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温庭筠一首《望江南·梳洗罢》风格清新脱俗

温庭筠一首《望江南·梳洗罢》风格清新脱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树 访问量:3348 更新时间:2024/2/10 1:19:45

以前,写过一篇古代言情小说《错爱一生》,小说的女主是鱼玄机,男主有三人,分别是温庭筠、李亿、陈韪,后两个人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温庭筠却是大名鼎鼎的晚唐著名诗人、词人,字飞卿,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才高如云,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自傲,清骄孤傲,性格放浪不羁,又好讥刺权贵,且十分毒舌,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期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花间词”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语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时人认为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将其词作结而成集,后世称为花间词人。其中,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作为“花间词”的首要人物,温庭筠的词作中往往充溢着金碧辉煌的色彩、脂粉香泽的气息,绮丽浓郁。但凡事都有例外,温庭筠就曾创作过一首《望江南·梳洗罢》,一改“花间词”惯常的浓艳的脂粉气息,清新淡远,别具丰神。词作原文如下: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首词的大意是:女为悦己者容,清晨,为了迎接心上人的归来,她精心地梳洗打扮一番。梳妆完毕后,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栏杆,凝望着滔滔江面。远处每有一船现影,她便引颈长望,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斜晖渐去,愁情满怀,有意无意之间,目光总缠绕在当初分别的那片白蘋洲上,这怎么能叫她不肝肠寸断呢。

温庭筠这首《望江南·梳洗罢》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整首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思妇倚楼翘望这一场景,以空灵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看似平淡,实不平淡,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情真意切,而且婉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风格清丽自然,情调积极健康,语言自然朴素,如清水芙蓉,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全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十分精炼,“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由于小令字数很少,所以创作起来难度就更大,彰显了“花间派”一哥深厚的创作功力。 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船尽江空,无穷的等待,最终变成无穷的失望,思念中的女子像脉脉斜晖悠悠碧水,那“望尽千帆”引起的愁绪四处弥漫,充塞了大地,充塞了空间,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清新淡然,淡中出味,清淡之中蕴含着无边无际的思念、牵挂和愁绪,十分空灵,大有盛唐诗人绝句的空灵韵味,无疑是温庭筠最美的爱情相思名句。这两句美艳了上千年的词句,时至今日,仍备受推崇,不仅涌现出一系列以《过尽千帆皆不是》为名的小说、电影、电视剧,还演化出不少优美的诗句,诸如:“千帆过尽自从容,温柔一笑已半生”,“愿你历尽千帆,不染岁月风尘”,“千帆过尽山依旧,斗转星移树逢春”。

更多文章

  • 禅韵温庭筠——追寻诗意玄境

    历史解密编辑:红色史令标签:诗歌,诗人,禅宗,诗篇,禅韵,唐朝,温庭筠,王之涣,古典乐,千古名句

    引言:在波澜壮阔的中华文化长河中,禅意的涟漪犹如晨曦中的露珠,静谧而闪耀。禅宗思想与文学艺术的结合,孕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为繁华世界带来了宁静的庇护。温庭筠,这位唐代的诗人,在他那如梦似幻的诗篇中,将禅意融入词句,书写出了飘渺的意境与恬淡的人生。借由禅意,他邀请我们跨越千年,共襄文艺的盛宴,领略

  • 温庭筠缅怀汉末名士,写下一首耐人寻味之作,吊古慨今,内涵深刻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董卓,王允,蔡邕,名士,唐朝,诗人,温庭筠,古典乐

    前言:“晚节依违,贤者之惜。”,明代进士孙承恩作《历代圣贤像赞》,关于东汉名士蔡邕,他做如此总结评价。惋惜是真的,但说其晚节依违却有失公允,蔡邕为董卓动容,无他,不过是因为董卓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罢了。蔡邕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博学多才,通晓经典,太尉马日磾(di)赞他是旷世奇才,就连王允也后悔加害他。对于

  • 温庭筠最深情的一首词,仅仅三句27字,却成相思的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相思,悠悠,诗赋,斜晖,名作,唐朝,诗人,温庭筠,古典乐

