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铎:一生大落大起,为满清立下的功劳可不比多尔衮小

多铎:一生大落大起,为满清立下的功劳可不比多尔衮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公子霜尘 访问量:698 更新时间:2024/1/24 19:13:53

公元1643年八月里的一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原本代表两白旗的阿济格多铎准备推举多尔衮继任汗位,可见到两黄旗包围了崇政殿,加之代善的两红旗以及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态度不明,多尔衮变得犹豫不决。

这下多铎急了,当即表示“若不允,当立我”。相较于哥哥多尔衮,名声不显的多铎,此番跳出来表态是否够格呢?

天之骄子

“十三副遗甲起家”的努尔哈赤随着做大做强,原本打算立一位年长的嫡子为储君,着力培养。

可无论是褚英还是代善后来的表现都令人大跌眼镜,努尔哈赤被迫放弃了这一想法,改由八位旗主共商国是,赋予了旗主推举新汗、共议国政、设官辅政、八家均分等权利。

努尔哈赤一生有四位大妃,其中陪努尔哈赤走完人生的,也是最后一任大妃的阿巴亥备受宠爱。

母以子贵,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也得到了父亲的青睐,此后阿济格、多铎年纪轻轻便分别成为了镶黄旗旗主、正黄旗旗主。

从以下三方面看,三兄弟中,努尔哈赤又更偏爱多铎:

1、努尔哈赤死后,多铎分得两黄旗的35个牛录(一个牛录300人),而年长的阿济格、多尔衮只分得各15个牛录;

2、1624年元旦的重要庆贺仪式上,多铎排在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之后向努尔哈赤行叩头礼;

3、从《盛京城阙图》可知,离汗王宫较近的有三座王府,分别为豫亲王府、睿亲王府,英亲王府,其中多铎的豫亲王府离汗王宫的直线距离更近。

盛京城阙图

父死母殉

多铎兄弟立下的战功可谓少之又少,依仗的是父亲宠爱,这份宠爱随着努尔哈赤1626年宁远之战中遭到明军炮火所伤,不久离世而戛然而止。生前,努尔哈赤为阿巴亥母子做了周密的安排,作为以后的凭借,此举引起了年长哥哥的心理失衡。

都是嫡子不假,但自领的牛录以及爵位哪个不是靠着血雨腥风拼杀出来的,反观多铎兄弟仗着宠爱,寸功未立,便享受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分得实力最强的两黄旗人丁以及全部财富,另外努尔哈赤还将镶白旗的15牛录划归多尔衮。

假以时日,多铎兄弟羽翼丰满,加之“素有机变”的乌拉纳喇氏居中,势必对努尔哈赤年长的儿子造成压制,搞不好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如此皇太极、代善等人达成共识,先下手为强,假传努尔哈赤遗言,迫使乌拉纳喇氏殉葬,既消除了最大的政敌,还能令到多铎兄弟俯首听命。

昔日还是捧在手心的宝贝疙瘩,短短数天内父死母殉,多铎成为了无爹无娘的孩子,时年十二岁。

努尔哈赤

着力提携(1)

因努尔哈赤立储君的计划泡汤,被迫改由旗主共商国是,最终推举皇太极继位,但这种体制不利于集权的弊端很快显现出来。

先是二贝勒阿敏屡次违抗军令,不顾已议和的大背景,打算长留朝鲜;无论永平四城还是朝鲜,又对皇太极的“怀柔”政策置若罔闻,或肆意屠城或纵兵抢掠。

接着三贝勒莽古尔泰进攻大凌河,造成了正蓝旗一定伤亡,愣是要求皇太极退兵,急眼了还上演一出“御前露刃”,影响极坏。此外,受限于共商国是体制,皇太极只得与其他大贝勒共同执政,按月分值处理朝中要务,可谓是处处掣肘。

于是,皇太极着手加强集权,先是废除了旧制中的“按月分值处理朝中要务”,接着扩大四小贝勒(阿济格、多铎、多尔衮、济尔哈朗)的权力,以分散和削弱其他大贝勒的特权。

对于尚武的满族人来说,当然是不够的,真正建立权威是在战场上,皇太极开始有意识提携四小贝勒,尤其是多铎兄弟(济尔哈朗为努尔哈赤的侄子)。

年仅15岁的多铎也不负众望,首战跟随皇太极远征察哈尔多罗特部获胜,获赐“额尔克楚虎尔”(满语为勇敢之意)。而后多铎又历经对明、蒙古等多次作战,逐渐积累了作战经验,1632年讨伐察哈尔时,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率领正白旗大获全胜。

