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登基称帝后,罗艺为何不顾后果的举兵造反?其中有何隐情?

李世民登基称帝后,罗艺为何不顾后果的举兵造反?其中有何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飞扬者 访问量:379 更新时间:2024/1/22 10:24:31

在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后,大将罗艺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敢仓促的举兵反叛,其实是属于被逼无奈,因为罗艺反与不反他都得死,李世民登基后就注定他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他只有拼死一搏。

罗艺趁乱世割据一方,为人凶残狡猾

如果看过《隋唐演义》以及隋唐系列评书的人都知道罗艺是书中的老英雄,历经北齐和隋唐三个时代,为人正直,还是主人公秦琼的亲姑父,罗成之父。后来在参与平定河北刘黑闼叛乱时被刘黑闼手下的大将苏定方所杀害,苏定方在书中连续杀害罗艺和罗成父子被定成了大反派。

实际历史上的罗艺和苏定方完全是被文学作品颠倒黑白了,历史上的罗艺根本就不是什么为人正直的老英雄,甚至可以称其为狡猾残暴,而且他的年龄也并不大,按照史书记载罗艺的年纪和李建成差不多大,被杀的时候仅三十九岁。而苏定方则是唐初一代名将,军事才能极高,人品也非常正直,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罗成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罗艺自然也没有他这个儿子,历史上的罗艺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是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

罗艺自成年之后就投身军旅,他为人刚愎自负,凶狠残暴,唯利是图,从不讲仁义,但是作战却十分骁勇,因此得到隋炀帝杨广的赏识。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攻打高句丽,命罗艺屯兵北平郡(现今河北省迁安)以为策应,罗艺也由此开始独立统军一方。

隋炀帝的暴政也导致了隋朝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各地起义军四起,朝廷毫无号召力,华夏大地也陷入了军阀割据状态。

在这种大局势下,罗艺对隋炀帝自然谈不上忠心可言,于是罗艺趁机利用手中兵权诛杀了幽州地区不服从自己的官吏,然后趁机自立为王,自称幽州总管,割据了现今部分华北地区和部分东北地区的幽州和营州。

罗艺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都有很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割据之后,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也成为了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

罗艺对于各方势力的拉拢也很清楚,他也很明白自身的实力和处境,他知道自己虽然割据了幽州和营州,但实际上他的力量根本不足以争夺天下,因此罗艺考虑着与其被人吞并,不如主动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因此罗艺开始考虑投降一个实力雄厚的势力,当时罗艺周围实力最强的三大势力就是割据河北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割据洛阳的军阀王世充以及占据长安的关陇贵族领袖唐高祖李渊。

最终在经过一番权衡分析之后,罗艺决定向唐高祖李渊献表称臣投降,罗艺投降唐朝之后就被唐高祖赐姓为李,从此改名李艺,同时为了拉拢安抚他,唐高祖特晋封罗艺为燕王兼幽州大都督,并且听调不听宣,可以继续统领本部兵马替唐朝镇守幽、营二州。

唐高祖对罗艺的待遇完全是高度自治的待遇,这也就是说幽州和营州依旧是罗艺说了算,只是名义上归顺唐朝而已。

不过从罗艺能审时度势主动投降唐朝,也说明了他为人头脑比较清醒,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争夺天下,于是果断把自己卖了一个好价钱了,不仅找到了唐朝这棵大树乘凉,还把自己割据幽、营二州的目的实现了,让自己的政治利益最大化,这也说明了罗艺为人非常的狡猾,在各方势力中左右逢源,然后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罗艺与李世民结仇,最终卷入了皇位之争

罗艺投降唐朝之后自然与周围的王世充和窦建德形成了敌对关系,王世充还好说,他虽然侥幸打败了瓦岗军领袖李密,但是他打败李密后,内部人心不稳,他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办法想着去吞并幽州。

