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纳兰性德:他是千古第一伤心词人,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

纳兰性德:他是千古第一伤心词人,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1875 更新时间:2024/1/16 21:31:01

纳兰性德:晓风残月后,重见柳屯田”

现在,说起这纳兰性德,对爱好诗词的人,尤其是一些年青人来说,似乎是属于网红之地位,不背上几句“秋风画扇初相见” 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懂诗词,而且,这一类人往往都喜欢将其称为纳兰容若,就如同叫杜甫为杜子美,叫曹操为曹孟德一般,显得那般地高雅和有文化。

说实话,我对纳兰性德的认知是比较晚的,年轻时除了知道个他的生世,大概能背个三两首他的词,也就这个水平了,真正比较系统地来认识他,还是在听了美女教授杨雨在《百家讲坛》上的专题后,才找来了一堆地书啃了许久,方才弄了个大致地明白。

我觉得,纳兰的词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言浅意深”,言浅,指的是他的词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辞句,平实浅显;意深,说的是他每首词都很有意境,情感真挚,直击读者的心灵深处。

王国维大师对纳兰词是很推崇的,他在《人间词话》称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至于原因,大师亦说得明白,“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看来,中原文化自北宋以来,过于矫情了,还好,纳兰同学幸未感染上,故而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大师这样说自有其道理,参考一下便也罢了,毕竟不能奉为圭臬,纳兰词好自是无疑,但将其奉为北宋以来第一人,我觉得有勉强了,此言有过誉之嫌。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可惜天不假年,31岁时暮春的一天,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溘然而逝。

他是相门翩翩公子,钟鸣鼎食之家,备受康熙恩宠,极尽荣华。但偏偏性格落拓不羁,自嘲“不是人间富贵花”,视功名利禄为尘土,甘为江湖落落狂生。

他是清代第一才士,通经文,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是万千淑女的梦中情郎;他一生为情所苦,人间短短31载,所书满是“惆怅”及“断肠”,成为千古伤心词人。

从纳兰的简介来看,很是简单,简单到就是一个京城的天潢贵胄,一个风流地公子哥儿,一个成天无病呻吟地把“愁”啊“苦”的挂在嘴边之人。但是,于他来说,这一切都是表象,对纳兰认知的关键,是他的心,他的词,以及他那无以复加的款款深情。

纳兰性德算是满人的一个另类,作为一个崇尚武功,以武力开国并定鼎中原民族的后代,如何出了这么一个多愁善感之人,而且在没有接受汉文化的基础之上,竟然会写出这等优质的好词来,不懂。

有人赞叹说,纳兰对门第身世并不注意,是一个“常有山泽鸟鱼之思”之人,以此认为他心存高远,于“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其实,这个就两说了,久居下层,虽努力而不能上达,可以自嘲为淡泊明志,寄傲江湖;但如他这般含着金钥匙出生之人,有此等心境,也就可以一笑了之了。

这就如同官二代或富N代一样,钱多得来用不完,也就可以说,视金钱如糞土。可这并不说明什么问题,也未见得比斤斤计较,每一个铜板都是血汗换得的小民百姓要高尚,是吧。

如他这身世,其实可以同小晏有一比,不同的是,自老爸晏殊去世后,小晏便落魄了,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日子戛然而止;而纳兰直到去世前,老爸还执宰朝堂;不过,就我的感觉来看,《小山词》的文学成就高于《饮水词》。

鲁迅先生曾透辟地指出:“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 晏几道和纳兰性德,二人都是情种,在这点上他们是相通的,都是“古之伤心人”;不同的是,《小山词》着重于男女情爱中心灵的感应与共鸣。努力挖掘和表现的是心灵中的情绪,是更深、更细、更微妙的情的底蕴。

而《饮水词》则长于对周边景物的渲染,以景状物,以景写情,使笔下之景物都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他平直易懂的辞句,似乎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便语为惊人的推敲、诗囊行吟的揣摩,那不过是脱口而出意象,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也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名为《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的诗可谓纳兰经典中之经典了,三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颂着,盛赞着拿来抒发爱情和际遇,他多情,天生情感丰,他有着一颗孤独而忧伤的心,但是深刻的孤独带给他的却是无情的痛苦和不被理解的愁闷。