着力提携(2)

多铎7岁便受封和硕贝勒,的确受之有愧,可也得到了参政议政机会,为其在此后一展身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一点在1633年“应该先对朝鲜、明朝、察哈尔哪个用兵”的问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多铎认为,后金军队并非害怕打仗,但不能仅局限于关外小打小闹,从长远计应该直接攻击关内,而且必须加快进度,否则明朝加强城防,想要在关内攻城略地就难上加难了。

相较之下,朝鲜、察哈尔的战略价值小了不少,无需增兵对付察哈尔,而与朝鲜已经议和,更加不必将其逼上绝境。

可见,多铎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上的洞见,都表现得相当杰出,相应地多铎等四小贝勒逐渐增加了话语权,也树立了权威。

与此同时,其他三大贝勒仍然没有认清形势,依然我行我素,不知收敛,还不拿皇太极这个“村长”当干部,恰好给了口实。

皇太极罗列16条罪状将二贝勒阿敏幽禁;又以“御前露刃”,革去了莽古尔泰大贝勒爵位,还剥夺了5个牛录,莽古尔泰这种“山炮”性格哪里能忍受?隔年便因气愤久郁,暴疾而亡;垂垂老矣的代善这才缓过神来,向皇太极服了软。

1631年,皇太极仿明制设立六部,以四小贝勒为代表的新兴势力掌管六部,其中多铎掌礼部,代表了三大贝勒成为了过去,皇太极时代的开

皇太极

行为乖张

要说这同父异母的哥俩情同手足,那也不是事实,只能说皇太极与多铎是相互成就,皇太极需要多铎站稳脚跟,多铎则需要皇太极提供一个平台。

毕竟当年两人之间是有宿怨的,在多铎眼中,皇太极是逼死生母的元凶之一,而皇太极虽然利用多铎,但也防着其兄弟抱团威胁到自己,故而哥俩关系相当微妙。

另外,幼年便经此巨变带来的心理创伤,也给多铎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行为中多了执拗、乖张,与上述的言听计从不同,期间也发生了数次硬杠皇太极:

1、1628年,阿济格背着皇太极及其他贝勒,为多铎做媒,迎娶国舅阿布泰之女,恰恰犯了大忌,阿布泰不是别人,正是阿巴亥的弟弟,此人精明能干,在努尔哈赤时期已是军政要员,颇有影响力,而阿巴亥一死,能指点多铎兄弟的也只有阿布泰了,一旦双方联姻,将威胁到皇太极,其中厉害多铎自然知晓。皇太极获悉后大为光火,剥夺了阿济格爵位,由多尔衮取代,同时也降了阿布泰的职;

2、按照满族的习惯,特别重视远出之人的迎送,1636年多尔衮率部远征,诸王公大臣均前往,连“避痘期”的皇太极也亲往送行,而多铎却以“避痘”为托词,携妓女在府中寻欢作乐;

3、元旦新年,众大臣纷纷向皇太极进献奇珍异宝,多铎却献上了一匹瘸马,令皇太极下不来台。

阿济格

东山再起

出于笼络的目的,皇太极还能放任多铎行荒唐之事,但多铎并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公元1638年皇太极征明,按照部署多铎所部在宁锦一带策应牵制。

没想到的是,此役多铎竟与明军一接触便后撤,震怒的皇太极不再惯着这位弟弟了,新账旧账一起算,重罚了多铎,爵位连降两级,降为贝勒,所属满蒙汉牛录以及财物由多尔衮与阿济格均分。

事后,两位胞兄少不了做多铎的思想工作,胳膊拧不过大腿嘛,不能再摆烂了,加之皇太极依然倚重这位幼弟的军事才能,继续让多铎统兵作战。

多铎

这下多铎才如梦初醒,在松锦关键一战中,多铎在杏山和松山设伏,令到杏山的明军全军覆没,扭转了整个局势,为清军入关扫清了障碍立下大功。皇太极尽管大喜过望,裂痕却始终无法弥合,终皇太极一朝,多铎也只是恢复了郡王。

