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皇太极逼阿巴亥自杀,她的3个儿子为什么不反抗?

历史上皇太极逼阿巴亥自杀,她的3个儿子为什么不反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故事一箩筐 访问量:4555 更新时间:2024/1/2 8:38:04

阿巴亥是清朝唯一生殉的大妃,也是多尔衮的生母。她生了3个儿子,可被逼殉葬时,却没有一人帮她。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也是努尔哈赤最爱的女人。她比努尔哈赤小30岁,12岁嫁给他为妻,共生下了3个儿子,其中第二个儿子最有名,就是多尔衮。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享年67岁。去世前,他和阿巴亥足足待了3天,然而,没等阿巴亥宣布努尔哈赤的遗言,37岁的她,就被一群人逼着殉葬了。

此时,她的大儿子22岁,手握重兵,可史书上却找不到他半点反抗的迹象。

真的有孩子能眼睁睁看着母亲被逼死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来聊聊,阿巴亥到底是怎么被逼死的。

据史书记载,努尔哈赤去世后,最先冲进来的人,是曾和阿巴亥有过绯闻的继子代善。他拿着一份遗诏,要求阿巴亥殉葬,并称这是努尔哈赤的意思。

《太祖皇帝实录》: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

代善是大贝勒,也是最有希望竞争汗位的人,然而,因为和阿巴亥的绯闻,最终,他与汗位无缘,自此跟在皇太极后面摇旗助威。

此时,距离努尔哈赤去世还不到24小时,阿巴亥自然百般不愿意。

她是大福晋,3个儿子深受努尔哈赤的宠爱,也非常有出息。努尔哈赤一死,正是她大展身手的时候,她怎么可能愿意殉葬?

然而,无论她如何抗争,都没办法撼动皇太极等人分毫。

皇太极直言:若是阿巴亥不愿意殉葬,大家就会直接用弓弦将其勒死。

阿巴亥是个聪明人,她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她答应了殉葬。

临终之前,她要求在场所有王爷发誓,一定要善待她尚未成年的2个儿子,即15岁的多尔衮,和13岁的多铎

《太祖皇帝实录》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

乍一看,阿巴亥的殉葬,似乎是交易的结果,也符合当时的风俗。可我翻阅史书,却总觉得这件事处处都是疑点。

我认为,阿巴亥大概率是被皇太极逼着自尽的。

理由如下:

其一,阿巴亥的殉葬,与当时殉葬的习惯不符合。

满清入关之前,的确有殉葬的习俗,但这个习俗有两个要求:第一,殉葬之人是妾氏;第二,殉葬的人没有年幼的子嗣。

阿巴亥是正妻大福晋,生育了三个儿子,老大阿济格已经成年,但老二多尔衮、老三多铎还没有成年。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阿巴亥不应该殉葬。

其二,关于殉葬的记载,自相矛盾。

【矛盾一】阿巴亥到底受不受宠

按照满清之前的习俗,生殉的正妻,会和丈夫一起火化,骨灰放在一起,一并下葬。这种亲密程度,一般只会适用在受宠的爱妻身上。

而皇太极等人拿出来的遗诏,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每致帝不悦”,也就是努尔哈赤对阿巴亥有很大的意见,根本不喜欢她,更不用说宠爱了。

对于这种妻子,应当是处死或者废黜,怎么可能是殉葬?

【矛盾二】努尔哈赤到底有没有留下遗言

从满清的官方史书记载来看,无论《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洲实录》,还是《太祖实录》,都记载:

“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诫,临崩不复言及”。

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太着急,根本来不及留下任何遗言。

那既然死得这样着急,要求阿巴亥殉葬的遗诏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以上2处矛盾都可以显示,阿巴亥的殉葬有问题。

其三,遗诏与努尔哈赤生前的做法,大相径庭。

阿巴亥12岁嫁给努尔哈赤,多年来一直是盛宠,一进宫就是平妻,后来皇太极的母亲孟古死了,她一直都是大福晋。

30岁那年,有人告发她和继子代善私通,在证人证词都有的情况下,努尔哈赤也只是冷落了她一年多,又把她接回来当大福晋。

复宠之后的阿巴亥,不仅是后宫之主,更开始出席前朝、军队等的庆典,势力越来越庞大。努尔哈赤临终前几天,也一直都只让阿巴亥陪在身边……

至于她的三个儿子,也是子以母贵,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

大儿子阿济格年纪轻轻就成了正白旗旗;三儿子多铎也成了镶白旗旗主。至于二儿子多尔衮,努尔哈赤曾公开承诺,未来将会把自己手上的一旗也交给他。

因为这一言论,许多人认为,努尔哈赤可能想要传位给多尔衮。

种种迹象都表明,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心头宝。

他从未限制过她,甚至还给了她的儿子非常多的权势。

若是努尔哈赤真的想让阿巴亥殉葬,何至于这么麻烦?

