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阎立本《步辇图》领衔,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领衔,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澎湃新闻 访问量:210 更新时间:2023/12/24 19:03:01

澎湃新闻获悉,4月28日,“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开幕式。除了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展品之外,还有大批首次与观众见面的文物藏品。

此次展览是2021-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援藏项目“基于故宫与西藏文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成果展示,也是反映元、明、清三代民族关系史的大型综合性展览。

展览现场

“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分为“花开满路——西藏地方与内地的交往”“花繁叶茂——认同与归宿”“春华秋实——丰硕的文化成果”三个主题单元,以“花卉”象征西藏与内地各民族相互交融的过程。展览展出文物108件(套),其中来自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下属各单位及萨迦寺管委会的文物13件(套),故宫博物院文物95件(套)。除了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展品之外,还有大批首次与观众见面的文物藏品,如故宫博物院藏《满文大藏经》、布达拉宫藏永乐帝像、萨迦寺藏八思巴初见忽必烈唐卡等,充分展示了西藏题材文物的风格多样性及其艺术魅力。

第一单元为“花开满路——西藏地方与内地的交往”。该单元一方面体现西藏向宫廷进献的物品及路线,涉及唐蕃会盟、茶马古道,明清朝觐制度。另一方面展示中央对西藏的回赠,这方面的文物,故宫和西藏都有收藏,比如荷包、缎匹、佛像、法器、瓷器、如意、玻璃器、天文仪器等。说明西藏与内地及宫廷的交往源远流长,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展厅中线从北至南依次陈设有松赞干布唐卡、唐蕃会盟碑(复制品)、唐代阎立本 《步辇图》卷,记录了唐蕃友好交往的历史。在展厅设计上,借鉴了西藏大昭寺的建筑特点。

唐代阎立本绘《步辇图》卷 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完整图见文末

唐代阎立本绘《步辇图》卷 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唐贞观八年(634),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臣到长安,向唐朝求婚联姻,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641)春天,松赞干布派噶尔东赞(禄东赞)到长安来迎接文成公主,唐太宗则派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陪同文成公主进吐蕃。文成公主除了带去中原地区的很多文化典籍外,随行的还有各种行业的工匠,对于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画面右侧绘唐太宗坐于六女侍所抬的步辇上,两侧各有一女侍举扇,后跟随一女侍举伞,太宗着圆领袍服,手握一长方形盒置于膝上。左侧有三人面对太宗躬身而立:着朱色圆领长袍、双手执笏、脸上长满髭须者,为唐朝官员;着圆领对襟长袍、上饰内有鸟兽的团花纹者,为吐蕃使臣禄东赞;着白色圆领长袍、双手执笏者,一般认为是翻译官。

松赞干布唐卡(故宫博物院藏)(18世纪绘)

松赞干布(617-650)是吐蕃王朝的创建者,在位期间,统一西藏,创制吐蕃文字,与唐朝联姻。画中松赞干布以轮王坐姿坐于装饰华丽的宝座之上,左手持法轮,右手持白莲。宝座两旁,分别立有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稍前侧手持经书者为藏文的创制者吞米桑布扎,蓄须持杖者被认为是吐蕃大臣禄东赞。在西藏传统中,松赞干布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吐蕃赞普赤祖德赞派使者与唐朝在长安举行盟誓,并将誓文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刻石立碑于长安兴唐寺前。长庆二年,双方使者又在逻些(今拉萨)重誓,立碑于大昭寺前。目前仅拉萨长庆会盟碑尚存。碑通高5.6米,由碑座、碑身和碑首三部分组成,碑座为龟趺座。碑四面刻字,左半藏文横书,为古藏文;右半汉文直书,字体为正楷。西面刻汉藏两体对照的盟文,东面刻藏文盟文,南北两面刻唐蕃参与会盟的官员名单。碑文忠实记录了唐朝与吐蕃政权以舅甥情谊,会盟立誓、信守和好、合社稷为一家的内容,见证了汉藏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历史。

展览第二单元为“花繁叶茂——认同与归宿”。该单元体现民族交流,重点体现为政治上的认同与归宿。“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元明清历朝统治者既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习俗,又注重政令统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西藏地区制定相应政策,西藏与中央建立了紧密关系。展厅设计上,该单元参考了故宫雨花阁的建筑布局。

永乐帝画像唐卡 (布达拉宫藏)明(1368-1644)

展品永乐帝画像唐卡来自布达拉宫。明成祖朱棣(1360-1424),身穿黄色龙袍端坐在龙椅宝座上,头戴翼善冠,龙袍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腰束镶玉銙带。

铜镀金八思巴像 (西藏博物馆藏)(16-17世纪)

西藏博物馆的铜镀金八思巴像 ,头戴萨迦派圆顶僧帽,双手说法印,跏趺坐。八思巴(1235-1280)全名八思巴罗追坚参,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南宋宝祐元年谒见蒙古亲王忽必烈,忽必烈即位后被尊为国师,统领全国佛教事务,同时也是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的官员。八思巴是蒙古新字的创制者,也是组织翻译汉梵典籍为藏文的学者,为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元朝萨迦派最受尊崇,封敕萨迦派帝师就有14位,这些高僧长期驻锡北京,兼帝师与西藏最高首领的双重角色,八思巴便是最著名且地位最高的一位。

该单元还展出了元代赵孟頫书《帝师胆巴碑》卷、清代檀香木观音菩萨像、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巴丹益西唐卡等展品。

元代赵孟頫书《帝师胆巴碑》卷

银镀金三世嘉章呼图克图若必多吉像(故宫博物院藏)

