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是相当的难,因为别的不说,就只说别人对你的误解,就已经能够让你非常的压抑,更何况伴随着误解的还有谩骂声,而李东阳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活了五年的时间。幸运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
正德七年,六十六岁的李东阳辞官回乡。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已经连续上了十二道辞职的奏折。
他为什么如此着急辞职呢?因为他要做的事已经做成,朝廷有没有他都一样。
李东阳的父亲是边境的军官,按道理来说,父亲是武将,那么儿子也应该是武将。但事实却是,一个武将生出了一个文学天才。
李东阳从小就有神童之名,在他年仅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写出一尺的大字。
要知道,在他这个年纪,别说写大字,就连握起写大字的毛笔都费劲。
正是因此,朱祁钰召他进宫,准备看一看这位天才是怎么写大字的。结果在进宫的过程中就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由于宫中的门槛太高,李东阳跨起来相当的费劲,太监故意打趣他,说了一句:
“神童腿短”,
结果他呢?竟然回了一句
:“天子门高”,
要多工整有多工整。
朱祁钰叫他写的大字总共有四个,分别是:鳞、凤、龟、龙。而在写到最后一个龙字的时候,他的手已经没有力气,最后一笔是用靴子沾墨滑上去的。
这一幕将朱祁钰看得哈哈大笑,竟然直接上前将他抱到怀里。
这一抱,就注定他的命运不再平凡,因为在此之前还有两个人被皇帝抱过,这两个人分别是唐朝的李泌,宋朝的晏殊,后来这两个人都成了宰相。
李东阳并没有辜负神童这两个字,年仅十八岁就已经考中进士。
要知道,有的人活了一辈子,连个秀才都考不中,有的人活了几十岁,考中一个举人就能够高兴到发疯,范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个别的神童,虽然读书相当的神。但是要论起政治,那就是一个白痴,就比如王羲之,虽然在书法方面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却一辈子身居高位,庸庸碌碌,而李东阳明显不属于这类人。
五十二岁的他进入内阁,成为弘治一朝的黄金铁三角之一,其他的“两角”分别是谢迁、刘健。弘治中兴与他们三个人有着脱离不开的关系,后世将他们与开创“仁宣之治”的“三杨”相提并论就可以看得出来。
当时的人将刘健称为“断”,将李东阳称为“谋”,谢迁称为“侃”,为什么这么称呼呢?
因为刘健擅长的是决断,李东阳擅长的是谋略,谢迁擅长的是说话。
要知道,这个说话指的可不是单纯的说话,而是能言善辩,就连专业的喷子言官都要退避三舍。
不过可惜的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不上朝的嘉靖、万历个个都在位四十年以上,而弘治却仅仅只在位十八年。
以至于弘治中兴也仅仅只持续了十八年,因为他的儿子朱厚照亲手断送了弘治中兴。
朱厚照生平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玩,而一个皇帝要是只顾着玩的话,哪里还有时间处理朝政?这是大臣们绝对不能够容忍的。
正是因此,大臣们决定对朱厚照身边的八位太监下手,这八位太监分别是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其中以刘瑾为首,世人将他们称为“八虎”。
为什么要对他们下手呢?因为带着朱厚照玩的人正是他们。
当然,他们也不是费力不讨好,之所以带着朱厚照玩,是因为朱厚照一玩起来,就会将处理朝政的权力交给他们。
当时的朱厚照年仅十六岁,大臣们知道他虽然是皇帝,但归根结底也就是一个小孩,只要一逼,绝对能够将事情拖回正规。
所以,大臣们上了一道奏折,要求朱厚照处死八虎。这道奏折虽然仅仅只有不到三百字,但是分量却是一万字的奏折都不能够拥有的,因为署名的是“六部九卿”。
所谓六部,就是吏部、礼部、工部、户部、兵部、刑部,而九卿则是六部的最高领导以及督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的最高领导。
说简单点,这就是文官集团的逼宫。
而朱厚照是怎么样做的呢?与大臣们进行谈判。
因为他知道六部九卿是绝对不能招惹的。要是六部九卿一起辞职的话,大明王朝就得关门歇业,而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因此,他一天与大臣们进行三次谈判,而这三次谈判,大臣们的意见都很一致,那就是杀死八虎。
面对死,谁不怕?八虎也是如此,因此他们跑到朱厚照的身边跪下就是一种痛哭,还向朱厚照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就是一旦他们八虎去死,那么朱厚照一定会成为文官集团的傀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站在文官集团那一边。
其实站在那一边也正常,毕竟八虎要是得势的话,岂还会有王岳的身份地位。
但是朱厚照却不这么理解,他只知道文官集团的手都已经伸到了司礼监(太监的最高部门),要是八虎真的离开,自己一辈子岂不是都要呆在这宫墙之中,名义上虽然是皇帝,但实际上与囚犯又有什么区别?
