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并没有殉葬制度,为何努尔哈赤非要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殉葬?
1601年,12岁的阿巴亥因为年轻貌美而被42岁的努尔哈赤看上,收入了后宫。
可是当时的努尔哈赤后宫美女云集,加上常年的战争,阿巴亥并没有受到努尔哈赤的多少宠爱,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并不深厚。
年轻貌美的阿巴亥不愿意独守空闺,于是瞒着努尔哈赤和他的长子代善在了一起。
努尔哈赤本来是想把老婆留给自己的儿子的,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没咽气,老婆就和儿子搅和到了一起。这让努尔哈赤深觉颜面无光,便下令让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原本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他们两个结婚二十六年,生下了两个儿子——多尔衮和多铎。
38岁的阿巴亥,正是一生之中最美丽的年纪,可这个时候的她却只能穿上最美丽的衣服,画上最动人的妆容,为自己死去的丈夫殉葬。
《太祖武皇帝实录》对此有明确记载,阿巴亥并不愿意为努尔哈赤殉情,但又不得不听从努尔哈赤的遗诏,最终只能含泪上路。
女真并没有殉情的习俗,阿巴亥是大妃,又有子嗣,为何努尔哈赤却铁了心要让她殉葬呢?
最主要的原因:阿巴亥在错误的时间爱上了对的人。
按照当时的规矩,女真族实行严格的“父死子继”制度,这项制度不仅包括全部的财产,还有一切的一切,甚至包括女人。
天命十一年,68岁的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被袁崇焕一炮打成了重伤,来到了生命的尽头,临死之前,努尔哈赤选择了大贝勒代善作为继承人。
而自幼聪慧的阿巴亥不可能看不明白这一点,于是她开始了提早准备后路,借送饭的名义,与代善开始了眉目传情。
但是两个人实在是太着急了,按照当时的习俗,女人在不告诉自己丈夫的前提下,私自送给其他男人物品,是极其深重的罪孽。
当时,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塔因仅仅因为私自送了两块翠兰布给自己的婢女,就受到了责难,颜面受损。
更何况阿巴亥还送东西给男人呢?
本来两人行为处事极其隐秘,努尔哈赤本人并不知情,可是受罚的小福晋塔因不服气,直接揭发了阿巴亥。
虽然阿巴亥受到了处罚,甚至娘家也受到了牵连,但努尔哈赤仍然是为了保护她,同时也堵住了大臣的嘴。
由此看来,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绝对是真爱。
分居一年之后,努尔哈赤忍不了相思之苦,又把“废黜”的阿巴亥接了回来,依旧还是以大福晋的地位对待。
1626年,努尔哈赤中弹之后匆匆离世,年仅三十八岁的阿巴亥本以为自己还可以大展宏图、大干一场,没想到却受到了努尔哈赤的背刺。
努尔哈赤去世的当天,皇太极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殉葬诏书。
诏书明确表示:阿巴亥因为美丽且善妒,经常使得努尔哈赤本人忧心忡忡,为了避免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祸乱朝政,就让她一起殉葬。
这是先帝临终之前的旨意,而且因为人死不能更改,阿巴亥即使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照办。
为什么阿巴亥不能反抗只能照办呢?
因为满清入关之前,一直就有殉葬的习俗。
《宁古塔记略》中对此有明确的记载:丈夫死后,可以选择一个妻妾殉葬(必须有一位)。
殉情的妻妾必须遵守严格的殉葬礼仪,比如说不能流眼泪、必须穿着华丽且合乎规定的服饰,还必须画好相应的妆容。
如果妻妾不愿意殉葬,那么大家可以一起送她“上路”,把她掐死之后,再殉葬。
从这里来看,阿巴亥确实符合殉葬的条件,而且也无法反抗。
但是阿巴亥身份极其特殊,严格来说她又不符合殉葬条件。
阿巴亥本人为大福晋,也就是皇后,女真当时虽然有殉葬制度,但正妻殉葬的情况却极其罕见。
正妻如果要殉葬,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夫妻关系和睦,正妻必须是“爱妻”。
2.正妻并无年幼子嗣。
虽然阿巴亥与努尔哈赤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恩爱,但阿巴亥的两个儿子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均为成年,因此并不符合殉葬条件。
而且努尔哈赤临终遗诏说阿巴亥是“心怀嫉妒,常令帝不悦”,也说明在努尔哈赤心里,阿巴亥并没有那么令人满意。
按照这些习俗来看,阿巴亥是完全可以不接受殉葬的。
努尔哈赤本是一代雄主,像他这样拥有雄心壮志,一生都在建立功勋的皇帝,临终之前绝对不会这么糊涂,做出违背组训的事情。
而且努尔哈赤对阿巴亥本就极度喜爱,临终之际最想见的人也是阿巴亥。
阿巴亥与努尔哈赤风雨同舟,走过了二十六年,夫妻感情一向不错。
哪怕阿巴亥犯了私通的重罪,努尔哈赤也不愿意重罚她,而殉葬遗诏中,努尔哈赤言语之间透露着对阿巴亥浓浓的厌恶之情。
而且阿巴亥的殉葬极其仓促,根本来不及准备,她甚至连遗言都没有留下。
阿巴亥的死,绝对虽然不能说是皇太极一手策划,但皇太极在其中绝对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阿巴亥殉葬事件中最大的受益人,皇太极绝对有摆脱不掉的嫌疑。
他为什么非要杀掉这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呢?
1.阿巴亥与代善为一党
皇太极想要继位,代善是最大的阻碍。
当时多尔衮尚且年幼,羽翼未丰,根本不具备争夺皇位的资格,皇位最有力的两个继承人分别是代善和皇太极。
而阿巴亥与代善关系极好,双方甚至早就走到了一起,这对皇太极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才会迫不及待的带兵冲入阿巴亥的营帐,逼其自杀殉葬。
从《皇祖实录》中表示,阿巴亥虽然表面是“自愿自杀”,但其实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成分是皇太极的“威逼利诱”。
皇太极手握重兵、来势汹汹,而手无缚鸡之力的阿巴亥显然不敢违抗他的命令。
最重要的是,逼死阿巴亥也是向代善示威,杀鸡儆猴,让代善不敢轻举妄动。
由此,皇太极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始了他君临天下的一生。
2.为母亲报仇雪恨
皇太极的母亲孟古本来是努尔哈赤地正妻,享有绝对的权力与地位。
但自从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之后一切都变了。
努尔哈赤为了表达自己对阿巴亥的喜爱,将孟古降为了“平妻”,和阿巴亥平起平坐。
孟古因此终日怨恨,最终郁郁而终。
再看遗诏中关于阿巴亥的描写,说她是一个“心怀善妒”的女人。
努尔哈赤与阿巴亥感情如此深厚,怎么可能临终之际大骂自己的妻子呢?
真正觉得阿巴亥“心怀善妒”的人,恐怕不是努尔哈赤,而是皇太极吧?
皇太极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封自己的母亲孟古为:
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
而同样身为“皇后”的阿巴亥却连太庙都没有进入,不仅没有追封,甚至连个神位都没有。
只可惜留给我们的历史证据太少了,我们无法从当年的蛛丝马迹中探寻出事情原本的模样,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那就是:
阿巴亥的死毫无疑问是政治博弈的结果,她是政治的牺牲品。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晚清血泪》《走向共和》《历史的角落》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