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媒介如此繁多,信息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这让一部分普通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一夜爆红、一夜暴富都不再是天方夜谭。随着科技的发展,迅速蹿红的视频录播和直播,让原本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可以瞬间拥有千万粉丝,成为"网红"。拥有两千多万粉丝的"淘宝第一主播"薇娅,以及火爆全网、频频登上热搜的博主李佳琦都是成功的案例。
今天,我们也来聊一聊一位"网红",不过这位"网红"既没有薇娅快言快语也没有李佳琦的口若悬河,他只需静静一坐,面露笑容,便引人关注。这是何故?静静一坐不说话都能有一大波粉丝,难道他会旷世奇功,会让人为其着迷?
原来,只因他长相酷似弥勒佛,微微一笑更似传说中的弥勒佛本尊。在2018年有人将他的视频上传到网上,一时间迅速火遍全网,使他一夜之间拥有了一大波流量,而后还被一位富婆看中,将其带回家中供养起来。
一夜爆红,"网红弥勒佛"诞生
视频中一男子身宽体胖、脸庞圆润、面颊微红,笑起来眼睛眯成弯弯的一道缝,酷似影视剧中弥勒佛的形象。不仅如此,他还剃着光头,身着黄色大褂,项带佛珠,看到视频的网友纷纷惊呼,简直就是弥勒佛转世。很快,这个视频被转发评论达几十万,而"网红弥勒佛"也由此诞生。
我们都知道,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也被世人尊称为佛祖。释迦牟尼是作为创始人以及广为流传的菩提树下顿悟的王子传说,而被世人崇拜敬仰。而佛教中还有一位佛祖因其相貌深受大众喜爱,那就是弥勒佛。富态的尊容,又大又长的耳朵,圆鼓鼓的肚子,笑容更是给人以安详平和之态,使得弥勒佛在人间俗世中为世人熟知。
当年扮演"如来佛祖"的演员朱广龙,在演完《西游记》后出国旅游,遇到一群中国游客,看到了他还以为真的如来佛祖下凡,纷纷行跪拜之礼,他很是受宠若惊,连忙表示自己承受不起。"观音菩萨"的扮演者,那位女演员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去寺庙上香,有人直接跪在她脚下求她庇佑,令她不知所措,惊吓之余赶紧逃脱。虽然只是佛教中人的扮演者,却也受到如此的关注,可见,佛教中诸位佛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在俗世拥有如此众多信徒的佛教,如今,有一位真人版的"弥勒佛"出现,迅速走红也不足为怪了。毕竟这年头,人们总是充满了猎奇心,新奇的事物总会迅速引人注意。
遇富婆,被供养,天上真的掉了个大馅饼吗?
一位富婆无意间看到了这个视频,看中了"网红弥勒佛"的形象,觉得他就是弥勒佛转世。于是,决定花高价请他回家,将其"供养"起来。这看来是一个"大馅饼"突然砸到了"网红弥勒佛"头上,平平无奇却走了"狗屎运",实则,富婆看中的是他所带有的巨大流量以及他本人形象所具有的商业价值。
毫不意外,富婆请了一个包装团队,化妆师、摄影师、宣传人员一应俱全,全新打造"网红弥勒佛"这一形象。于是他开始频繁出现在商业活动上,出现在各类酒席中,他只需往台上一坐,不用讲话,笑就行了。观众们图个吉利或者念起博尔一笑,都会给他"赏钱",算作"添油灯"了。
而与日俱增的人气,也让这位"弥勒佛"大为骄傲,越来越多的钱让他深陷弥勒佛的形象不能自拔。为了努力保持这一形象,他需要吃很多食物来保持胖胖的身材,其实他的体重早已超重,身体处于一个很不健康的状态,还不如亚健康。此外,他经常久坐又不做任何运动,四肢慢慢僵硬出现退化现象,导致他行走都出现了问题。
他不仅仅是健康受损,随着一波波其他的网红兴起,他的人气也慢慢降低。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那些屏幕背后动动手指点击关注的粉丝,确有其人是实体,但与博主之间确实隔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空间。他们可以在一瞬间关注追捧这一个网红,也可以在兴趣索然无味后转投其它博主账号下,再次膜拜。
网络空间变幻莫测,网友兴趣也无不定。慢慢地,这位"弥勒佛"的粉丝流失殆尽,而富婆见其再无商业价值,再也不能为自己带来商业利润,便像抛弃一张废纸一样把"弥勒佛"踢出门外,解约了。
"弥勒佛"现状如何?
