民的阶下囚,当徐懋功去见他的时候,得知徐懋功没能救他,埋怨了一句:“我就知道你不办事!”

徐懋功对单雄信是偶,“我不是舍不得后半辈子而贪生怕死,自古忠义难两全,我的身体不仅是个人,还是国家的。最重要的是,要是我死了,你的妻子和儿子谁照顾呢?”

说到这里,徐懋功挥刀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给单雄信吃,说:“让这块肉陪你一起在地下长眠,也算不辜负我们当年的誓言了。”

徐懋功给单雄信的肉,代表徐懋功与单雄信同生共死,算是没违背当年的誓言。但是肉毕竟就是肉,最后死的还是单雄信,徐懋功活得好好的。不过,徐懋功在瓦岗兄弟当中,算是好的了,毕竟他确实为单雄信出过力,也确实因为兄弟情付出一块肉,并且因此感动李世民,保全了单雄信的血脉,只斩了他一人而已。

李世民的手底下得力干将很多,文武将才比比皆是,徐懋功、秦琼程咬金等等,其中不乏大量瓦岗寨的老兄弟,这些人在投奔李世民之前,也有不少人跟过王世充,是李世民昔日的敌人。但是李世民十分大度,不仅接纳他们,还视他们为自己的心腹。

但是到单雄信的时候,李世民的大度似乎用光了,哪怕不惜“得罪”徐懋功,最终也没绕过单雄信,将他处死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单雄信和李渊有私仇

这种说法在目前来看,应该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因为许多影视作品都以此为剧本演绎,塑造一个英雄义气形象的单雄信。在《说唐》中有一段描述,正是徐懋功对李世民解释单雄信不会归降的原因。

“那雄信与主公有仇。昔日圣上在楂树岗,射死他的兄长单雄忠,他誓死不投唐。”

这件事情是这样,当时的李渊去太原上任,但是却被宇文述猜忌,遂派人在半路扮成强盗截杀李渊,彻底免除后顾之忧。令宇文述没想到的是,李渊打起仗来很猛,把这群“强盗”打的四散逃跑,本来好好的一场截杀,却变成了李渊对他们的追杀。

李渊追了半天不见人影了,就骑马返回自己的队伍,结果在路上遇到一骑急速奔袭,直奔他的方向而来,李渊以为是要杀他的人,就拈弓搭箭射过去,那“强盗”应声落马,正是单雄信的哥哥单雄忠。

所以,李渊杀单雄信的哥哥,是一场误会,并非是针对单家的行动。这种事情或许放在我们平常人家无法接受,但是他们身处高位的人,自然不会因为一件这样的事情去影响大事的判断。如果说李世民因此必须杀单雄信,太过牵强。

不过,要说李世民杀单雄信真因为私仇的话,另一件事,可能才是真正让单雄信和李渊无法共处的事件。

公元579年,这个时间还属于北周时期,当时有一个人名叫单禹,做了东昌府的守将。公元581年,这一年是大隋朝的开皇元年,强大的隋朝自然不允许有人在自己的卧榻之侧酣睡,就派一位将领攻打东昌府。

隋朝的带兵将领正是李渊,而东昌府守将单禹则是单雄信的父亲,二人激战七天七夜,最终单禹战败被俘,但是单禹是一条汉子,誓死不降,被李渊给杀了,至此,单李两家,算是有了血债。

虎父犬子

除此之外,单雄信还有一点不受人待见,那就是他历史上的形象,并没有演义中那么光辉伟大,演义中他的形象,更像是以他父亲为原型塑造。都说虎父无犬子,单禹的儿子单雄信,其实就是一个“犬子”。

当年瓦岗寨的老大是翟让,后来李密来了,翟让佩服李密的才能,将一把手的位置让给了他。李密上位之后,重用了两个人,一个是徐懋功,另一个就是单雄信。

后来,李密怕翟让伺机回大权,就趁宴请翟让的时候,将翟让给杀了,当时翟让身边的两位重要跟随人员,正是徐懋功和单雄信,但是有一点却大为不同,在李密动手杀翟让后,徐懋功拔刀反击,身受重伤。而单雄信的表现却让人意外,他没有反抗,反而是跪地磕头求活命。

李密虽然最终赦免了他,还封他左武候大将军,但是在《资治通鉴》中,却有一段房彦藻的记载,他当时力劝李密除去单雄信,因为他觉得单雄信这个人

“轻于去就”

