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唯一拥有慧眼的菩萨是谁?轻松碾压孙悟空,却对六耳猕猴无可奈何

唯一拥有慧眼的菩萨是谁?轻松碾压孙悟空,却对六耳猕猴无可奈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角镜头 访问量:4760 更新时间:2024/1/22 2:06:41

吴承恩的《西游记》拥有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他笔下的仙佛世界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即便放到21世纪的今天来看,依旧是一部不过时的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也是四大名著里被翻拍最多的,时至今日,依旧有许多导演不断地将《西游记》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在荧屏上和观众朋友们见面。

西游记里出现了一种眼睛唤作慧眼。慧眼又称之为灵眼,西游记里的如来佛祖曾借用慧眼多次施展过神通。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他钻入如来的手掌心里翻跟斗。由于孙悟空的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平常仙佛根本无法跟上孙悟空的速度,饶是如来佛祖,也需要借助慧眼方能击败孙悟空。

原文的第七回里写道,如来慧眼观之,只见孙悟空翻着筋斗犹如急转的风车一般。于是孙悟空就发现路边立着五根大柱子,还散发着一股青气。天真的孙悟空就以为这五根柱子是撑天柱,于是止步不前,最后彻底地输了这场赌赛。

无独有偶,孙悟空的蒙老师菩提祖师由于精通释儒道三教,他也拥有慧眼。早在孙悟空刚走上方寸山的时候,菩提祖师就派出樵夫为孙悟空指引道路。孙悟空刚走到三星洞洞门口,菩提祖师就让道童出来开门迎接。

也是因为菩提祖师的慧眼,孙悟空只在方寸山呆了十年就被祖师扫地出门,菩提祖师给出的理由是:“你这一去,定生不良。”果然,孙悟空一下山就露出了真面目,他凭借神通威慑老龙王抢夺金箍棒;在地府恐吓阎王爷涂抹生死簿,最后搅扰蟠桃会大闹天宫轰动三界!

除了如来、菩提祖师外,还有一个菩萨还拥有慧眼,她也是灵山众菩萨当中唯一一个拥有慧眼之人,她就是观音菩萨。

孙悟空被五行山镇压五百年之后,他接受了观音的招安,从此跟着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取经队伍路过号山的时候,孙悟空曾和红孩儿大打出手。让猪八戒、沙僧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向以铜头铁脑著称的孙悟空竟在这里硬生生地丢了一条性命。

原来,红孩儿的三昧真火非比寻常,孙悟空虽然可以念着避火诀杀到红孩儿身边,但他却极度惧怕浓烟。被红孩儿喷了一口浓烟之后,孙悟空燥热不已最后投入溪水之中惹了一个火气攻心。

打得孙悟空狼狈不堪的红孩儿却被观音菩萨轻松降服,只见观音轻轻抛出金箍圈顿时就套住了红孩儿的头、双手和双脚,心服口服的红孩儿从此成为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

如果当年玉帝让观音出手的话,她能否降服孙悟空?其实,如来贴在五行山山头的六字真言符咒是观音菩萨的。只要观音愿意,她也能轻松降服孙悟空,只不过身怀慈悲之心的她发现了孙悟空的身世非同小可,这才一直没有出手。

其次,为了降服红孩儿孙悟空曾去了一趟南海。原文里写道,当观音丢出玉净瓶的时候,孙悟空使出浑身解数竟无法撼动玉净瓶。而观音身边的小龙女却轻轻巧巧地将玉净瓶拾了起来。观音身边捧珠龙女的法力尚且如此,更何况观音菩萨本人?

观音虽然能够轻松碾压孙悟空,却对孙悟空的二心六耳猕猴无可奈何。在真假美猴王风波愈演愈烈之时,两个孙悟空曾来到南海找观音菩萨分辨真假,其中一个孙悟空喊道:“菩萨,我与这厮打到此处,望菩萨借助慧眼,与弟子辨个真假。”不料面对两个如出一辙的孙悟空,就连观音菩萨的慧眼也无能为力。

众人只好来到灵山雷音寺找如来佛祖主持公道。如来睁开慧眼一瞧,当机立断就将假孙悟空的本体说了出来。解决了六耳猕猴之后,如来这样和观音说的:“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

可见,观音菩萨虽有慧眼,却只能洞察三界之事,对三界之物并不能一一识别。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观音的慧眼早就识破了真假孙悟空的诡计,只不过看破不说破,将事情留给灵山之主去定夺,这才是最聪慧的做法。

还有网友表示,观音的慧眼已经看出了六耳猕猴的本体,只不过碍于如来的一个计划,这才闭口不语。原来,由于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叛逆凶残,不仅滥杀无辜还屡次不听从唐僧的教诲。如来找来六耳猕猴之后,上演了一场狸猫换太子的好戏,最终借着六耳猕猴之手将真的孙悟空打死在了钵盂之下。

至于哪一种说法最符合西游记的原文设定,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呢?