展览的第三单元为“春华秋实——丰硕的文化成果”。清朝整理翻译了多语种大藏经和单本佛经并刊印颁赐全国,编撰和刊刻了多部多民族语言类字典等工具书作为辅助读物。该单元挑选明清宫廷刊刻出版的重要经书和多民族语言文字类的工具书展出。例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清文翻译全藏经》、泥金写本藏文《甘珠尔》、《西番译语》等。

《清文翻译全藏经》

《御制五体清文鉴》(故宫博物院藏)

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及参照惯例,展览中的宋元及之前的书画作品将在展出一个月后更换为复制品。4月29日至7月30日,展览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对公众展出。

下图为唐代阎立本绘《步辇图》,请旋转手机观看。

唐代阎立本绘《步辇图》

更多文章

  • 唐 阎立本:锁谏图卷解析荐赏

    历史解密编辑:闻是文化标签:阎立本,罗聘,画家,白描

    作品:锁谏图卷画家:阎立本朝代:唐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尺寸:纵32厘米,横208厘米材质:纸本,墨笔赏 析此画最成功之处在于针对人物的神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只见陈元达双手持笏,紧抱大树,嘶喊着进谏之言,尽忠、尽职的焦急心情溢于言表;两名侍卫拉住陈氏的腰带与上衣奋力外扯,他们虽然胡须飞扬,双眼圆睁

  • 阎立德、阎立本散记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谈标签:阎立本,阎立德,历代帝王图,李世民,步辇图,李渊

    倡导理性阅读提升人文素养文/张震阎立德、阎立本是唐代著名的建筑家、画家,兄弟二人是雍州万年人,今陕西省西安市,其祖上追溯六代均为官宦。父亲阎毘是北周附马都尉,武帝宇文邕的女婿,母亲清都公主和父亲阎毘都是鲜卑族人。史书上极少有人说阎立德、阎立本是鲜卑族人,主要原因是到了北周后期和隋唐时期,鲜卑族人已基

  • 除了画家,阎立本还有别的什么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阎立本,李世民,画家,李渊,宰相,狄仁杰

    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提到阎立本这个名字,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一位著名画家。的确,在中国古代绘画历史上,阎立本是能够排进前十的顶级大画家。他所创作的《步辇图》,更是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列,如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作为故宫的镇馆之

  • 宿缘:画圣阎立本葬于江西水南寺,千年后寺中老狗听经化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狐奇谈标签:老狗,禅师,慧能,宿缘,唐朝,诗人,画家,阎立本,水南寺,唐高宗,步辇图,江西省

    阎立本,是唐太宗时的著名画家,朝廷号为“丹青神化”,后面官拜右丞相。赫赫有名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昭陵六骏图》,以及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步辇图》等皆出自他的手笔。唐·阎立本·《步辇图》上篇:阎立本舍宅为寺唐高宗“废王立武”后,武则天如愿以偿登上皇后宝座,并开始

  • 阎立本:一个从艺术家成为宰相的例子

    历史解密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宰相,唐朝,诗人,画家,阎立本,狄仁杰,房玄龄,艺术家,杜如晦,长孙无忌

    阎立本出身河南阎氏,这是一个大家族。外祖父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这背景不是谁都能比的。阎立本是一个艺术家,他擅长书法和绘画,甚至就连建筑他也很精通,可他还做到了宰相的位置,真是个人才。唐高祖武德年间,阎立本在秦王李世民府上任库直。库直是随侍帝王左右的亲信,必须由名门的亲贵子弟担任,而且必须是有才者居之。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 :唐.阎立本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太宗,绘画,画家,唐朝,诗人,阎立本,房玄龄,杜如晦,肖像画,步辇图,职贡图

    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隋朝时,阎立本门荫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唐武德年间,担任秦王(李世民)府库直。贞观年间,历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迁将作少监。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显庆元年(6

  • 唐朝书画家阎立本,一幅小楷经书奠定了在楷书界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阎立本,楷书,颜平原,柳公权,欧阳询,书法

    唐朝涌现出很多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但是有一个人不但在绘画上造诣深厚,在书法上的实力却不容小觑。阎立本出身贵族,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其父是石保县公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其母是北周武帝之女清都公主。良好的家庭背景给阎立本创造了学习氛围。阎立本善画道释、人物、山水、鞍马,尤以道

  • 唐朝第一剑圣,剑术出神入化,吴道子为他作画,李白更是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白,唐朝,剑圣,剑术,画家,吴道子,李世民,艺术家

    中国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度。古代中国无论在政治上,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经济上,唐朝唐太宗时期的经济总量相当于中世纪欧洲一百五十年的经济总量,在文化上更加是万宗来朝的盛大局面。书法、文字、儒学等都对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为国人所惊喜自豪的就是武术,直到现在外国人依旧对中国功夫

  • 吴道子传世名画-《天王送子图》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文化艺术资讯标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画家,绘画,著名画家,壁画

    《天王送子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所创作的一幅古画。这幅画作给日后的宗教题材绘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力。一、《天王送子图》-画家简介《天王送子图》,又名为《送子天王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名道玄,是唐代著名画家,又被尊称为“画圣”

  • 吴道子罕见真迹亮相《书画里的中国》 再现“神龙见首不见尾”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吴道子,书画里的中国,八十七神仙卷,壁画,绘画,徐悲鸿

    “神”在左,“人”在右,在中国人的认知中“神仙”既是完美无缺的意象,也是人们对于期盼、美好的寄托。本期节目,“时光茶馆茶掌柜”倪萍将邀请飞行嘉宾周洁琼、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力、新锐画者王予芃以及少年书画团的小朋友们一起走进万佛堂,在石刻遗存中感受如梦如幻的历史烟雨,共赏《八十七神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