而窦建德则不同,窦建德是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出身低微,为人宽厚,深悉民间疾苦,在河北深得人心。因此窦建德是有实力也有心要与唐朝争夺天下的雄主,此前窦建德曾多次拉拢招降罗艺被其所拒,结果罗艺投降了唐朝,窦建德本身就垂涎于幽州的地盘,罗艺自然就成为窦建德死敌。

此后罗艺作为唐朝在河北的重要力量,成为唐朝抵御和压制窦建德的主力,窦建德对于罗艺也是欲除之而后快,因此窦建德与罗艺在河北打的是不亦乐乎,罗艺也有效地牵制了窦建德,使得唐朝可以全力收拾割据山西的军阀刘武周。

窦建德也决定利用唐朝无暇顾及幽州之际,准备倾全力进攻罗艺拿下幽州,窦建德是有备而来,因此罗艺很快抵御不住窦建德的攻势,向唐朝政府求救,唐朝又忙于对付刘武周抽不出兵力来支援罗艺,只能在精神上给罗艺加油,因此罗艺只能被迫向割据渔阳(现今天津蓟县)的军阀高开道求助。

高开道也是盘踞河北的军阀,只不过势力远不如窦建德而已,高开道看到罗艺求救也答应了救援,但是开出的前提条件就是罗艺要帮助自己向唐朝请降,这种条件罗艺当然满口答应下来,于是高开道率两千精锐骑兵驰援罗艺,窦建德看到高开道前来支援,以为二人合兵一处,就只得退兵了。

高开道也是个狡猾凶猛之人,不要以为他真的想向唐朝投降,他只是借机想吞并掉罗艺的幽州地盘,窦建德退兵后,罗艺感激高开道救援之恩,请他入城设宴款待,高开道故意带了五百骁骑进城,就是想在宴席上干掉罗艺,吞并他的地盘和军队。

罗艺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他自然对高开道倍加提防,因此高开道在宴会上根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高开道也就明白罗艺对自己提防很严密,所以也只得作罢了吞并罗艺的打算。两个狡猾凶猛之人对决,最后还是罗艺更胜一筹,吓退了高开道。

幽州地区的局势也就因为窦建德、罗艺、高开道三人各怀异心而暂且形成了僵持的局面,这也给了唐朝喘息之机,很快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唐朝灭掉了刘武周,在刘武周被平定后,唐朝也开始准备着手收拾洛阳的王世充。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出征攻打割据洛阳的军阀王世充,李世民很快就把王世充压制的只能困守洛阳,因此王世充被迫只能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考虑到王世充如果被灭,唐朝下一个就要收拾他自己了,于是窦建德亲率大军驰援洛阳。

李世民对于窦建德支援洛阳从容不惧,他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在虎牢关之战中以少胜多一举全歼了窦建德大军,窦建德被李世民俘虏,随后李世民以俘虏窦建德迫降了王世充,至此盘踞河南的王世充和盘踞河北的窦建德都被李世民攻灭,虎牢关之战也是唐朝统一天下的至关重要一战,一举歼灭了两大强势军阀。

窦建德被李世民俘虏之后,罗艺也就压力大减,正当罗艺以为自己在幽州再无压力时,很快他的压力就来了。窦建德被俘虏到长安之后,由于他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深得民心,因此唐高祖对他很不放心,于是窦建德到长安后就被斩杀。

窦建德被杀使得他的旧部都十分担心,怕受到唐朝的清算,于是窦建德的知己好友刘黑闼继续扛起了窦建德的起义大旗,号召窦建德旧部起义反抗唐朝,很快刘黑闼就再度割据并恢复了原来窦建德占据的地盘。

刘黑闼起义还带动了另外一个人,这就是通过罗艺帮助投降唐朝的高开道,当初高开道投降之后,唐高祖特意赐他姓氏为李,并册封他为北平郡王,但是高开道并不忠于唐朝,刘黑闼起义迅猛顺利激发了高开道的野心,高开道认为唐朝很可能抵御不住刘黑闼,于是高开道反唐,主动与刘黑闼联合起来。