更多文章

  • 六耳猕猴神通与孙悟空一般无二,为何不称王称霸,反而去西天取经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如来,神通,孙悟空,六耳猕猴,西天取经,观音菩萨

    《西游记》博大精深,里面很多细节值得我们细细回味,就拿六耳猕猴来说,他神通广大,法力高强,与真悟空相比也不相上下,为什么不去占个地盘称王称霸,反而效仿孙悟空去西天取经呢?猴子孙悟空没学艺之前就已经在花果山称王了,学艺归来更是威名赫赫,闯龙宫踏地府,大闹天宫,逼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而这六耳猕猴呢,神通

  • 地藏王明明能降服六耳猕猴,为何推给如来?谛听:降服后不好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茗人堂史标签:如来,悟空,谛听,六耳猕猴,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

    《西游记》博大精深,其中真假美猴王的桥段更是精彩纷呈,小编多次在文中说过,其实以孙悟空的实力根本就闹不了天宫,只是为了取经的需要,天庭的神仙集体放水,所以让大家误以为猴子真的有闹天宫的能力。而这六耳猕猴本领与猴子一般无二,将他擒拿住也不是难事。孙悟空但是事实大跌了所有人的眼镜,六耳猕猴居然骗过了观音

  • 六耳猕猴明明可以轻松降服孙悟空,为何还要随真悟空辨真伪?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唐僧,如来,猴子,孙悟空,六耳猕猴

    西游记里猴子多,但是六耳猕猴这一只太特殊了。根据如来的说法,六耳猕猴跟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并称混世四猴。不过像赤尻马猴、通臂猿猴这两类猴子明显不止一只,而六耳猕猴三界就这么一只,最后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从此绝了这个物种。猴子六耳猕猴特殊在哪里呢?依据他的能力,明明可以轻松降服孙悟空,何必还要

  • 为何孙悟空一定要打死六耳猕猴?

    历史解密编辑:一锅粥品名著标签:沙僧,如来,牛魔王,孙悟空,猕猴

    《西游记》博大精深,里面有很多细节都值得回顾,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有,那就是孙悟空为什么要打死六耳猕猴。其实当时六耳猕猴已经被如来罩在钵里,成了佛祖的俘虏,可是孙悟空还是毅然决然将其处死了。真假猴王 这个后果相当严重,自此以后六耳猕猴灭族了,这说明猴子打死的那一只正好是六耳猕猴一族中的最后一

  • 混世四大灵猴中有三个出现在花果山,却独独少了一个六耳猕猴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如来佛祖,美猴王,石猴,孙悟空,猕猴,花果山

    在《西游记》中,有混世四猴一说,而且这还是用如来佛祖之口说出来的;在观音菩萨的一再的追问下,如来佛祖才说“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中。”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

  • 六耳猕猴为什么会有金箍棒?看看他师父就知道,是老君送他师父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老君,龙王,金箍棒,孙悟空,六耳猕猴,脊椎动物亚门

    西游里面有非常多精彩的情节,不管是看书还是看影视剧,都让人忍不住拍手叫好。不愧是一部奇书,里面的人物,情节都叫人意想不到,不由得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怎么会如此强大,其中真假悟空的那段无疑是最出彩的。凭空里跑出来一只六耳猕猴,和主角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不说,就连法力,本领都是一样的。很多人在这时就有疑惑,长

  • 观音有三种方式识破六耳猕猴,为何却始终看破不说破?

    历史解密编辑:鸿胪少卿说故事标签:观音,观音菩萨,如来,悟空,唐僧,孙悟空

    在《西游记》真假美猴王这一章节之中,六耳猕猴大闹三界,孙悟空便找到观音菩萨辨明真伪。观音菩萨想要去识别六耳猕猴,手段还是不少的。首先是念紧箍咒。当年,正是因为孙悟空一怒之下就要离唐僧而去,如来便让观音菩萨才去给了唐僧一个法宝,让唐僧给孙悟空戴上紧箍咒,只要念紧箍咒就让悟空十分的听话。紧箍咒是如来所赐

  • 孙悟空的法器叫如意金箍棒,六耳猕猴的法器叫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百世君标签:唐僧,法器,孙悟空,六耳猕猴,观音菩萨,如意金箍棒

    孙悟空的法器叫如意金箍棒,六耳猕猴的法器叫啥?《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中最经典的小说,自问世以来,民间广为流传,明代刊本有6种,清代刊本,抄本近7种,可见其受喜爱程度,清朝晚期,不少洋人,西方列强开始来到我国生活,或者侵略,作为我国的古典文学,《西游记》也在这一时期被流传到欧美国家。虽然小说讲述的是唐

  • 怪不得六耳猕猴死后,唐僧再没念过紧箍咒,你看被打死的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唐僧,如来,孙悟空,唐三藏,六耳猕猴,西天取经,观音菩萨,真假美猴王

    “白龙马蹄朝西,拖着唐三藏,还有仨徒弟……”《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降妖除魔的故事。孙悟空嫉恶如仇、不服管教,唐僧无法让他顺从。几次三番的吵架、出走,观音菩萨便送给唐僧“紧箍咒”来压制孙悟空。可是唐僧在第三次赶走孙悟空,经过“六耳猕猴”事件后,便再也没有念过紧箍咒。有人说那

  • 念动紧箍咒,为何六耳猕猴也会疼痛?看此咒是谁传授给观音菩萨的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星主张标签:唐僧,孙悟空,如来佛,西游记,六耳猕猴,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

    为什么六耳猕猴念完真言后也会痛呢?看这咒是谁教给观世音菩萨的杀了几个贼后,唐僧以滥杀无辜为由将孙悟空抓了起来!尽管孙悟空再三解释,甚至将一个背信弃义的盗贼头骨扔到师父面前,但唐僧还是不相信这位大徒弟,直接念起了神咒。齐天大圣孙悟空修为金刚不坏之身。唐僧在忍受了很多痛苦和折磨之后想:纵使盗贼有仁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