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四川小城钓鱼城能阻挡蒙古铁骑36年之久?

为什么四川小城钓鱼城能阻挡蒙古铁骑36年之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29 更新时间:2023/12/5 3:07:10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南宋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次年,蒙古可汗窝阔台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发起对南宋的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然而四川小城钓鱼城(今重庆市合川区,宋代称合州)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将有“上帝之鞭”之称的蒙古铁骑挡在城外长达36年之久,书写了中国古代城防战中最浓重的一笔。

在宋蒙之战两年后,当时整个四川地区几近沦陷。为扭转颓势,巩固上游,1242年南宋皇帝理宗派战绩卓著的余玠入蜀主政。

余玠入蜀后听取冉璡、冉璞兄弟之策,以钓鱼山为中心建立山城防御体系。报宋廷同意后,冉氏兄弟全权负责筑城迁州之事。

建成后的钓鱼城分内、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由条石垒成,有8道城门,门上建楼,分别名为护国、始关、小东、新东、菁华、出奇、奇胜、镇西。城内面积1.9平方公里,有数千亩良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整个合州迁入钓鱼城后,军民结合、耕战结合、可攻可守,俨然成了一座军事重镇。后来余玠以此为样板,采取“守点不守线,联点而成线”的策略,在四川各险要处修筑二十余座山城,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山城防御体系,钓鱼城则是这一体系的核心和最坚固的堡垒。1254年,合州守将王坚进一步完善城筑。四川边地之民多避兵乱至此,钓鱼城成为兵精食足的坚固堡垒。

1251年,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蒙哥登上大汗宝座,稳定了蒙古政局,并积极策划灭宋战争。1252年,次年,忽必烈率师平定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夹击之势。经过6年筹划,1258年秋,蒙哥率军4万分三道入蜀,加上在蜀中的蒙军及从各地征调来的部队,蒙军总数大大超过4万之数。蒙军相继占据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蓬州运山城、阆州大获城、广安大良城等,迫近合州。

有历史学者称,蒙古大军久攻钓鱼城不下是因为蒙古军队多骑兵,不会攻城战。但从事实看,这一结论不能成立。

蒙古军队在涪州蔺市造桥隔断长江下游的援兵,又在重庆下游铜锣峡夹江建造要塞,威胁和牵制重庆的宋军。蒙哥同时派军队封锁城南嘉陵江面、夺取城外西北山寨,又派军队在钓鱼山周围负责巡逻。

这个方法是奏效的,蒙军一度攻破城南外城。然而守城宋军可通过天然形成的暗道骚扰蒙军,又可攀岩而下攻击蒙军,最终收复外城。

久攻不下的蒙军想以地道攻城。他们在奇胜门以北约150米处,蒙军开始挖掘地道,这条地道纵横交错,由主通道、支道、竖井组成,道宽约1.5米,高约1米,剖面呈倒“凸”字形,这种形状既可节约工时和人力,也能隐藏伏兵,地下凹进去的一部分,用来排水,两边的土台可作为士兵休息之地。在地面佯攻的掩护下,蒙古士兵进入地道蛰伏,夜深人静时,攻入奇胜门,杀死许多军民。但在王坚的组织下,守军将蒙军击退,随后用擂石将地道回填,以绝后患。

可见,蒙军在进攻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钓鱼城“三面临江,岩岸陡峭,绝壁千仞,易守难攻”,同时还有青居、大获、云顶、天生等11座卫星城池,这些卫星城池均有暗道和栈道与钓鱼城相通,使之与钓鱼城遥相呼应,互相拱卫,形成一个壁垒森严的钓鱼城军事防御体系。在被称为“一线天”的地方,最窄处只能容纳一人通过,据说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蒙军攻上码头后,一度逼近城墙,正是在这里被挡住了脚步。

此外,钓鱼城中拥有充足的耕地、鱼塘、水池等保证长期坚守的基本条件。不过最关键的是,军民团结一心是钓鱼城难以攻破的最后一道关卡。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昂扬。

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命诸将“议进取之计”。大将术速忽里认为,屯兵坚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骚扰,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灭掉南宋。然而从未遭此挫折的蒙军不愿退兵,决意继续攻城。

其实在蒙军南下前,谋士游显就进言蒙哥说:“巴蜀水则江流悍急,陆则陟降山巘,舟船皆不可施利,馈继甚艰,六军出此,恐非万全之策。”游显跟蒙哥分析了巴蜀这个地方的地理特点,认为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不利于行走。这对于军队保障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游显的分析,并不是没有道理。蒙古骑兵能够多次远征成功,依靠的不仅仅是单兵作战的骁勇,更有一整套完整军队后勤组织的保障。如果没有这一点,蒙古军队绝对是无法完成一次成功的远征。

在钓鱼城前,蒙军的弊病完全暴露无遗。

蜀道本就艰难难行,这一年又值大旱,半年无雨,王坚在蒙军攻击前早已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使蒙军陷入极大的补给困难。

王坚深知蒙军困境,为了动摇蒙军攻城的决心,钓鱼城守将把三十多斤重的两尾鲜鱼加上面饼数百张,用投石机抛到蒙古军营中,并附信一封,让蒙哥把鱼煎了和面饼吃,称城里粮食和水都很充足,再守10年,蒙军也攻不下钓鱼城。

