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江旅行,参观徐霞客纪念馆时,突然心生一念:想去芝山的福国寺看看。
徐霞客当年来丽江的时候,从未进过木府。木增虽然热情招待了徐霞客,但终究出于各种原因,没有邀请徐霞客进木府,而是安排他下榻在芝山的解脱林(也就是福国寺)。
带着一些好奇,我出发前往福国寺。福国寺坐落在丽江芝山的山腰,如果不是自驾的话,交通并不算方便,因为没有任何公车到达这里,只能打车前往。
我是在白沙古镇打车到的福国寺,距离不远,大概四公里,打车十来分钟就能到达。
福国寺免费对外开放,也不需要预约,直接前来,就可以进入参观。
当天的天气很好,天朗气清,一进门,就看到大笑的弥勒。
福国寺位于芝山(玉龙雪山旁),是丽江最早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1601年,原来是木氏的家庙,名为安乐寺,又称解脱林。1624年,丽江土司木增替母亲向明熹宗祈请佛经,皇帝有感于他的孝心,不但赐予了佛经,同时还替木氏的家庙取了新的名字——福国寺。后来这个名字就沿用至今。
在《徐霞客游记之滇游日记六》里,还能读到关于解脱林的一些记录。
二十八日通事言木公命驾,下午向解脱林。解脱林在北坞西山之半,盖雪山南下之支,本郡诸刹之冠也。二十九日晨起,具饭甚早。通事备马,候往解脱林。始过西桥,由郡署前北上,挟黄峰东麓而北,由北坞而行,五里,东瞻象眠山,始与玉河上流别。又五里,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岸波潆,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其后即十和山,自雪山南下之脉也。
又北十里,有大道北去者,为白沙院路。西北度桥者,为解脱林路。桥下涧颇深而无滴沥。既度桥,循西山而行,五里,为崖脚院。其处居庐交集,屋角俱插小双旗,乃把事之家也。院北半里,有涧自西山峡中下,有木梁跨其上。度桥,西北陟岭,为忠甸大道。由桥南溯溪西上岭者,即解脱林道。乃由桥南西向蹑岭,岭甚峻,二里,稍夷,折入南峡,半里,则寺倚西山上,其门东向,前分一支为案。即解脱林也。寺南冈上有别墅一区,近附寺后,木公憩止其间。通事引余致其门,有大把事二人来揖,俱姓和。一主文,尝入都上疏,曾见陈芝台者;一主武,其体干甚长,壮而面黑,真猛士也。介余入。
木公出二门,迎入其内室,交揖而致殷勤焉。布席地平板上,主人坐在平板下,其中极重礼也。叙谈久之,茶三易,余乃起,送出外厅事门,令通事引入解脱林,寓藏经阁之右厢。寺僧之住持者为滇人,颇能体主人意款客焉。
在福国寺转悠了一圈,寺庙里没什么人。
在庙里偶遇一只喵星人,看上去也非常佛系。能够在这里生活,自由和温饱兼得,真好啊。
约瑟夫·洛克在1924年至1931年之间曾在其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文章里描写过丽江、永宁、迪庆等地,还配上了生动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名为“丽江芝山上的福国寺”,呈现了当时福国寺的外景布局。
(图文皆为【过期游记】原创,欢迎关注、评论、交流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