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宿缘:画圣阎立本葬于江西水南寺,千年后寺中老狗听经化人

宿缘:画圣阎立本葬于江西水南寺,千年后寺中老狗听经化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狐奇谈 访问量:1023 更新时间:2024/1/28 10:38:10

阎立本,是唐太宗时的著名画家,朝廷号为“丹青神化”,后面官拜右丞相。

赫赫有名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昭陵六骏图》,以及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步辇图》等皆出自他的手笔。

唐·阎立本·《步辇图》

上篇:阎立本舍宅为寺

唐高宗“废王立武”后,武则天如愿以偿登上皇后宝座,并开始大肆打击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身为关陇集团成员的阎立本家族自然也受到牵连。

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年),为避“二圣”寻隙加害,远离朝堂日益残酷的斗争旋涡,阎立本在被贬职后,毅然携子归隐,安家在玉山县武安山北麓、冰溪河南岸。

江西上饶玉山县武安山风景

本以为从此超然物外、以安天年,不想他唯一的儿子在当地却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甚至强抢民女、当街杀人,百姓恨之入骨,县令不敢过问。

有子不肖如此,阎立本知情后,自然痛心疾首。在几个不眠之夜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大义灭亲!

当地民间流传的版本是:

是年端午节龙舟大会,他让儿子坐上一艘花船,船行至玉山县城南门外大王潭时,船夫按照阎立本的命令,悄然将船底做成活动板的木板抽调,阎立本的儿子就这么跟花船一道沉没在潭中……

不管过程如何,阎立本的儿子终归是死了。老来丧子之痛,还是自己亲自下的命令,不管阎立本再如何自我开解,也始终郁郁寡欢。

直到一年后,他偶遇来此弘法的禅宗六祖慧能,两人一见如故,彻夜畅谈,阎立本才终究大彻大悟。

慧能禅师后被众僧徒迎至曹溪宝林寺,在那儿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阎立本随后也舍宅为寺,将其改建为水南寺(后称普宁寺)。

禅宗六祖慧能画像

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阎立本逝世后,水南寺众僧即遵嘱将其葬于寺旁预先筑好的墓内。曾名扬四海、高居相位,晚年为避迫害、退隐江南、又经历丧子之痛,后面大彻大悟,万事皆空的阎立本,就长眠于此。

据《玉山县志》记载:“愤其子不肖,舍宅为僧庐,筑墓其后,委以祭祀。”

至今在玉山县城南武安山东北坡上,水南寺东侧数十米处,尚存阎立本的墓地,墓碑上书“大唐相国本寺檀越立本阎公之墓”,左刻小字“清乾隆十五年冬月吉旦,住普宁寺沙门心田同本寺大众重立石”。

江西上饶玉山县武安山阎立本墓碑

后面六祖慧能惦记着老朋友,委派高足智常禅师回到武安山拜访,而阎立本早已去世。

智常禅师有感于阎立本舍宅为寺,四大皆空,已至佛门真如境界,深受感触,遂驻锡于水南寺讲经弘法,并带领诸弟子一直护守阎立本墓。

作为曹洞宗法脉,水南禅寺传承至今已有1330余年历史,极盛时有佛堂僧舍百余间,香火长年不绝。元、明之际屡毁于兵火,直到清朝道光二年再次重修。

而在历经千年之后,于清朝道光年间,这座千年古刹,又发生了一段传奇故事。

上饶玉山普宁寺(即水南寺)

下篇:老狗听经转男身

当时寺里有个老禅师法号月印,年迈花甲,道行高深,常于静室内打坐参禅,足不出户,唯有条养了十几年的老狗相伴左右。

每当晨钟暮鼓,月印禅师登坛讲经之时,木鱼一敲,那条老狗也必定摇头摆尾走进人群,来了之后也不吵不闹,就那么趴在月印旁边,看似昏昏欲睡,实则也在竖着耳朵倾听,起初大家俱都啧啧称奇,后面也就见怪不怪了。

可这条狗实在太老了,后面还疾病缠身,皮毛脱落,身上斑驳一片,真正成了一条“癞皮狗”,并且还散发着一股子臭味秽气。

某日,月印禅师忽然皱着鼻头道:“这条老狗实在臭气熏天,惹人生厌,你们将它拖出去扑杀了吧。”

众人听了俱都骇然,老狗身上味道确实难闻,平日私底下大家也没少犯嘀咕,可毕竟是师傅养了十几年的狗,师傅不开口,大家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没想到师傅一开口,竟然就要把它杀了,大家听了心中又都不落忍了,难不成是师傅老糊涂了?况且佛门杀生可是大戒呀!

