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煜一首词,700年无人模仿,清朝纳兰性德深夜仿作一首超越前作

李煜一首词,700年无人模仿,清朝纳兰性德深夜仿作一首超越前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2192 更新时间:2024/1/3 18:06:29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移动端的广泛普及带动了自媒体行业的寻乌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飞速发展的科技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人们最重要的是什么?赚钱,这也是大量人群投入到移动端媒体的主要原因。

鱼龙混杂的一股脑涌入,就导致了质量的参差不齐,有些人只是见到别人来钱快,还没有现在摸清门道的情况之下就慌忙地跻身其中,所以就会导致出现一种现象,模仿,既然当初进入这个行业都是通过模仿的,所以后来没有找到自己的生财之道以前就只能通过模仿别人。

但是很快,这种模仿者的大多数人都跑偏了,原本你借鉴别人的形势,可以美其名曰的称之为模仿,但是随着利欲熏心,多数自媒体人的良知泯灭,完全照搬别人的东西,最多的就是文娱内容创意方面的产品,甚至连台词都一字不落的照搬。

不是耸人听闻,这种现象就真实地发生在某一个低俗的自媒体平台上,台词为“今天,我被家政阿姨上了一课”可笑的是,这一整段台词的出处已经找不到,只是频繁出现在其他的视频之中,除了人物之外台词是连个标点符号没有变。

看得无数人是尴尬到抠脚,我真想替家政阿姨说句公道话,人家一天这么忙哪有时间给你们这么多人上课,这种所谓的模仿其实就是明晃晃的抄袭,现在我们的创造力还不如古代。李煜有首词700年无人模仿,清朝词人睡不着就仿一首,超越了原作。

古代的原创巅峰

古人的生活条件我们都知道,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也没有那些为了赚钱低俗到毫无底线的渠道,古人文学作品的产生,基本都是因为有感而发,即兴而作,甚至不少名篇佳句在当时说过之后就随风而逝,自己也忘却了。

至于抄袭,那是更加不可能的,当时的创作大都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彼此之间相互欣赏基本是为了文学造诣上的切磋和相互学习,那些舞文弄墨之人长久以来的傲骨是不允许自己使用抄袭这种下三滥的方法的,当然古代冒名顶替的罪名也是相当大的。

所以古人留下的名篇佳作基本都是难能可贵的原创作品,其中作为典型的就是唐宋时期了,其实在我国的封建王朝之中,每一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巅峰时刻,包括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但是其中作为著名的就是唐诗和宋词了。

说道唐诗,那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的忧国忧民至今还让我们黯然神伤,当然,除了这两颗无比闪耀的星辰之外,盛世大唐的诗人可以说是响彻云霄,正是因为唐朝时期的群星璀璨,让我们忽略了另外一个朝代的另外一个人。

他就是南唐时期的李煜,虽说南唐和正统的李唐皇室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李煜作为著名的诗人在南唐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李白对于盛唐的影响,以至于曾写下的名词在七百年以后依旧有人模仿。

李煜的身世浮沉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李煜不仅是一个诗人,其实他还是一位皇帝,只不过当时的时代背景并不是太好,再加上其笔下的诗词对人的影响和感触都非常深刻,所以一度导致李煜诗人的名气要远远大于皇帝的头衔。

其实李煜早年的时候还是比较浪漫的,因为是七夕所生,又身具皇室血脉,并且超高的才华早在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体现,在青年的时候,诗词字里行间展露的第三季爱情相关,虽说身在皇族,但是只在山水,对于权力和地位压根都没什么欲望。

但是条件不允许,南唐朝中的光景似乎并不是很好,有继承王位资格的人仅仅剩下了李煜一人,所以最终无奈称帝,虽说李煜在当时还采用了多种举措,而依然难以抵挡南唐的颓势,所以此后李煜的诗词中都散发着浓浓的愁意。

最出名的一句就是稳居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体现出了当时朝政衰败时不可抵挡的趋势,而后,随着赵匡胤带领宋朝军队的进攻,南唐也是难以抵挡,李煜最终也是家破人亡的结果,身亡时恰好四十二岁,同是当年七夕佳节。

所以李煜浪漫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为后世留下的经典作品绝对不在少数,其中有一篇名为长相思,一重山。