,所以才

“劝密除之”

;只不过

“密爱其才,不忍也”

,这才保住一条命。

让部将徐世勣为乱兵所斫,中重疮,密遽止之,得免,单雄信等顿首求哀,密并释而慰谕之。

可见,单雄信其实远没有他父亲单禹的英雄气概,甚至连一条铁铮铮的汉子都称不上。反观李世民手下的其他瓦岗兄弟,基本都是好汉,绝不会干出跪地求饶这样的丑事。或许这才是李世民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留他的原因。

单雄信不利于团结

单雄信与徐懋功的关系最铁,即便如此,在得知徐懋功没能救下他命的时候,他还是说了一句让人心寒的话,“我固知汝不办事!”

徐懋功不惜放弃自己所有官爵去换单雄信一命,而且在李世民面前曾多次为单雄信美言,甚至痛哭流涕的哀求,结果虽然没能救单雄信的命,但是单雄信的这句话确实太过让人心寒了。

单雄信对自己最好的兄弟都如此,对昔日那些瓦岗寨的兄弟们,态度一定会更糟。而且单雄信本来就对其他瓦岗寨的兄弟们有不满,甚至心中早有嫌隙,这一点从瓦岗寨兄弟们在得知他要处死时的态度就能轻易得知,他单雄信不是一个受大家喜欢的人。

结合以上三点来看,李世民坚定除掉单雄信的做法非常正确,尽管有“一将难求”的说法,而且还有徐懋功冒死相求,李世民作为一个英明的决策者,还是在短时间内做出了正确判断,没有因为私人情感而留下单雄信。

但是,李世民最终还是受到了徐懋功的影响,或许是看他痛哭流涕哀求的面子上;或许是被徐懋功割肉送单雄信的重情重义所感动,总之,李世民只斩了单雄信,却留下了他的血脉后人。李世民一定知道这样的做法不妥,但是徐懋功的面子他又不能一点不给,所以单雄信的后人才有了一线生机。

也正是因为徐懋功的“义”,才导致了李世民的“仁”,最终给大唐朝埋下了一个“祸根”。

公元878年,继王仙芝起义后,黄巢起义爆发,这是一场唐朝时期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直接将唐朝推向深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而在黄巢起义中,有四人因为对唐作战勇猛被称为“黄军四杰”,他们分别为单旺、单兴、单盛、单茂,是单雄信的第十一代孙。

李世民执意斩单雄信其实并没错,甚至在某种角度来说,他做的还不够,或许,他也不是因为徐懋功的义感动,而是他看出了徐懋功未来的作用,又因为拒绝他让他心里不舒服,所以想以留单雄信家人的方式,对他进行弥补和拉拢吧。

在《资治通鉴》当中,记载了很多单雄信、徐懋功、李世民这样的人物、事件,让我受益良多,在为人处世当中,明白如何去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标签: 李世民徐懋功单雄信李渊李密秦琼

更多文章

  • 秦琼卖马是什么典故?历史上的他真需要单雄信帮助?史书说用不着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王伯当,李密,罗士信,隋朝,黄易小说人物,唐朝

    秦琼卖马是一句成语,说的是隋朝末年,当时在山东济南府当捕快,江湖号称"小孟尝"的秦琼出远门办事,到了潞州(今山西长治)后身染重病,但随身携带的盘缠早已消耗一空,无钱治病。为筹钱治病,他准备将心爱的黄骠马卖掉,而他去卖马的地方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二贤庄,庄主是号称"小关羽"的单雄信,秦琼跑那去卖马,是

  • 鏖战黑风山单雄信之子遇到罗成两个儿子,他们之间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单雄信,罗成,黑风山,罗通,程咬金,李元霸,秦琼,雄信

    无论是隋唐故事还是兴唐传奇,相比那位受人追捧的罗家将罗成,作为悲剧英雄的单雄信也是倍受关注,他们的后人也是深受众人的期待,罗通的形象在各大版本中都是称雄天下的少年英雄,不过单雄信儿子的武艺是有所不同的。有的版本叫单天常,虽然有着壮志豪情却是武艺稀松,一招败阵首战就身亡了,而在另一个中单雄信之子叫单天