若不是一夜之间蹿红网络,"弥勒佛"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每天也不外是柴米油盐、琐碎小事而已。与富婆解约后,没有了团队的包装的宣传,"弥勒佛"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没有了关注,失去了粉丝,自然也没有钱可赚。
于是,他如今又重新过回了普通人的生活。只不过靠着之前火了一把,赚取了一笔不菲的资金,现在可以靠着这笔钱存活下去。然而,失去的健康却再也回不来了,想要好好生活,他要为自己的健康付出巨大的精力与金钱,慢慢让其恢复一点。
反观"弥勒佛"的经历,迅速的蹿红的确让他获益匪浅。但是富婆当初不过是把他当作一件可以盈利的"物品"看待,是看中了他自身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只是用他来赚钱罢了。而那些观看他的人,因为猎奇心去看他,他是真的弥勒佛吗?显然不是。他只不过是充当了一个"小丑"的角色,供人玩笑罢了。此番历程是何其悲凉!
尾声
"网红"的崛起依靠了庞大的视频行业的发展,是这个时代产生的一批特殊的群体。视频与直播的崛起,的确让一部分人成为了"流量明星",甚至比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明星还要红,但是成为"网红"的背后有机遇也有个人自身的努力。我们作为普通人,还是要理性看待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把自己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作为独立思考的网民,我们也是无数个粉丝中的一个,在网络空间,也要做一个理性的人,对舆论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待他人也应有最起码的尊重。
33年前,那位斥资525万买下深圳第一片土地的男子,如今怎样?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箴言出自《史记》,意思是治理国家应该开拓创新。而不能够墨守成规。
保守和革新是历史发展中一对永恒的矛盾,任何的规章制度都会陈旧的那一天,而在革故鼎新的历史时期,往往也是风云人物辈出,传奇故事迭现的时候,在时代浪潮中,那些视野开阔,敢闯敢拼人往往能获得很多的机遇,弄潮而上,获得成功,骆锦星就是这样一个在改革浪潮中大胆拼搏,为一般人不敢为之事,最终取得了一般人不能取得之成就的传奇人物。
骆锦星被一些媒体被称作内地房地产的鼻祖,他在上世纪以惊人的胆魄拍下了深圳第一块地皮,此外,他还不顾当时的舆论攻击,与港商合作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那么,这样一个曾经在站在风头浪尖的传奇人物,现状如何了呢?
事实上,这位被广受瞩目的内地房地产鼻祖一开始并不是心甘情愿进入房地产领域的。
一、阴差阳错干房产
骆锦星生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性情冲动而闯劲十足,总是想着能够拼出一片新天地,当这种性情与风云激荡的时代碰撞在一起之后,就注定了他的一生不会平常。
骆锦星出生在广东惠阳,15岁的时候就进入军校学习,后来50年代朝鲜半岛局势恶化,美国组织所谓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威胁我国边境,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骆锦星上了前线,成了一名通讯兵。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时候,中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圳有幸被时代挑中,成为了改革的一个试验点,1979年,深圳县改市,需要从周围城市抽调干部前往支援,时任广东惠阳邮电局副局长的骆锦星主动报名前往这块充满挑战的土地。
但是,令骆锦星没有想到的是一直负责管理邮电工作的他在到了深圳之后竟然被分配到了房管局工作,这是一个骆锦星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他找到领导,希望能够重新给他分配工作,然而领导却意味深长地给他分析了深圳的局势,还给他下达了必须解决深圳领导干部住房问题的命令,
总而言之,骆锦星最先踏足房地产领域是不情不愿的,他甚至希望在一段时间后领导能够将他重新调回与自己专业知识对口的工作岗位,但是命运就是这么爱捉弄人,他最终不仅在房地产领域长久地呆了下来,还干出了许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大事情。
骆锦星在房管局工作之后,遇到一个资金短缺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不得不剑走偏锋,做了许多“非常决策”
二、铤而走险,出租土地
俗话说“车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做什么事情,后勤供给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骆锦星面临的情况是没有粮草,修房的任务很重,资金却迟迟得不到满足。
当时上级领导给骆锦星下达的任务是修建300多套干部宿舍,这无疑需要一大笔资金,地方财政的拨款却十分有限,对于这个巨大的资金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为此,骆锦星不得不绞尽脑计地从各方筹集资金。
当时的一个港商朋友告诉骆锦星,深圳的土地本身就是黄金,如果能从土地上打主意,哪里还愁筹集不来资金呢?然而,这个在现在看来合情合理的主意,在当时却是违宪的,宪法上白纸黑字写得分明:土地不得出租买卖。但是,形势大过天,骆锦星也不得不冒着违宪的风险试一试了。
