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年,纳兰明珠53岁大寿,郭琇姗姗来迟,当众送给明珠一份大礼—弹劾他的奏本,阅读完转身拂袖而去,其它宾客面面相觑;而当天明珠便被下狱治罪,明珠权倾朝野十余年,在自己的寿宴上被扳倒,真是闻所未闻。
纳兰.明珠并非复姓纳兰,而是叶赫那拉,他出身显赫的贵族:
祖父是叶赫那拉.金台吉,提到金台吉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提到叶赫那拉.孟古姐姐,我们都知道许配给努尔哈赤为福晋,而孟古姐姐所生唯一的儿子就是皇太极,康熙皇帝的祖父。
孟古姐姐是金台吉的亲妹妹,金台吉为了家族利益亲手将自己的亲妹妹嫁给努尔哈赤。
明珠一生只娶了一位妻子,就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与多尔衮都是阿巴亥所生,按照辈分明珠是康熙表姑父。
1635年明珠出生,比康熙大了整整20岁;
在看《康熙王朝》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明珠跟康熙差不多年纪;而且明珠的妹妹是康熙的惠妃,生下大阿哥胤禔;但其实并非如此,历史上惠妃是乌拉那拉氏,而明珠是叶赫那拉氏并非同族,更谈不上是亲兄妹。
在《康熙王朝》中明珠与伍次友一起参加科考,康熙为扳倒鳌拜,并且不让伍次友得鳌拜暗害,将其安顿起来,化名龙儿与伍次友相聚谈天论地,被明珠发现;康熙是这样评价明珠与伍次友的:“伍次友是水,明珠是油,油用好了也是香喷喷的。”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明珠早在此前就已经在宫中担任侍卫,后擢升为内务府郎中;
康熙三年,明珠担任内务府总管,四年后被任命为刑部尚书。
康熙八年,生擒鳌拜,这一年人事调动比较频繁,康熙也在着手布局自己的亲信参与朝政,不过这一年明珠并没有得到康熙重用;
明珠得到康熙青睐是在康熙十二年:康熙十二年,20岁的康熙前往南苑晾鹰台巡兵,发现八旗兵马庄严整齐,一打听才知道是明珠的功劳,康熙觉得明珠是个人才,才开始关注已经40不惑之年的明珠。
提到明珠,不得不提的是索额图,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称呼索额图为亲叔父。
不过此时的索额图身为保和殿大学士,明珠与索额图压根不是一个层次,所以索额图还并未将明珠放在眼里。
也是在这一年,爆发三藩之乱:平南王尚可喜申请告老还乡,引起了“撤藩”争论,以索额图为首大部分并不赞同撤藩;
但年仅20岁的康熙大有雄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认为三藩必撤,是大清最大的隐患;康熙非常希望有人站出来支持自己撤藩。
但满朝文武只有三个人支持:户部尚书、刑部尚书,还有一个就是明珠。
一开始明珠并没有提出支持,但他洞悉康熙心思,立马附和撤藩;
康熙力排众议坚持撤藩,吴三桂也很“配合”撤藩,但吴三桂这只老狐狸不过是在拖延时间而已,很快吴三桂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起兵造反;
年后康熙才得知吴三桂起兵造反的消息,仓满应对,连连吃败仗;
同时,尚可喜、耿精忠一起反叛,另外王辅臣、孙延龄等纷纷响应吴三桂,大清半壁江山沦陷,情况危急之时,索额图建议康熙杀掉明珠等三人,但康熙坚持撤藩是自己的主意,怎可怪罪他人?
自打明珠支持康熙撤藩,康熙也是看明珠越来越顺眼:康熙十四年,任礼部尚书,
两年后,任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太子太师,与索额图平起平坐。
索额图才真正地意识到明珠对自己的威胁,便有了接下来的明索相争。
康熙年间,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所以称两人为“明相”“索相”。
明珠与索额图把持朝政,整个朝堂,泾渭分明,两人持续相互争斗十几年;
其实两人相争的重点还在于皇储之位:索额图背后是皇太子胤礽,而对明珠而言,只要是不支持太子的都会收入麾下,支持太子的人全部都排挤出去。
两党相争,朝局混乱,自然受苦的是老百姓;比如康熙亲立的疏浚下河的工程就因为明珠与索额图不和而耽搁两年的时间。
明珠为人圆滑非常阴狠,不过能得康熙重用自然也是有真本事的,比如平三藩、议剿台湾、抵御沙俄三大奇功。
康熙二十六年,直隶巡抚于成龙秘奏康熙:“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康熙问高士奇为何没有人弹劾?
高士奇回答得很直接:因为都怕死!
一年以后,御史郭琇等人纷纷开始弹劾明珠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康熙决定压制明珠一党,直接罢免明珠大学士之职,不过还是给明珠留了一个“内大臣”的职务,交侍卫处酌情留用;
此后20多年时间明珠再也没有被启用,只是在康熙亲征葛尔丹的时候参与过督运粮草的事情,再去其他。
值得一提的是明珠罢免之前,其实索额图已经被明珠压倒,康熙免去索额图大部分职务,看在皇太子胤礽的面子上没有将其处死。
明珠被罢免以后,索额图凭着皇太子胤礽再度复起,但起起落落没有之前的威武;康熙四十一年,康熙下令赐死索额图。
但不管如何,明珠都算是得以善终;明珠与索额图性质不同:索额图为权势,可舍弃康熙;而明珠对大清对康熙忠心耿耿。
康熙四十七年,明珠病逝,康熙不在京城,特派皇三子胤祉前往吊唁明珠;在明珠病重期间,康熙还曾派太医前去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