创作大背景

其实很多人在看到这首词名字的时候,都以为这是一个系列,其实不然,这首词仅此一篇,并且堪称经典作品,最重要的是,这是李煜前期的作品,也就是说,其中没有展现过多的愁绪,而是阐述男女之间的爱情。

整首词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背后蕴含的感情深刻,虽说只是爱情,思想上比较狭隘,再者,古人对于爱情这方面也比较死板,所以简单来看,这首诗是没什么亮点的。因为词中除了简单的量词使用和一般的景物描写,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一重山,两重山。菊花开,菊花残。这些诗句听起来就像是很普通的叙事散文,但是终究是我们的目光短浅,后世诗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感情的层层递进,花开花落表现出时间的推移。

尽管全文之中没有一个愁怨字样的出现,但是句句都在表达主人公的愁,对心爱之人的期待,想念和不舍跃然纸上,这首此通过简单的描写表现了复杂的情绪,尤其是感情的递进简直是恰到好处,这种写法在后续是很难有人模仿的。

但是在七百年之后的清朝,却有一位著名的词人实现了这不可思议的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超越了李煜的造化不说,竟然还是在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情况之下完成的,他就是纳兰性德

命运般的轨迹

其实纳兰性德和李煜的早年经历是非常相似的,虽说纳兰性德并不是皇帝,但也是皇亲国戚,所以和当时的满清皇族是走得很近的,自然是衣食无忧,饱读诗书不说,才华也是很小就展现了出来,并且还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

而后生命的轨迹就开始和李煜走向接近,词的风格都偏向于描写爱情,比如十分经典的“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所以就像我们普通人追星一样,纳兰性德将李煜当成自己的偶像,对于偶像的作品总是尽可能地模仿。

但是两人所表达的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虽然都是衣食无忧,但是李煜那个时候,虽说是皇族,但是国家已经明显开始走上了下坡路,所以即使是爱情词的字里行间也是携带者点点愁绪,而纳兰性德不同。

康乾盛世是大清最为繁荣的时候,而纳兰性德就是生活在这段安逸的时期,并且是当时的高层,所以在词中,大都表现爱情的美好,强行夹带愁绪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模仿偶像李煜长相思,一重山的时候,就很难到位。

桎梏突破,名篇传世

要知道,词人对于佳作的追求基本可以说是超越了一切的,尤其是对于自己偶像的作品,研究起来那绝对会到一个茶饭不思的地步,实在是不知道身处太平盛世的自己如何才能通过寥寥数笔的简单描写,带上那一丝愁绪。

直到后来一年冬季,当时正是寒风大雪接踵而至,纳兰性德本来是在睡觉的,但是被窗外的嘈杂声惊醒了,后来出去观察才知道,这是戍边的战士们在风雪之夜出发镇守边疆,看着雪夜冒着寒风徐徐而进的军队,纳兰性德灵感突现,心中一首词浑然天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诗完成之后为了标榜自己的偶像,纳兰性德也将其命名为长相思,仔细研究之下,这首词相比于李煜的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就是景物描写,相比于李煜的多重山,纳兰的词讲山河水都用在其中,这里要说的是,其实纳兰性德写词最喜欢用水这个意向,但是在这篇词之中有第二层含义,那就是战士远赴边关,跋山涉水的艰苦。

此后与李煜不同,纳兰性德的感情在第二层才递进,那些外出戍边的战士不仅要面对漫长的距离,还要忍受冬季的严寒和风雪,所以才有了后续的风一更雪一更,最后的愁容也是有所体现,即使生在相对繁荣的朝代,也存在戍边的士兵。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美好的梦想,只有深夜里挑灯慌忙前行的脚步,冒着外部无尽的风雪离自己的家乡越来越远,这首词的经典程度已经隐隐超过李煜的创作,如果说李煜的词是在担忧自己,那么纳兰的词就是在真心实意的为别人担忧。

为保家卫国驻守边疆之人的担心往往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因为皇帝只有一个,而被迫远离故乡戍边的战士们却有千千万万,这一去踏遍风雪,历尽千山,心中仍然挂记着故乡。