他似乎从来也未曾快乐过,在他的词里找不到欢乐的句子,他的感伤和愁绪使众人不知:“为何他什么都有,却还是不快乐。”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以他那才情和品行,谜一样地完美了满汉文化融合之初的历史,才会留给世人“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悬念。

纳兰性德最初还是个习武之人,这皆拜其民族本身尚武的传统习性,当然,准确说应该是一文武兼备之人,他中进士时年方22岁,康熙爱其才,加上他又出身显赫,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

可别小看这侍卫一职,只有皇帝最为信任,且武功高强之人才能担纲,因为日日在皇帝身边厮混,所以升迁机会多多,例如后来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和珅,便是从这一职务上发迹的。

纳兰性德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也就是今天内蒙古额尔济纳旗,去考察沙俄侵边情况,但也有人说梭龙即索伦,不重要啦,反正当时他很是被康熙爷看重就是了。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他写的一首名为《长相思》的词,应该是作于随皇帝出巡之际;按说以他这样身份之人,傍着皇上的大帐,几无苦楚可言,而跟着皇帝出巡,正是挣表现的大好时机,所谓男儿本色必须要在这军旅生涯中,方能显出夺目之光彩。

但是,我们从他这首词中,看见地却是一个频频回首故乡,步履蹒跚的逼从之形象,全无一丝豪情傍身,慷慨报国的壮志。使人感觉的是那“夜深千帐灯’的熠熠下,映照的是万颗无眠的乡心,让人体味出的是唐人李益笔下的“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绪。

挟风带雨,梦中攀缘,踟躇徘徊,词中排遣,从这小词中我们能够看出,纳兰性德的确是清初骁勇善战之满人的另类,我实在是找不出这渊源何来,想必他的家人对他的这般言行,也是满满地无可奈何吧。

他的志向不在军旅,也不在这升迁上,他对官场的尔虞我诈,以及相互倾轧的党朋之争有种天生地厌恶感,于是便退而弄文,他在其老师,江南名儒徐乾学的指导下,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的生命刻度是停止在30岁之时,以上的几年时间几乎耗费了他最好的时光,于仕途及政绩上他几为零,而将全部精力皆付于著述。

当然,他所编辑的那些丛书我们是无缘观赏的,纳兰得以扬名的主要是靠他所写的词。虽然我觉得王国维对纳兰的评价有过誉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词到了词到了南宋,渐次变成了一个高度艺术化的载体,变成了纯粹的文人制作,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欣赏的普及率。

自北宋最后的词人周邦彦始,我们就已感觉到,词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典雅化,除开偶尔的几人,如辛弃疾或李清照外,绝大部分的词都对于一般欣赏者来说,都在理解上有着一定的困难,如姜夔吴文英,想要欣赏读透他们的词,没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是不可能的,欣赏门槛越来越高,没有十年寒窗之功实难窥其堂奥。

而纳兰的词读来却很是容易,辞句平实直白,却又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据说之所以纳兰成为“千古伤心人”,是因为同他短暂一生有关的三个女人,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为后人吸睛之事,而纳兰词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这三个女子有关,也是他词作中的精华之所在。

这曾经陪他走过风一程雨一程的三个女人,让他深深的爱过,伤过,思念过,然后都悄悄地离他而去,但是,这一切都是小说家言,可信度有几何,不得而知,权信之。

据说,他的初恋是他一起长大的小表妹,两小无猜暗许终身;但他的父母却视这父母双亡的小女子为不祥之人,为彻底断了纳兰的念想,竟将这小女子送进了宫去,从此便一入深似海了。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首《画堂春》就是为他这没留下姓名的小表妹写的,野史说纳兰曾化妆成和尚混进宫内,远远地望着他那心爱之人,相顾无言,归来后痛不欲生,这首词应该就是此行之后所作。

此事见于清人《赁庑笔记》载:“旋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比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哪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哪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深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

