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这个故事的主角,早晚会被搬上银屏,为了他,我决定改变一下写作习惯,不搞理性分析,单讲故事情节。
故事的男一号叫杜伏威,一个生活在隋朝末年的平民,不,应该叫“贫民”。他的经历颇有几分朱元璋的色彩,他的传奇程度甚至超过朱元璋,只可惜结局是悲剧。
杜伏威是齐郡章丘人,家里穷得叮当响,生活无处着落的他只好当了个梁上君子,经常翻墙入室到别人家“借”吃的。
杜伏威有个生死之交叫辅公祏(shi),比杜伏威略大,他就是本文的男二号,所以后来军中称杜伏威是老大,称辅公祏为“辅老大”(辅伯)。
辅公祏家境不差,看到杜伏威生活窘迫,他就经常偷姑姑家的羊送给杜伏威。辅姑妈接二连三被偷终于被惹恼了,将他们告到了官府。小哥俩见势不妙拔腿就逃了,从此落草为寇,那是他们还只是十五六岁的少年。
从强盗到义军
少年杜伏威凭借凭借自己的才华,在一群强盗中混出了名头,他擅长谋算,靠他的计策强盗们屡屡得手。每次行动时,他总是打头阵,表现得非常英勇,撤退时他又总是留在后面负责掩护,展现出他的义气。
有勇有谋又有义,杜伏威很快征服了这群强盗,大伙儿一致推选他为首领。杜伏威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智、勇、义”这三个字让他略显灰色的人生绽放出了炫目的光彩。
很快杜伏威意识到强盗的日子不长远,应该想办法把队伍做大。大业九年,17岁的杜伏威率领队伍加入了势力比他更大的左君行。可不久他就发现,这位左君行始终就是个土匪,胸无大志。于是他又带着心腹们离开左君行转战淮南,并自号将军,力图洗掉身上的“土匪”标志。
既然加盟别人靠不住,那就干脆让别人加盟自己,反正必须要把队伍做强做大,杜伏威把目光瞄向了周边大大小小的武装。
第一个进入他视线的是苗海潮,杜伏威让辅公祏找到苗海潮传话:咱都是深受隋朝压迫的苦命人,举义兵都是为了推翻暴隋,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强大。如果你觉得自己比我强,我就恭恭敬敬地追随你,如果你自认不行,那就乖乖听我的,否则咱俩就一战定高低!
好霸气!很明显杜伏威已经从思想上跟强盗作了决裂,给自己确立了推翻隋朝的政治目标,17岁的少年不简单!
苗海潮被这种霸气震慑住了,真的率众归降了杜伏威。
杜伏威的崛起引起了隋廷的注意,江都留守派校尉宋颢负责清剿义军。杜伏威耍了个诈败的雕虫小技,将隋军引入一片沼泽中,并在上风处点燃熊熊大火,打了隋军一个全军覆没。
紧接着,杜伏威又把目光盯上了海陵县的强盗赵破阵,这一回的操作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赵破阵兵力远超杜伏威,根本看不起他,所以这家伙耍了诈,把杜伏威骗到自己的大营,准备干掉杜伏威,并吞并他的队伍。
杜伏威多聪明,他令辅公祏悄悄埋伏下一支队伍,然后带着十几个亲信,大摇大摆地迈进赵破阵的营中。
赵破阵那个开心,摆酒招待,等你吃饱喝足做个饱死鬼吧。只是赵破阵没想到,杜伏威不按节奏行事,大伙儿还没尽兴,杜伏威突然跳起来一刀砍下赵破阵的头颅!