此时已至炎夏,军中暑热又兼水土不服,疟疾霍乱流行,蒙军不得不退。而蒙哥本人在军队撤退到金剑山温汤峡时就去世了。

有关于这个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的死,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蒙哥中箭身亡;而据《元史》记载,蒙哥大汗身患疟疾不治而亡;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说蒙哥在架设望楼窥视钓鱼城时,遇到城内宋军的炮石轰击,伤重不治;另有说法称蒙哥多次被王坚挫败于钓鱼城下,“败辱之至,以致愤死军中”。

无论哪种说法,此次蒙古攻宋因蒙哥之死而停止。忽必烈为了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匆匆撤军北返,南宋王朝暂时摆脱危险了。

1271年,夺得汗位的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再次发动对南宋的攻击。但在山城一体的防御体系前,蒙军的攻击都无功而返。

1276年,南宋国都临安被攻克,南宋王朝被迫悬浮南海。1278年,重庆也被蒙军攻破,此时天下已经尽归元朝,钓鱼城孤城无援,据记载,“城中之民,惶愰汲汲,危如累卵釜鱼,知其祸在顷刻,然皆协力而无异谋。”但是连续两年秋季的干旱让钓鱼城和周围的田地颗粒无收,加上常年战争,粮食耗尽,已经出现人相食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守城主将王立以开城投降换取忽必烈不屠城后,于1279年正月开城投降。2个月后,陆秀夫在崖山背负宋朝最后一任皇帝跳海自尽,南宋王朝覆灭。

标签: 蒙古铁骑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后宫唯一留下名字的答应,英答应是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英答应,清朝,野史秘闻

    在《后宫·甄嬛传》中,甄嬛的妹妹浣碧曾向皇上进献过一名美人,她就是毛晓彤饰演的瑛答应,瑛答应虽然一度被封为贵人,但最终结局凄惨,被皇帝处死了。翻阅雍正后宫史料,发现还真有一位类似于瑛答应的妃嫔,她就是我们要讲的英答应。据史料记载,英答应原称兰英,很明显“兰英”更像是她的名字,雍正后宫中有四位答应,分

  • 灌婴原是一名商人,他为什么最后却成了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灌婴,汉朝,风云人物

    熟悉汉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有许多好兄弟,这些人跟刘邦都是发小,他们一直生活在沛县,年龄也跟刘邦也都差不多,40多岁的时候,都没什么正当职业,唯一一个有正经营生的人叫灌婴,这个人头脑极为灵活,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常见跟他的父亲,在本地做过小买卖,主要贩卖一些普通的丝织品,所以在许多兄弟里面,灌婴的生活条

  • 刘娥在后宫中盛宠不衰,为何却与宋真宗没有孩子?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娥,宋真宗,文史百科

    刘娥是宋仁宗的养母,这是后世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刘娥自己有过孩子吗?为什么刘娥盛宠不衰,却与宋真宗没有孩子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历史上,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刘娥祖籍太原,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

  • 南宋为何对金国发起蔡州之战?蔡州之战到底有多惨烈?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宋,蔡州之战,战史风云

    蔡州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蔡州之战有多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蔡州之战简介蔡州之战是金朝与蒙古帝国、南宋进行的最后一场战役,金朝经多次挫败,元气大伤,根本无法抵抗蒙军。此战以后,金朝灭亡,蒙古疆域扩张至河南地区。蔡州之战背景天兴元年(1232年)正月,金朝和蒙古在钧州三峰山之

  • 武则天上位后,这位大臣却谋反罪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当李治去世时,所有人都知道这位还存活的“天后”是个狠角色,很有可能会把儿子当傀儡,当又一个吕雉那样的权后。而作为最了解她的丈夫,李治也为儿子留下了后手,那就是顾命大臣裴炎。况且,女性当皇帝历史上还没有先例,人们根本想象不到,一个和娘家关系恶劣的皇后,能有多大作为。李显在所有皇帝中,都能算得上能力最差

  • 关羽左臂中箭受伤,华佗为什么治疗右臂呢?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佗,三国,野史秘闻

    在《三国演义》中,最有名的当属于刘关张三兄弟,刘备卖鞋、关羽是杀人犯、张飞原来只是一个屠夫,以杀猪为生,自从桃园结拜开始,便一起出生入死。其中关羽和张飞尽心尽力辅佐刘备,为蜀国的基业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关羽因为杀人而跑路,途中还卖过枣,不过英雄不问出处,关羽神勇,曾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战绩。更有“关二爷”

  • 成吉思汗手下征战面积最广的将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成吉思汗手下最牛的将领是谁?征战面积最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长生天赐铁木真名“成吉思汗”,自此后,大蒙古汗国正式建立。在成吉思汗麾下有诸多能征敢战的将领,如博尔术、木华黎、者勒蔑、赤老温、哲别、纳牙阿、郭宝玉等等,但若说谁是位大蒙古汗国立功最大,征战最广者,唯有此人,这便是速不台。速

  • 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中原的经济与文化怎么走进吐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吐蕃,文史百科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唐朝是公认的国家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太宗从隋末民变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重视百姓生活;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

  • 赵国为何会在长平之战中几近灭国?只因秦国使用了反间计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

  • 李自成百万雄兵轻松灭明,为何在山海关一战中兵败如山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李自成,历史解密

    李自成在打进北京城的时候,有百万雄兵。正如史料上所形容的:“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可是,有这么数量庞大的兵力,竟然在山海关一战中败给清军以后,就兵败如山倒,很快百万雄兵就全被打没了。(李自成剧照)而事实上,清兵入关的时候,还不到十万兵力。加上吴三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