    温庭筠,只听这个诗意满满名字,就容易脑补出一个风流倜傥、气质如玉的俊俏公子模样。可谁曾想,温庭筠是古代少数记载面相丑陋的诗人之一, 而且他还因面相丑陋的原因,收获了"温钟馗"的外号。这也许是以讹传讹的原因,毕竟在《旧唐书》只是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也就是说温庭筠不会注意细节,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

  • 温庭筠才高累身的坎坷人生及其《商山早行》〔192〕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典故漫话标签:诗人,诗思,唐朝,温庭筠,李商隐,古典乐,商山早行

    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1、悔读南华; 2、霜晨图〔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处:1、《新、旧唐书·温庭筠传》;2、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温庭筠传》。参资:古诗文网《商山早行赏析》。温庭筠画像二、少失父怙,依段尚书成才温庭筠〔812—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晚唐诗人、词人,与李商隐并称

  • 唐高宗李治和新城公主是兄妹之情还是男女之情占卜

    历史解密编辑:占卜师芙七标签:新城公主,占卜,李治

    (粉丝私占且同意公开发布) 1.两人是兄妹之情。但这个感情属于有些扭曲和破裂的,终究会产生意外和动荡。 2.这两个人性格非常相似,都是自视甚高又坚持自我的人,哪怕明知道是自己的问题造成的一些结果,也不愿意去正视,表面会觉得自己才是对的,但心里却会压抑的难过,致使越来越别扭。 3.本

  • 新城公主墓发现神秘无头壁画,专家解读后,却颠覆了对李治的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木棉小故事标签:李治,昭陵,皇帝,李冶,诗人,李世民,科学家,数学家,长孙皇后,无头壁画,新城公主墓,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其实在我们许多人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性格懦弱的皇帝,而且才华也比较的平庸,不过做皇帝却非常的谦和,不像父亲李世民那么的霸气无比,也比不上后代子孙李隆基那么的有才华,但这其实是影视剧中对唐高宗李治的描写,其实历史上真正的李治或许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的温和,其实也有极为狠辣的一面。而这一切得亏昭陵

  • 唐高宗李治为何要将妹妹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下葬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治,新城公主,皇后,李世民,长孙皇后,唐高宗,唐朝

    皇帝哥哥用皇后的礼仪待遇给妹妹办丧礼?而且在这位妹妹墓葬壁画中,所有侍女像的人头都被抹去了。这不禁让人疑惑:这对兄妹俩,究竟有啥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这位皇帝哥哥,正是唐高宗李治。而妹妹,则是李治的亲妹妹,也是李世民最疼爱的小女儿——新城公主。大唐的掌上明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新城公主,究竟有多少殊荣呢

  • 以皇后之礼下葬的新城公主,死后皇帝立即下令杀了驸马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新城公主,李世民,皇后,李治,魏征,长孙皇后

    643年,李世民带着才9岁的新城公主前去探望病危的魏征,说:“魏公,看看你的儿媳!”魏征第二天去世,两个月后,李世民居然悔婚。魏征曾向李世民推荐过两个人,夸他们有宰相之才,没想到,魏征刚死不久,两个人都出了事,一个因谋反被处死,另一个被罢了官。因此,李世民觉得魏征欺骗了自己,难道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

  • 新城公主:唐朝唯一按皇后礼下葬的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新城公主,李治,皇后,李世民,长孙皇后,魏征

    在《公羊传》中有一句这样的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意思就是说,周天子下嫁闺女时,不亲自主婚而是找一个姬姓诸侯来主持。这便是“公主”这个称号的由来。公主是对皇家女子(包括王及宗室女)的称呼,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地位不一。不过唐朝的公主是比较有地位的,尤其是大唐盛世时的那些公主们。

  • 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位用军礼下葬的女子:平阳昭公主李三娘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三娘,平阳公主,李渊,李世民,长安,军礼

    公元617年5月,风尘仆仆的柴绍来到晋阳城,李渊急躁问道:“不是让你们夫妻同来,怎就你一人?”柴绍憋红脸道:“岳父,小婿问心有愧!三娘势必要留在鄠县做内应。”李渊父子听后哑口无言,许久都没回过神来。好大一会儿,李渊愁绪万千地看着眼前的柴绍,一脸风霜,就吩咐柴绍先行去休息。给他一日时间整顿,隔天大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