但是,乍一看这词,似乎有点不象是纳兰所作,与其说这词是分为上下两阙,不如说这上下两段所呈现地是完全两种风格,上片直白得如同口语,素面朝天;而下片则不顾小词之大忌,连续用典,若不懂这典故之出处的话,完全会看得是一头雾水。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我觉得,这首《落花时》就比上面那首就好很多了,虽写情人幽会,但细致入骨,周身春光亦仿佛流转不定,眉目相照时只见缱绻未露轻薄,也将这是少年的第一次心动和纯真美好,作了细致的刻画,但可惜的是,昔日之美好化为一腔地悲戚,遗落成笔下的动人心殇。

这首词在其风流蕴藉处,颇有北宋小令遗风,言辞殊丽,一似月照清荷。珍重而亲昵,这就是纳兰性德风骨心境高于一般市井词人的地方。

初恋的情伤还在隐隐作痛,父母便给他许下了婚事,迎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这其实是一桩政治婚姻,也是当时一种普遍现象,朝堂地方,封疆大吏,朝廷重臣是最为理想的模式,但于纳兰来说,只有听命的份儿了。

卢氏也是大才女一枚,她温柔贤淑、纯真善良又善解人意,她像是暗夜里点亮的明亮烛光,婚后二人琴瑟相和,“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椅斜阳”,渐渐地融化了纳兰这颗孤独又冰凉的心。朝夕相处的两个人从没有交集到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直至相互珍惜,

赌书泼茶,过得是神仙眷侣的生活。

春葱背痒不禁爬,十指槮槮剥嫩芽。

忆得染将红爪甲,夜深偷捣凤仙花。

这首小讲讲的是卢氏为自己搔背、用凤仙花染红指甲、用花灯小盏捕捉萤火虫的细节;纳兰对二的幸福生活多有描述,“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拢深处闻暗香”等等,太多太多。

可幸福永远都是短暂的,或许这一对璧人幸福的让老天都嫉妒了吧!三年后,卢氏死于难产,这对纳兰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于是,他后期的词越来越悲伤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浣溪沙》亦是纳兰之名作,词中虽用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但对此典故人们并不陌生,所以,人人得懂其妙处;他是借赵李二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来追忆他和卢氏相伴时的欢乐,以当时之“寻常”来反衬今日之“独自凉”,抒有情人难成眷属之伤感。

不过,如果细究起来,有两点好像说不过去,卢兴祖任两广总督之时,在任只两年时间,当时纳兰年方十岁,应该不会提亲;再有,当时在康熙朝有严格规定,满人不得娶汉人为妻,为妾都是不可以的,所以,真相到底为何,不得而知。

但纳兰对卢氏的一片真情,在他的词中却是屡屡不绝,他在一首《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中写道: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一位身处花柳繁华之地,生活于衣香鬓影中的贵公子,对一个女人有如此之深情,实在是有别于走马章台的纨绔子弟,这“一片伤心画不成”句,直让人不忍卒读。

后来,他又陪着康熙下江南,在杏花春雨的烟波中,他遇到了沈婉,一位人如其名的温婉女子,她如那三月红润的桃花,是纳兰的粉丝和知己,她从纳兰词的字里行间,陪着他,一起饮下了那泣血的情思。

沈宛为江南艺妓,且才华横溢;纳兰是带着她回到了京城,而这次好像那满汉不通婚的禁令起了作用,他只能在外面给她另置别院,但是,相处的时间并不长,这沈婉实在受不了这等委屈,于是,玉洁冰清又傲骨铮铮的她,在写下了“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枝分连理绝姻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这样凄婉的词后,选择了离开。

冀北莺飞、江南草长、蓬山陆沉、瀚海扬波,都只是平白变故着的世界,而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人生。万千锦绣,无非身外物外,关乎万千世人,唯独非关你我。

钟情的女子一走,便成了纳兰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未几,纳兰在一次酒后,撒手人间。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这首《采桑子》词就是纳兰在沈婉离别之后的思念之作,他还刻有一方闲章,上为“白伤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给自己带来失落、烦恼和惆怅。正是这种失落哀伤之感使他“近来怕说当时事”。

这首词是纳兰词中的佳品,读之缠绵而又细腻,令人哀愁伤感之情顿生,词中之句其实是化用了晏几道《清平乐》中的词句,即“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人香襟。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

