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香菱父亲甄士隐品性如何?从8个字可知,贾雨村成反衬

香菱父亲甄士隐品性如何?从8个字可知,贾雨村成反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陈想书语 访问量:602 更新时间:2024/2/12 0:04:45

上次我们说到,宝玉的前身,即大荒山青埂峰下那块弃石,受够了孤独冷清,向往红尘富贵,央求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他走了,体验“别处的生活”。

他的去处自然就是贵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现如今,贾府主要在京城发展,那可是红尘中最富贵风流之地了。

不过,在来到贾府之前,作者先强调了一遍“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让我们先在另一个“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阊门十里街,认识了甄士隐贾雨村

要说这甄士隐,堪称《红楼梦》最纯粹的“仁侠之士”(“醉金刚”倪二堪与并列,就是相对粗糙了点)。

甄家本来是非常幸福的,家中虽不特别富贵,但也算是本地的望族;甄士隐本人“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真可谓“大隐”;甄夫人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两夫妻年过半百膝下无儿,从传统观念来讲未免是个缺憾,但他们有一个年方三岁的女儿英莲(即香菱),“粉妆玉琢,乖觉可喜”,既漂亮又聪明,却也差可填补这一不足。

可惜幸福终归是短暂的,没几年,甄士隐就接连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先是小女英莲被拐子拐走了,两夫妻先后生了病;不久后又隔壁葫芦庙“炸供”着火,甄家被烧成了“一片瓦砾场”;因名下田庄“鼠盗蜂起”,难以安身,不得已投奔岳父封肃,寄人篱下难免不顺,“贫病交攻”,竟至“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后又遇到了一个跛足道人,甄士隐被他所唱《好了歌》所吸引,跟着他出尘而去不知所踪了。

说到这里,真叫人“一声叹息”啊!

不过,如果上面所讲是甄士隐的命运,那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他的“仁侠”品性。这方面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资助贾雨村了。

我觉得主要体现在八个字:将心比心,不求回报。

先说“将心比心”。

甄士隐早就看出“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的贾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常与他交接”,早就希望能有合适的机会帮助他早日实现抱负。

不过,甄士隐并不是直接跟贾雨村说:你不是没钱吗?来,我资助你!

他不会这样做,因为这很有“嗟来之食”的味道,像贾雨村这样出是出身业已没落的世家,心理自卑而敏感的人,即便出于窘境而接受了资助,那也非心甘情愿。

甄士隐理解这种心理。所以他并不急着展示自己的慷慨大度,而是在一起中秋聚餐时在听他吟出了心里抱负后,逗引他说出眼下窘境,然后顺理成章地表示自己乐意助他一臂之力。

注意,甄士隐并不是等着贾雨村出言相求,而只是在他表达出处境困难时表示自己的心意。这里面,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

甄士隐并不想等到贾雨村如刘姥姥般“忍耻”说出“要钱”的想法后再予“市恩”。

他太会照顾别人的感受了。

况且,那中秋之夜他请贾雨村到家里吃饭,也是特意在“家宴已毕”后,“又另具一席于书房”,专门宴请贾雨村。

此前我们讨论过,他为什么不邀请贾雨村一起赴家宴?为什么要在书房里宴请他?

引用一下当时的理解:

显然,请人赴家宴固然会显得很亲近,但甄士隐了解贾雨村,知道他必定会因为处境困窘而在众人面前感到尴尬,饮酒必不能尽兴,自然也无法畅谈心里话,所以不如单独请他为好(另外可能也有女眷不便的考虑吧);放在书房里,一则仍在家里,亲近之意不言自明,而书房又是文化人精神最放松、私享空间感觉最强烈之所在,又是两人于此对酌,贾雨必能放开喝酒,也会自然而然敞开心扉。

甄士隐就等着贾雨村“吐真言”。

而所有要给贾雨村的,除了两封荐书一开始没有想到,等想到时贾雨村已经程入京未及交托外,他都早已准备好。

此外,甄士隐真正做到了“不求回报”。

甄士隐强调,他帮助贾雨村处置“盘费余事”,是“不枉兄之谬识”,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是告诉贾雨村,你能接受我的帮助,也算我们没有白结识,算是你瞧得起我;又说“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全是预祝贾雨村金榜题名,却毫无“可不要忘了给你雪中送炭的人是谁”的意思。

后来甄士隐与贾雨村意外重逢,也的确不曾提到回报之事。

当然了,甄士隐这一番高义,又反衬了贾雨村的无情。

贾雨村不是没想过报恩,在救助英莲一事上,他也获得过机会;只是不得不说,他辜负了甄士隐的大恩(虽然这并非甄士隐所期待的),或许是因为堕落了,或许是因为成熟了,他终究是选择了“现实需要”。

也许他也有难言的苦衷,但在做人的品性和境界上,与甄士隐实在差太远了。

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讨论!

《红楼梦》故事精彩纷呈,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社会,看到人性,非常值得拥有。

标签: 贾雨村甄士隐香菱贾府红楼梦

更多文章

  • 贾雨村乱判人命案,为一件事左右为难,门子:你没长记性!