正是这种与皇太极极为微妙关系的背景下,多铎才在多尔衮犹豫之际跳了出来,企图改变命运。

不过多铎政治上还是太嫩,多尔衮一句“肃亲王亦有名,不独王也”,连消带打否定了多铎和豪格继位资格,提出由皇太极九子福临继位,自己与济尔哈朗辅政,为各方所接受。

这正是多尔衮的高明之处,暂避两黄旗的锋芒,以摄政王的身份逐渐掌握朝政大权,提携多铎,恢复其亲王爵,而多铎也在此后打击豪格集团和排挤济尔哈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以取代济尔哈朗的位置,晋封“辅政叔德豫亲王”。

多尔衮

定鼎中原

掌握实际决策权的多尔衮早有定鼎中原之意,多铎、阿济格成为了“收割”关内大片土地的马前卒:

1、原本已归降起义军的吴三桂,听闻其父遭到李自成严刑拷打,爱妾陈圆圆还被李自成部将霸占,愤而降清,正当山海关即将被攻破之际,多铎、阿济格率部击溃了起义军,获得了山海关之战的胜利。

2、山海关之战后,多尔衮迁都北京,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黄河以南尚有李自成残部、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以及南明政权。于是,多尔衮便派出阿济格、多铎南下肃清。期间阿济格拉垮,多尔衮不得不急令多铎向西,堵住了大顺军,最终与阿济格一道击溃了李自成,大顺政权覆灭。

3、多铎马不停蹄南下,扫清南明弘光政权。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朝仍然坐拥半壁江山,无奈弘光政权将帅貌合神离,各怀鬼胎,所立的福王朱由崧也不是什么好货色,昏庸无能,故多铎率部很快攻陷南京。

尽管弘光政权覆灭,广大江南地区军民却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清斗争,这也激起了多铎血液中原始野蛮的一面。与占领南京后,采取了拉拢汉族地主等怀柔政策不同,多铎在攻占扬州、江阴、嘉定时,采取了血腥镇压,其中嘉定军民坚决抵制剃发,以至于恼羞成怒的多铎下令对嘉定三次屠城,史称“嘉定三屠”。

多铎继承了满洲人尚武的DNA,极具军事才能,同时还兼具不俗的政务能力,无论在皇太极对抗三大贝勒,还是后来与多尔衮结成兄弟联盟对抗豪格集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多铎一生都陷入了皇权内部的斗争,身为天之骄子幼年却遭遇父死母殉的巨变,留下巨大的心理创伤,导致了诸多执拗,乖张的所为,舟车劳顿之下,依然纵欲无度,最终感染天花不幸离世,年仅36岁。

更多文章

  • 屠杀汉人80多万,还公然抢大臣妻子,开国王爷多铎到底有多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多铎,皇太极,多尔衮,努尔哈赤,范文程,亲王

    屠杀汉人80多万,还公然抢大臣妻子,开国王爷多铎到底有多可怕?他是魔鬼刽子手,更是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他就是爱新觉罗多铎,你知道历史上的多铎战斗力有多强?现在的北京协和医院就是豫亲王多铎的王府,据说王府底下藏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协和医院也是用了这一笔财宝购置了一批最先进的医疗设备,这让协和医院也成为

  • 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乾隆为多尔衮和多铎正名,却唯独漏掉阿济格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乾隆,顺治,皇太极

    在历史上多尔衮一母同胞的几个兄弟一直饱受争议,他们因为在顺治时期独掌大权,而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不过在乾隆登上了皇位之后,对多尔衮和多铎这两个人的都进行了追封,虽然这对他们两个已经去世了的人来说没什么用了,但是至少不用再背着罪名了。但是他们两个人还有一个一母同胞的兄弟,就是阿济格,他在自己的

  • 为多尔衮和多铎平反,为何乾隆不为多尔衮的兄长阿济格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阿济格,多尔衮,乾隆,多铎,皇太极,努尔哈赤,顺治,乾隆帝,艺术家,清朝,军事制度

    努尔哈赤有很多儿子,最后将自己的汗位传给了战功卓著的四贝勒皇太极,这个骁勇善战的儿子成功带领军队入关,打下了清朝的百年基业。只要是提起皇太极就不得不说起他的这几位兄弟们,毕竟在权力的争夺战中都不是一路平坦。其中多尔衮和他的兄弟们为大清朝的建立也留下了不可忽略的浓重一笔。但是在乾隆时期却仅仅只是给多尔

