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明媒正娶。像贾府这样的世家豪门,根本不可能把丫头扶正。
邢夫人的娘家虽然寒酸,侄女岫烟也是小姐的身份,还带着一个贴身小丫头篆儿——还记得黛玉进贾府吗?也只带了一个奶妈一个丫头。
当然,黛玉只带一个丫头,是低调。林家丫头肯定不止一个,当初跟贾雨村读书时的陪读丫头就有两个。少带仆佣,是林如海对岳母的信任,向贾母表示:“我把女儿交给你了”。而岫烟的一个丫头,可能是她的父母能为她配置、或者愿意提供给女儿的全部了。
虽然只有一个丫头,也标志着岫烟的贵族身份,是世家的小姐,而不是平民女儿。那么,在当初邢夫人出嫁之时,“年长出阁,一分家私都是他把持带来”——这话是邢大舅说的,即使有夸张之处,也能看出当初的邢家远比现在富贵,怎么肯把女儿给人做妾?丫头就更不用说了。
尤氏的情况类似。现在是没落了,但尤三姐的婚姻对象,仍考虑过宝玉。如果是小门小户,像袭人那样的家庭,能给宝玉做妾就是“意外之想”了,又怎么可能得到贾琏的称赞:“这人原不差,果然好眼力”?
现在的尤三姐,仍有嫁给宝玉的可能性,反推回去,当初的尤氏出嫁之时,家里怎么可能是穷门小户?又怎么可能给人家做妾?更不用说当丫头了。
另一方面,侍妾扶正(没有丫头扶正这一说。只有丫头被收房,做了通房丫头,事实上的侍妾,然后才可能“扶正”),并不是通行的规矩。鲍二家的给贾琏出主意,等凤姐死后把平儿扶正,完全是异想天开。因为在那样的豪门,婚姻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解决生理需求或者传宗接代。
从门子解说“护官符”就可以看出,豪门间“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是靠婚姻来结成政治同盟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娶妻肯定要娶有背景的豪门之女,作为政治上的同盟。
能打破这规律的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女子本人实在出色,对门第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像贾珍为儿子贾蓉择媳,就选了出色的秦可卿。但是邢夫人与尤氏,都不过中人之才,并不值得降格以求的。
除了暴发户贾雨村对娇杏,有自以为是的“风尘巨眼”一段前缘,一般的官宦人家,都不会把侍妾扶正做妻子。愿意嫁进贾家的女子有的是,而正妻的位置却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