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豪格和兄弟多尔衮的夺位之战!

豪格和兄弟多尔衮的夺位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4901 更新时间:2024/1/18 2:00:04

自古以来,君主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所以当一代帝王陨落很多时候皇位的争夺都充满着血雨腥风,都是龙子凤孙,谁都不想臣服于他人脚下。

大唐的玄武门之变,明朝的靖难之役,诉说的都是刀光剑影,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朝在皇太极的突然薨逝皇位未定的情况下,也是各方角逐争个你死我活。

当时实力最强的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十四弟多尔衮,双方可以说是一触即发,刀枪相见,可最后,本可成为清朝入关开国皇帝的豪格却错失良机与皇位无缘,最后还被亲叔叔害死,甚至妻子还被霸占,那么,豪哥到底是怎样把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的呢?

豪格自谦与帝位失之交臂明朝末年,宦官奸臣当道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北方的女真族在首领努尔哈赤的带领下于1616年建立后金国,两年后发布“七大恨”公开与明朝对抗,走上与明朝争夺全国政权的道路。

到了儿子皇太极时期,后金已经是兵强马壮,对明朝的攻势也日益加剧,1636年,居汗位的皇太极正式称帝,史称清太宗,他多次身先士卒带领八旗子弟与明军厮杀作战,并取得可喜的战果。

可谁知,正当他踌躇满志之时,年仅52岁的皇太极在1643年猝死,而且未留下何人继位的遗诏,皇位空缺,由谁来继承这个问题就被放到了台面上来了,并由此引发了尖锐的矛盾。

一时间长子豪格和兄弟多尔衮之间的夺位之战拉开了序幕,两人都想自己登皇位君临天下,开创一番伟业。

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按中原文化在继位的条件中首先占了个长字,可惜母亲乌喇纳喇氏作为皇太极的继妃,宫中地位不是很高,而且大清立贤不立长。但是豪格由于出生的早,皇太极对他严格要求精心教养,自己也是奋发效力,年纪轻轻就征战沙场而且屡次立下战功,可以说是年少有为。

崇德二年正月,豪格随皇太极出征朝鲜时,一路从长山口到陶山,身经百战功绩显著,在昌州军民凭借险要的地势死守时,他亲率士兵猛攻而下。

接着在宁边城下击败安州、黄州五百将士并擒俘总兵官;而后将带兵来援的宁边统帅活捉;他率军不辞劳苦连续征战,最后在陶山消灭了朝鲜一万五千的生力军凯旋而归。

因为是亲父子,皇太极对豪格也是极其放心,在镇压了欲犯上的莽古尔泰后,把原来莽古尔泰手里的正蓝旗收回与自己手上的两黄旗混编后,新编的正蓝旗就交由豪格主领,使豪格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旗之主。

清初的八旗子弟和清末的八旗子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个个骁勇善战,若不是真有本事,作为旗主也是很难服众。

外部的形势对豪格也很有利,皇太极生前所掌握的正黄镶黄两旗势力,为了自己的势力不因新帝登基而被削弱,也是一副表示效忠先皇支持皇子豪格的架势,在老狐狸索尼和作战勇猛的鳌拜的带领下依附过来,有八人歃血为盟,来帮助豪格夺取皇位。

豪格又通过四处奔走寻求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握有正红旗和镶红旗的礼亲王代善和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先后也表示支持豪格继位,这样的形式下,满洲八旗竟然有六旗是支持豪格的。

豪格在战场上是一员猛将屡有战功,做事却不攻于心计手段简单残酷,曾经为了向父亲表示效忠,没有谋逆之心,竟然把自己的妻子都杀死了。

所以豪格这个人说好听点是勇猛耿直,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典型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因此他的官途也是坎坷不平,屡次遭贬复爵。

多尔衮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十四弟,作为叔叔,论年龄他还比豪格小三岁,努尔哈赤死时才15岁,上面有多位年富力强战功卓越的哥哥,所以也就无缘汗位,皇太极登位后,他也是一直追随皇太极左右东征西讨。

十七岁时多尔衮就随皇太极出征蒙古族的察哈尔部,俘获了一万多人,因功劳巨大,深受皇太极赞誉并赐号“墨尔根岱青”,是“聪明王”的意思。

次年,多尔衮跟随皇太极从龙井关攻入明朝边境,杀的汉儿庄的明守军械投降;两年后围大

凌河城,多尔衮率领诸将冲入出城诱敌的明军阵中,奋勇攻战,而后明朝将领祖大寿投降献上锦州城。

短短几年时间,多尔衮由最初的贝勒晋封为和硕睿亲王,1638年皇太极授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由他统率左翼兵一路向南攻打明朝,他毁掉城墙攻入明朝边境,长驱直入每战告捷,到1639年四月,多尔衮带着明朝四十多座城池和25万多民众凯旋而归。