高开道与刘黑闼联合起来,压力最大的莫过于罗艺,他同时要面对两股势力,唐高祖先是派堂弟淮安王李神通与罗艺合兵一处讨伐刘黑闼,结果刘黑闼在得到高开道的帮助,很快就击溃了李神通和罗艺。

李神通和罗艺大败而逃,此刻刘黑闼已经在河北所向披靡了,刘黑闼的崛起已经威胁到了唐朝的生死存亡,因此唐高祖只得再度派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

李世民前来平定刘黑闼,罗艺则率本部兵马协助李世民,而李世民故意拿罗艺的军队当炮灰去吸引刘黑闼的火力,结果导致罗艺的军队损失惨重,其实李世民也是借此削弱罗艺的军事实力,当然,这是唐高祖授意还是李世民自己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在平定刘黑闼战斗中罗艺成了李世民的炮灰,损失惨重,罗艺为此对李世民十分不满,两人因此也结下了仇怨。

李世民后来在洺水之战中效仿三国时期关云长水淹七军,开掘洺水淹了刘黑闼的起义军,洺水之战中刘黑闼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仅他本人率少数精锐部队侥幸逃脱。

李世民击退刘黑闼之后,他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却急坏了,李建成的能力与李世民差不多,但是作为太子却缺少军功,而李世民正是因为军功太高才威胁到了他的太子之位,唐高祖心中是比较偏向李建成的,最开始本不想让李世民再统军出战,但是奈何刘黑闼太能打,李神通加罗艺都不够打的,因此无奈之下唐高祖才派出李世民来平定刘黑闼。

李世民很快击溃了刘黑闼,军功更高,威望更隆,李建成十分担心自己地位不保,因此他开始拉拢手握兵权的重将,与李世民产生矛盾的罗艺就成了李建成主要拉拢的对象。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向突厥求助得到了帮助,再度卷土重来,这回李建成可不敢再让弟弟李世民出战了,于是他主动向唐高祖请缨出战,并让罗艺当自己的副手一同出战,这一要求得到了唐高祖批准,于是李建成和罗艺就联手二次平叛刘黑闼。

刘黑闼虽然卷土重来,但他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李世民打得全军覆没,他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因此李建成和罗艺没费太大力气就击溃了他,刘黑闼逃亡途中被自己的部下饶州刺史诸葛德威设计擒拿,交给了李建成后被斩杀。

配合刘黑闼的高开道也被自己的部下张金树诛杀,张金树向唐朝投降。而罗艺也在两次平定刘黑闼的大战中把自己的老本都打光了,他彻底成了光杆司令,况且河北地区基本都被平定纳入唐朝版图,唐高祖根本不可能让罗艺继续在幽州听调不听宣,因此罗艺当时所处的局势也十分尴尬。

此刻通过联手平定刘黑闼,加上之前的拉拢,罗艺对李建成产生比较大的好感,而且李建成毕竟当时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罗艺自然想讨好他,抱紧他这个大腿,于是罗艺投奔到了李建成的阵营。

于是罗艺主动请求入朝当官,唐高祖对于罗艺的表现十分满意高兴,罗艺进长安后,唐高祖亲自设宴款待他,并册封罗艺为左翊卫大将军,至此罗艺成为了唐高祖面前的功臣和大红人。

有了唐高祖的认可,再加上又与太子李建成结成政治党羽,罗艺自以为功高位重,于是开始目中无人,尤其对李世民极为憎恨,罗艺敌视李世民一是为了帮助李建成,二则是难解当年李世民把他的家底打光之怒气。

不过李世民对罗艺还是想拉拢的,但是罗艺却十分打李世民的脸,李世民曾派心腹之人到罗艺的军营去拉拢他,结果罗艺不仅不接受拉拢,还把李世民派来的人揍了一顿,这完全就是打了李世民的脸面,因此二人怨仇越结越深。

