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我们都被乌鸡国国王骗了,他那点道行,离金身罗汉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们都被乌鸡国国王骗了,他那点道行,离金身罗汉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杨角风发作 访问量:834 更新时间:2024/1/16 13:25:36

唐僧师徒离开平顶山之后,没多久,就到达了乌鸡国境内,随后他们在宝林寺住了下来。也正是因为在宝林寺入住,才发生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事情……

因为当晚,乌鸡国国给唐僧托梦了,并告知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希望长老救命。既然托梦了,那么满怀正义感的唐僧自然就不能不管,于是这个差事落到了孙悟空头上。

再后来,经历了一系列争斗之后,他们终于揪出了那个假国王,也就是青毛狮子精。并逼着文殊菩萨现了身,也正是在文殊菩萨嘴中,才得知了乌鸡国国王被推进井中的原因。

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

杨角风谈西游系列文章第309期:看到宝林寺僧人的所作所为,一身冷汗,难怪乌鸡国国王被泡了三年!

一、

乌鸡国国王是整部《西游记》中,唯一一个靠托梦给唐僧,获得解救的国王,没有之一。

当然,乌鸡国国王虽然是以鬼魂的形态存在,但是并没有托梦的能力。他的魂魄也并非一直待在井里,而是在阴曹地府游荡,某一天夜游神开了恩,将他的鬼魂托进了唐僧的梦中:

“却才被夜游神一阵神风,把我送将进来,他说我三年水灾该满,着我来拜谒师父。”

按照乌鸡国国王的说法,宝林寺往西四十里,有一座城池,这座城池就是自己的龙兴之地。换言之,就是乌鸡国的国都,而且这个乌鸡国也是自己打下来的基业,并创建的国号。

但是呢,五年前乌鸡国大旱了三年,等于是八年前开始大旱,一直旱到五年前。国王呢,也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但是把国库都干空了,大旱也没有解决,眼看这个国家就要灭亡了,突然来了一个全真教的道士,拯救了万民。

因为这个道士会求雨,来了以后的那两年也是风调雨顺,深受国王信赖,甚至俩人还结拜了兄弟。可惜,三年前,这个道士跟国王一起去游玩,趁着国王不备,将其扔进了井里。随后变换成国王的模样,统治了百官,并霸占了整个乌鸡国,导致自己无处申冤。

但是,今天夜游神告诉乌鸡国国王,住在宝林寺的唐僧,他有个大徒弟,可以帮助自己申冤,于是就来了。

二、

但是,面对乌鸡国国王的自述,唐僧也提到了几个疑问!

第一个疑问,乌鸡国之前的三年大旱,是不是因为国王昏庸造成的:

“陛下啊,古人云,国正天心顺。想必是你不慈恤万民,既遭荒歉,怎么就躲离城郭?”

但是,乌鸡国国王并没有正面回答唐僧的问题,而是讲自己是怎么废寝忘食治理干旱的。当然,最终显示自己治理失败,最后还是依靠那个道士,才求得了大雨,拯救了万民。

第二个疑问,既然乌鸡国国王有冤情,且冤魂已经到了阴曹地府,为什么不去找阎王告状?

“陛下,你忒也懦。”

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陛下啊,你都被妖怪欺负成这个熊样子了,也忒怂了吧,怎么不去阎王殿告他去啊?

结果乌鸡国国王一拍大腿,怎么没去告,我可得告得下来,人家跟海龙王都有亲,跟东岳天齐是朋友,跟十殿阎王是把兄弟。在阴间,自己根本就没办法申冤,还多亏了夜游神,才有了这么一次托梦的机会。

第三个疑问,既然妖怪变成了乌鸡国国王的模样,要是让大徒弟孙悟空去降他,那文武百官还不把我们师徒几个给撕了?

面对这个问题,乌鸡国国王跟唐僧商议了一条策略,那就是利用太子出宫狩猎的机会,将自己手上的信物交到其手中,以便获取信任。与此同时,他会再托夜游神帮自己托梦给皇后,来个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妖怪。

三、

面对唐僧提出的几个问题,乌鸡国国王的回答,其实隐藏着一些疑问:

首先,五年前乌鸡国三年大旱的原因,他并不清楚,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其次,夜游神也是地府中的司夜神灵,十殿阎王都不敢管这事,他为什么要出头替乌鸡国国王申冤?最后,夜游神如果真想帮乌鸡国国王,他完全可以直接上报玉帝此事,为何费尽周折,等三年后的孙悟空到呢?

