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字如其人”,虽然不能完全相信,但也是有一定道理在其中的。一个能被字写的端端正正的人,他对自己人格的要求大抵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古代,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手写便是表达个人思想见地的首要方式。书法的重要性,也便不言而喻了。
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如果要颁发圣旨诏书,一般都是由专门的执笔太监或者文官代劳,皇帝是很少自己的写的,因此尽管历朝历代留下的圣旨和诏书很多,但是由皇帝亲笔的却很好,但少并不代表没有。
慈禧是清朝历史上的女性掌权者,她架空了同治和光绪两代皇帝的权力,是晚清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位政治人物。传说慈禧是个才女,年仅十六便能背诵四书五经,二十来岁便博览诸史,因此才得到了咸丰的欢心。
但从慈禧的字迹来看,慈禧是“才女”这件事很显然是她自己吹出来的。1865年的时候,慈禧为了顺利的罢免恭亲王奕訢,亲笔写下了一封诏书。
从诏书上来看,慈禧的字迹可以说是潦草之极,几乎每一行列都能见到一个错字。涂涂画画如果不认真看还真看不出慈禧写的是啥。相比较而言,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妃写的字就要好看多了。
瑾妃,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自己的妹妹珍妃一起被选入宫,珍妃正是那位光绪极为喜欢,但慈禧却极为讨厌的妃子。瑾妃也是很惨,因为妹妹珍妃经常忤逆慈禧,自己也常受到牵连。原本入宫没多久便被封为了妃子,结果在光绪二十年又因为妹妹忤逆了慈禧,一起被降为了贵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正好找了个不方便带走珍妃的借口,让太监将珍妃投井。而瑾妃却逃过了一劫。
瑾妃在宫里过的并不好,相比于光绪皇帝的其他妃子,首先没有妹妹珍妃那么好的福气受光绪皇帝的宠爱,皇后叶赫那拉氏虽然和她一样不受光绪皇帝的宠爱,但好歹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因此有太后撑腰。
后来慈禧太后和光绪相继去世,瑾妃继续生活在后宫,然而临朝称制的是隆裕太后,她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只是孤独的生活在后宫,苟延残喘罢了。
在孤独的岁月里,瑾妃却练就的一手好字,瑾妃的字真的就如同她的性格一般,端端正正,简洁尔雅。
从这几张瑾妃负责抄记的账单中,这字迹仿佛就像是一位书法家的字迹一般,甚至连现代很多书法家都要自愧不如,更是要甩慈禧好几条街,二者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在孤独的岁月里,一个人能够找到一项爱好与自己为伴,这本身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瑾妃能写出这样的字,想来也不是一天两天练就的,而是长达数十年的功夫,这背后时候多少的孤苦,只有瑾妃自己知道。皇宫虽然富丽堂皇,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不过是一层镀了金的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