由此可知,阿巴亥的殉葬,极有可能是皇太极等人操控的,而皇太极逼死她的理由也很简单,为了汗位。

据史书记载,努尔哈赤去世前3天,一直和阿巴亥在一起。那么合理推断,阿巴亥手中,可能有遗诏或遗言。

她的三个儿子都太有出息了,如果真有这种情况,那么对皇太极来说,一定弊大于利。

作为正宫,阿巴亥很聪明,否则也不可能多年盛宠。

如果留下阿巴亥,就算皇太极坐上了汗位,未来也可能有大变故。

另外最关键的是,皇太极可能想要给母亲报仇。

皇太极的母亲孟古,也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可在阿巴亥入门后的2年内,迅速抑郁而终。

如果皇太极真的想要让阿巴亥死,唯一拿得出手的理由,就是殉葬。

不过,问题是,阿巴亥的3个儿子,为什么没有任何反抗呢?当时,她的3个儿子手中都有不小的势力

前文提到,努尔哈赤非常宠爱阿巴亥,因而也对她生的3个儿子非常宠爱。

在皇太极逼阿巴亥殉葬之际,她的三个儿子已经有了不小的势力:

22岁的阿济格是正白旗旗主;13岁的多铎是镶白旗旗主;15岁的多尔衮也拥有了15个牛录。

牛录是生产、军事合一的一种社会组织,说白了就是一种财产。在当时,最富裕的旗是45个牛录,最穷的旗是15个牛录。

由此可知,如果三兄弟联手,加起来的势力,已经远超努尔哈赤的许多儿子。

若是他们反抗,一定可以保住自己的母亲。

可我查遍了史书,也没有查到这3兄弟有任何反抗的迹象。

他们难道能眼睁睁看着母亲被逼死,而毫无作为吗?

我推测,任何人都不可能容忍亲生母亲被逼死,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阿巴亥的3个儿子,基本上没有反抗的时间、空间。

其一,时间太短,他们可能来不及反抗,就算反抗,也来不及救下阿巴亥。

八月十一日庚戌未时(晚上七点多),努尔哈赤在沈阳东四十里的地方去世。阿巴亥护送努尔哈赤的尸体,连夜赶回城内宫中。

《满洲实录》:“遣人召后,迎之于浑河相遇,至艾家堡今沈阳市于洪区埃金乡,离沈阳四十里。八月十一日庚戌未时崩,在位十一年,寿六十八。”

按照当时的马车速度、城外路况,驾车四十里地,再安顿好努尔哈赤的尸体,停灵,怎么也需要三四个小时。

而阿巴亥殉葬的时间是八月十二日辛辰时,也就是早上七点多。

换言之,努尔哈赤的尸体进宫不到8个小时,阿巴亥就被迫殉葬了。

这中间,阿巴亥作为大福晋,还几番拖延,希望事情能够有转机,可最终,她还是在皇太极等四大贝勒的逼迫下,香消玉殒。

从现有的零星记载,我们可以大概还原当时的情况:

努尔哈赤病危,却好几天不让皇太极等人近身,只让阿巴亥跟着。皇太极下定决心,只要父亲一死,就要阿巴亥殉葬,以免产生变故。

由此,得知父亲死讯,皇太极先哭了一番,然后召集四大贝勒商议:一定要在阿巴亥开口说话之前,让她身死。

次日清晨,四大贝勒直接逼宫,要求阿巴亥殉葬。

这样迅速的决策,阿巴亥本人都没想到,就更不要说他的三个儿子了。

因此,我认为,她的3个儿子不是不想反抗,而是等他们收到消息,母亲已经被逼死了。

而母亲已死,那么一切的反抗都没有了意义。

不在场的人,根本无法证明,母亲的殉葬是自愿的,还是被逼的。

其二,四大贝勒齐心协力都要阿巴亥死,三兄弟根本斗不过。

如果单纯论兵力,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加在一起,的确能够与任何一个四大贝勒抗衡,形成一股令人无法忽视的力量。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三个人中,只有阿济格成年了,稍微经历了几场战争。但他性格粗暴,智慧不足。

而剩下的多尔衮、多铎都没有成年,也没有立下多少军功。

他们虽然有财产、有队伍,但威信不足。

四大贝勒中的任何一个,不管是皇太极、代善,还是阿敏、勒莽古尔泰,他们比阿巴亥的儿子大了十多二十岁,早就已经建立了稳固的姻亲关系、人脉关系、赫赫军功……

对于汗位,他们更是准备了许久。

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旦四大贝勒和阿巴亥的三个儿子起了正面冲突,不管导火索是不是阿巴亥的殉葬,其实质都是汗位之争。