罗艺本以为有自己帮助李建成,再加上他窥探出唐高祖意图也是倾向于李建成,因此他以为李建成将来登基十拿九稳,谁能想到李世民却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先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在政变中李世民诛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并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由此李世民登上皇位,开创了“贞观之治”。

在玄武门政变时,此前突厥犯边,罗艺素有威名,为突厥人所忌惮,因此唐高祖李渊任命他为天节军统制、泾州刺史(现今甘肃泾川)防御突厥人。

李世民继位之后为了展现大度,他特意对罗艺进行了安抚,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并实封他一千两百户,这已经算是很高的待遇了,但是罗艺还是担心李世民容不下自己,而巫婆李氏则坚定了罗艺反叛的决心。

巫婆李氏是罗艺的妻子孟氏找来看面相的神棍,李氏却对孟氏说其有国母之命,又给罗艺看相,称罗艺有帝王之相。就这么被神棍一忽悠,罗艺就坚定了要造反的决心。

后来罗艺对外假称奉李世民密旨入朝,在途中占据了豳州(现今陕西咸阳彬县)打起了反唐大旗。李世民听闻罗艺反叛后,很从容的命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军平叛。结果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的大军还没赶到,罗艺的部下赵慈皓和杨岌就想反叛他,将他抓住交给唐军。

罗艺事先得到消息,于是先派人抓了赵慈皓,但是杨岌却逃跑了,匆忙之中杨岌起兵攻打罗艺,结果居然打赢了,罗艺被击溃,只身率几名部下逃亡突厥,在逃亡的路上,罗艺被部下所杀,首级传送长安,李世民下诏褫夺罗艺赐姓,并将罗艺满门诛杀。

罗艺为何非要起兵反叛?

其实罗艺起兵反叛很可能是李世民设下的局,要知道罗艺当时的嫡系部队已经基本都被打光了,他是仓促无奈之下才起兵反叛。

主要是因为罗艺与李世民结怨很深,他还在外掌控兵权,这让李世民如何安心。因此李世民在继位后虽然表面上对罗艺进行了安抚,还把他加官进爵,但实际上李世民并未表现出或者对罗艺做出既往不咎的承诺,因此这也让罗艺十分不安。

李世民为何不给或者表现出对罗艺这种既往不咎的态势或者语言,很可能李世民压根就没想好好安抚他,否则他不会不给罗艺一个既往不咎的保证。

甚至李世民内心都盼着罗艺反叛,好给自己一个光明正大诛杀他的借口,否则自己会落得一个杀害功臣的恶名。

至于那个女神棍李氏是不是被某些人授意去忽悠罗艺反叛则更加可疑了,罗艺也是被她忽悠完之后,才决心反叛的。

总之罗艺反叛让李世民给了诛杀他的借口和理由,罗艺反叛在先,李世民则以反叛之罪堂而皇之地杀掉罗艺,这不更解气,只不过罗艺万万买想到自己根本没来得及抵抗就覆灭了。

因此罗艺举兵反叛很可能是个局,是李世民为了不背上诛杀开国功臣的恶名而设下的局。

罗艺是唐初的猛将,唐朝统一天下之战也多亏了他在幽州牵制各方势力才得以进行。只不过罗艺在最后却因为政治选边上站错了队伍被诛杀了,而李世民玩的手段可能很巧妙,也没有背负上诛杀功臣的恶名。

更多文章

  • 【相忘集】-100-【佛教诗词-08】何处江天不可飞-贯休

    历史解密编辑:STONE的学习笔记标签:贯休,江天,佛教,金刚经,诗词

    【感谢】佛教诗词主题课,文字基础稿由群主【安端】及群友团队整理、校对提供。群友团队名单如下:【安端】、周志华、王增惠、始料不及、大东135*****220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18-1-27不羡荣华——贯休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这首诗是贯休大师人生旅程转折

  • 五代•高僧贯休丨十六罗汉像

    历史解密编辑:020艺术观察标签:贯休,罗汉,高僧,十六罗汉图,佛陀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含有杀贼、无 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