正是因此,不但王岳被发配到南京种菜,就连黄金铁三角中的谢迁、刘健也被迫退休。
为什么只是谢迁、刘健呢?因为谢迁、刘健明显不如李东阳。
李东阳当时的主张是将八虎发配到南京,更何况人家八虎也答应,到南京就不再参与朝政。但是谢迁、刘健却死活不肯同意。
难道是李东阳软弱吗?肯定不是,因为能决定这件事情的是朱厚照,而朱厚照又是倾向于八虎,整个明朝哪里有大臣能够将皇帝逼到杀一个自己不想杀的人?
正是因为李东阳的主张,刘瑾才有意将李东阳留下来。
“健、迁持议欲诛瑾,词甚厉,惟东阳少缓,故独留。”——《明史·李东阳传》
要知道,李东阳也与刘健、谢迁一样,上了退休的奏折,但是刘瑾却不批。
刘瑾难道只是因为主张就将李东阳留下来?叫他滚蛋不是更好吗?毕竟他可是清流。
因为刘瑾是一个要面子的太监,他可不想满朝上下都是奸臣,总得需要一个光亮的门面,这个门面就是李东阳。
要知道,李东阳不但是前朝老臣,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
有的时候出门甚至会有一大堆的粉丝将车给拦住。而他写的字更是一字千金,他虽然还活着,但是他的作品却能够当成收藏品来卖。
留下来的李东阳虽然并不高兴,但也不执着于离开,因为他知道,将来刘瑾倒台一定与他有关,而他背负的却绝非常人能够忍受。
有的人说他是春草,为什么说他是春草呢?因为春草就如同墙头草两边倒。
他的学生南京吏部侍郎罗玘从南京写信叫他退出政坛,别再丢脸,但是他却不予回信。罗玘一怒之下,公开要求与他断绝师生关系。
而李东阳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呢?俯首长叹。这个俯首长叹足以看到他的心酸。
谁又能知道,要不是他李东阳,朝廷都不知道会有多少正直人士去世。
太监一向都是心狠手辣,刘瑾也不例外,如果不是他李东阳从中运作,谢迁也好,刘健也好,可能到头来都得死于非命。
而在正德三年,李东阳更是救了文武百官的命。
正德三年六月二十六日,上完午朝的大臣与往常一样走在御道上,准备出宫,却不曾想在御道上发现一封书信。
这封书信里写的都是刘瑾的罪行,刘瑾一怒之下竟然将文武百官集体扣在皇宫里,誓要将这件事情检查清楚。
谁都知道承认这件事情的下场是什么,因此,没有一个人敢承认。
而刘瑾竟然敢叫文武百官集体跪在地上,要知道,六月可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候,而文武百官又身穿官袍,可想而知是有多么的难受。
就这么一跪,一直跪到了晚上,倘若不是李东阳上了一封奏折,大臣们估计明天还得接着跪。
而仅仅只是这一天的跪,就跪死了三名大臣,数十名大臣因此中暑病倒。
“其潜移默夺,保全善类,天下阴受其庇,而气节之士多非之。”——《明史·李东阳传》
而李东阳斗倒刘瑾的机会终于在正德五年到来。
这一年,刘瑾也想试一试被全天下人歌颂是什么滋味,因此,建议恢复军屯。
军屯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军队的田地,这还是朱元璋想出来的办法,士兵在有仗打的时候打仗,没仗打的时候种田,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够补贴国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屯逐渐成了军官的囊中之物,而刘瑾现如今明显是想虎口夺食。那么,他夺得了吗?肯定夺不了。
要知道,负责执行命令的是知县,知县怎么可能是军队的对手?