而在这一点上,四大贝勒的战线是一致的:四大贝勒之间,彼此还能争斗一番,但如果汗位落到阿巴亥家三兄弟手中,再加上阿巴亥的地位,他们日后绝无胜算。

所以,在四大贝勒心中,阿巴亥必死。

而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和一个贝勒斗尚且存在问题,和四个贝勒一起斗,不可能赢。

正因为如此,阿巴亥看到“遗诏”时,尽量拖延,并不是为了免死,而是想要在临死前,再看一看自己的几个孩子。

殉葬之时,阿巴亥要四大贝勒盟誓,一定要善待多尔衮、多铎,并且要将努尔哈赤生前答应给多尔衮的一旗兑现。

这大概,是阿巴亥作为母亲,能够为孩子争取的最大利益了。

总结

我想,没有任何儿子可以看着别人逼死自己的母亲,阿巴亥的3个儿子为何不反抗,主要是两个原因:

其一,皇太极算计在先,行动迅速,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时间;其二,实力有限,在汗位的争夺中,三兄弟加起来,也拼不过四大贝勒,只能忍气吞声。

阿巴亥死后,皇太极继位。

他没有直接对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下手,反而还和气善待。

但他干了一件非常阴损的事情,即以“阿济格擅自主持弟弟多铎的婚礼”为由,剥夺了阿济格手上的正白旗,并将这一旗给了多尔衮,就当作自己完成了承诺。

《清史稿·卷二百十七·列传四》:二年,以擅主弟多铎婚,削爵,寻复之。

因为这件事,阿济格和多尔衮兄弟之间产生了嫌隙。尽管处置的人是皇太极,但多尔衮的得势,是以哥哥阿济格的失势为代价的。

此后多年,他们兄弟之间一直相互算计,彼此忌惮,皇太极的汗位也因此安稳了许多。

对于殉葬的阿巴亥,皇太极则有意贬低,不设神牌,也没给追封,只追封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孟古。

后来,皇太极去世,顺治年间,多尔衮大权在握,追封母亲阿巴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并把阿巴亥放入神庙。

然而,4个月后,多尔衮去世,顺治马上就废阿巴亥封号,又将她挪出了太庙。

幸运的是,无论阿巴亥的封号、神位经历了多少变故,她的骨灰始终和丈夫努尔哈赤在一起。

后来,顺治对多尔衮挫骨扬灰,但也不敢撬开努尔哈赤的陵墓,对阿巴亥的骨灰做点什么。

可能大家对阿巴亥的了解很少,但作为多尔衮的母亲,她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一生。

12岁那年,她被当成政治筹码,嫁给了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对她很好,经历过众星捧月的岁月,当上后宫领袖,甚至还能涉猎前朝:

大福晋率众福晋叩见汗,曰:‘汗蒙天眷,乃得广宁城。’再,众贝勒之妻在殿外三叩首而退。嗣后,以迎福晋之礼设大筵宴之。(取自《满文老档》)

30岁那年,她被小福晋状告,和大贝勒代善有暧昧关系,按律当死,但最终努尔哈赤只是以盗窃罪将她赶回娘家,1年后又把她接在身边,带着她处理军政大事。

37岁那年,她以为她的事业才刚刚开始,却急转直下,生命戛然而止。

回首往事,不知道她是愿意当草原上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平凡一生?还是更愿意历经轰轰烈烈,在尔我诈中争一争胜算?

更多文章

  •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3位皇子,为什么还要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阿巴亥,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代善,多铎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3位皇子,为什么还要殉葬?其实阿巴亥本身没什么罪过,但是她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宠幸,这就是最大的过错。皇太极容不下她,她就得死。一、阿巴亥得宠,可能掌握遗嘱。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努尔哈赤年老以后,一直是阿巴亥陪在他身边。由此可见,阿巴亥相当受宠。本来这也没啥,老皇帝都喜欢小媳妇儿

  • 努尔哈赤刚离世,皇太极宣密旨让大妃阿巴亥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努尔哈赤,阿巴亥,皇太极,代善,多尔衮,布占泰

    1626年,努尔哈赤刚离世,皇太极宣密旨让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大吃一惊:大汗去世时就我一人在身边,哪来的密旨?1593年,女真叶赫与乌拉等九部串联进攻建州。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大败九部,活捉乌拉部首领满泰的弟弟布占泰。3年后乌拉内乱,阿巴亥的父亲满泰被杀,布占泰被努尔哈赤放回,成为新首领。而年仅7岁

