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初才子纳兰性德:悼念亡妻作词,送别友人作曲,读起来凄美至极

清初才子纳兰性德:悼念亡妻作词,送别友人作曲,读起来凄美至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 访问量:2383 更新时间:2024/1/9 13:49:27

导语:

作为清朝有名的贵族兼才子,纳兰性德在官场上十分顺遂。可是"职场得意,情场失意",纳兰容若一生不管在爱情上,还是友情上都十分感伤。悼念亡妻的《饮水词》成为无法超越的旷世作品,而一首送别友人的《水龙吟》也十分凄切。如此说来,才子就是才子,只要感情"到位",作品定能流传千古。

纳兰容若的词不仅在古代躁动一时,而且在数百年后的今天读来仍朗朗上口,甚至有人将纳兰容若的作品称为"兰学"。

一、出身贵族,与众不同,爱情感人肺腑

纳兰容若出生于权相纳兰明珠府内,在紫禁城内长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不仅做得一手好词,而且武艺也十分了得。年仅十七岁的容若就凭借出众的才能进入国子监,后被徐文元推荐给清朝名臣徐乾学。看中仕途的年代里,有太多可怜人将其一生耗尽在科举考试上,而十八岁容若却一举通过乡试,成为举人。次年,十九岁的纳兰容若又顺利通过会试,成为贡士。纳兰容若又以第二甲第七名的成绩顺利通过殿试,成为进士,这一年,纳兰容若只有二十二岁。

出身高贵却不似其他高门纨绔子弟那般不知进取,才华横溢又没有文人的软弱之气,康熙皇帝十分欣赏纳兰容若,再加上容若的武艺高强,所以康熙帝授予纳兰容若三等侍卫的官职,并且将其带在身边教导,纳兰容若也不辜负康熙帝的教导,后因立下功劳而被康熙帝提拔为一等侍卫。康熙帝十分信赖纳兰容若,康熙帝出巡时总会将纳兰性德带在身边,甚至将考察沙俄边境的重任都放心交给他。

"职场战斗力"满满的容若也收获了美满的爱情。1674年,二十岁的纳兰容若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子卢氏,两人不仅门当户对而且志趣相投。人生总有遗憾,"工作顺利"的容若感情路却十分感伤,他的圆满爱情只维持了三年。1677年,容若的结发妻子卢氏难产死亡。为了纪念自己"死去的爱情",悲恸的纳兰容若作了《饮水词》,这首词在当时有十分大的影响力,几乎每家每户都会传唱。卢氏去世之后,容若再也没有娶妻,纳兰公子的深情影响也广为流传。

二、交友不看出身,待友真诚

纳兰容若品行端正,虽出身高贵却从未看不起贫困之人。特别是在交朋友方面,纳兰公子有自己的原则—"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纳兰容若的朋友几乎都是出身平民的文人。纳兰容若坦诚对待自己的朋友,对于处在困难中的朋友不仅提供钱财帮助,而且十分尊重这些落魄文人的傲骨。

纳兰容若最出名的一段友情莫过于他和严绳孙的友情了。1673年,刚刚成为贡士的纳兰容若结识了50多岁的严绳孙,因为志趣相投,两人诗词歌赋以及人生观方面都十分聊得来。纳兰容若和严绳孙的友谊也跨越了年龄的代沟,这段"忘年交"在当时也十分出名。

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处,纳兰容若和严绳孙"形影不离"的友谊也只维持了十年。虽然两人在精神觉悟高度契合,但是毕竟两个人的出身和年龄差别实在太大。于是在1685年,老年严绳孙向康熙帝"辞职",决定告老还乡。严绳孙的这一决定对纳兰容若是个打击,友人告老还乡,意味着以后不可以时时见面,万一友人又先自己一步离世,那么自己就少了一个知己,这是人生的一大遗憾。想到这里,虽然早就对离别做好准备的纳兰容若也不禁惆怅起来。

为了表达自己对朋友离开的不舍,纳兰容若在严绳孙离开之前赠予其五首送别词,而《水龙吟•人生南北真如梦》就是其中知名度最好,流传最广的一首。这首词开头第一句"人生南北真如梦"就奠定了整首词凄凉的感情基调,读来只觉得悲从心底生,孤独从周围袭来。

容若知道,归老还乡后的严绳孙便可以做一个随心所欲的"自由人"了,他可以闲庭信步,赏云卷云舒,过上真正安宁踏实的生活。见惯了"豪门恩怨"和尔我诈的官场斗争,经历了痛入肺腑的爱情折磨后的纳兰容若是十分羡慕的,他所追求的不过是一方净土,不过是过上那种远离纷争的安宁生活罢了。可是,这一切都只是奢望。这种身不由己的"苦衷"和羡慕只能化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于是在送别友人严绳孙的宴席中,纳兰容若将自己的苦闷与不舍寄托在了一杯杯美酒中,将自己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化在了在一声恳切的"珍重"中。那一刻,他一饮而尽的不是酒,而是自己的理想。

送别完严绳孙后,纳兰容若开始回忆起和严绳孙的友谊,他们曾不顾世俗而成为挚友,他们曾大谈人生理想。饱读诗书而又聪颖的纳兰容若怎么会不明白人生既然有相遇就有分别的道理,只是自己过分重感情导致自己根本做不到这样。在纳兰容若写完《水龙吟》后的一个月,这位才子便郁郁去世。本以为严绳孙会先自己离开,可谁知,自己却成了那个率先离开的人。不管怎样,上次的离别已经成了永别,他们的友谊也让古人后人都为之落泪。