虽然多尔衮战功显赫,但外部的支持力量相对来说显得单薄了很多,同胞兄弟豫亲王多铎和武英郡王阿济格不用说都是希望自己的兄弟能一步登天,自己也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运亨通。

除此之外也就代善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是支持多尔衮的,但他们所在的两旗旗主代善又倾向于豪格,所以就算多尔衮三兄弟正值能打善战,自己更是文武双全,智谋过人,但相比之下,豪格距离皇位更近一步。

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双方人手汇集在崇政殿上正面交锋,两黄旗大臣在大清门外正式盟誓,两旗护军张弓挟矢环立于崇政殿周围,等待豪格定夺。

可谁知,豪格在关键时刻学什么不好,学自己的父亲皇太极登汗位时的“辞再三,久之乃汗”。他说自己:“福小德薄,非所堪当”向众人推辞后便起身离去,令追随者目瞪口呆。

豪格原以为自己继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这时推辞可以给大家留下一种谦虚退让的美好形象,等到场面无法控制众人请他回来主持大局时再顺水推舟的接受继位就显得非他不可了。

豪格没想到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低估了多尔衮的应变能力,他这话一出,就被机敏的多尔衮抓住了机会。

多尔衮非常善于审时度势,这时他从两黄旗剑拔弩张的架势上看出不立皇子两黄旗不会善罢甘休的,就打蛇随棍上说:“既然豪格无意继承皇位,不如我们再推选其他皇子吧。”

一句话多尔衮把豪格踢了出去,把自己也撇开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豪哥触手可及的皇位就这么到了皇九子福临的手里,而多尔衮则成了辅助幼主的摄政大臣。

多尔衮专权令豪格身死妻夺多尔衮不仅和豪格一样叱咤战场作战骁勇,而且比豪格更加深谋远虑,皇太极还在的时候,他就建议皇太极先攻打明朝,至明朝于死地,最后再夺取全国政权。

在与明军作战中,他多次率领八旗将士立下战功,摧毁大明松山塔山等多座大城,给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

等到皇位之争已成定局,还在关外的多尔衮,这时显示了他纵横裨阖的政治家眼光,招降吴三桂,拉起扫荡李自成义军为明皇报仇的大旗,攻入北京城后力排众议定都北京。

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他为了不引起大清内乱,把还想密谋杀掉福临豪格两兄弟让多尔衮继位的硕托和阿达礼当机立断的处死了,他不想自己不但当不成皇帝,还要背负千古骂名。

当初全力支持豪格歃血为盟的八人,被多尔衮设计叛变,逐个击破,把这些当初豪格的拥护者要么除去要么收为己用。

首先拜音图家族叛变,告发和多尔衮一起辅政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背后说多尔衮的坏话,济尔哈朗看清形势不再摄政,多尔衮就把摄政之位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多铎,多铎都是听多尔衮的,所以就等于多尔衮一手遮天了。

接着何洛会揭发结盟兄弟图赖和图尔格,原因简单的很,背后也是说多尔衮的坏话不利于八旗内部团结,多尔衮就把这两人削职为民。

最后根据何洛会他们提供的信息,设计把最怕死的谭泰和冷僧机打入大牢,严刑拷打后这两软骨头也就向多尔衮臣服了。

这样一来,豪格差不多就等于是孤家寡人了,这还不算完,多尔衮对豪格是处心积虑的整治他并想除之而后快。这天他把豪格叫到崇政殿,当着大家的面说豪格在外的言行不顾及八旗内部团结,不把他这个做长辈的叔叔放在眼里。

豪格也是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本来就对多尔衮有满肚子的意见,就硬刚起来,承认自己确有说过,还说大不了一死。

豪格这话正中多尔衮下怀,立马言语相激,逼得豪格当场要拔刀自尽,幸亏小皇帝福临及时赶到,才免了血溅当场的惨剧,但多尔衮还是抓住时机把豪格废为庶民,豪格心中狂怒但也只能受着。

多尔衮作为一国的摄政王,谋略过人,他知道生活中的小事是打不垮豪格的,而且这样一员猛将肯定是要他为大清效忠出力,甚至可能在想,最好豪格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于是,在张献忠的大西军在陕西、四川四处点火之时,多尔衮就以朝廷的名义封豪格为靖远大将军,踢去平定张献忠。