顿时现场一片大乱,杜伏威面对包围毫无惧色,他连砍十几人。辅公祏听到动静,从外面发起了进攻。群龙无首的赵破阵部下双腿发软,集体下跪请降。
就这样杜伏威通过不断兼并,人数迅速扩充到数万人,成了江淮流域的一支生力军。
两次生死劫
大业十一年,做得风生水起的杜伏威遇上了“一生的敌人”李子通。这位李子通也是穷苦人,他为人乐善好施,但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李子通最早投靠齐郡的左才相,不到半年时间他凭借个人才华,把自己的部众扩充到一万多人,因而遭到左才相的忌惮。
于是李子通就率领他的部众脱离了左才相,也跑到江淮一带发展。见到杜伏威兵强马壮,李子通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觉得难敌对手,所以他就选择了加盟杜伏威。
可能发展过于顺利,杜伏威这一次居然丧失了警惕性,根本没有注意到李子通阴暗的笑容。
突然有一天,李子通出其不意对杜伏威发动刺杀袭击,杜伏威身负重伤跌落马下。眼看命悬一线,男三号出场了——王雄诞,杜伏威三十个义子中的一个。
杜伏威治军与众不同,他走两个极端,一边对部下极端地爱,一边对部下极端地狠!所谓爱,杜伏威从来不吝赏赐,他把将士们当亲兄弟亲儿子,谁要是战死,他一律厚葬,善待遗孤!所谓狠,上了战场所有人必须拼命,战斗结束所有人脱衣检查,谁要是后背有箭伤一律处死。
他还从军中选拔了五千敢死队,称之为“上募”,又从五千上募中选出三十人认为义子,其中最得宠的两位,一个就是王雄诞,军中称之为“小将军”,另一位叫阚稜,军中称之为“大将军”。
这种独特的治军方式,让杜伏威的军队战斗力超强,同时带有强烈的亲情色彩,部下的忠诚度极高。
当杜伏威被砍于马下时,王雄诞挺身而出,他背起干爹撒腿就跑,李子通一路追赶居然没追上。
祸不单行,就在杜伏威刚收拾完残部准备养伤时,隋军虎牙郎将来整又打了过来,队伍瞬间就溃败了。危急时刻,一个女人救了杜伏威,此女是别将西门君仪的妻子,是个女汉子,她一把背起杜伏威就跑,王雄诞率领十几个勇士边杀边退。等杀退追兵时,王雄诞浑身伤痕累累,所有人都累得几乎气脱。
经历两次生死劫,杜伏威一夜之间几乎输得光光!
纵横江淮无人敌
两个因素让杜伏威再次崛起,一是大隋天下烂透了,流民四起,杜伏威根本不缺兵员;二是杜伏威的个人魅力,让很多人愿意追随。不到一年时间,杜伏威基本恢复了元气,他占据六合为根据地,与隋军、李子通和沈法兴玩起了四角游戏。
杜伏威的主要对手是隋朝右御卫将军陈稜,就在双方拉锯战的时候,上天送给杜伏威一个助攻。大业十二年遇上了大灾,江淮遍地流民,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都揭竿而起,杜伏威的人马迅速膨胀起来。
面对实力陡然间的巨变,陈稜吓得不敢应战。杜伏威学诸葛亮给陈稜送去一套女人服装,还给他起了个萌萌的外号“陈姥”。陈姥不像司马懿,他一怒之下与杜伏威开撕。
杜伏威喜欢亲冒矢石的习惯差点再次要了他的命,一根箭不偏不倚射中他的前额。神奇的是杜伏威居然没被射死,他对着隋军射箭的人大喝:“不杀了你,我就不拔此箭!”话音刚落他的马就蹿向敌阵,部众们跟着蜂拥而进。
倒霉的隋将被生擒活捉,杜伏威这才拔掉箭,并砍下隋将人头到隋军阵前示众。隋军被这一系列神操作惊得魂飞魄散,还没回过神来,就见杜伏威又冲杀过来……陈稜全军大败。
杜伏威趁势进军,攻占历阳、高邮等地,与李子通、沈法兴三分江淮。
有了固定的地盘,杜伏威自称总管,对占领地实施文官治理,期间他注重轻徭薄赋和吏治清明。他的一个政策,比后来的朱元璋还要狠——官员只要贪污,无论多少一律处死!
武德元年,江都兵变爆发,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试图招降杜伏威。杜伏威拒绝了宇文化及,却接受了洛阳越王杨侗的册封,被封为楚王,拜东道大总管。
武德二年,李子通抢在杜伏威之前攻占江都,并自称吴国皇帝。武德三年,李子通又打败沈法兴,占领丹阳(南京)。
杜伏威乘李子通追击沈法兴之际,派辅公祏率数千轻骑偷袭丹阳,不料遇上了李子通十倍于己的主力军。
轮到男二号的表演了!辅公祏拿出了杜家军的看门绝技,他令一千士兵手执长刀顶在前面,他们的身后是一千名士兵持刀督阵:退却者斩!
不等李子通发动攻击,辅公祏的“决死斩”开始了,一千名士兵疯了似的冲向敌阵。就当李子通被这种阵势惊得手足无措之时,从队伍的两侧突然又冲出两支队伍……李子通数万大军惨败而逃。
顺便交代一下男四号阚稜,他长大高大魁梧,手上一柄一丈长的双刃刀,名曰“拍刀”,一刀下去能砍杀数人!阚稜的部下一水全是最凶悍的强盗,他治军非常严格,即便是亲属违抗军令也照杀不误,所以他的战斗力非常恐怖。
这一战李子通输光了江淮地盘,逃往太湖地区。武德四年,王雄诞奉命追击李子通残部,早已被杜伏威打出心理阴影的李子通,估计精神窜乱了,仗还没打他就吓得烧掉自己的营帐逃往杭州。
王雄诞紧追不放,李子通势穷力竭,被迫投降。杜伏威将李子通押往长安,献给了李渊。
怎么是李渊?原来早在武德二年九月,李渊就派使者招降杜伏威。搞不清楚杜伏威出于什么目的,背叛杨侗改投了李唐,被李渊改封为吴王。
武德五年,李世民打败刘黑闼后,大军“顺便”到曹州、兖州,在杜伏威的边境摆了个POSE。杜伏威立刻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人家是在炫耀武力,告诉他不能光嘴上称臣,要拿出实际行动了!
