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牛魔王被抓后,火焰山土地为何一直陪着铁扇公主?这个土地不简单

牛魔王被抓后,火焰山土地为何一直陪着铁扇公主?这个土地不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角镜头 访问量:4540 更新时间:2023/12/22 3:26:13

“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里非常精彩的一集。为了趟过连绵八百里的火焰山,孙悟空三番几次寻求牛魔王铁扇公主的帮忙。可因为红孩儿事件的误会,牛魔王夫妇和孙悟空大打出手。

常言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五百年之久,牛魔王不知得了什么机缘,竟也学会了72变。他大显神通,不仅击溃了孙悟空、猪八戒的强强联手,还现出原形,成功地将唐僧的取经队伍堵在火焰山脚下良久。

牛魔王狂傲嚣张、不可一世的气焰直接惊动了天庭和灵山。在托塔李天王、哪吒以及四大金刚的合力围剿之下,强大的牛魔王也招架不住。

铁扇公主眼见老牛危在旦夕,于是心甘情愿地献出了芭蕉扇,助孙悟空的取经队伍熄灭了山火。

随着孙悟空领着唐僧等人趟过了火焰山,这一个故事好似落下了帷幕。但是一些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以下诸多谜团。

1、芭蕉扇之谜

铁扇公主原名叫做罗刹女,她手中的那把阴属性的芭蕉扇似乎并非她所有。根据《西游记》原文的前后剧情来看,芭蕉扇总共有两把,除了铁扇公主持有一把之外,太上老君手里还有一把阳属性的芭蕉扇。

既然三界神兵法宝大多出自太上老君之手,为何那一把阴属性的芭蕉扇会到了铁扇公主手里?

2、土地公的身份之谜

首先,土地公是西游世界里最低等的神仙,当年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的时候,如来就曾喊了土地公在五行山山下监押了孙悟空五百年。

正因为如此,孙悟空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对当地的土地公呼来喝去一番。孙悟空对土地公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伸过腿来,让俺老孙打上五棍子散散心!”

奇怪的是,孙悟空却不敢对火焰山的土地公大呼小叫。原来,火焰山的土地公来头的确不小,他原是太上老君座下守炉的道人。只不过孙悟空大闹天宫踢倒了八卦炉,这位道人因看炉不当,最终被贬下界来,于是成了火焰山的土地公。

3、土地公为何说谎?

火焰山土地的身份不容小觑,他麾下有一堆阴兵护卫就不足为异了。可奇怪的是,当诸仙一起围剿牛魔王的时候,火焰山土地竟也点起了兵马,一起加入到了追捕牛魔王的队伍中去。

火焰山土地公这个举动的确非常反常,纵观孙悟空的取经之路,土地公向来只是提供信息情报,从不参与到纷争之中。火焰山土地究竟出于什么目的,非要让牛魔王绳之以法呢?

有的人会说了,土地公曾在原文中说过:“赦我归天,回缴老君法旨。”

这话什么意思呢?土地公的意思就是,火焰山的山火灭了,他的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就可以重归天庭和老君汇报工作。

话虽这么说,可当山火熄灭,孙悟空领着唐僧准备继续西去之时,孙悟空扭头一瞧,只见土地公竟站在铁扇公主身边——火焰山土地,押着罗刹女,在旁伺候。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牛魔王已被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带走,满天诸仙也重归天庭,土地公为何还要继续陪着罗刹女,并在一旁伺候呢?

孙悟空也表达了疑问,只听土地公话锋一转,这么回答的:“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

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了土地公的前后矛盾之处,他之前明明说要“归天回缴法旨”,可当牛魔王被牵到灵山之后,土地公却表达了继续留在火焰山的意愿。

土地公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

其实,如果这样解读的话,一切都合情合理了:

火焰山土地公前身的确是太上老君座下道人。在被贬下界之后,道人顺手偷走了阴属性的芭蕉扇,成了火焰山的土地公。在火焰山住了一段日子之后,土地公被铁扇公主那妩媚动人的容貌迷得神魂颠倒。

当得知铁扇公主和牛魔王出现了感情裂痕之后,土地公更是穷追猛打,还将芭蕉扇赠与美人。这样的解读合理吗?我们不妨再看一段原文。

当孙悟空用芭蕉扇灭了山火之后,土地公忽地冒了出来,他对孙悟空说道:“大圣!大圣! 如今已断绝了火根,就还她(铁扇公主)扇子吧!”

更有趣的是,按照西游记的原文设定,土地公是可以娶妻的。在《西游记》的第72回里曾冒出一个土地婆,她和土地公心心相惜,明显就是一对夫妻。

这样一来,就能解释“三借芭蕉扇”里的所有谜团了。

只不过可惜的是,一往情深的火焰山土地公注定要为情所伤了。原文中写道,铁扇公主痛失牛魔王之后痛定思痛,一番刻苦修行之后竟也得了正果,经书里万古留名。

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呢?