豪格想到那天在崇政殿上福临哭喊着救自己的情景,想着这是为自己的弟弟平天下,打江山,就义无反顾的披挂上阵了。

豪格先来到陕西西安,分别进击、各个击破各路农民军,再从西安出发,分兵围剿,击溃抗清义军,平定陕西。

在得知张献忠的大西军正从成都出发一路北上时,豪格当即引兵南下,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的行军,待两军相遇几番激烈交战,最后张献忠中箭而亡,群龙无首的大西军被豪格分兵追击剿灭残军,最后平定四川。

立了如此大功的豪格,没想到他奉旨凯旋回京后,虽然皇帝既是嘉奖又是慰劳,但真正掌权说一不二的摄政王多尔衮给他准备的却是牢房。

多尔衮以豪格企图擢用罪人杨善之弟吉善和循隐随征护军参领希尔根冒功两件事,将豪格议罪削爵幽禁牢中,多尔衮这波操作令大家都看得心惊肉跳,瞠目结舌。

你说在战场上这瞬息万变的场合,这两件事就算有错也不算大错,无非就是没按规矩用了个人,还有就是一个普通的中级官员冒领个功劳,削爵下狱真是有点过了。

不说豪格早年的功绩,此时的大清朝虽大局已定,胜券在握,但在东南、西南的反清斗争还是没有停歇,这样的将领不派他去战场上立功反而投入冷圄,那就只有一个说法了,是多尔衮不想放过他,寻仇泄愤,鸡蛋里挑骨头的找机会置他于死地。

豪格立下战功正是踌躇满志之时,却被蒙受冤屈身陷囹圄,年仅39岁生龙活虎的壮年猛汉遭此打击也承受不住,心灰意冷之下不久在狱中染病含恨而终。按理说豪格已死,他与多尔衮两人之间再大的仇再大的怨,应该一起消散了,毕竟还是叔侄俩呢。

那是普通人的想法,皇家人哪有亲情可言,多尔衮并没有停止对豪格的羞辱,而是在豪格尸骨未寒之际就强娶他的妻子,自己的侄媳。

其实在豪格刚刚大军开拔陕西时,多尔衮就已经盯上豪格年轻貌美的妻子了,当时怕动摇军心不好做得太明显,现在豪格死了就迫不及待地下手,一举两得既可抱得美人归又能给豪格再添耻辱。

虽然在草原民族历来也有收继婚的习俗,但在皇太极时就已经颁布谕令,禁止娶继母、伯母、叔母、兄嫂、弟妇等陋习。

可多尔衮此举,明摆着没有把皇太极放在眼里,可见当时的多尔衮是多么的权势滔天,霸道至极,以至于后来死后顺治跟他清算时其中有一项罪名就是在婚姻和男女情事上违反法度。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朝历代的皇位争夺无所谓正义非正义,但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皇位之争,一开始确实是豪格赢面更大,但因自己的策略错误当断不断而失去得位的大好时机,被多尔衮一朝占先难以翻身,最后冤死,就连妻子也被霸占,实在不得不为豪格唏嘘。

参考文献:

2010年《紫禁城档案》第5卷编委会编著

2015年《中华帝王将相》孟庆东编

标签: 多尔衮豪格皇太极代善多铎皇位

更多文章

  • 36岁的多尔衮,刚害了39岁的侄儿豪格,他就带人瓜分了豪格的妻妾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多尔衮,豪格,皇太极,阿巴亥,努尔哈赤,孝庄

    36岁的多尔衮,刚害了39岁的侄儿豪格,他就带人瓜分了豪格的妻妾,他带头抢走了豪格的正妻,让她成为自己的五福晋。可两年后,他却意外坠马身亡。多尔衮在清朝的历史上,算是一个很出名的人物,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皇太极的亲弟弟,当初如果不是皇太极抢走了皇位,他很有可能就是大汗,但是皇太极去世之后,他

  • 豪格作为皇太极的嫡长子,为何不能接班?多尔衮为何非要搞死豪格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多尔衮,皇太极,豪格,努尔哈赤,亲王,代善

    当爱新觉罗家族的王爷们,在皇太极的灵前达成一致,宣布拥立5岁的皇九子福临为帝,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为辅政大臣时,豪格才发现自己做了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从这一刻起,他的命运其实就已经注定。崇德八年,皇太极突然暴亡。由于健康状况一直很好,所以皇太极从未就继承人问题有过任何安排,所以这给活着的

  • 多尔衮和侄子豪格有何恩怨?他是如何整死豪格,并娶了侄媳妇的?

