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东阳是明朝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一位内阁首辅

李东阳是明朝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一位内阁首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故史 访问量:814 更新时间:2024/1/9 18:53:08

在首辅刘健告老还乡后,朝中唯一能够制约太监刘瑾的人也没了,内阁完全被宦官所压制,几乎到了形同虚设的程度。

在此背景下,李东阳被明武宗任命为大明的第十九位内阁首辅。而在太监刘瑾的力荐之下,刘宇、曹元等阉党党羽也相继入阁,不断在内阁中与李东阳为敌。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南长沙府茶陵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武宗时期竭力维持朝局,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首辅大臣。

纵观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所有士大夫最梦寐以求的就是死后的哀荣,因为这是对其一生的盖棺定论。而在这些哀荣中,最令人向往的就是死后获得“文正”的谥号,而这个谥号可不是能轻易获得的。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上,无论是前期声名卓著的“三杨”,还是中期权势熏天的张居正,以及后期风光无限的周延儒,任谁都没有获得“文正”的谥号。有明一朝,获得“文正”谥号的大臣屈指算来也就只有四位,分别是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和倪元璐。

接下来,我们就着重聊一聊李东阳,聊一聊大明六十七位内阁首辅中唯一的一位“文正公”。

1447年,就在“土木堡之变”爆发的前两年,李东阳出生于京师。关于身份,他不同于之前的所有首辅大臣们,要么出身官宦世家,要么出身平民百姓,都是经过勤奋苦读才得以抵达自己的诗和远方。

而李东阳却出身行伍之家,是属于金吾卫在册登籍的军户,因家族世袭金吾左卫籍,为了戍守京师才从湖广迁居京师玄武湖西浒。若是依照惯例和传统,李东阳也应该步祖上后尘,崇武从军,靠军功来延续家族的辉煌。

不过,李东阳却是一个例外,他自幼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三岁时就能作出径尺大的书法,对于诗词古籍更是过目不忘。这事儿不仅传遍京城,甚至还惊动了明代宗朱祁钰。

1452年,代宗朱祁钰亲自召见五岁的神童李东阳。在大殿之上,他“初生牛犊不怕龙”,不仅当场诵读《尚书》而且准确解释其义,令朱皇帝大为赞叹,亲赐叶菓钞嘉奖。

1453年,六岁的李东阳就被明代宗作为诸生,选送进入顺天府学习,算是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深造。在此,他有机会跟随当朝的大儒展毓学习,更被翰林院学士黎淳收为弟子。

1464年,年仅十七岁的李东阳就在殿试中取得二甲头名的成绩,依例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成为大明王朝中最年轻的后备干部,继续着他的“神迹”。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李东阳既然是神童,为何没有高中状元,只取得二甲的成绩?

您不妨试想一下,明代科举不包含数理化,而是以策论为主。一个十七岁的毛头小伙,和二十七岁、三十七岁,甚至四十七岁的考生相比,其文章的老辣程度自然是有所不及。

李东阳在翰林院排队熬资历时,顺带还参与了修纂《英宗实录》的工作,这对他来说,so easy!之后,李东阳被升为从六品的闲职,继续待在此地排队,等待被叫号提拔重用。

关于排队,中国从古至今都没有真正的公平过。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不同作用下,有人很快就排到了,甚至短短一两年时间;有人排得慢点儿,十年时间也排到了;有人排得再慢点儿,二十年时间总排到了。

可是,李东阳整整在此排队二十年,依然还是翰林院编修,从一位“年轻有为的科长”熬成了“老成持重的科长”。

1485年,李东阳因为编修的任职期满才被改授了侍讲学士的职务,虽然挪窝了,可也是由一个虚职换成了另一个虚职。唯一的好处就在于,他有机会给太子朱祐樘授课,有机会与未来的老板建立师生关系。