  • 阿济格深受努尔哈赤喜爱, 又有多尔衮撑腰, 为何会被毒杀

    历史解密编辑:沫沫聊娱乐记标签:多铎,明朝,阿济格,多尔衮,皇太极,阿巴亥,小说家,努尔哈赤,慈禧太后

    努尔哈赤有16个儿子,其中阿济格是第12子。阿济格勇猛善战,加上又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嫡福晋,阿巴亥所生,所以深受努尔哈赤喜爱,且在其诸子中身份尊贵。虽然阿济格出生的时候,努尔哈赤已经拿下大半个建州女真部落了,不过龙生龙凤生凤,阿济格从小就遗传了父亲的良好基因。因此,阿济格从小就开始习武,年纪轻轻就跟

  •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皇太极是如何瓦解“三兄弟”的?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阿济格,多铎,皇太极,多尔衮,代善,阿巴亥

    崇祯元年(1628年),阿济格给弟弟多铎举办婚礼,皇太极大怒,废了阿济格“贝勒”爵位。次年,阿济格立下战功,皇太极恢复阿济格的爵位,但并不重用他。入关之前,八旗内部斗争激烈,大汗并未大权独揽,许多重大事务的处理,都是八旗议事会说了算。为了八旗内部的稳定,大汗有时也很无奈,不得不作出让步。褚英,努尔哈

  • 李自成之死:被阿济格一路追击,仓皇逃窜后被村民围困,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草莓文旅标签:李自成,阿济格,清军,多尔衮,南明,明王朝

    李自成作为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中的佼佼者,大明王朝的掘墓人,在历史上可谓大名鼎鼎。但是,李自成本可以像朱元璋一样,建立一个全新的王朝。但是,由于他的短视,缺乏远见和格局,一顿骚操作,使得到手的肉飞走了。最终,在清军的逼迫下,不得不退出北京。多尔衮率领清军进入北京,其实只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时,张献

  • 八王寺是什么地方?与阿济格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阿济格,王寺,努尔哈赤,皇太极,住持,顺治,阿巴亥,八王寺

    阿济格,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清初宗室将领。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坐落于沈阳大东区小北街上的八王寺,是一座距今有600多年历史的佛寺。据辽宁档案馆的档案记载,八王寺本身应该称为大法寺,那么它又是怎么成为了八王寺?而“八王”又指的是谁呢?说起来,大法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经过

  • 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为何会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阿济格,多尔衮,多铎,顺治,努尔哈赤,摄政王,李自成,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国防政策,军事政策

    狱中的阿济格一副死猪不怕烫的姿态,公然挖地道企图越狱,失败后又放火焚烧监门。如此折腾了十个月,终于有人跟他对话了:阿济格悖乱已极,赐自尽!阿济格为大清定鼎江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且还有个“皇父摄政王”的弟弟护佑,按理来说不至于落到如此境地,可阿济格就是这么牛,愣是以“六亲不认”的风骚步伐走向了“众

  • 阿济格深受努尔哈赤的宠爱,手握重兵,为什么最后落得惨死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伊人醉墨标签:阿济格,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阿巴泰,阿巴亥,明朝

    1650年,大清第一王多尔衮在郊外狩猎,突然意外坠马,不久便不治身亡了。没想到他的哥哥阿济格却喜不自胜,迅速带着儿子兵马包围了皇宫,只为摄政王的位置。但此时的顺治帝却不慌不忙,怒极反笑道:“简直愚昧无知。”阿济格是多尔衮一母同胞的兄弟,他在排兵布阵这一方面可谓是一把好手,可惜头脑简单缺少谋略和智慧。

  • 阿济格战功卓著,还是顺治帝的叔父,为何却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多铎,亲王,阿济格,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小说家,努尔哈赤,化学武器,慈禧太后

    在清朝入关作战的过程中,两位宗室的战功最高,一个是豫亲王多铎,另一个是英亲王阿济格。两人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而且是同母所生,阿济格排行第十二,多铎排行第十五。然而,两个人的命运却并不相同,多铎早年间病死,子孙承袭豫亲王的爵位,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阿济格却被自己的侄子顺治帝赐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