我们再来看,后来的文殊菩萨是怎么解释乌鸡国国王遭遇的?

文殊菩萨上来后第一句话便是:

“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

文殊菩萨是几年前来的呢?

五年前,那时候乌鸡国已经经历了三年大旱了,按理说,江河早就干涸了,可是御水河却有水,还能泡了文殊菩萨三天三夜:

“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

至此,我们知道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原来乌鸡国国王一直行善,都达到了金身罗汉的标准。于是文殊菩萨决定前来对其考核,为了保证考核的真实性、有效性,还特意是微服私访,变成了个古怪和尚。

结果万万没想到乌鸡国国王,竟然将文殊菩萨泡在御水河中三天三夜。气的他跑去找如来佛祖告状,佛祖于是将青毛狮子精派来,先用了两年时间获得国王的信任,随后将其推进井里。

四、

按照文殊菩萨的说法,乌鸡国所发生的一切,不过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都是因果报应,怪不到其他。

他所谓的因,就是乌鸡国国王将他泡到了水中,可是这个因,其实也算是一个果,因为文殊菩萨被泡进书中也是有一个因的,那就是文殊菩萨出言不逊。

那么,乌鸡国国王和文殊菩萨,他们俩之间,又是谁做错了呢?

貌似文殊菩萨委屈,毕竟自己是前来考察国王的,就说了那么几句难听的话,那乌鸡国国王就怒了。真是大人没大量,斤斤计较,仗着自己是国王,就肆意祸害和尚,害我被泡。

乌鸡国国王也很委屈,自己的祖宗八辈都被那个野和尚给骂了一个遍,且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那朕的脸面往哪放。说白了,朕这还算是仁慈,不过是泡了他三天,要是换别的国王,早砍了这个疯和尚了。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文殊菩萨好歹是菩萨了,他说的话,再难听,也不会超过一个度吧,大概率是国王错了。

也有人说,现实中有没有菩萨,或者人们心中的菩萨是咋样的,咱不好说。但是《西游记》这部小说中的神佛菩萨们,可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哦,毕竟这是一部讽刺小说。

文殊菩萨作为钦差大臣去考察国王,或许是嫉妒他也能当金身罗汉,或许是当钦差的习惯了被人捧着,遇到了不屑一顾的国王,气不打一处来,故意装作无能的样子,找到证据告上了灵山。

五、

但是结合唐僧在凌云渡丢掉肉身,成就金身的过程来看,大概率文殊菩萨变成的野和尚劝国王丢掉肉身,跟自己去西天。

换位思考的话,你是国王,过来个和尚,让你自尽,好跟着他上西天,你会不会发怒呢?

当然,如果非要从佛学的角度思考,那就是这个国王还有嗔怒之心,达不到成为金身罗汉的标准。

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归根结底是双方沟通不畅造成的,都有责任。如果非要区分一个主次的话,其实,乌鸡国国王的问题更大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得从人性方面上考虑了:

从乌鸡国国王的口中可以得知,整个国家都是靠他自己打拼下来的,有钱有势有地位:

“不瞒师父说,便是朕当时创立家邦,改号乌鸡国。”

一般这种靠自己打拼创立国家,并改号的国王,都比较在乎自己的名声。乌鸡国国王如此,唐王李世民同样如此,不然的话,当初观音菩萨去长安城时,宰相萧星也不会这样说:

“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

当然,后来的天竺国铜台府地灵县也有一个这样的人,叫寇员外。他们这类人也不算是坏人,但是做好事后,不仅门口竖牌子,还得到处宣传,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是大善人。

而且,所谓的做好事,也是看碟下菜,并非每一个过来的僧人,他们都热情款待的。这一点上,乌鸡国国王就没有通过文殊菩萨的考核,也表明,他所谓的好善斋僧其实是假的。

六、

中国有句老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前面提到的大唐宰相萧星说的话,也能印证这个道理。

这个国家的国王是什么德行,一般情况下,这里的子民也是那个德行。比如,唐僧师徒刚进入到乌鸡国,入住宝林寺的时候,就能验证。

这座寺庙并非普通的寺庙,而是敕建宝林寺,这就表明,这座寺庙其实是皇家寺庙,由国王亲自下令建造的。

因为这座寺庙建的比较富丽堂皇,所以唐僧也本着尊重的态度,不让徒弟们去敲门,非要自己去求助借宿:

“你们的嘴脸丑陋,言语粗疏,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处僧人,不容借宿,反为不美。”

进到门里以后,遇到了一个小道士在扫地,而小道士的头头又是个僧官,僧官其实就是方丈。这也表明,乌鸡国此时是尊佛抑道的,这也很好理解,此时的国王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精嘛,他肯定抑道啦。就算干坏事,都变成个道士模样,栽赃陷害啊。

这也表明,乌鸡国国王的寺庙,其实也是看国王脸色行事的。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唐僧进去求宿的时候,衣服穿的有点破旧,再加上鞋子上都是泥水,让那个热情出来迎接的僧官大怒:

“道人少打!你岂不知我是僧官,但只有城上来的士夫降香,我方出来迎接。这等个和尚,你怎么多虚少实,报我接他!”

随后他又巴拉巴拉说了一通,深深刺激到了唐僧的自尊心。

七、

从这位僧官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一是,这僧官平时只接待城里的士大夫阶层,比士大夫阶层低的,他都不会出来接待;二是,虽然自己这里是寺庙,但是对于和尚来讲,还不值得自己前来接待;三是,他只斜眼瞅了一下唐僧,也不调查,就判断这不是一个诚实的和尚,只配在走廊下蹲着讲究一宿。

听完这位僧官的话,唐僧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可怜,可怜!这才是人离乡贱……和尚你不留我们宿便罢了,怎么又说这等惫懒话,教我们在前道廊下去蹲?”

虽然唐僧努力解释,自己是东土大唐来的高僧,想借住一宿,但僧官毫不留情,甚至连走廊都不想让他们蹲。

结果,唐僧哭哭啼啼出来了,孙悟空和猪八戒等人见了,能不心疼吗?

孙悟空问唐僧,是不是有人打你了?

唐僧回答,没人打我!

猪八戒说,肯定打了,不然怎么会哭呢?

孙悟空又问,是不是有人骂你了?

唐僧回答,没人骂我!

孙悟空就纳闷了,既然没人打你,也没人骂你,师父你哭哪门呢,难道这里住的不是和尚?

唐僧回答,都是和尚!

孙悟空心里就有数了,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这群和尚肯定是刁难师父了,待我老孙进去瞧瞧。

你想啊,孙悟空进去了,僧官还能有好下场吗?一棒子就将院子里的石狮子打烂了,吓得僧官屁滚尿流,招呼所有的和尚出来迎接唐僧。

八、

在佛祖的塑像面前,和尚尚且难为和尚呢,你想那乌鸡国国王,又会怎么款待出言不逊的文殊菩萨变的和尚呢?

有人说,可能宝林寺国王不常来,再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或许乌鸡国国王身边的人确实好善乐施,并非欺软怕硬,宝林寺的和尚不能说明什么,即使这座寺庙是国王下令建的。

我们再看太子吧,看看这个太子,有没有父王那种当大善人的潜质呢?

当时孙悟空变成了一只小白兔,吸引出城门狩猎的太子到了宝林寺,太子一见这座寺庙,想起来这曾经是父王下令给佛像镀金的,于是进来查看。

太子来了,众和尚自然跪倒一地,结果有一个和尚没有跪,太子当场就大怒:

“这个和尚无礼!我今半朝銮驾进山,虽无旨意知会,不当远接,此时军马临门,也该起身,怎么还坐着不动?”

随后便下令让随从拿下这个和尚,但唐僧是谁啊,一众神仙护着呢,自然捆不了唐僧。随后唐僧提到,自己啊,是东土大唐来的,随身还携带着宝贝。

结果乌鸡国太子来了一句:

“你那东土虽是中原,其穷无比,有甚宝贝?”

这还仅仅是一个太子哦,而大唐的唐王李世民,面对宰相领着两个和尚进到大殿来,根本不在乎对方行不行礼:

“菩萨与木叉侍立阶下,更不行礼。”

并且作为大唐皇帝,什么宝贝没见过,这次猛然见有人沿街叫卖宝贝,表现地特别积极。

“唐王在那宝殿上闻言,十分欢喜。”

九、

有人说,你这举例子都举的别人的例子,乌鸡国国王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我们先看唐僧师徒进到乌鸡国大殿上后,不肯下跪后,假国王是什么态度:

“那魔王大怒,教文武官:‘拿下这野和尚去!’”