可惜,李东阳之父李淳在一年后就病故了,他需要回家守制三年。守制期满后,他升任左庶子,仍兼任侍讲学士一职,此时明孝宗朱祐樘已经登基。

1491年,李东阳因为参与编撰《明宪宗实录》有功,升任了太常寺少卿,具体负责皇家的礼乐、祭祀和宗庙等事务。

从以上的履历不难看出,李东阳的仕途并不顺畅,基本都是熬满任期才能被晋升一格。而且,他所任职务不是编修就是侍讲,要不就是礼乐、祭祀等务虚工作。好在,李东阳此人心胸豁达,对这些全部都能坦然接受。

1495年,明孝宗朱祐樘终于任命李东阳入阁参预机务,正式成为一名内阁大臣。当时,担任内阁首辅的是徐溥,他对于李东阳非常的认可和器重,不断委以重任。

1498年,李东阳被授予礼部尚书并加太子少保衔,继续在内阁中当值。徐溥因为眼疾严重而告老还乡后,内阁首辅已经换成了刘健。

1502年,在刘健、李东阳等人的统领下,《大明会典》的修订工作终于完成,孝宗皇帝各赏赐二人蟒衣一件,这也是明朝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御赐蟒衣”的荣耀。据《明史》记载:

《大明会典》成,健与东阳、迁同赐蟒衣,阁臣赐蟒自始。

1504年,李东阳以眩晕患病为由,上疏乞退被明孝宗慰留不准。之后,他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辞职之路,以灾异事件为由上疏乞退,不准;以生痔病为由乞退,不准;再以眩晕病为由乞退,还不准。

非但屡屡辞职不准,明孝宗还下召由李东阳与刘健、谢迁入乾清宫,共同领受顾命辅佐太子朱厚照。据《明史》记载:

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好逸乐。先生辈常劝之读书,辅为贤主。”健等欷歔,顿首受命而出。翌日帝崩。

1505年,明武宗登基后不久,李东阳又开始了自己的辞职大业。不过,新帝朱厚照延续了父亲朱祐樘的政策,不仅不准他辞职,反而还进封他少傅的头衔,成为大明内阁的次辅。

1506年,整整六十岁的李东阳李老头彻底疯了。因为,伴随着首辅刘健辞呈被明武宗同意后,他李东阳非但不能辞去次辅之职,反而还得接任大明的首辅一职。

无奈之下,李东阳只得接任,但他向明武宗提出“暂免日日朝参”而只能“扶病入阁”的奏请,终获批准。

1507年,武宗朱厚照为了增加老李头儿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赐他少师头衔兼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那个无奈啊,只得一边叩头谢恩,一边哗哗流泪,别人以为他是感动哭了,其实他是吓哭了,因为明武宗这是要累死他的节奏。

1508年,李东阳这次学精了,他在乞退的同时,顺带还推荐了继任首辅的人选,不断盛赞杨廷和德行俱佳,堪当大任。明武宗虽然不是明君,但人家也不傻,看出了李东阳的“诡计”,在嘉奖完杨廷和后继续不准李东阳的辞职报告。

1509年,因为内阁主持修撰《孝宗实录》有功,首辅李东阳又一次被朱皇帝加封,正式享受正一品的俸禄和待遇。对李东阳而言,朱皇帝的每一次嘉赏都犹如一道枷锁,沉甸甸的!

伴随着宦官集团的崛起,谢迁、刘大夏和杨一清等大批的忠直之臣,因为反对刘瑾乱政和宦官专权而招至大祸,皆被李东阳多方救援才无事。

1510年,宁夏、陕西等地出现叛乱,藩王朱真锚以讨伐宦官刘瑾为名举兵造反。李东阳力荐前都御史杨一清为总督,太监张永为监军,率兵前往平叛。

张永本就深得武宗的宠信,因与刘瑾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两人产生了深深的裂痕。杨一清在平叛期间,利用这一矛盾成功说服张永参与诛杀刘瑾的行动,并最终一举诛杀了刘瑾等人。

