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2月,北王麾下大将张子朋来到水师大营,准备调部队西征,增援两湖战场。谁知,张继庚散布谣言:“东王厚待两广人,鄙视两湖人”,以两湖籍为主的水师不愿意西征。对此,张子朋怒不可遏,直接殴打挑头闹事水兵,激起了兵变。为安抚两湖籍士兵,东王杨秀清让湖南道州人唐正才出任水师统领,并以“上帝下凡”形式杖责张子朋、韦昌辉,以示不偏袒两广老兵。如此,堂堂北王六千岁韦昌辉,太平天国实力派二号人物,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杖责200大板,丢尽了脸面。“水营事件”,作为张子朋上司,韦昌辉理应承担责任,但不至于杖责。杨秀清处置不当,韦昌辉怀恨在心,“天京事变”与此不无关系。如此,“水营事件”成为压垮杨秀清第一根稻草。那么,第二根稻草是什么呢?答案:同庚叔一次“无理取闹”。
同庚叔,顾名思义,就是同年生的叔叔,与杨秀清同一年出生。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并未说同庚叔姓名。这也好理解,杨秀清从小就是孤儿,靠伯父抚养长大,生活非常艰难,没啥背景。《天情道理书》言:“至苦莫过于东王”,就是这意思。熟悉太平天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太平天国“首义王爷”之所以地位高,就在于他们带来的“股份”多。例如,韦昌辉、石达开等,他们家族背景强大,带来兵马也多,底气十足。杨秀清呢?靠“跳大神”起家,本身没啥背景。所以,为了巩固自己地位,他必须“认”一些“族人”,将他们聚集在身边。我们熟悉的杨辅清、杨原清、杨宜清等东王“堂弟”,其实都是他“认”,而非事实。所以,同庚叔只是杨秀清“认”的一位辈分高的杨姓男子,八竿子打不着的族人,文献没记载姓名,也很正常。
1854年4月,同庚叔路过燕王府门前,也许是不认识,燕王府马夫并未起身行礼。按照规定,东王家族、亲戚地位高于各王家族、亲戚,见面要行礼,否则就是犯“天条”,后果很严重。燕王马夫没行礼,不是看不起同庚叔,而是压根就不认识,谁让杨秀清“认”的亲戚太多呢。马夫没行礼,同庚叔很恼火,于是报上身份,将对方鞭打200下。但是,同庚叔还不打算放了马夫,于是将其扭送到主管刑事的卫天侯黄玉昆处,希望再鞭打几百下。《金陵癸甲纪事略》载:“东贼叔怒,鞭某甲二百,送燕贼,未及问。又送付玉昆,意欲玉昆加杖。”黄玉昆,翼王石达开岳父,也是翼王麾下头号战将,为人比较讲情义。对于同庚叔之“无理取闹”,他自然不答应,还好言相劝,希望到此为止,以和为贵。谁知,同庚叔继续“无理取闹”,直接将事闹到杨秀清那里,掀起了大波。
同庚叔“无理取闹”,杨秀清则借此机会大发淫威,直接“上帝下凡”,将马夫五马分尸。对此,黄玉昆认为自己没能“秉公执法”,于是辞职抗议。燕王秦日纲也不满,区区小事,为何要杀了马夫,也辞职抗议。秦日纲铁杆朋友,佐天侯陈承瑢,辞职抗议,力挺朋友。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瑢、卫天侯黄玉昆,1王2侯集体辞职,一时成为大新闻,登上太平天国“热搜”。杨秀清很恼火,认为他们在挑战东王权威,于是再次“上帝下凡”:秦日纲杖责100,陈承瑢杖责200,黄玉昆杖责300,马夫五马分尸,当众执行。其中,黄玉昆比较惨,也最丢人。为何呢?杨秀清“上帝下凡”,让翼王石达开带兵去捉拿;女婿亲自带兵逮捕岳父,也是醉了。黄玉昆觉得很耻辱,于是投水自尽,结果被捞起来。
同庚叔此次“无理取闹”,在太平天国史上称为“牧马人事件”,成为天京事变导火线之一,也是压垮杨秀清第二根稻草。为何如此说呢?1852年2月,杨秀“上帝下凡”,公开杖责北王韦昌辉,让其难堪。仅仅过了2月,杨秀清就再次“上帝下凡”,杖责秦日纲、陈承瑢、黄玉昆,得罪了剩余实力派。秦日纲,“首义八王”之一,带2000矿工参加金田起义,地位仅次于石达开,也是手握重兵之将领。陈承瑢,朝官领袖,东王府第三把手,曾水源、李寿春被杀后,成为第一把手;胡以晃死后,太平天国官职排名,仅次于秦日纲。黄玉昆则是石达开岳父,也是翼王麾下头号战将,铁杆亲信。“牧马人事件”,本来只是小事一桩,没必要小题大做。但是,同庚叔“无理取闹”,杨秀清借此机会大发淫威,得罪了石达开、秦日纲、陈承瑢,树立起更多敌人,将自己孤立。
1856年9月,洪秀全发布密诏给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陈承瑢提前调开东王府兵马(他有这权力),迎接勤王军,杨秀清被大伙联手除掉。正如李秀成《自述书》所言:“东王威风张扬,不知忌讳”,“北王与翼王密议,诛杀东王,及其兄弟仨,其余皆不得多杀。”那么,为何韦昌辉、石达开会联手呢?很简单,杨秀清嚣张跋扈,北王、翼王受到威胁,他们只能反击,保全自己。可以说,东王杨秀清太嚣张,动不动就“上帝下凡”,将诸侯王得罪一遍,甚至连洪秀全都不放过,死于天京事变,也就不难理解了。同庚叔“无理取闹”,成为压垮杨秀清第二根稻草:东王之前得罪北王,如今又得罪翼王、燕王、佐天侯,此乃大错也。同庚叔敢“无理取闹”,自然是借助杨秀清权势,与东王平时纵容不无关系。
“牧马人事件”,表面看是同庚叔“无理取闹”,实则是东王九千岁杨秀清专横之结果。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杨秀清手握政权、教权、军权,还会被轻易除掉,人际关系太糟糕,得罪太多人。所以,得饶人处且饶人。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金陵癸甲纪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