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怎么评价满清时期统治的剃发易服?

怎么评价满清时期统治的剃发易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30 更新时间:2024/1/21 19:00:17

刚开始清军入关开始确实没有搞剃发易服,也有一定的安抚之策,令北方不少饱受明军,流寇,清军,土匪等等战乱之苦的老百姓愿意归降,传檄而定,只要能活下去愿意接受新朝统治,反正天高皇帝远,皇权不下乡,但是多尔衮直接下剃发令,皇权直接压在老百姓头发上来了,而且已经是触及所有阶级的习俗观念问题了,剃发令一下,北方抗清起义不断,多是平民参与,江阴就因为剃发令问题,所有人都炸开锅了,纷纷反对,那时候跑马圈地可没有祸及到江阴,只是因为习俗不同的问题,清初,因反抗剃发令而死的老百姓还少吗?

光凭知识分子搞事就能搞全国这么大规模?没有底层平民出人力响应口号,谁想造反?江阴如果是光凭阎应元这几个知识分子的口号,老百姓为什么要陪他们守城到如此壮烈的程度?没有底层人的大力参与,凭南明朱家,抗清活动能坚持这么久?况且古代平民也不是散发啊,古代粗布麻衣还不是一样是汉服体系内,否则易服怎么连平民的粗布麻衣的右衽交领都要管?我觉得这种事情比较复杂,不好说,多尔衮在这点做的不如皇太极,不搞剃发易服,清军估计统一时间会更短暂,阻碍更少搞削发的貌似是个别汉人投降派为讨好新主子提出来的,清庭觉得这个不错,可以搞一搞,结果遭到极大抵制。此时的清作为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如果向抵制削发的汉人妥协,则表面了自己弱势,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得像蒙元一样回关外了,因此满清已是不得不铁血推行削发令,将异见者肉体消灭,以震慑天下,维系新政权。

其实削发易服真不是必须的,满清只要想一开始那样打着镇压农民起义的名义,联合地主阶级,拉通知识分子造势,建立新的法统,巩固北方,继而灭掉南方残余势力,完成统一。然而削发既已开始,在当时满清诸多方面不占优势、汉人内部又摇摆不定的情势下,好像骑虎难下了。除了剃发令,广义来看,老百姓主要看的税收,而不看剃不剃头发,但是狭义来说,在当时的中国真的有很多的人为了头发丢了脑袋,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嘉定三屠和江阴八十一日,都是之前已经投降后因多尔衮二次下发剃发令而造反的,更不要讲以后的广州四川,基本上南方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剃发令,因为扬州十日过后,多铎顺势而下,攻破南京,俘虏了朱由崧,多尔衮认为南方已定,明朝已亡,就再次颁布剃发令,导致了南京以南人民的强烈反抗,死者至少五百万以上(已经是最最保守的估计),其中不乏老人女人小孩,难道死难的百姓都是你口中的“小资”吗?当然大多数人乖乖剃了头,但这绝不是我们嘲笑那些少数为此而死的百姓的理由,他们不是小资,他们是英雄。

心理学上有一个需求层次理论,虽然1943年才提出的,但我觉得可以用来解释前人的行为。人的需求是以温饱为基本,到安全感、社交生活、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过程是逐步的。而战乱时期北方长期处于最基本的追求温饱阶段,而剃头与否属于文化层面,可以看作较高层次的追求,因此不会有很激烈的反应。江南地区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在那时都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这其中的一部分人自然要去实现较高层级的理想追求(拒绝剃发),而不是为了温饱而活着。

满清在没入关之前根本没有多大优势,即便入关后。汉人的势力都最大的,为何偏偏被小小的满清占了中原!统治300年?明末不乏抗清的士大夫阶层但更多的是投降派因为哪些既得利益阶级已经无能腐败到骨子里了!汉人丢了江山就怪异族?