所幸,当时深圳的领导很支持他,还帮助他在《列宁选集》等文献中找到出租土地的理论来源,此外,骆锦星还想出了“补偿贸易”的名义,开始和港商合作,一起开发深圳的土地,随后,骆锦星组建了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也就是后来在内地房地产行业鼎鼎大名的深房集团的前身。
总而言之,机遇是留给有胆魄的人的,如果骆锦星没有胆量冒着违宪的风险,和港商合作,那么也就没有了深房集团,也就没有了骆锦星后来的辉煌成就,事实上证明,骆锦星的决策非常成功,仅在在和港商合作开发的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项目中,深房公司就赚得了五百多万的利润。
后来,改革开发的步子越迈越大,国家领导人公开肯定了深圳的成就,骆锦星的胆量也随之变大了。
三、中国土地第一拍
1987年前后,关于深圳特区的土地法规不断出台,原先一些打擦边球的冒险举动,现在全都有法可依,深圳市政府决定再来一次大胆的举动——举行公开竞投,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次土地拍卖。
在房地产领域,骆锦星已经尝到了甜头,食髓知味,他自然不会放弃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带领着他的深房公司参加这次公开竞投,并且在拍卖中力挫群雄,以525万的价格拿下了这片土地。
被拍卖的土地毗邻深圳水库,风光秀美,骆锦星在上面开发修建了东晓花园,房子开盘之后,不到一个小时就被全部抢购一空,深房公司在其中净赚了四百万元。1994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深房集团在深圳挂牌上市,位居房地产企业中的第一名。
总之,随着深房集团的越做越大,骆锦星也逐渐成为了内地房地产行业的传奇人物,这位当初被领导半哄半劝调到房管局工作的干部,终于成功转型成了内地房地产的开拓者和领军人。
那么,这个在改革浪潮中一路拼杀过来的人物现状如何呢?
四、骆锦星现状
自古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当初房地产行业兴起,闻风而动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没能善终,然而,骆锦星却能一直挺立在风浪之中,屹立不倒。
原因在于骆锦星能够一直看清义和利的关系,虽然他一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他却并不沉迷于金钱。他一直住在单位分配的住房里,不贪财,不敛利,洁身自好,所以才能善始善终。
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想要做出一番事业,不仅需要大胆魄,还需要大智慧,少迈一步是裹足不前,多迈一步则有可能万劫不复,骆锦星多年来大胆随性而从未逾矩,原因在于早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他的意志,所以他才能抵制住各种诱惑,守住底线。
结语: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人在家中坐,机遇并不会平白无故地从天上掉下来,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将所有束缚手脚的枷锁全部打破,才有可能发掘机遇,抓住机遇,最终博出一片柳暗花明,崭新天地。
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知道,孤注一掷不是横冲直撞,见识和魄力同样重要,都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不可少的东西,只有卓越的见识,才能让企业家们在大风大浪中保持着理性的思考,才能做到任性却不胡为。
骆锦星完美地拥有了这两样东西,所以他成了内地房地产的祖师爷,魄力让他高歌前进,不像普通人一样望洋兴叹,见识使他思路清晰,始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至于像房地产行业的其他元老级人物一样,在商业漩涡中迷失了自我,最终身败名裂。
人生苦短,需要大胆拼搏,也需要有胆有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3年前,一位小伙花525万元买下深圳第一片土地,现今如何?
事实上,525万元放到现在也不是一笔小钱,更别说在几十年前的中国了。当时的深圳发展落后,看上去就是一个破破烂烂的村子,其发展势头也远不如北京和上海,但骆锦星敢于将这么一大笔钱赌在深圳,不得不说,他的经商头脑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不过,在当时的拍卖会上,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价格过高了,所有人都等着看骆锦星的笑话。面对这些质疑,骆锦星并没有做出回应,只是坚信自己的判断。
1980年1月,骆锦星以6个人4部旧单车组建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当时唯一的房地产公司,骆锦星担任经理。1993年,公司股份制改造完成,更名为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当时深圳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从现在来看,深圳已经一跃成为一线城市,这里的房价也已经翻了几百倍。显然骆锦星的确赌对了,那么如今的他怎么样了?
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骆锦星连续担任了17年的经理。一直到1997年,他将公司交给了后辈发展,自己则选择了退休。如今的骆锦星已有85岁高龄,正在安心享受着他的晚年。
在别人问起他致富的秘诀时,他告诉对方:“要勇敢创新,大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