刘瑾等太监被诛杀后,朝野上下莫不人人称快。据《明史》记载:

诛刘瑾者,张永也。以计授张永者,杨一清也。救一清之死而使其在位者,东阳也。东阳在朝,大有功于国。

凭借此功,明武宗加封其为“左柱国”。这个头衔,一般只在首辅死后才会得到追赠,而李东阳在生前就享受到了这份荣宠。

1512年,李东阳又一次上疏乞退。这回,他积累了之前历次失败的教训,不仅言辞恳切,而且声泪俱下,令人动容。老首辅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再三再四表示自己真的干不动了,您就饶了我吧。

这次,朱皇帝实在不忍心慰留了,只得下旨准许老首辅荣归,颐养天年。至此,李东阳终于得以退休,他也成了明朝历史上提交辞呈最多的一位内阁首辅。

李东阳虽然久居政坛,甚至贵为首辅大臣,但他在文坛上的功绩同样不容小觑,是著名的文学大家。

李东阳诗文工整雅致,常以“诗文引后进”,门生常群聚他家谈论诗文,形成了以他为领袖的诗歌流派,称为“茶陵派”。从此,明朝一改过去“台阁体”占统治地位的局面,真正开创了“真诗复生”的新气象。

李东阳特别善于写景,已达到自己寄情于景的目的,引用他《游岳麓寺》的诗句:

危峰高瞰楚江于,路出羊肠第几盘。万树松杉双径合, 四山风雨一僧寒。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蓟北湘南俱到眼, 鹧鸪声里独凭栏。

不仅限于此,李东阳的书法造诣也极高,精于各类笔法的技艺,尤以篆隶造诣最高,不过流传到现今的作品并不多。

据《明史》记载:

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后,东阳而已。

纵观李东阳数十年的官宦生涯,虽然为大明江山助益良多,担得起一代名臣的评价。但是,他也有被后世诟病的地方,那就是对明武宗朱厚照的纵容,对以刘瑾为首宦官集团的退让。

他在担任首辅期间,与朱皇帝、与太监、与外戚、与朝臣,甚至与政敌都相处的不错,起码没有撕破脸皮,颇有和稀泥的嫌疑。在这点上,他就不如前任首辅刘健,因为刘老爷子就是因为对武宗失望,对太监憎恶才愤然辞职的。

正是由于李东阳的软弱和妥协,更加上皇帝朱厚照的偏袒,以太监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开始肆意擅权乱政。

当然,李东阳对于宦官集团妥协不假,好在还没有到了毫无原则甚至沆瀣一气的地步。在一些事关大体的问题上,他还是以自己的方式予以了回击。

例如,四川的镇守太监罗答是刘瑾的党羽,他竟然奏请朝廷撤销巡抚一职,改由宦官的镇守衙门便宜行事。明武宗在刘瑾的撺掇下,竟然有意准奏并下旨内阁执行,据《明史》记载,首辅李东阳上疏直谏:

祖宗设官,自有深造,不能擅改。

1516年,好不容易才退休回家的李东阳,在享了几年清福后因病过世,享年六十九岁。据《明史·李东阳传》记载:

东阳与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明武宗闻迅李东阳过世,特旨为他停朝一日,追赠李东阳为太师,谥号“文正”,安葬于京师西直门外的家族祖坟。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我们一起学习历史!

