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韦应物的一首“嫁女诗”,尽显深沉父爱,入选《唐诗三百首》

韦应物的一首“嫁女诗”,尽显深沉父爱,入选《唐诗三百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解忧诗词 访问量:3390 更新时间:2024/2/12 11:41:13

有人曾说,男人最是铁石心肠,但只要当了父亲,就会有一颗温柔的心。

古代很多文人都曾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子女的爱。

或是殷殷期盼,如苏轼的《洗儿诗》,“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或是深深思念,如王安石的《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或是谆谆教导,如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词里的父爱,深厚绵长,感人至深。

今天要讲的这首诗《送杨氏女》,是唐朝诗人韦应物在送女儿出嫁时所写,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父爱,入选《唐诗三百首》。

古代文人大多风流薄幸,处处留情。

洁身自好,忠于婚姻的诗人,王维算一个,杜甫算一个,韦应物也算一个。

韦应物的妻子元苹是北魏昭成皇帝之后,其父在吏部任员外郎。

而韦应物的家族京兆韦氏,也是关中的名门望族,“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两人算是门当户对。

韦应物年少以门荫入仕,后又被选拔为唐玄宗的贴身侍卫。

但是,就在元苹嫁给韦应物的那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出逃。

韦应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职位,也失去了可以耀武扬威的靠山,再无半分昔日的风光傲气。

幸而,他痛定思痛,改过自新,发奋读书,这才成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山水大诗人。

而他的转变,成长,都离不开妻子元苹的帮助。

无论是他流落失职,改节读书时,还是后来重入仕途,辗转各地为官。

元苹一直为他打理家中事务,勤劳体贴,“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

可惜的是,婚后二十年,元苹不幸病逝,令诗人肝肠寸断,写下了很多或满怀思念,或悲痛至极的悼亡诗。

“梦想忽如睹,惊起复徘徊”、“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

比起一边念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边又娶妻纳妾,处处留情的元稹来说,韦应物对亡妻的爱显然更加真挚深沉。

而且这份爱,还延续到了他们的儿女身上,从这首《送杨氏女》便可窥一二。

“杨氏女”便是他的大女儿,其夫名“杨凌”,古代女子以夫为家,冠夫姓,故称之为杨氏女。

根据史书记载,杨凌曾任大理评事,而当时韦应物在滁州(安徽)任职。

女儿要嫁到外地,路途遥远,诗人心中的担忧可想而知,所以便有了这首发自肺腑,满含深情的诗歌。

诗歌开头两句,“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以对偶的形式,极写诗人此时的心境。

“戚戚”、“悠悠”这两个叠词,不仅读来朗朗上口,更是渲染了一种悲伤忧愁的离别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而接着的两句“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点出了女儿的远嫁,而这也是他担忧的根源。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则体现了他平日里对女儿的关爱。

“无恃”专指失去母亲,最初源自《诗经·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古人一向推崇“严父慈母”,但诗人怜惜儿女们自小丧母无恃,平日相处难免多了几分慈爱。

也正因如此,所以临别时才更加难分难舍,愁肠百结。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则是从小女儿的角度着笔,抒发依依不舍之情。

诗人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充当了“慈母”的角色,但他毕竟是男子,不可能抱着女儿痛哭流涕,所以只能通过描写姐妹俩相对而泣的画面,以此来表达他内心的伤感。

而“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则将诗人送女儿出嫁的那种矛盾心情写到了极致。

一方面,“女大当嫁”,女儿的终身有了托付,身为父亲的他应该为此高兴。

另一方面,女儿远嫁他乡,此生也许再难相见,心中的不舍与愁苦可想而知。

可即使再舍不得,他也得含着泪,送别女儿,这样的矛盾心理,非过来人难以体会。

接着的“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几句,是对女儿的殷殷叮嘱,谆谆教导。

古人有“五不娶”,其中一条便是“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也”,韦应物的大女儿便属于这一种。

因为没有母亲的教导,所以他很担心女儿嫁人后,不善侍奉婆婆,可以说是操碎了一颗老父亲的心。

但他转念一想,杨家是个厚道人家,应该不至于刁难女儿。

即便如此,他依然絮絮地叮嘱女儿,要勤俭持家,要孝敬长辈,要遵守妇道,要举止有度。

我们现代人也许对这些教条不以为然,但在古代却被奉为金玉良言。

而这些原本应该是母亲对女儿的教导,却从一个父亲的口中道出,其中所包含的父爱,浓烈而深刻,令人动容。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这四句直抒胸臆,将离别,以及离别后再难相见的那种悲痛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而最耐人寻味的还属结句“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送女儿出嫁,当着众人的面,诗人不好哭泣,然而回到家中,看到幼小的女儿,终是忍不住流出了泪水。

而他之所以落泪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小女儿是由长姐看顾长大的,看到小女儿,难免会想到刚刚离开的大女儿。

那种生生别离,相见无日的悲痛终是难以抑制。

二是终有一日,小女儿也将出嫁,他将再次面临这种痛彻心扉的离别场面。

想到这里,心中怎能平静?

