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将军阿桂领兵凯旋,乾隆却赏赐一杯毒酒,阿桂大笑举杯,一饮而尽

将军阿桂领兵凯旋,乾隆却赏赐一杯毒酒,阿桂大笑举杯,一饮而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学姐看生活 访问量:2801 更新时间:2024/1/10 14:52:20

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要说谁的权力最大,那么非皇帝莫属,皇帝身为天下臣子的 “君父”,掌握着所有臣子的生杀大权,大臣们不仅要为皇室尽心尽力服务,还要时刻担心自己的小命,毕竟伴君如伴虎,谁也不知道皇帝会因为什么突然翻脸。

在清朝乾隆时期,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将军明明打了胜仗凯旋,乾隆皇帝却偏偏要赏赐给他一杯 “毒酒”。而这位将军也是忠君之臣,毫不犹豫举杯喝下了这杯酒,没想到最后不仅没有被“毒”死,反而受到重用,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清朝将军其实是阿桂,阿桂是满清正蓝旗人, 1717 年出生于豪门贵族章佳氏。阿桂虽然出身非凡,但没有染上其他贵族好逸恶劳的坏病,反而热衷于读书学习,后来更是高中举人。

在中举人之后,乾隆让他去兵部任职,有心好好栽培他,阿桂也不负乾隆所望,在任上做出了不少功绩,因此上升速度远超同门。加上阿桂的父亲曾经任职刑部多年,对清朝法令非常熟悉,在父亲的悉心教育下,培养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这也使得阿桂得罪了不少人。

在转任户部时,阿桂负责银库管理,结果在他任期内银库失窃,阿桂虽然不是犯人,但身为银库主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被降职为从五品官,这令年轻气盛,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阿桂备受打击。

1747 年,阿桂又遇到了人生中另一次打击。阿桂当时奉命前往金川军营公干,结果因为总督张广泗征战大小金川失利而遭到弹劾,这次弹劾想要将他往死里整,说他暗中勾结张广泗导致征战不顺。

乾隆看到奏报大怒,随即下令处死总督张广泗,而阿桂由于是家中独子而得到法外开恩,免除死罪,只是革职。好在阿桂没有就此放弃,反而做事更加小心谨慎,在乾隆二十年时更是投身战场,征战准格尔。

两年后,清军已经基本平定准格尔部,但仍有残部在负隅顽抗,阿桂率兵对残部穷追猛打,最后终于剿灭敌人并俘获牛羊马等战利品不计其数。阿桂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获得了乾隆的高度赞赏,班师回朝之后成为乾隆身边的红人。

不过前也说过阿桂此人性格刚正不阿,有时候脾气一上来甚至敢和乾隆皇帝对着干,长此以往,即使再受乾隆宠信,皇帝也不会将这样一个烦心人物放在跟前。结果在公元 1771 年,阿桂再一次被罢官,继续留在军营里效力。

就在此时,金川地区形势再次发生变化,阿桂见此主动向乾隆请缨想要上战场,乾隆在考虑朝中能够领兵出征的将领后发现,还真没有 哪个人 能够比阿桂这位老将更合适,于是准许阿桂所请,派他领兵出征。

在征讨敌人过程中,阿桂发现有些士兵贪生怕死,根本不敢冲锋,为了提升士兵士气,阿桂效仿秦朝军功制度,按人头计算军功,此法一出,士气果然高昂起来,战事也推进得更加顺利。但这也引起了军中一部分贵族子弟的不满,他们想拿战功不假,但将自己的性命看得更为重要,于是纷纷向家中长辈 “告状”,请求整治阿桂将军。

很快弹劾阿桂的奏章雪片一样被递入宫中,但乾隆皇帝知道阿桂性情,他绝对不会干这些奏章上的事情,于是他压下弹劾不处理。直到阿桂将军大胜的消息传来,乾隆大喜,立即派儿子永璜前去迎接,同时还特意嘱咐儿子将他赏给阿桂的 “毒酒”一同带去。

阿桂看到皇帝竟然派皇子来迎接自己,心里十分高兴,但没想到永璜只带两个人来,还默默令人拿出一杯 “毒酒”让他喝,阿桂虽然心里有些难受,但一直以来受到的忠君思想让他不敢反抗,不过在思索片刻,阿桂大笑着将“毒酒”一饮而尽。

皇子永璜看到阿桂豪爽地喝下 “毒酒”,拱手向阿桂恭喜获胜归来,并言明刚刚那杯美酒是乾隆皇帝赏赐给他的。其实,阿桂看到皇子只带着两个人来就已经猜到这只是一杯普通的酒,皇帝要想要他的命,绝不会只派这几个人来,所以他才毫不犹豫喝下酒。

阿桂也更加受到乾隆的看中,直到 1796 年,阿桂活到 81 岁去世,在去世后,乾隆皇帝亲自给阿桂上谥号“文成”,因此阿桂也成了清朝少有的受到皇帝忌惮还能寿终正寝的大臣,而乾隆另一宠臣和珅的下场却甚为凄惨。

参考资料:《清史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标签: 乾隆阿桂清朝总督

更多文章

  • 纳兰明珠:虽是奸臣,却立3大奇功,康熙杀了索额图,为何不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雁鸟候东风标签:索额图,康熙,明珠,纳兰,吴三桂,胤礽

    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淮安、扬州接连发生水灾,康熙帝任命内阁学士汤斌担任江宁巡抚,并主导赈灾,汤斌是清朝著名的大儒(谥号“文正”),此时已经近60岁。汤斌接到任命后,为了能够尽快救灾,他不顾一把老骨头,放弃轿子,选择骑快马赶往江宁,汤斌到任后,拖着病体,立即开始赈灾。既然要赈灾,就必须要和