就在众人还在犹犹豫豫时,月印禅师又一皱眉道:“还不快去?”

师傅素来严重,积威之下,也没人敢违背,当下也只能先将那条老狗唤出来,到得外面,几个和尚终究还是心中不忍,就只将它赶走了事。

如此又过了三天,又到月印禅师讲经的日子,众人才刚刚坐定,木鱼一敲,结果那条老狗又如往常一般,摇头摆尾地走了进来。

月印禅师见了它,大吃一惊道:“你们没有把这条狗杀了?完了,完了!”

旋即,经也不念了,让座下徒弟赶紧去某村某户人家打听情况,徒弟回禀道:“那户人家有个产妇正在生孩子,可是三天都生不下来,性命垂危,医师产婆都只能干瞪眼!”

月印禅师痛心疾首道:“你们这些人呀,不忍心杀这条狗,难道就忍心杀了那个女人吗?如果这条狗不死,那个女人就生不出孩子呀!”当即让徒弟们赶紧将老狗扑杀掉。

徒弟们这下也都反应过来了,师傅说话怎么总是喜欢打哑谜、猜机锋?早知道是这种积德行善的大好事,也不用这么纠结了。

于是几人匆匆将老狗牵出去扑杀了,月印禅师又派徒弟跑去那户人家打听,产妇果然已经顺利生下个男婴,徒弟激动得跑回来将这哥好消息告诉大家。

月印禅师听了微微颔首,面带微笑道:“这条老狗,跟了我十几年,因为经常听经,沾染佛法,得了善果,才得以托生为男身,并且以后还能当个小吏,吃上皇粮。可惜我是看不到那天了。你们这些人可以做个见证,以后它跟我们还有缘分未了。”

待到那家男孩稍微长大点,就常常独自一人跑到寺庙中来,好像回到故园一般,依依不舍、眷恋不去。即便他爹娘寻踪而知,也哭哭啼啼不肯回家。

这时候,还是月印禅师出来,用手摩挲着他的头顶轻叹道:“你还没有完全忘记这里,不昧宿根,此意甚善。可是你在凡间还有小小富贵没有享完,尘缘未尽。等你该回来的时候,自然就能回来了,此前你不要再来这里了。”

男孩听了,这才一步三回头地跟着父母回去。

此后数十年,这个男孩长大成人,后面果然进了体制、吃上了皇粮,在县里当上了一个小吏员。本来普通的庄户人家,竟也因此变成了中产阶级。

等他退休之后,终于了却尘缘,无牵无挂,可以回到他心中真正的家。

这男孩,现在应该是退休老干部,一口气给寺庙里买下不少田地,这些田地的佃租就当自己在寺庙里的养老费了,从此他基本就住在寺庙里,只有逢年过节、儿女团聚的时候才下山。

他还特意为圆寂多年的月印禅师专门修葺了一座新塔,寺庙里有房屋年久失修倾圮倒塌的,也都是他出钱修理张罗。

就这样,这位曾经的男孩,上辈子寺庙中的一条老狗,这辈子活到七十多岁才无疾而终。

本篇出自《右台仙馆笔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丹青圣手长眠之地,六祖慧能盘桓之处,果然遗韵深远,灵气十足呀。

此前看到有个新闻,上海有位大妈因佛成痴,后面将自己房产都卖了,全部捐给寺庙不留给子女,惹来大家一片骂声,若是有人虔心向佛如此,恐怕也是如故事中的男孩一般,是个跟佛门有宿缘的。

正所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如果你喜欢看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

更多文章

  • 阎立本:一个从艺术家成为宰相的例子

    历史解密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宰相,唐朝,诗人,画家,阎立本,狄仁杰,房玄龄,艺术家,杜如晦,长孙无忌