杜伏威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跟李唐决战,要么老老实实交出兵权。而此时李唐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天下大势已定,于是杜伏威做了明智的决定,他上疏请求入朝。
李渊大喜,拜杜伏威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位在李元吉之上,仅次于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让他成为大唐第四号人物。
客观讲,杜伏威获得这个地位不算过分,他替李唐拿下了从淮南到广东的大片土地,又主动归降,为大唐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杜伏威离开丹阳前的一个安排,把自己推向了深渊。
兄弟反目
杜伏威在动身前往长安前指令:辅公祏负责封国的政务,王雄诞负责军事,阚稜随自己去长安,他并悄悄叮嘱王雄诞要提防辅公祏搞兵变!
原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对曾经的生死之交产生了罅隙。杜伏威防止辅公祏背叛自己,剥夺了他的兵权,让他挂了个仆射的文职。辅公祏心里怏怏不平,故意摆出一副不问政事,一心修炼的姿态。
果然,杜伏威一走,辅公祏的复仇计划就开始了,他让人伪造了一份杜伏威的信,指责王雄诞背叛自己。王雄诞为人耿介,受不了这个委屈,一气之下以养病为名交出了兵权。
接着辅公祏又伪造了一封杜伏威的信,说自己在长安受尽屈辱,要求辅公祏举兵反唐。靠盗用杜伏威的威信,辅公祏成功煽动了部众们的情绪,他杀了醒悟过来王雄诞,并僭位称帝,正式举起了反唐大旗。
武德七年春,李渊派李孝恭、李靖、黄君汉、李世勣率四路大军征讨辅公祏,阚稜以左领将军身份随军出征。
这次征讨势如破竹,没有了杜伏威的军队几乎没了灵魂,在唐军的进攻下辅公祏节节败退。阚稜更是神勇,军阵前他卸掉头盔大喊:你们不认识我了吗?谁敢跟我战?这些旧部们一见纷纷扔掉武器下马跪拜。
就这样辅公祏循着当年李子通的路向东南逃跑,狼狈之下他连老婆都抛弃在路上不管了,最后在武康被村民生擒活捉送给了李孝恭。
李孝恭在军前直接就处死了辅公祏。看起来一切都结束了,可谁也不曾想到,辅公祏临死前的一个举动,把阚稜推向绝路,也让杜伏威的身后遭受屈辱!
人生悲歌
你没看错,此时杜伏威已经死了!武德七年二月,杜伏威在长安暴卒。
史书记载,杜伏威喜好求仙炼长生术,结果服用了过量的云母被毒死了!这很值得怀疑,杜伏威此时才28岁,到长安不到两年自己就把自己毒死了,太离奇了点。
辅公祏武德六年八月称帝,杜伏威武德七年二月去世,这个时间点让人不由怀疑:应该是辅公祏的反叛引起了李唐的警觉,为了防止杜伏威参与其中带来不可想象的恶果,有人谋害了他!
辅公祏临死前做了什么呢?他居然拿出了自己伪造的证据,说自己起兵就是杜伏威指使,阚稜也是其中一份子!
李孝恭平定叛乱后,将杜伏威、王雄诞的在丹阳的家产全部没收,遭到阚稜的抗议,他为此正怀恨在心。辅公祏的证词恰好给了李孝恭借口,他毫不犹豫地以谋反罪将阚稜一并斩首。
已经去世的杜伏威也遭到了清算,李渊下旨剥夺了他的所有封号、官职和宗籍(之前杜伏威被赐李姓),并没收所有财产。
被辅公杀害的王雄诞,是唯一一个受到李唐优待的幸运儿。
一代豪杰竟然以这种凄凉的方式落幕,李渊欠杜伏威一个道歉,辅公祏你真不该手段如此阴毒!
好在真相掩盖不了,贞观元年,李世民宣布给杜伏威、阚稜平反,重新给他追复官职,并以公侯之礼下葬,以其子袭封爵位。
我第一次不想在文章结尾总结评述,留给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