其实,通过这三个女人来看,纳兰性德是多情又深情,是一个多情反被多情误的才子,如果在动物世界中相比的话,他如鸳鸯一般,“君在日日说恩情”,羡煞人世间;一旦有变故,那就自有“后来人”了,而不象仙鹤,从一而终,当然,还有那狼,也是如此。

纳兰似乎一生都在做梦,他的词都可以看作是刚从一个美梦中醒来,在享受了美梦中的几多美好后,及至醒来,便发现了现实的冰冷与残酷,就好像凋零的花朵,淅淅沥沥的雨声,怎么看都是寂寞,于是,那无端的愁思又袭将了来。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其实,纳兰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女人,谁也说不清楚,因为他所与的词作中,很多是不知道写给哪个女子的。如这首《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这首词明显是化用李煜《菩萨蛮》中的“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之句,李后主是描写小姨妹同他厮混时的紧张和激动,兴奋之余时的情景。

所以,这首词肯定不是纳兰写给我们已知的这三位女人,而是写给某位我们不曾知晓的女子的。

如纳兰这样的天潢贵胄,身边女人多多也无可厚非,不过,能将男女偷情幽会之词写得如此之生动而不放荡。这纳兰亦不输李煜了,看来,王国维大师所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还是有道理的哈。

就我来说,我还是觉得纳兰词过地直白,虽然他胜在借物映人,但总是少了些韵味,如我欣赏的小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类似这样优美又韵味无穷的句子,在他的《饮水词》中还是很少的。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当然,喜欢纳兰词的人多多,他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深沉,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

他的词,有着民俗歌风中的浓郁,也有着词赋诗歌中的清丽,白天读之,犹如看出水芙蓉,夜晚呤来,宛如嗅暗香来袭。

他在身后是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在中国词坛上都极富盛名,甚至有“家家争唱饮水词” 一说,这个自是有其道理的,也许,我还未品出个中绝美之味吧。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的这两句词,如果用在纳兰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不过,他的一生,远离了金戈铁马,久处太平时日,又如汉之霍去病一样地英年早逝,给世人留下了白衣一袭地英俊形象,遂引来多少痴情男女为之挥泪。

如果他活得够久,不知道还会给我们演绎出多少哀怨绝绝地伤心故事,只是我觉得他太中性,于男人还说,少了许多的男儿的刚毅,却有了几多的女子的情伤,反正,我不是太欣赏。

叶嘉莹先生曾以一个故事,来说欣赏纳兰词的三个阶段:

“老僧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悟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息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按先生如此说来,我肯定是处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一阶段了,毕竟,“纳兰心事几人知?”是吧。

另外,很多人都将纳兰视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只要是喜欢《红楼梦》的,必定知道纳兰,凭感觉来说,还是有些道理的。

此事缘自当年和珅将《红楼梦》进呈给乾隆后,乾隆爷说了一句话:“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于是,天子开了金口如此断言,自成一家之言,此论为后世红学狂潮中的主流观点。

我对《红楼梦》无甚研究,不敢乱说,只是觉得有些牵强了。

更多文章

  • 康熙皇帝的侍卫纳兰性德一生被情所困,原来初恋分手与康熙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念故人标签:纳兰容若,康熙,初恋,宫女,侍卫

    纳兰性德,被称为“清代第一词人”,他的词“情”贯穿始终,这位在清代诗词上有深刻影响的人,感情生活却一波三折,他在世的30年中在感情上一再受挫。仔细查阅资料,初恋情人分手原来与康熙大帝有关。正因为纳兰性德一生痴情,虽然拥有过初恋情人、贤惠的妻子、红颜知己,但是哪个也没有长久,这也是纳兰性德“一生都在写

  • 一天一首古诗词 古诗词,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蝶恋花·出塞,纳兰容若,青冢,铁马金戈,边塞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出塞音频:00:0007:25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译文古往今来,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站在这里,仿佛听见画角声

  • 纳兰性德最有深度的一首词,很多人都没读懂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李商隐,诗词,王安石,咏史,纳兰容若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咏史是古诗词一大题材,甚至形成一个诗歌类别——咏史诗。咏史诗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历朝历代优秀的咏史诗层出不穷,可谓数不胜数。唐诗中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刘禹锡的《乌衣巷》、杜牧的《过华清宫》、李商隐