整首诗来看,不假雕琢,不饰文藻,看似平淡朴实的话语,却仿佛字字从肺腑中镂出。

将父亲送女儿出嫁的那种矛盾而复杂的心理,将父亲对女儿那种深沉而真挚的爱,完全不走样子地表现了出来。

千年后再读,依然令人动容。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父爱的古诗词?欢迎一起来讨论。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文章

  • 韦应物 赠令狐士曹

    历史解密编辑:一起学诗词标签:滴滴,骑行,唐朝,诗人,韦应物,狐士曹

    韦应物 赠令狐士曹秋檐滴滴对床寝,山路迢迢联骑行。到家俱及东篱菊,何事先归半日程。

  • 韦应物的一首“网红”诗,现代人觉得治愈,真相却有些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韦应物,一首,杜牧,王羲之,玄宗,安史之乱

    空青 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 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韦应物的故事。唐朝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城南韦杜,离天尺五。”这说的是长安城南的两个大家族,韦家和杜家。这两家都在朝堂官场上鼎盛的不得了,同时文学上也有开花。韦家出了个韦应物,杜家有一个杜牧。论资排辈的话,韦家应该比杜家还要早一点。根据

  • 李商隐为爱妻所作的悼亡诗,比元稹更专情,比韦应物更长情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元稹,苏轼,唐朝,李商隐,韦应物,悼亡诗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悼亡诗是古诗词题材之一,虽非大类,却有很高的的知名度。自潘安始创《悼亡诗》三首以来。历代诗坛词坛都有杰出的悼亡诗词,也不乏千古名作。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和《离思》五首、韦应物的悼亡诗十九首都是唐诗中悼亡名作;苏东坡的《江城子》、贺铸的《半死桐》则是宋词中悼亡双璧;还有清代纳兰

  • 韦应物写给外甥的一首诗,最后10字爆红网络,抚慰无数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诗作,诗人,唐朝,韦应物,简卢陟,唐玄宗,白雪曲,艺术家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在唐代有这么一个的诗人,他出生名门,却从小不学无术,整日声色犬马,放荡不羁,算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吧。因为平日里喜欢舞刀弄枪,加上有家庭背景,大概在751年他十五岁时,家里动用关系让他做了一名宫廷三卫郎将,也就是唐玄宗近侍。没有任何资历的他一下子当了能够出入宫闱,扈从游幸的官,

  • 《千家诗》32《滁州西涧》韦应物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滁州西涧,韦应物,千家诗,欧阳修,论诗

    方明朗诵《滁州西涧》《滁州西涧》《密州出猎》讲解《逢入京使》《滁州西涧》讲解滁州西涧作者:韦应物朗诵:雅坤 林如 方明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何当共读香云帙,最是诗情画意时。”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我们在

  • 韦应物 途中寄杨邈裴绪示褒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起学诗词标签:裴绪,唐朝,诗人,韦应物,明月夜,杨邈裴

    韦应物 途中寄杨邈裴绪示褒子上宰领淮右,下国属星驰。雾野腾晓骑,霜竿裂冻旗。萧萧陟连冈,莽莽望空陂。风截雁嘹唳,云惨树参差。高斋明月夜,中庭松桂姿。当暌一酌恨,况此两旬期。

  • 秋天将至,闷热依旧,品读韦应物的淡雅清新小诗,感受浓浓的友情

    历史解密编辑:品诗词标签:韦应物,王维,道士,唐诗,寄全椒山中道士

    翻看日历,明日将是立秋时节了。虽然临近秋天,但尚未出伏,故而天气依然闷热难耐,丝毫感受不到一丝凉爽之意。酷热之时,不喜欢去嘈杂之地,宁愿宅在家中,浇浇野花野草,看看唐诗宋词,却也了的个逍遥自在。在唐代诗人中,很喜欢韦应物的诗歌,他的诗恬淡高远,清新自然,尤其是这首《寄全椒山中道士》,读起来行云流水,

  • 韦应物最经典的20句古诗词,恬淡高远,清韵秀朗,值得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题诗,王维,高远,诗人,唐朝,韦应物,简卢陟,白居易,孟浩然,古诗词,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插画师 | 呼葱觅蒜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

  • 韦应物的一首绝妙山水诗,意境深幽,后人赞其为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王维,绝唱,七绝,唐朝,诗人,韦应物,陶渊明,山水诗,滁州西涧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韦应物是唐朝山水田园派诗人,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清新自然。他以描写景物和隐逸生活著称,偶尔也会在和平之中展露出一丝幽愤之情,写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有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就他的山水诗作来说,在艺术上他常效法陶渊明,也受到了王维的影响。如这首七绝《滁州西涧》写得

  • 韦应物:白居易偶像,出身豪门的无赖,却独宠糟糠妻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韦应物,白居易,王维,诗人,陶渊明

    在中国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这四位诗坛大咖。山水田园派诗风起源于东晋的逸士陶渊明,然后渐渐发展到盛唐时期的王孟韦柳等文人才子,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惯于以山野田园的美丽风光为素材,将丰沛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在一派闲适自然的格调中偶尔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