如果,乌鸡国真国王以前都是善待僧人的,自然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而文武百官熟悉国王的为人,面对假国王说出这样的话来,本应该惊讶才对,可惜并没有。

再看太子面对国王这样愤怒后,说了一句啥:

“父王尊性威烈,若将这和尚拿去斩首,只恐大唐有日得此消息,必生嗔怒。”

太子提到一个词,说父王尊性威烈,有威严,性格比较烈,换言之,就是讲乌鸡国国王一向是暴脾气。要知道,这时候大家还没有拆穿乌鸡国国王是假的,众人还是以为假国王是真的。

这也恰恰说明,乌鸡国真国王,就是这么一个性格暴烈之人,一言不合就要绑了野和尚的主。

而且,乌鸡国国王还是一个很虚伪的国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冠冕堂皇的话说的很好听,一遇到真事了,就怂了。

比如他在获救后,只字不提自己不想再当国王的事,等到人家宝林寺的和尚拿来了一身龙袍以后,这个打扮成道士的真国王也穿上了:

“且教道人过来,摘下包巾,戴上冲天冠;脱了布衣,穿上赭黄袍;解了绦子,系上碧玉带;褪了僧鞋,登上无忧履。”

十、

等穿上后,他又开始表演了,说自己真不想当国王:

“我已死三年,今蒙师父救我回生,怎么又敢妄自称尊?请那一位师父为君,我情愿领妻子城外为民足矣。”

他明明知道唐僧师徒肯定要西天取经的,还这样假惺惺地穿着龙袍做戏,说什么自己要跟着老婆孩子去城外种地?

这就是乌鸡国国王的几副嘴脸,在野和尚面前是一副嘴脸,在可以求雨的道士面前又是一副嘴脸,在唐僧面前一副嘴脸,等到重夺王位后,又是一副嘴脸。

他们啊,最擅长变脸了,也善于包装,毕竟最后这一句让贤的话,必然让文武百官,乃至乌鸡国的百姓感动不已,山呼这是好国王啊。

可是,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五年前,也就是乌鸡国已经干旱了三年之久,各地河流都干涸,民不聊生的时候。乌鸡国国都的城池那,还有御水河呢,河里还有水,水还能泡文殊菩萨三天三夜。

那么御水河水是防谁的?

是保护他坐稳国王宝座,还有水牢施刑呢,还是保护黎民百姓有一口水喝?

别听他胡说:

“寡人膳食亦无荤,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

你想一下,文殊菩萨回去后,全书还提过一句,乌鸡国国王还能成为金身罗汉的事吗?

所以啊,我们千万别被乌鸡国国王的话给骗了,他那点道行,离金身罗汉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西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

更多文章

  • 难怪观音要用金箍圈收下红孩儿,红孩儿的师父,孙悟空根本惹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观音,唐僧,沙僧,红孩儿,牛魔王,孙悟空,艺术家,如来佛祖,脊椎动物亚门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这个法术纵横的修仙世界里,由于大家都会变化之法,因此若要变成对方的模样是轻而易举。然而作为得道修仙之人,对于变成对方模样招摇撞骗是非常抵触的,这种行为甚至会引起众仙的公愤。所以当孙悟空变成牛魔王样子进了芭蕉洞欺负完铁扇公主之后,牛魔王气得鼻子都冒了白烟。牛魔王

  • 昴日星官身份很不一般,解开他为何能灭蝎子精就能知他父亲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星官,如来佛祖,唐僧,蝎子精,昴日,孙悟空

    (杨角风谈西游第123期)上一期我们开始一层层剥开蝎子精的身世之谜,可以得知,蝎子精其实是燃灯古佛的嫡传弟子,因为跟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互生情愫,导致如来佛祖的不满,先是找了个机会让金蝉子变成众佛口中续命的良药,开始了他的十世转世旅程。又在后来蝎子精听经过程中发生争执,情急之下推了蝎子精一把,蝎子

  • 毗蓝婆菩萨为啥有儿子?昴日星官的爸爸是只鸡,被玉帝罚吃米山?