  • 纳兰性德最经典的一首词,开篇7字便是名句,道出爱情最美的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诗词,爱情,声乐,清朝,唐玄宗,杨玉环,刘兰芝,李清照,古典乐,艺术家,纳兰容若,纳兰性德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内心的柔情,又有几人知。纳兰性德生于高官之家,但他却没能成为一个典型的官二代。纳兰性德自幼熟读诗书,文采飞扬。他区别于一般的文官武将,他既有斐然的文采,又有着高超的武艺,还有着细腻的心思。纳兰性德拥有一个短暂的人生,但丝毫不影响其在历史上留下的完美形象。对于纳

  • 纳兰性德最苍凉的一首词,开头如横空出世,结尾却美得醉人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青冢,河山,边塞,蝶恋花,纳兰容若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南宋以后,词体渐至衰落,元明两代都未能中兴。直到明末清初,词坛才再有兴起之象,填词风气再次蔓延,因而才有清词之称。清词之中我们最为熟知的便是以悼亡词著称的纳兰性德。有词家评价说: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唯容若以情并工长短调乎!大意就是能精通长调小令的词人不多,而清代唯有纳兰

  • 叶澜依明知道齐妃的汤有问题, 为何还要喝!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说菜标签:叶澜依,齐妃,妃嫔,皇后,后宫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叶澜依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她明明看见她的猫闻出了齐妃端来的汤有问题,可是为什么她还要喝?一来是叶澜依不想在后宫继续生活下去。叶澜依不喜欢大胖橘,也不想被当成一个物件一样困在宫里。她喜欢的人是果郡王,她做梦都想嫁给果郡王,跟果郡王生活在一起。瞧她每一次看到果郡王,都笑的像一朵花一

  • 齐妃害叶澜依终身不孕,她为何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寞灵小神空标签:齐妃,叶澜依,太后,华妃,甄嬛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为什么齐妃做出了无形的承诺? 她一辈子都不育了!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齐妃和叶澜依在争夺口舌。 齐妃明明有一颗心要代皇后乌拉那拉去修理,却故意在皇后面前献上的恭敬。 重点是她讨厌艾莉丝,不尊重女王。 叶灿依怼天怼皇帝,自然不习惯齐妃,怼了皇帝回去。 怼的齐妃哑口无言。 齐妃觉得自

  • 齐妃给甄嬛下夹竹桃,她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指尖徘徊小运动标签:齐妃,甄嬛,安陵容,董鄂妃,华妃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齐妃在皇后和安陵容的唆使下给甄嬛的食物下了夹竹桃花粉。 她的照片是什么?当然,以齐妃的智商,她没想到会用夹竹桃的花粉杀害皇嗣。 为什么她做了?首先是皇后的唆使。皇后说,甄嬛和齐妃都是汉军旗下的五旗人,出身差,家世不突出。 如果甄嬛生了儿子,那一定会压住齐妃的头。

  • 原来翠果是被齐妃害死的,你猜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框框框框标签:翠果,齐妃,太后,甄嬛,皇上

    “翠果,给我打烂她的嘴。”这句话是齐妃的经典语录。如果翠果不打烂甄嬛的嘴,那么翠果的嘴有可能就被拍碎了。主子威胁,翠果也只能闭着眼睛动手打人。这是甄嬛入宫以来第一次受辱,史称“长街受辱”。被打的甄嬛还被罚跪在长街上一个小时,全程翠果陪同。翠果还算好心,没有仗势欺人继续苛待甄嬛,一到时间就把甄嬛扶起来

  • 齐妃害叶澜依终身不孕, 她为何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四味影娱标签:齐妃,叶澜依,皇上,太后,华妃,甄嬛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齐妃为何要害一个不起眼的答应叶澜依?还害得她终身不孕!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来是齐妃和叶澜依有口舌之争。齐妃明明就有了取代皇后乌拉那拉氏宜修的心思,却故意在皇后面前表演的恭恭敬敬。重点是她嫌弃叶澜依对皇后不恭敬。叶澜依怼天怼地怼皇上,自然不惯着齐妃,怼了回去。怼的齐妃哑口无言。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