但是为何他们能得天下呢?因为在当时的生产关系下,得天下不在民心,在士心,满清联合了地主阶级,而大顺是为了剿灭地主阶级;南明是自己烂了,被地主阶级抛弃,所以得到地主支持的大清就占了江山。而清朝的灭亡也是如此,东南互保之后,汉人地主阶级已经彻底抛弃了满清政权,所以在不久之后清朝灭亡了。在古代,就是谁联合地主,谁得到天下,就连朱元璋也得这么干。

标签: 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太极两次血洗朝鲜,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太极,清朝,野史秘闻

    这部《南汉山城》主要就是围城期间,朝鲜大臣分裂成主战和主和两派,对于是否要像清朝低头,争吵不休,也因犹豫不决,让情势不断恶化。在围城中,有着尸位素餐的高官、趋炎附势的官员、克尽职责的武将、一心捍卫家人的平民,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的立场,也不断交错与冲突,这使得整个剧情不是只有枯燥的围城战争。在其中,冲突

  • 刘伶是什么样的人?她的一生都发生过哪些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刘伶,西晋沛国人,字伯伦。 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人生在世,谁都有喜欢亦或者是不喜欢的东西,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点,才构成了人的喜怒哀乐,并因此构成了世间的丰富多彩。而有些人对某些事物的喜欢,展现出了极度的状态,因此便被人们称为嗜好。自古以来,嗜酒的人不少,比如诗仙李白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倘若要说

  • 估计知道潜龙克主的不多,为何说刘备就是这样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潜龙克主,文史百科

    太漂亮的女人容易克夫,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潜龙克主,估计知道的就不多了,而刘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在东汉末年,刘备前后投奔过六个主公,结果给克死五个,唯一命硬的曹操,还是死于头风,发起病来,那简直是生不如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他的祖父刘

  • “筑京观”是什么意思?古代最不人道对待敌人的方式!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汉,筑京观,战史风云

    “筑京观”是什么意思?古代最不人道对待敌人的方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战争从未停止过,而战争非常残酷,往往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战胜的一方获得了城池和土地,战败的一方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战后士兵的白骨无人掩埋。那古人是如何处理这些尸体的呢?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实

  • 刘邦初起兵时差点被战友灭掉?这个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刘邦初起兵时差点被战友灭掉?这个人是谁?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邦起兵之后,第一要务是攻城略地建立根据地,以获取钱粮和兵员。一攻胡陵不下,刘邦审时度势,退兵丰邑。在丰邑大败泗水郡监平之后,刘邦趁胜追击,泗水郡监平逃往胡陵,退进城中。刘邦复又追到胡陵城下,再次形成了围攻胡陵之势。这一次刘邦没有像

  • 古代下嫁蒙古的公主为什么大多都没有生育?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刘邦,野史秘闻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我国古代嫁到蒙古的公主真的是非常多,而蒙古一以来其实都是游牧民族,所以在蒙古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非常厉害,不受约束。这也让当时接受封建思想的一直以来习惯受人服侍的公主来说真的是很难生活下去。但没办法,既然和亲了就要一直生活在蒙古更不能回来。也应此让很多公主变得越来越没有公主的样子。

  • 清朝时期官员退休后的薪资时多少 ?算多还是算少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清朝是整个古代官员工资水平最低的朝代了。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近年来,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们的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关心老年人的退休工资的问题。现在基本实现了全民社保,因此基本上每一个到达了退休年龄的公民都可以领到退休工资,只是因为工龄、缴费基数等原因的不

  • 从古代直接焚烧香料植物开始,人们就在如何努力改进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香料,文史百科

    “香品”一词常有三种用法:其一,指“香料”,例如“麝香是名贵的香品”;其二,指“以香料制成的物品”,类似“茶品”、“食品”的用法,例如,“熏香类香品”、“车用香品”;其三,指“香气的品质”,例如“某某香香品高雅”。所谈“香品的种类”是取前两种用法。从远古时代直接焚烧香料植物开始,人们就一直在努力改进

  • 号称“千乘之国”的中山国是如何亡国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赵武灵王,战史风云

    赵灭中山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中期的战争。从前307年攻打中山国房子到前296年并吞中山国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赵国不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二地得以连成一体,领土的扩张也使国力强大起来。赵国方面当时赵国除了有强秦的威胁外,中山国也是赵国的一个心腹之患。中山自魏文侯时期复国后,便雄据在河北中部一带,

  • 唐太宗的登基大典为什么在东宫举行?有什么特殊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626年9月4日),李渊传位给李世民,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根据史书记载,唐太宗的登基大典是在东宫显德殿举行的(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东宫是太子居住办公的地方,唐太宗的登基大典为什么会在东宫举行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熟悉隋朝和唐朝历史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