  • 满清唯一被逼殉葬的皇后、多尔衮之母——大妃阿巴亥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阿巴亥,大妃,多尔衮,努尔哈赤,殉葬,皇太极,代善,满清,清太祖大妃,军事制度,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满清,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现代文明最近的一个朝代,可是谁能想到,在满清初期,殉葬,这种极度残忍的仪式再度发生,而被逼殉葬之人竟然还是皇后阿巴亥。没有听说过她?不要紧,她的三个儿子分别是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她陪葬的对象就是依靠十三副铠甲起兵并创立“后金”的努尔哈赤殉葬制度殉葬制度起源于春秋时

  • 努尔哈赤死时,年轻的大妃阿巴亥为何殉葬,背后有怎样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努尔哈赤,阿巴亥,皇太极,贝勒,多尔衮,代善

    1626年农历正月,一直战无不胜的老汗王努尔哈赤,却败在了大明的强将袁崇焕的宁远城下。这对于天性自负的努尔哈赤而言,绝对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努尔哈赤哀怜地觉察到:属于他的时代怕是真的要过去了。这时,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七月的时候,仍然能够撑着病体处理公务的老汗王,忽然浑身上下都有了

  • 多尔衮母亲阿巴亥才37岁,还生了3个儿子,为何也被拉去殉葬了?

    历史解密编辑:言真纪实说标签:豪格,孟古,贝勒,阿巴亥,多尔衮,皇太极,小说家,努尔哈赤,慈禧太后,清太祖大妃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是在后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后金的创始人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生于明朝末年之前。他的名字在满语中意为“野猪皮”。他的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母亲生前梦见一个身穿野猪皮的男人,对她说:“红猪皮”。脚底长,必坐龙庭。”努尔哈赤出生于1559年,脚底确实有红

  • 天命五年震惊后金政坛的“大妃阿巴亥被举报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阿巴亥,代善,努尔哈赤,皇太极,孟古,多尔衮

    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三月,努尔哈赤的小妾德因泽举报大妃阿巴亥与代善关系暧昧,随后阿巴亥被废黜。而德因泽因举报有功被升为侧妃,这就是震惊后金政坛的“大妃事件”。德因泽出生于叶赫部一个普通家庭,在8岁时作为侍女随孟古哲哲一起嫁入建州女真,随行的还有另一个侍女阿济根。孟古哲哲嫁给努尔哈赤后非常得宠,

  • 大妃阿巴亥为何会被逼自杀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阿巴亥,努尔哈赤,代善,多尔衮,皇太极,多铎

    1626年,努尔哈赤刚去世,还沉浸在悲痛中的突遭噩耗。四大贝勒联合闯进后宫,手持努尔哈赤“遗诏”,要求阿巴亥自杀殉葬。阿巴亥在抗争无果后,只能哀求众贝勒照顾好她两个年幼的孩子多尔衮和多铎;在得到众贝勒保证后,阿巴亥带着无尽的不舍和留恋自缢而亡。阿巴亥1590年出生,出身于海西女真乌拉部,是乌拉首领满

  • 努尔哈赤疼爱小娇妻阿巴亥,死前为她立下遗诏保护她,她却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遗诏,代善,贝勒,明朝,阿巴亥,多尔衮,努尔哈赤,清太祖大妃

    1626年的盛京城,大妃阿巴亥信誓旦旦说道:“大汗留下遗诏,由你们十四弟多尔衮继承汗位,大贝勒爷代善辅佐政事!”“你们要是敢违背你们父汗的旨意,就都是大逆不道,乱臣贼子!”阿巴亥似乎是有了底气,脸上也变得得意洋洋。她以为4位贝勒爷多少会听努尔哈赤的话。但她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介妇人,毫无实权与背景,

  • 皇太极为什么一定要大妃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努尔哈赤,皇太极,阿巴亥,大妃,多尔衮,孟古,阿济格,清太祖大妃,小说家,明朝

    大家都知道历朝历代都有因为争夺皇位而爆发的骨肉相残事件,这种皇位争夺战的激烈程度甚至牵连到后宫之中的女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他生前最宠爱的大妃阿巴亥,在清太宗皇太极等人的逼迫之下,为努尔哈赤殉葬。那么,已经继承大统的皇太极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逼手无缚鸡之力的阿巴亥去死呢?原因其实很简

  • 历史上的阿巴亥: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为何能得努尔哈赤如此恩宠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努尔哈赤,阿巴亥,皇太极,布占泰,阿济格,多尔衮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满清帝国在最初建国之前,是由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演化而来的。努尔哈赤一生南征北战,占领了辽东大部分地区,为其子皇太极建立大清奠定了坚实基础。努尔哈赤晚年病重,身为大福晋的阿巴亥被召见交代后事,大有托孤之意,由此可见清太祖努尔哈赤对大福晋阿巴亥的宠信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