由于命令已经下达,要收的粮食是一定要收的,去哪里收呢?当然是从士兵的身上收。
这一招,简直是比地主老财还要恶劣,哪里有人打工还需要倒贴的。这一收,就收出了个“安化王叛乱”。
安化王是一位在宁夏的藩王,而当时的宁夏,别的不多,就是沙子多。
这位藩王在宁夏平日里连水都缺,因此希望朝廷能够体谅一下,将他调到别的地方,不过朝廷可不做亏本生意。
原本他就有怨气,而刘瑾给他送来了援兵。藩王造反可是大事,更何况这场藩王造反还是刘瑾一手促成的,因此,最慌的人就是刘瑾。
李东阳意识到,机会已到,故意向刘瑾推荐亲信杨一清为此次平叛的人选,为的是收集证据,而刘瑾也听从李东阳的指挥。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出征的监军是张永。张永虽然与刘瑾一样,同为八虎,但是却与刘瑾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甚至还在朱厚照的面前打过一架。
张永为什么与刘瑾有不共戴天之仇呢?其实从性格上就可以看得出。
张永虽然是太监,但却是一个好太监,要知道,他后来还帮过王阳明,邪和善永远都走不到一起去。
要知道,刘瑾建议恢复军屯的时候,李东阳也在场,而未来的首辅杨廷和正准备反对,却被李东阳拉住。
因为李东阳知道,只要一出现乱字,刘瑾就有倒台的可能。
现如今,一切正朝着李东阳预料的方向去发展,刘瑾也一步一步踏进鬼门关。
其实刘瑾根本用不着慌,历来造反都有两个前提,第一、兵源充足;第二、资源充足。而安化王这两点都不充足。
无论什么时候,造反的人终究都是少数,况且跟着安化王造反的这群士兵还是临时起意的。其次,安化王的造反也是临时起意。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他都必败无疑,事实也是如此。
堂堂的藩王造反竟然不到二十天,朝廷的大军还没有到,就已经被平定。
杨一清由于负责善后工作,不能够离开宁夏,回京报告工作的是张永。
当时杨一清已经将收集到的证据一条一条的写在奏折上,交给张永,张永需要做的就是将这封奏折转交给朱厚照。
张永到京,将奏折转交给朱厚照,却不曾想,朱厚照压根不在意。
要知道,奏折里的每一条罪名都是往死刑上靠,就比如故意激起叛变。
而当时皇宫里都是刘瑾的耳目,张永今天要是不能够将事情解决,明天估计就得上火葬场。
因此,他也不再顾什么颜面,大声的喊:
“刘瑾要夺取天下,难道您还不在意吗?”
结果朱厚照竟然真的不在意,说他要夺,那就让他去夺。
朱元璋能有这么一个子孙,也算得上是祖上积德。
这都触动不了朱厚照,那怎么才能够触动的了朱厚照呢?
既然天下都已经成了刘瑾了,那么您去哪呢?
这句话就如同电流一样,使朱厚照浑身颤抖。朱厚照当即下令,逮捕刘瑾。
就这样,一夜之间,刘瑾的住所就从富丽堂皇的宫殿变成肮脏潮湿的监狱。
张永本以为事情到这已经大功告成,却不曾想,事情出现了反扑的可能,因为朱厚照赏赐了几件衣服给刘瑾,原因很简单,监狱中的条件太差。
虽然这只是朱厚照随意的一个举动,但是却能够从其中看出刘瑾再次复出的可能。
张永慌了神,但他并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有一个人找到他,这个人就是李东阳。
其实在杨一清将奏折交给他的同时,还跟他说了一件事,那就是有后手,只要他敢拼命,刘瑾必定倒台,这个后手就是李东阳。
李东阳以首辅的身份发动全部言官弹劾刘瑾,注意,是全部言官。
这样够了吗?还不够,要想将刘瑾置之死地,还需要实质性的证据。
这实质性的证据是怎么来的呢?从刘瑾的家里来的。
士兵从刘瑾的家中搜出了上千副盔甲,还发现刘瑾经常使用的一把扇子背后竟然藏着暗器。这样一来,就算刘瑾有通天的本事,也难逃一死。
值得一提的是,从刘瑾家中搜出来的所谓证据,是第二次搜出来的,第一次并没有搜出来,明摆着就是栽赃陷害,但是朱厚照可不在意,刘瑾死就死了,反正还有其他的。
刘瑾虽死,但朱厚照的性格并没有改变,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不过,朝廷却已经不再由奸臣把持,而是由名相杨廷和把持。
谢迁、刘健的勇敢固然令人敬佩,但真正令人敬佩的还得是李东阳的勇敢。
因为谢迁、刘健静的勇敢只是一腔热血而已,对事情没有任何的改观,而李东阳的勇敢对事情有着决定性的改观。
正如那句话:活下来有的时候比死更加可怕。
李东阳难道不想退休吗?想,但他要是退休,朝廷还得黑暗到什么时候?
要知道,他虽然担任首辅,但家里可是穷的叮当响,退休在家的他,有一次不想给别人写字,但是他的妻子却说:“你不给别人写字的话,桌子上哪里来的鱼和肉?”他无奈,只能再次将笔提起。
可以说,从谢迁、刘健退休的那一刻起,他就如同一具死尸,只为了斗倒刘瑾这一个目标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