小结:

纳兰性德的一生既幸运又不幸运。幸运之处在于,他生来富贵养成一身不俗的气质,有能力去追求纯粹的友情和爱情。而不幸之处在于,纯粹的感情都不长久,每一种感情不可挽回地逝去对专情的纳兰公子来说都是一种生命不可承受的打击。容若一生追求自由和安宁,可是这对于有责任的人来说永远是"不可望不可及"的,纳兰容若只能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诗词中,也因此能在千年之后引起共鸣。

更多文章

  • 木兰花·纳兰性德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薄幸,雨霖铃,木兰花,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哪怕是流星一闪而过,也不负深情,一首词读懂人间惆怅客纳兰性德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纳兰容若,一首,浣溪沙,纳兰,人间,平生,纳兰性德,艺术家,清朝,古典乐,声乐

    哪怕是如流量一闪而过,也要不负深情,这就是晚清词人纳兰性德。在世人眼中,纳兰性德拥有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身份。他是纳兰明珠家的公子,18岁中举人,19岁成贡士,22岁成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然而出了宫门,入了市井,他的身份却不过是一位多情的词人。作为词人,纳兰性德是成功的,好友用“世人争读饮水词”来形容

  • 李煜一首词,700年无人模仿,清朝纳兰性德深夜仿作一首超越前作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煜,纳兰容若,皇帝,李白,一首,纳兰,纳兰性德,五代十国,宋朝,古典乐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移动端的广泛普及带动了自媒体行业的寻乌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飞速发展的科技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人们最重要的是什么?赚钱,这也是大量人群投入到移动端媒体的主要原因。鱼龙混杂的一股脑涌入,就导致了质量的参差不齐,有些人只是见到别人来钱快,还没有现在摸清门道的

  • 一代情种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

    历史解密编辑:书房记标签:纳兰容若,康熙,纳兰,沈宛,名妓

    文 / 夕岚顺治十一年冬的一天,随着忙乱的脚步声,纳兰府内传出一阵响亮的啼哭声,一名男婴降生于府中。这名男婴便是当朝兵部尚书纳兰明珠的长子,小名唤作冬郎的纳兰性德。生于官宦世家,纳兰性德自幼时便饱读诗书,熟识四书五经,博览古今大事;少年时期便可题诗作词;17岁入国子监学习,得到国子监祭酒徐文元的赏识

  • 苏轼、纳兰性德都写过的《如梦令》,句句都是情,读来余音袅袅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书的二小姐标签:如梦令,苏轼,纳兰容若,忆仙姿,诗词,词牌

    如梦令听起来就充满了人世浮沉之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过往已成袅袅余音,引来无限怀念,无限感慨。纳兰性德的如梦令,情深而凄婉,字字句句都打动人心。“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不经意间的相遇,相视一笑,却看不清深藏眼底的心事。刹那间的欣喜过后,转瞬就被无法琢磨清对方心思的恐慌填满心头,欲说还

  • 公子人如玉,痴情深几许。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

    历史解密编辑:酱油诗5号标签:纳兰容若,明月,人生若只如初见,西风,故园,才子

    他是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出身显赫、玉树临风、满腹才华,但一生为情所困,因情而亡。三十一年的短暂人生路,他谱写了满是惆怅、断肠的千古伤心词。尽管出生于贵胄之家,但他依旧声称自己的身世凄凉,吟唱那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他就是天生富贵、满腹才情的“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

  • 纳兰性德深爱过3个女子,一生一世一双人,是他为哪个女子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纳兰容若,乾隆,明珠,一生一世一双人,阿济格,爱过

    纳兰性德是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他的父亲是当朝权贵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这让他得到了乾隆的赏识。良好的出身,再加上皇帝的赏识,纳兰性德本应该前途无限,幸福美满,但不幸的是,他却是个痴情的种子,爱情上的挫折,让他成了“千古伤心词人”,也成了他诗中的“我是人间惆怅客”,一生落落寡

  • 皇室贵族身世显赫,纳兰性德却喜爱落魄文人,一生一世只为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纳兰容若,王国维,纳兰,容若

    王国维先生,曾经给纳兰性德做过这样的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是多么高,多么中肯的评价!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一个至情至性的男子,作为皇室贵族,身份高贵,却喜爱结交落魄文人。他的一生为爱而活,他如同清香

  • 纳兰性德:别来几度如珪,飘零落叶成堆丨周末读诗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纳兰容若,贾岛,韦庄,落叶,诗人

    他卖艺的地点,多在霍夫花园外的小径旁,有时在附近的公路桥下,两处相距不远。 六十多岁,鬓发灰白,脸晒得赭红,手很粗糙,穿一件泛白的深蓝夹克,坐在塑料折叠凳上,拉着老旧的手风琴,肩带已见磨损,黑白琴键滑泽,琴与人浑然一色。 行乞的东欧老者很多,大都是被雇佣来的,一身乡土气,坐在这里,或跪在那里,有人路

  • 纳兰性德31岁早逝:唯一活着的女儿嫁年羹尧,次子被流放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康康历史标签:纳兰容若,年羹尧,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诗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些诗句来自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诗篇里写尽了人生的悲凉,事情的发展并未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如果一切都如同最初相见时的情景,那该多好。悲凉是这首诗词的底色,同时也是纳兰性德的人生的底色。他在正青春的年纪里,就已经遇到想要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