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延宜(山东)
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来分析,不可否认,大量优秀人才正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脱颖而出,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因为种种原因,科举制度也留下许多遗珠之恨,李贺就是其中一位。
因为被要求避父李晋肃名讳,李贺连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都被剥夺了。韩愈惜其才,专门为此写了《讳辨》一文。韩愈在文中写道:“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那些认为李贺应当避讳的人,因为韩愈劝说李贺参加进士考试,连韩愈也放在一起责难。为此,韩愈“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引用相关制度条文,引用前朝各种事例,来说明让李贺如此避讳之不合适。韩愈甚至直截了当地反问:“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即使有韩愈这种在政坛和文坛都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发声,而且发声有理有据,最终依然无济于事。
著名历史学家陈垣教授在《史讳举例》一书中,根据相关事例研究得出“唐时讳法,制令甚宽”的结论,同时也非常清晰地指出,“今唐人撰注诸史中之所以广避者,习尚使然。”他对韩愈为李贺发声一事也有提及,认为“故韩愈《讳辨》,力斥讳嫌名之非,至比之宦官宫妾。可见法令为一事,习尚又为一事也。”从这个分析可以了解到,陈垣认为,时人要求李贺避讳,更多乃是习尚的原因,而非仅仅从法令角度衡量。
按陈垣教授这个解释,唐时避讳把“习尚”当作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所以,韩愈虽“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亦未起到明显作用,也就不难理解了。
李贺无法通过这一渠道求取功名,心情悲愤而又无可奈何,不到三十岁即郁郁而终。李贺在文学上的成就,有值得称道之处,尤其是他的诗歌浪漫奇幻,辞采瑰丽,为他赢得“诗鬼”之誉。唐时进士科以诗文取士,李贺文才如此出众,以至于“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却走不通科考之路,真是个天大的讽刺和遗憾啊!
作者:孙延宜,1961年11月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1980年于滕州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入空军一机校,1982年秋军校毕业后,分配至兰空航空兵部队工作,历任师直修理厂军械师,航空兵团定检中队军械分队长、政治指导员,飞行大队政治教导员等职,空军中校军衔,2001年选择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转业。喜欢文字,坚持读写,在军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百篇,现为《大众日报》特约评报员。《乡村精短文学》专栏作家。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平台主编:伍美顺,笔名村庄,山叶子。广西桂林全州人,中共党员,桂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家乡》杂志社签约作家;当代作家联盟签约作家;中国寓言文研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萧乡文学社作家。已先后在《大鹏湾》、《西江文艺》、《南叶》、《江门文艺》、《打工族》、《打工文学·采贝》、《侨乡文艺》、《嘉应文学》、《三月三》、《文学百花苑》、《家乡》杂志、《花桥》杂志、《天湖》杂志、《幽默讽刺.精短小说》、《广西党建》、《广西人大》、《桂林公安》、《乡镇论坛》、《珠江潮》、《长城》、《萧乡文学》、《乌苏里江》等杂志和《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宝安日报》、《广西日报》、《广西文艺报》、《广西政法报》、《桂林日报》、《桂林晚报》、《桂林卫生报》、《广西电力报》、《玉环日报》、《当代信息报》、《全州报》、《河南科技报》、《桂江风》报、《吴地文化、闪小说》、新西兰《澳洲讯报》等杂志和报刊以及网络平台发表各类文学作品数百余篇。有短篇小说入选作家文库《落花满径》(中国文联出版社)一书和短篇小说精选当代作家联盟《飞鸟的天空》(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书;小小说收录《精品小小说》(漓江出版社)一书。现系“乡村精短文学”网络平台主编。
投稿须知:
1.投稿需先关注《乡村精短文学》。
2.投稿微信号:13877397223
投稿邮箱:835853wmsh@163.com1964392700@qq.com
3.投稿被平台发表(字数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请原创的可以获得读者赞赏费),收到赞赏费7天后,赞赏费的80%作为作者的稿酬,其余20%用做平台运营管理。
本文由《乡村精短文学》原创,欢迎长按下面二维码图片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