更多文章

  • 看了多遍西游记,终于读懂了火焰山土地,他攻击牛魔王背后有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牛魔王,火焰山,孙悟空,太上老君,铁扇公主,驯养动物,观音菩萨,神秘题材电视剧,西游记题材电视剧,西游记(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电视剧)

    杨角风谈西游系列文章:要说整部《西游记》中最基层的神仙,恐怕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遍布各地的土地、山神。而这些土地、山神中,却有一个最让人读不懂的土地,他就是火焰山土地:说他特别,是因为他是整部《西游记》中唯一一个不被地头蛇欺负,还拥有私人武装的土地。而且,相对于其他土地对孙悟空的唯唯诺诺,生怕挨打的窝

  • 火焰山土地为何敢带着阴兵围剿牛魔王,知道他另两重身份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阴兵,家牛,牛魔王,火焰山,红孩儿,太上老君,铁扇公主,驯养动物,观音菩萨

    牛魔王是谁?那是昔日孙悟空走遍千山万水找来的志同道合的兄弟,当初在花果山他们七个结义,分别为:牛魔王(平天大圣)、蛟魔王(覆海大圣)、鹏魔王(混天大圣)、狮驼王(移山大圣)、猕猴王(通风大圣)、禺狨王(驱神大圣)、美猴王(齐天大圣)。牛魔王虽然孙悟空说是因为自己个头太小,所以才屈尊最末位,但是咱们知

  • 明朝开国元勋郭兴之妹—明太祖朱元璋的妃嫔郭宁妃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朱元璋,郭宁妃,郭英,明朝,马皇后,开国元勋,郭兴之,明太祖朱元璋,郭兴(明朝),军事制度,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人物是明朝开国元勋郭兴,郭英之妹,明太祖的妃嫔郭宁妃,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她的一生。郭宁妃的原名叫做郭宁莲,她出生于凤阳府凤阳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与明太祖朱元璋是同乡。据《明史》记载,郭宁莲的父亲郭山甫擅长算卦相面,在机缘巧合之下,尚未发迹的朱元璋偶然间从郭山甫的

  • 郭宁妃宠冠后宫多年,还为朱元璋生下一子!为何他还狠心将她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朱元璋,郭宁妃,后宫,宠爱,太后,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他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路过一个名叫郭山甫的人的家,郭山甫第一次见到朱元璋就惊呆了,说到“您的面相十分显贵”,于是他便让自己的两个儿子郭英和郭兴跟随着朱元璋走南闯北打江山,还把自己唯一的女儿郭氏许配给了朱元璋做妾室。朱元璋登基做皇帝后,十分感谢老丈人昔日里的帮助,于是便

  • 心理测试:4尊弥勒佛哪个更慈悲,测出你的吸金能力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测试兜转标签:快乐,财运,贵人运,弥勒佛,心理测试,四大生肖

    心理学只能提供一定的参考,而不是专业的指导,答案仅供参考,三分是天注定的,七分靠你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愿测试只能够让你开心快乐祝大家开心幸福发大财!A、你是一个非常富于理性、善良的人,同时又是充满理智的人,你的性格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和乐观,不管你是谁,做事情做得很好,计划周密,你总是对周围的人

  • 向太珠宝摆满一桌,戴超长珠宝像弥勒佛,去朋友家做客庭院像公园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冰淇凌标签:向太,向佐,珠宝,弥勒佛,项链,庭院

    大家都知道前几天向佐的妈妈向太给大家介绍了她的蝴蝶珠宝戒指,其中蝴蝶珠宝的哪个主石有8点22克拉,看起来非常漂亮,关键这个蝴蝶钻戒还能拆开来戴,自由组合非常方便,而向太最喜欢的还是整体戴更加好看,大家看到她的这款戒指非常羡慕,还大呼让她多晒一些珠宝出来。没想到事隔两天后向太再次晒出她的珠宝,大家知道

  • 贵州梵净山下发现一座金殿,里面竟供奉着中国最大的金玉弥勒佛

    历史解密编辑:渝帆标签:梵净山,弥勒佛,寺院,弥勒,金殿,大雄宝殿

    从重庆自驾前往广东,第一天我们在重庆南川的金佛山游玩了一天,晚上便来到了贵州的铜仁,在梵净山下的寨沙侗寨休息了一晚,早上醒来,从酒店的窗外望出,看到远处有一栋金碧辉煌的建筑,于是准备前去探访一下。走近一看,发现这座寺院并不算大,虽然前后有三重殿宇,但宽度较窄,却有一个大气的名字——大金佛寺,我国叫大

  •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众人皆知,我们喜爱的弥勒佛,他道场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草莓七七标签:弥勒佛,道场,雪窦寺,菩萨,释迦牟尼,佛教名山

    我天天晨练,必经竹林寺,一进山门,总会看到笑嘻嘻的弥勒佛坐像,有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中国任何寺庙必有弥勒佛,他老人家自己的道场在哪里,有两地争执,一说贵州梵净山,一说浙江奉化雪窦寺,我倾向后者,这应是我国的第五大佛教名山才对。我曾两次到达奉化,到了奉化县,除参观

  • 傅继英敬绘弥勒佛《皆大欢喜》绘于辛未年冬月

    历史解密编辑:傅体书画标签:佛陀,傅继英,弥勒佛,家庭剧,喜剧片,家庭片,弥勒菩萨,情景喜剧,皆大欢喜(时装电视剧)

    傅继英敬绘弥勒佛《皆大欢喜》绘于辛未年冬月在佛教中,皆大欢喜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和信念,即让所有的众生都能获得快乐和幸福。佛教中,修行者的目标不仅是自己的解脱和成佛,更是要帮助所有的众生获得救度,让他们解除痛苦、获得快乐和幸福。佛教中,弥勒菩萨被视为普度众生的菩萨,他发愿成佛后,一直在度化众生,让所有

  • 男子因长得像弥勒佛成网络红人,被富婆请回家中,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厌食的大胖标签:弥勒佛,网络红人,寺庙,佛学,佛教

    有才无不适,行矣莫徒劳。——高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类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生活习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赚取金钱,改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实现自我价值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科考,寒窗苦读九年,一朝中举,就有希望在朝堂上提出自己有用的意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