  • 纳兰明珠得知康熙想处死自己, 交代妻子, 快去弹劾我, 说我要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潘潘游记标签:纳兰,康熙,明珠,吴三桂,清朝

    我国史上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了许多皇帝,而较靠近现如今的一个朝代——清朝,也许很多人对这下朝代发生的故事都能略知一二。比如清朝的康熙帝,他不仅创造了一个繁荣兴盛的清朝时期,还被人们称为千古一帝,而在他建立兴盛的清朝这一过程中,必然少不了身边贤臣的帮助。那么,康熙帝身边就有两位他很看重的贤臣,分别是索额图

  • 纳兰明珠得知康熙下令处死自己,急忙对妻子说:快去弹劾我要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小琪侃娱乐标签:皇帝,皇上,索额图,吴三桂,康熙帝,小说家,努尔哈赤,纳兰明珠,化学武器,慈禧太后

    前言在康熙年间,有这么一位大臣,他靠自己的手段成为了皇帝的心腹,却因犯错被定性为奸臣。危难之际他告诉妻子,让其赶快弹劾自己谋反,这样就能救他一命。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点个关注,咱们接着往下看。清朝皇帝与大臣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这么一类人,他们对自己的上司特别忠诚,但却是坏事做尽。虽然身

  • 纳兰明珠得知被康熙判死刑,让妻子告他谋反,自己反倒获救了

    历史解密编辑:萌叔说历史标签:康熙,纳兰,明珠,和珅,阿济格,亲王

    说到贪官,历朝历代都不少,大家熟悉的可能是和珅,但是其实清朝大贪官可不止这么一位,位列极品的大员还真有不少翻车的,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位纳兰明珠,也是因为巨贪而翻车差点被杀了,结果他却让妻子告发自己谋反,这反倒让康熙放了他,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康熙王朝有两大权臣,一个是索额图,一个是纳兰明珠,俩人明争暗斗

  • 从索额图与纳兰明珠的生死结来看康熙的驾驭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胤礽,鳌拜,胤禵,清朝,索额图,康熙帝,纳兰明珠,化学武器,慈禧太后

    康熙可谓是玩转了权利的游戏,他精明的驾驭之术在纳兰明珠与索额图的党争之中有着完美的体现。康熙的手下曾经有两位肱骨之臣。一位是索尼的三子索额图,他很早就坚定地站在了康熙一边,后来又帮助康熙铲除鳌拜,平定三藩,立下了不世之功,后来一直辅佐太子胤礽;另一位是没有什么显赫背景却精明强干的纳兰明珠,他后来一直

  • 大臣因贪污被打入死牢,纳兰明珠竟对妻子说:快找人说我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戏精爆笑社标签:康熙,皇帝,鳌拜,索额图,小说家,纳兰明珠,慈禧太后

    在我国古代,朝臣最怕被控告的罪名应该就是谋逆罪了。因为要知道,一旦他们被控上这样的罪名,不仅他们自己会被判死刑,他们的家人,甚至是九族,都有可能被处死。但你知道吗?我国清朝时期,曾发生过这样一件怪事——因为明珠触动了康熙皇帝的逆麟,康熙胡乱找了个理由把他关进了监狱。结果令人难以置信,明珠不仅没有心慌

  • 历史名人关系冷知识:刘邦和成吉思汗、年羹尧和纳兰明珠...

    历史解密编辑:辽北春秋标签:刘邦,成吉思汗,年羹尧,明珠,曹操,诸葛亮

    01刘邦家族的基因组测序Y染色体类型是o-f155基因。德国研究团队在蒙古国研究黄金家族墓地(铁木真爷爷辈),出土的乞颜部5个贵族的遗骸中,基因检测出三个是基因o-f155。伊朗团队在伊朗的伊尔汗国君主合赞汗(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儿子旭烈兀的重孙)遗体上测得Y染色体也是o-f155基因。成吉思汗弟弟

  • 一代权臣纳兰明珠: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康熙为何不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纳兰明珠,康熙,纳兰,明珠,权臣,鳌拜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被后世很多人誉为“千古一帝”,因为康熙不仅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明主,他为政期间也做出了很多伟大的功绩。康熙的一生可以总结为四大功绩,分别是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抵御沙俄、远征噶尔丹,这些都为我国的版图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在两百多年后清朝丢失了大面积的国土,

  • 纳兰明珠53岁大寿,郭琇当众送“大礼”,当天明珠下狱治罪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明珠,纳兰,康熙,吴三桂,鳌拜,胤礽

    1688年,纳兰明珠53岁大寿,郭琇姗姗来迟,当众送给明珠一份大礼—弹劾他的奏本,阅读完转身拂袖而去,其它宾客面面相觑;而当天明珠便被下狱治罪,明珠权倾朝野十余年,在自己的寿宴上被扳倒,真是闻所未闻。纳兰.明珠并非复姓纳兰,而是叶赫那拉,他出身显赫的贵族:祖父是叶赫那拉.金台吉,提到金台吉大家可能比

  • 陈道明的老搭档,二人相隔21年,分别因饰演康熙纳兰明珠走红

    历史解密编辑:娱贝勒标签:陈道明,明珠,纳兰,康熙,罗晋,演员

    很少有电视剧,在未上线之前,就备受看好,在观众的眼里,就是年度的剧王,能享受这样待遇的电视剧就是《天下长河》。《天下长河》之所以在观众心目中,有着这么高的声望,那是因为电视剧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那就来说说电视剧赢在哪三个方面。第一,电视剧的题材优势,古装剧一直是观众的挚爱,而清朝又是古装剧中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