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曾经写道: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他说指的是唐朝时候的旬假,那么,当时的休假制度究竟如何,我们来看看唐朝都有哪些节假日:
旬假
旬假跟我们现在的周假,有些类似,是唐代所有公职人员的例行假日,每一旬也就是十天,上十天班休一天,所以称为旬假。
唐高祖、太宗时期,天下初定,所以要干的事很多,旬假也就徒有虚名,官吏们仍然需要上班工作,从唐高宗时起,国家趋于稳定,朝官开始真正的享受到旬假,每十天可以休息一天,当然,如果有什么重大事件,加班也是不可避免的。
节假
节假,指的就是因节气所放的假期,这个跟我们现在一样,也都是有的,只不过放假时长不一样,而且,那个时候放假的节气,跟我们现在也不同。
在唐代,节假也是一大假种,按照规定,元日、冬至,各休假七天;这里的“元日”就是大年初一,算是春节假期。
寒食、清明因为时间相邻,所以连为一体,共休四天,后来又改为七天;夏至、腊日(腊月初八)各休假三天;正月十五(元宵节)、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三伏、七月七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各休假一天。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为什么称为“二十四节气”,因为,很多节气是有节假日的,可以放假!
探亲假
唐代的时候规定,如果你在某地当官,而你的父母在三百里外的地方居住,那么,每过三年可以给你三十天的假期,回去看父母,父母不在的就放假让你回去,给父母扫墓,这点,就突出了古代对孝敬父母,是很看重的,孝在古代是种非常重的品质,如果被认定不孝,那你就什么也干不成。
婚假
对的,唐代就有婚假了。规定,官员自己结婚,可以给九天的婚假,用来处理结婚一应事宜,当然了,蜜月就别谈了,那时可不兴这个。如果是亲属结婚,那就按远近亲疏,给一天到五天的假期不等,这就属于奉旨请假了吧!
丧假
这个在影视剧中会经常听到“丁忧”这个词,丁忧指的就是丧假,古代做官非常不容易,三四十岁开始做官的大有人在,所以很多官员,遇到父母离世,朝廷就会给你三年的假期,好好给父母尽孝,这就是“守孝三年”,除非皇帝对你非常倚重,那皇帝就可以用“夺情”这个理由,让你不用回乡丁忧,继续在朝廷给皇帝效命。
但是,如果皇帝没有下旨“夺情”,那官员是不可以继续留着不回乡的,那么做会让所有人都看不起,会认为你不孝,不孝之人,是没资格做官的,所以,只要皇帝不说话,就只能回乡三年守孝。
古代有很多比较重要位置的官员,他们其实是留念权位的,但是,却不得不回乡,等三年回来,官肯定是有的做,只不多是不是之前的位置,那就没办法保证了。
临时请假
除了各种法定的节假日之外,唐代官吏还可以临时请假,如果遇上什么身体不舒服,或者有急需自己处理的事情,都是可以请假的,当然,请假也是有一些规定的,如果是因事请假,一个月不能连请两次,病假,假期可以延长,但也有限度,不得满一百天,否则就会被开除。
御史台其中一个任务,就是监察官员,看有没有官员,长期请假不干活,有的话,就要参你一本,唐穆宗时期的大臣严绶,就是因病请假超过一百天,御史台就上奏皇帝,要求解除他的职务。
总结
其实,你别看唐朝时期,这个也放假,那个也给假,但是,其实天数加在一起,并不多,我们在经过节假日改革之后,每周都有两天休息,不像王勃他们那时候,上十天班才能休息一天,一个月三天,我们一个月就有八天。
至于,春节、国庆我们也有两个长假,整体算下来,我们现在的休息日,比那个时候要好多了,适当的休息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休息多了,也不一定就是好事情。
只是,在考虑调休的这件事上面,还是应当要做的周全一些才好,这样大家就都能够满意了!
马上就是五一小长假了,是不是都准备好出去好好游玩一番,出去旅行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哦!预计此次小长假旅游的人,会非常多,特别要对“堵”这个字,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历史开讲#
#我国节假日演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