    阎立本出身河南阎氏,这是一个大家族。外祖父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这背景不是谁都能比的。阎立本是一个艺术家,他擅长书法和绘画,甚至就连建筑他也很精通,可他还做到了宰相的位置,真是个人才。唐高祖武德年间,阎立本在秦王李世民府上任库直。库直是随侍帝王左右的亲信,必须由名门的亲贵子弟担任,而且必须是有才者居之。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 :唐.阎立本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太宗,绘画,画家,唐朝,诗人,阎立本,房玄龄,杜如晦,肖像画,步辇图,职贡图

    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隋朝时,阎立本门荫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唐武德年间,担任秦王(李世民)府库直。贞观年间,历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迁将作少监。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显庆元年(6

  • 唐朝书画家阎立本,一幅小楷经书奠定了在楷书界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阎立本,楷书,颜平原,柳公权,欧阳询,书法

    唐朝涌现出很多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但是有一个人不但在绘画上造诣深厚,在书法上的实力却不容小觑。阎立本出身贵族,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其父是石保县公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其母是北周武帝之女清都公主。良好的家庭背景给阎立本创造了学习氛围。阎立本善画道释、人物、山水、鞍马,尤以道

  • 唐朝第一剑圣,剑术出神入化,吴道子为他作画,李白更是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白,唐朝,剑圣,剑术,画家,吴道子,李世民,艺术家

    中国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度。古代中国无论在政治上,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经济上,唐朝唐太宗时期的经济总量相当于中世纪欧洲一百五十年的经济总量,在文化上更加是万宗来朝的盛大局面。书法、文字、儒学等都对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为国人所惊喜自豪的就是武术,直到现在外国人依旧对中国功夫

  • 吴道子传世名画-《天王送子图》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文化艺术资讯标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画家,绘画,著名画家,壁画

    《天王送子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所创作的一幅古画。这幅画作给日后的宗教题材绘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力。一、《天王送子图》-画家简介《天王送子图》,又名为《送子天王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名道玄,是唐代著名画家,又被尊称为“画圣”

  • 吴道子罕见真迹亮相《书画里的中国》 再现“神龙见首不见尾”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吴道子,书画里的中国,八十七神仙卷,壁画,绘画,徐悲鸿

    “神”在左,“人”在右,在中国人的认知中“神仙”既是完美无缺的意象,也是人们对于期盼、美好的寄托。本期节目,“时光茶馆茶掌柜”倪萍将邀请飞行嘉宾周洁琼、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力、新锐画者王予芃以及少年书画团的小朋友们一起走进万佛堂,在石刻遗存中感受如梦如幻的历史烟雨,共赏《八十七神仙卷》,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唐.吴道子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壁画,绘画,张旭,画家,吴道子,地狱变相,书法作品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

  • 乌兹别克斯坦人曹仲达,所绘佛像曹衣出水,与吴道子并称画史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吴道子,曹仲达,佛像,佛画,曹衣,绘画

    导语:曹仲达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为北齐第一人。其笔下的人物其体稠迭、其衣紧窄,与吴道子的用笔圆转、衣物飘举的画风并称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相对于“吴带当风”要出现得更早一些是由北齐画家曹仲达在吸收外来佛画风格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其面貌为“曹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曾创造“曹家样”,成

  • 1950年,小伙子“错过4个亿”卖掉破布条,竟是吴道子爱徒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潍水仙儿标签:吴道子,小太监,布条,紫禁城

    1950年,故宫的工作人员在漱芳斋的一块地砖下,发现几块“破布”,随即当垃圾扔掉……然而,这哪是垃圾破布,居然是价值4个亿的极品古画。01、藏宝时间回转到二十六年前,一个人心惶惶的夜晚。威严神秘的紫禁城,城墙依旧高大耸立,它见证了明清两个封建王朝的兴衰,繁华过后便是没落……1924年11月,末代皇帝

  • 人民网|中华三圣: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鹤圣陈九怪。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近现代书画名人录标签:王羲之,吴道子,陈九怪,书圣王羲之,中华,画圣吴道子

    【王羲之】(303年—361年),王羲之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