更多文章

  • 李东阳:隐忍五年,只为一朝

    历史解密编辑:和他去远方标签:刘瑾,太监,皇帝,明朝,诗人,李东阳,朱厚照,杨一清,书法家,慈禧太后

    “隐忍”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是相当的难,因为别的不说,就只说别人对你的误解,就已经能够让你非常的压抑,更何况伴随着误解的还有谩骂声,而李东阳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活了五年的时间。幸运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正德七年,六十六岁的李东阳辞官回乡。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已经连续上了十二道辞职的奏折。他为

  • 中国仅32人获谥文正,范仲淹曾国藩名副其实,李东阳为何不服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范仲淹,曾国藩,李东阳,刘瑾,文正

    李东阳“文正”是臣子死后皇帝给的最高谥号之一,清代的曾国藩因为给大清续过命,功劳巨大,所以死后获谥“文正”。但是明朝正德首辅李东阳,助太监刘瑾为虐,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居然也获得“文正”这个谥号。他这个“文正”是不是注水了?李东阳一、年轻的李东阳李东阳(1447年-1516年)祖籍湖南,但在北京出

  • 大明的首辅:经历明朝由治入乱,圆滑怯懦的李东阳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东阳,刘瑾,宦官,明朝,武宗

    李东阳,字宾之,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上苍在李东阳身上颇为公平,给了他一个很差的出身(军户)的同时又给了他一个天才般的头脑。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明史·李东阳传》李东阳十岁不到就因才学被皇帝(明代宗)三次召见并下令培养,这种

  • 明代李东阳行草书《高山巨石》卷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李东阳,高山巨石,行草书,沈周,书画,题诗

    明代李东阳行草书《高山巨石》卷,来源:沈周沧州趣图后幅李东阳题诗,故宫博物院藏。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的书法已摆脱明初台阁体的束缚,对明中期书风起承先启后的作用。款署:西涯✪内容出自转载,我们致力于精彩内容推送,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专业

  • 李东阳「清明上河图记」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明朝,诗人,李东阳,书法家,内阁首辅,清明上河图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 1516年 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 明朝 内阁首辅。

  • 李东阳院士团队Science子刊:超高速应变下高熵合金的强韧化机制!

    历史解密编辑:材料科学与工程标签:李东阳,合金,强韧化,超高速,塑性

    高熵合金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近年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备受关注。作为目前最为广泛研究的高熵合金,Cantor合金(CrMnFeCoNi)在低温准静态载荷下展现出的超强断裂韧性令人印象深刻。同时,Cantor合金在室温下的吸能性能与传统装甲合金和许多商用结构材料相比也体现出相当的优势,这意味着高熵合金在抵

  • 李东阳《高山巨石》卷 故宫博物院藏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李东阳,高山巨石,故宫博物院,沈周,题诗,行草书

    明代李东阳行草书《高山巨石》卷,来源:沈周沧州趣图后幅李东阳题诗,故宫博物院藏。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的书法已摆脱明初台阁体的束缚,对明中期书风起承先启后的作用。

  • 大明宫传奇李东阳,将一生隐忍付诸笔端,笔意圆润又溢出率意性情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刘瑾,怀素,诗人,明朝,李东阳,行草书,颜平原,王羲之,大明宫,书法家,自书诗卷

    近几年大热的电视剧讲的几乎都是宫廷秘事,比如《康熙王朝》、《甄嬛传》、以及正在热播的《天下长河》。比起那些或是杜撰或是改编的剧情来说,李东阳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大明皇宫传奇。饱受争议的首辅大臣明朝正德年间,刘瑾等八个太监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受弘治遗命的三位顾命大臣刘健、谢迁、李东阳开始了一场弹劾“八虎”的

  • 倪岳峰在石家庄市走访慰问一线劳动者

    历史解密编辑:中捷视点标签:省委,倪岳峰,王正谱,石家庄市,省人大常委会

    倪岳峰在石家庄市走访慰问一线劳动者时强调坚守各自岗位 努力勤奋工作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王正谱参加走访慰问4月28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在石家庄市走访慰问一线劳动者,代表省委、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劳动者表示节日问候,致以崇高敬意。省委副书记、省长

  • 廊坊广电·头条丨倪岳峰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

    历史解密编辑:环京津新闻网标签:倪岳峰,党中央,习近平,学习时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月16日,省委书记倪岳峰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开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文章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河北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精心组织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