    历史解密编辑:陈想书语标签:贾雨村,贾政,甄士隐,薛蟠,门子

    ‍‍‍‍贾府刚安顿了宝玉姑妈的女儿林黛玉,宝玉姨妈的儿子薛蟠又出事了:抢买丫头英莲,闹出了人命官司。幸好他们薛家位列“金陵四大家族”,舅舅王子腾、姑父贾政都不会袖手旁观;再加上有一个受过他们恩惠的人帮忙,这个案子毫无意外地就摆平了。这个人,就是贾雨村。当然,这个贾雨村已经丢过一次官,此番起复,已是大

  • 石问之:《红楼梦》前四回中贾雨村故事的叙事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古代小说研究标签:贾雨村,贾宝玉,贾政,薛蟠,甄士隐,林黛玉

    说到贾雨村故事的叙述艺术,有的体现的比较明显,因而相对好理解;有的则相对比较隐蔽,不易领会。有些地方因为有脂批,相对好领会;有些地方就算有脂批,也依然领会不透。戴敦邦绘贾雨村相对容易理解的地方如谋篇布局的结构性艺术。作者将贾雨村故事冠于《红楼梦》之首,在结构布局上是很有艺术性的。首先,通过贾雨村人生

  • 香菱被拐是随机事件还是熟人作案?黛玉恩师贾雨村:暗戳戳的瘟神

    历史解密编辑:安阳源易缘标签:香菱,贾雨村,黛玉,甄士隐,妙玉,林黛玉

    香菱被拐是随机事件还是熟人作案?黛玉恩师贾雨村:暗戳戳的瘟神在大观园上百的女孩中,最雅致的是谁?有人说黛玉,有人说妙玉,其实都不是,最雅致的女子,是甄士隐的女儿——香菱。香菱本来是甄家的千金小姐,因为5岁被拐,步步沦落成薛蟠姬妾。香菱从弱女时被拐卖,无论处境多么恶劣,她都没有被外界污染,所以曹公送她

  • 贾赦看上一件东西,亲儿子贾琏竟买不到,贾雨村却上赶着给他弄来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贾琏,贾赦,二爷,贾政,银子,贾雨村,王熙凤,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贾赦看上一件东西,亲儿子贾琏竟办不到,贾雨村却上赶着给他弄来!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

  • 贾雨村为什么饶不过帮他的门子?门子犯了职场大忌,才是遭难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贾雨村,薛蟠,甄士隐,贾政,香菱,门子

    贾雨村复职应天府,刚来处理的就是薛蟠打死冯渊一案。这也是当初贾政“定点”安排他空降应天府的原因。替他复职,必然要他有所回报。别看贾雨村一上任,表现出一心办案的坚决架势。其实就是做做样子,终究他要想办法徇私枉法处理掉这件案子。然而,贾雨村意想不到是竟然出现了一个故人——当初葫芦庙小沙弥,如今应天府衙门

  • 贾母为啥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林如海为啥非让贾雨村护送黛玉进京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林如海,贾雨村,林家,黛玉,贾宝玉,林黛玉,晴雯,宝玉,贾母,中国古文献

    题:贾母为啥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林如海为啥非让贾雨村护送林黛玉进京?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

  • 读《红楼梦》:贾雨村在钓鱼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钓鱼,书生,银子,贾雨村,甄士隐,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作者:韩雪丽(一)他为什么结交甄士隐?穷酸书生贾雨村,从家乡出来,其实是走投无路了,才不得不离开,指望搏一下功名,赢了,平步青云,输了,不会输的,这位倒真有才学,他本人是极自信的,哪怕人家没上贵族学校,没有贾代儒那样的老师,依然是真的学霸。连路费都没有就出来了,可知他穷到什么地步了,而且,居然也无乡

  • 贾雨村突然降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灾难要临头,薛宝钗的机会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雨村,贾琏

    趣侃红楼463:报应临头,贾雨村再遭降职,冗员太重,林之孝提议裁员且说王熙凤和贾琏正说话,六宫都太监夏守忠突然派人来要二百两银子,说看中了一处宅子要买,明着就是要钱。贾琏等人走后,出来抱怨什么时候是个头,要是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这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被很多观点认为是贾家侵吞林黛玉财产的证据

  • 笑说红楼|浮沉贾雨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研究标签:贾政,贾琏,宝玉,贾赦,红楼,贾雨村,中国古文献

    公众号ID:hlmyj001投稿:hlmyj001@163.com作者宋银拢,笔名笑笑,《红楼梦》爱好者,企业工作者,业余间写过几篇红楼人物评论。作者笑笑初读红楼时,并未对雨村多加注意,看曹公对其颇为刻薄:名贾化(假话),湖州(胡诌)人士,表字时飞(实非,是非,假势飞),别号雨村(假语村)。一笑而过

  • 贾雨村有一真一假两个知己,谁真谁假?谁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陈想书语标签:贾雨村,甄士隐,娇杏,甄家,娘子

    说过了“真事隐去”的甄士隐,就扯出“假语村言”的贾雨村了。贾雨村原籍湖州,祖上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只是到了他这一代已属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真可谓“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可怜可叹。如此情状,在老家是待不下去了,他是一个读书人,也没有别的路可走,就决定进京求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