  • 《说唐》中的诸神羁绊(二)——罗成与单雄信

    历史解密编辑:落墨天下人标签:罗成,说唐,秦琼,单雄信,薛仁贵,程咬金

    上一回讲述了紫微与二十八星宿的三世恩怨,今天来说一说同为四象的青龙与白虎是如何在《说唐》中反目成仇,从而引发了三生四世纠缠羁绊的。不同路上的不同人青龙星临凡转世潞州单雄信,白虎星转世北平罗成,两人一个是绿林瓢把子,一个是北平王世子,正常来讲,终其一生或许都不会相识,但命运的羁绊让他们与秦琼相识,于是

  • 偃师之战有疑点:单雄信为何叛变?秦琼程咬金罗士信为何被生擒?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秦琼,李密,唐朝,隋朝,程咬金,单雄信,罗士信,王世充,程知节,偃师之战

    隋末乱世,瓦岗军崛起,大业十三年(617年)的唐公李渊也对李密表示臣服:“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余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李密此前曾写信给李渊并称其为兄,所以李渊称李密为大弟),攀鳞附翼。“李渊在劝李密建号称帝的同时,只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到时候您还封我为唐公,我就心满

  • 瓦岗猛将单雄信被李世民赐死,临刑吃块人肉,其子孙试图推翻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渊,猛将,李密,徐世绩,唐朝,隋朝

    宁学桃园一抔土,不学瓦岗三炷香!这句广为流传的话,生动揭示出了瓦岗寨好汉们分崩离析,甚至是互相残杀的最终下场。在被王世充攻破山寨后,瓦岗寨众好汉作鸟兽散,其中一员猛将在战乱中败于李唐军前,被李世民赐死。在临死之前,这位好汉含泪流下了至交好友的一块血肉。而在数百年后,他的子孙卷土重来,试图推翻李唐,以

  •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单雄信为什么死前大骂秦琼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秦琼,单雄信,桃园三结义,张飞,关羽,刘备

    后世经常用“桃园三结义”般的形容来描绘江湖人士,尤其是男性结拜为兄弟的情谊,由此可见刘备、张飞、关羽三人间的感情真挚浓厚!历史上兄弟结拜之事千千万,也唯有刘关张之结义流传千古,以至于曾有这么一句话贴切地说出了相关比较,“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而讲到“瓦岗结义”就不禁让人唏嘘万分,曾几何时

  • 李世民为何一定要杀单雄信?来看看历史和演义的说法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秦琼,程咬金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小说《隋唐演义》中,单雄信都是以一个猛将的形象存在。历史上的单雄信因为武艺高强,并且在瓦岗寨时统领过一支非常强大的骑兵,因此被当时的瓦岗之主李密称为“飞将”,而小说《隋唐演义》中的单雄信更是勇猛过人,凭着自己的一身本领单雄信在隋唐十八好汉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当然,无论是在历史上

  • 青龙星单雄信的转世,为何不杀了程咬金?大唐第一福将岂能轻易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程咬金,单雄信,秦琼,罗成,李世民

    单雄信,在历史上是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他勇武过人,有“飞将”之称。当然,单雄信不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还是说唐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在说唐系列小说中,单雄信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还是二贤庄庄主,同时还是九省绿林总瓢把子。重要的是他极重义气,有“义薄云天小关羽”之称。在早年的时候,单雄信就曾多次帮助秦琼,所

  • 魏征谋杀秦琼,徐茂功坑死单雄信,瓦岗英雄之间到底有多少仇?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魏征,秦琼,单雄信,徐茂功,尉迟敬德,李世民

    历史上有很多种观点,认为“桃园”之义,或许只是“历史上的一种美梦”。从《隋书》,《旧唐书》到《新唐书》,我们可以看到:“罗士信,是由刘黑闼所杀死的,是由刘黑闼所为;魏征帮建王元吉与李世民为敌,首先要杀的是秦琼秦叔宝;裴元绍的裴行俨,就是被王世充所杀,那时单雄信还偏袒王世充。李世民在玄武门事件之后,曾

  • 李世民杀单雄信后,徐茂公偷偷照顾其妻儿,结果给大唐埋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世民,单雄信,李密,王世充,李唐

    大定年,北周的天子主动退位,将王座传于西安市大兴,由杨坚继任,自此,隋成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隋炀帝继承了王座之后,朝堂上这些年来的不断扩张,使得这个帝国岌岌可危。人民生活艰难,起义的军队在全国范围内出现。而单雄信、徐茂公,就是这次叛乱的一部分。可为什么两个最好的朋友都会死去?单雄信死于李世民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