    历史解密编辑:蓝风破晓标签:多尔衮,豪格,皇太极,努尔哈赤,阿巴亥,孝庄

    多尔衮做事太混蛋!整死侄子豪格,又强行娶了豪格的老婆,还“睡”了自己的小嫂子孝庄。这就是“禽兽”啊!难怪,多尔衮死后,顺治小皇帝要“掘墓鞭尸”。问题来了,多尔衮和豪格有何恩怨,到底是如何整死自己侄子的?1、多尔衮和豪格的恩怨:没有豪格,他就是皇帝(1)多尔衮的发迹之路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是努尔哈

  • 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多尔衮,皇太极,豪格,顺治,代善

    多尔衮害死豪格、将其老婆博尔济锦氏逼迫纳为自己妃子、并将豪格的正蓝旗强行归自己所有,可以说是一箭三雕,而且多尔衮还是在豪格立下赫赫战功以后,突然以各种借口将其下狱,致使豪格含恨而死。作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功臣,还是皇太极长子,就这样被贬为庶人,死得冤屈;而害死豪格的是比他小三岁的亲叔叔多尔衮,不

  • 碧霞元君余化龙写诗,暗示张献忠将死于豪格之手?这故事有个漏洞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豪格,碧霞,商朝,清朝,明朝,张献忠,余化龙,李自成,慈禧太后

    张献忠拆宝塔发现一块石碑,石碑上有四句诗,那首诗是碧霞元君余化龙写的,诗的意思是暗示张献忠将死于肃亲王豪格之手。这个故事流传很广,经常被当做“谶语准确”的例子。但是我们细看之下,就会发现这故事有一个致命的漏洞。与李自成齐名的张献忠,在史料中的形象不是很好——或者可以说十分不好,清朝人花了上百年编修的

  • 邱淑贞谈李连杰,看了李连杰的功夫,才知道无影脚是洪熙官的绝招

    历史解密编辑:陈耳朵先生标签:邱淑贞,李连杰,无影脚,王祖贤

    邱淑贞是知名的影视明星,在那个年代,演技上可以胜过王祖贤的人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邱淑贞。邱淑贞的颜值是很高的,曾经参加过选美比赛,所以颜值很出众,也出演过许多的经典电影。在功夫电影里,邱淑贞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有人说,邱淑贞演过的功夫电影比李连杰还多。其实,邱淑贞的功夫很一般,不过,邱淑贞有舞蹈的底子

  • 洪熙官, 洪拳的创始人, 活了93岁, 却被一妙龄少女一拳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三农左撇子标签:洪拳,拳术,少林,武术,拳师,洪熙官

    中国功夫,举世闻名,中国拳术,分派之多让人应接不暇。其出名的程度流传中外,国人也因此自豪不已。其中许多拳术已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其早已不仅仅作为一种护卫防身之术,更不是花拳绣腿的表演招式,它们已然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岭南武术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洪拳作为岭南武术的代表武

  • 野史:洪拳的创始人洪熙官,活了93岁,却被一妙龄少女一拳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武艺,郭靖,洪拳,洪熙官,武术

    虽然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十分先进,百姓们纷纷读圣贤书,只为考取一个功名。但事实上,我国是一个对武术和武侠文化十分推崇的国家,不然,金庸的小说也不会如此流行。而我国武学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洪熙官却有一段记载在野史上的故事:他在93岁高龄时,被一个妙龄少女一拳毙命。堂堂洪拳宗师竟然会在阴沟里翻船?其中究

  • 洪拳创始人洪熙官:武艺高强活了93岁,晚年却被一少女一拳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明鉴标签:武艺,洪熙官,洪拳,少林,少林寺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本身就极其具有传奇色彩,各门派武林宗师层出不穷,咏春叶问、太极张三丰、洪拳洪熙官等都是武术界举足轻重的创始人。不过在现代,人们习惯将传统武术以夸张的形式呈现在荧幕之上,让人们看得拍案叫绝直呼过瘾的同时,也会对传统武术本身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但根据我国史料记载,洪拳创始人洪熙官就是真实

  • 洪拳创始人,反清复明的洪熙官活了93岁,却被一妙龄少女一拳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鱼儿故事会标签:武艺,洪拳,洪熙官,方世玉,南少林

    中国传统武术源远流长,而若是谈起近代功夫的发展,那么必然绕不开的地方便是广东,黄飞鸿、霍元甲、方世玉直到后来的李小龙等人,无一不是家喻户晓的武道大师。而在此之前,其实还有一位大人物,他的名气或许不如前面那些人要响亮,但他所开创的门派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便是一直收徒延续至今的洪拳。和如今一众弄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