  • 【相忘集】-99-【佛教诗词-07】自有青青松柏心-贯休

    历史解密编辑:STONE的学习笔记标签:贯休,佛教,唐诗,诗词,蜀魄,松柏心

    【感谢】佛教诗词主题课,文字基础稿由群主【安端】及群友团队整理、校对提供。群友团队名单如下:【安端】、周志华、王增惠、始料不及、大东135*****220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18-1-27《蜀魄》——贯休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总纲——这首诗是唐末名僧贯休

  • 精选20首诗僧贯休的诗作,禅意诗情,读懂受益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贯休,诗词,诗作,全篇,诗文,诗僧,马上作

    贯休,俗姓姜,字德隐。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传世之作有《禅月集》,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

  • 李义府的紧急上书为什么被视为“废王立武”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李义府,王立武,长孙无忌,李治,李世民,霍光

    本鬼在前文《唐朝中央决策流程为什么让李义府反杀了权势熏天的长孙无忌?》中提到,李义府利用唐朝中央决策流程反杀了长孙无忌,成为“废王立武”的重要转折点,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那么李义府的紧急上书为什么会被后世很多学者视为“废王立武”的重要转折点呢?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年仅十九岁的唐高宗

  • 武则天的干将李义府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他不把唐高宗放在眼里?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武则天,李义府,李治,长孙无忌,宰相

    李义府出身寒门,唐太宗贞观年间通过荐举步入仕途。当时朝廷高层还是门阀士族的天下,李义府感叹阶层固化,自己难以跻身高位,因此写下了一首名为《咏乌》的诗,其中后两句是:“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意思就是说,偌大一个朝廷,却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说来也巧,李义府的这首诗后来被唐太宗给听到了,太宗当即表示:

  • 与奸佞无关:长孙无忌为什么要除掉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李义府?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李义府,长孙无忌,李勣,李治,高阳公主

    本鬼在前文《唐朝中央决策流程为什么让李义府反杀了权势熏天的长孙无忌?》和《李义府的紧急上书为什么被视为“废王立武”的重要转折点?》中提到,李义府的紧急上书是“废王立武”的重要转折点。李义府的紧急上书意味着唐朝中层官员和寒门地主开始支持“废王立武”。有意思的是,李义府的紧急上书并不是唐高宗授意的,而是

  • 唐朝中央决策流程为什么让李义府反杀了权势熏天的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李义府,长孙无忌,李治,尚书,唐朝

    永徽六年(655年),“笑里藏刀”李义府在唐高宗的“废王立武”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鲜为人知的是,李义府本不想掺和“废王立武”,是权势熏天的长孙无忌想要收拾他。更有意思的是,当时还是个小人物的李义府却通过唐朝中央决策流程反杀了长孙无忌。这是怎么回事呢?唐太宗规定唐朝中央决策流程为:第一步由五个中书舍人写

  • 任见:李义府和小淳于淫男贱女脏污世间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李义府,长孙无忌,武则天,宰相,李渊,小淳

    任见:李义府和小淳于淫男贱女脏污世间-《大唐上阳》152第三十八章 贬擢分明武照的心中之意尚未餍足,授意许敬宗李义府两人,注意收集情报,把长孙无忌一派大小喽啰尽行贬死,让他们不得翻身,才好把胸中宿忿,悉数消弭。大唐朝廷,眼看成为武皇后的世界了。只因为长孙无忌是李皇上的舅舅,而且有佐命大功,武皇后一

  • 任见:对李义府的待遇反射出武照令人生畏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李义府,武照,宰相,长孙无忌,刘仁轨,李治

    任见:对李义府的待遇反射出武照令人生畏的一面-《大唐上阳》153第三十九章 承香踏险扳住指头算一算,离开荆州,进入后宫,忽忽十年,尤其是二进宫六载,是她一个女性的生命的全盛期,可是她本身却从未感觉到享受过青春的生命,生命的青春。是的,武照大量的青春和生命,都理智化了,谋略化了。有数可查的情与欲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