    历史解密编辑:小鱼搞笑社标签:罗刹,天庭,昴日星官,毗蓝婆菩萨

    毗蓝婆菩萨为什么能结婚生子?昴日星官的爸爸到底是谁?在西游世界有一条重要的规矩,就是无论是天界神仙还是佛派大佬,凡是体制内的人员一律不许结婚生子,触犯天条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有这么几个例外,首先是李靖父子,他们一家四口都在天庭和灵山担任要职,但是李靖是在成仙之前就已经结婚生子,所以不算违反天条,而

  • 神仙,还是妖怪?在天为星君,在地是只大公鸡,昴日星官有何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星主张标签:神仙,唐僧,仙女,大公鸡,孙大圣,孙悟空,昴日星官,观音菩萨

    仙女,还是妖怪?他是天上的星王,人间的大公鸡。昴星官是什么来历孙悟空第一次对昴星官产生深刻印象,并不是在天庭做官,或者在天宫大闹的时候。玉皇大帝为他建造齐天大圣府时,这个没有薪水的职位曾一度让孙悟空无所事事。不定。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先生曾说,他在天庭结交的得意日子里认识了三清,并称他为“老”。

  • 如果孙悟空没有见到昴日星官,他变成公鸡,能不能吓死蝎子精?

    历史解密编辑:英华搞笑社标签:猴哥,蝎子精,牛魔王,红孩儿,孙悟空,昴日星官,观音菩萨

    孙悟空掌握着七十二变,这就导致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悟空能够变成救兵的模样呢?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遇到不少的妖怪,当时,猴哥的统一处理方式,都是到天庭或者是灵山搬救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容易出错的,万一他搬救兵时,正巧主人不在家,猴子又该如何解决,所以,有一部分人

  • 《西游记》中,昴日星官原本是大公鸡,为什么却不算是妖怪?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神仙,牛魔王,西游记,孙悟空,齐天大圣,昴日星官,观音菩萨

    《西游记》中,昴日星官原本是大公鸡,为什么却不算是妖怪?相信不少人在看《西游记》的时候,都会对里边的人物产生一些疑问。里边的人虽然各个性格鲜明,但如果大家真的想找一个标准去判断他们的话,却非常难。到底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算是“神仙”,还是“妖怪”,是不能从一个方面划分的。在这里笔者先为大家介

  • 牛魔王情愿归顺,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火焰山土地为何成了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安阳源易缘标签:牛魔王,火焰山,唐僧,太上老君,芭蕉扇

    牛魔王情愿归顺,孙悟空三借芭焦扇,火焰山土地为何成了最大赢家为了过去八百里火焰山,孙悟空舍了面子,主动找到牛魔王的妻子——铁扇公主,希望她看在与老牛当年结拜的份上,能够慷慨借出芭蕉扇。可这个女人的胸怀和格局有限,铁扇公主因为儿子红孩儿和兄弟如意真仙一事,对孙悟空耿耿于怀,说啥也不肯帮助唐僧取经团队这

  • 牛魔王被抓后,火焰山土地为何一直陪着铁扇公主?这个土地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牛魔王,火焰山,唐僧,太上老君,铁扇公主,孙悟空

    “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里非常精彩的一集。为了趟过连绵八百里的火焰山,孙悟空三番几次寻求牛魔王、铁扇公主的帮忙。可因为红孩儿事件的误会,牛魔王夫妇和孙悟空大打出手。常言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五百年之久,牛魔王不知得了什么机缘,竟也学会了72变。他大显神通,不仅击溃了孙悟空、猪八戒

  • 看了多遍西游记,终于读懂了火焰山土地,他攻击牛魔王背后有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牛魔王,火焰山,孙悟空,太上老君,铁扇公主,驯养动物,观音菩萨,神秘题材电视剧,西游记题材电视剧,西游记(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电视剧)

    杨角风谈西游系列文章:要说整部《西游记》中最基层的神仙,恐怕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遍布各地的土地、山神。而这些土地、山神中,却有一个最让人读不懂的土地,他就是火焰山土地:说他特别,是因为他是整部《西游记》中唯一一个不被地头蛇欺负,还拥有私人武装的土地。而且,相对于其他土地对孙悟空的唯唯诺诺,生怕挨打的窝

  • 火焰山土地为何敢带着阴兵围剿牛魔王,知道他另两重身份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阴兵,家牛,牛魔王,火焰山,红孩儿,太上老君,铁扇公主,驯养动物,观音菩萨

    牛魔王是谁?那是昔日孙悟空走遍千山万水找来的志同道合的兄弟,当初在花果山他们七个结义,分别为:牛魔王(平天大圣)、蛟魔王(覆海大圣)、鹏魔王(混天大圣)、狮驼王(移山大圣)、猕猴王(通风大圣)、禺狨王(驱神大圣)、美猴王(齐天大圣)。牛魔王虽然孙悟空说是因为自己个头太小,所以才屈尊最末位,但是咱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