更多文章

  • 一代情种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

    历史解密编辑:书房记标签:纳兰容若,康熙,纳兰,沈宛,名妓

    文 / 夕岚顺治十一年冬的一天,随着忙乱的脚步声,纳兰府内传出一阵响亮的啼哭声,一名男婴降生于府中。这名男婴便是当朝兵部尚书纳兰明珠的长子,小名唤作冬郎的纳兰性德。生于官宦世家,纳兰性德自幼时便饱读诗书,熟识四书五经,博览古今大事;少年时期便可题诗作词;17岁入国子监学习,得到国子监祭酒徐文元的赏识

  • 苏轼、纳兰性德都写过的《如梦令》,句句都是情,读来余音袅袅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书的二小姐标签:如梦令,苏轼,纳兰容若,忆仙姿,诗词,词牌

    如梦令听起来就充满了人世浮沉之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过往已成袅袅余音,引来无限怀念,无限感慨。纳兰性德的如梦令,情深而凄婉,字字句句都打动人心。“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不经意间的相遇,相视一笑,却看不清深藏眼底的心事。刹那间的欣喜过后,转瞬就被无法琢磨清对方心思的恐慌填满心头,欲说还

  • 公子人如玉,痴情深几许。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

    历史解密编辑:酱油诗5号标签:纳兰容若,明月,人生若只如初见,西风,故园,才子

    他是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出身显赫、玉树临风、满腹才华,但一生为情所困,因情而亡。三十一年的短暂人生路,他谱写了满是惆怅、断肠的千古伤心词。尽管出生于贵胄之家,但他依旧声称自己的身世凄凉,吟唱那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他就是天生富贵、满腹才情的“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

  • 纳兰性德深爱过3个女子,一生一世一双人,是他为哪个女子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纳兰容若,乾隆,明珠,一生一世一双人,阿济格,爱过

    纳兰性德是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他的父亲是当朝权贵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这让他得到了乾隆的赏识。良好的出身,再加上皇帝的赏识,纳兰性德本应该前途无限,幸福美满,但不幸的是,他却是个痴情的种子,爱情上的挫折,让他成了“千古伤心词人”,也成了他诗中的“我是人间惆怅客”,一生落落寡

  • 皇室贵族身世显赫,纳兰性德却喜爱落魄文人,一生一世只为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纳兰容若,王国维,纳兰,容若

    王国维先生,曾经给纳兰性德做过这样的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是多么高,多么中肯的评价!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一个至情至性的男子,作为皇室贵族,身份高贵,却喜爱结交落魄文人。他的一生为爱而活,他如同清香

  • 纳兰性德:别来几度如珪,飘零落叶成堆丨周末读诗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纳兰容若,贾岛,韦庄,落叶,诗人

    他卖艺的地点,多在霍夫花园外的小径旁,有时在附近的公路桥下,两处相距不远。 六十多岁,鬓发灰白,脸晒得赭红,手很粗糙,穿一件泛白的深蓝夹克,坐在塑料折叠凳上,拉着老旧的手风琴,肩带已见磨损,黑白琴键滑泽,琴与人浑然一色。 行乞的东欧老者很多,大都是被雇佣来的,一身乡土气,坐在这里,或跪在那里,有人路

  • 纳兰性德31岁早逝:唯一活着的女儿嫁年羹尧,次子被流放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康康历史标签:纳兰容若,年羹尧,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诗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些诗句来自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诗篇里写尽了人生的悲凉,事情的发展并未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如果一切都如同最初相见时的情景,那该多好。悲凉是这首诗词的底色,同时也是纳兰性德的人生的底色。他在正青春的年纪里,就已经遇到想要携

  • 长相思·纳兰性德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故园,心梦,长相思,古典乐,纳兰容若,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生查子·纳兰性德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相思树,彩云飞,合欢花,生查子,纳兰容若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 纳兰性德,他的痴情让人动容,他的才华更是让人倾倒。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康熙,进士,皇帝,才子,清朝,诗人,古典乐,纳兰容若,纳兰性德

    当读到“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的时候,我就想起这位清朝第一公子哥,超级官二代,大清第一情种,写词高手,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是清词三大家之一,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他高贵的出身,英才早逝的命运,令人迷醉的诗词,一直吸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纳兰性德,是满族中少有的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